40.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間文化(13)

40.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間文化(13)

2。***宴席曲。保安族的歌謠中,有名的還有宴席曲。宴席曲是河湟地區各民族人民在婚慶宴席場中演唱的一種民歌2,也是保安族說唱藝術中的主要形式之一。保安族的宴席曲融匯吸收了各族人民在婚慶宴席場中演唱的精華,集歌舞說唱為一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並且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它是從結婚宴席上吟唱的婚禮小調衍變而來,不同於「花兒」,「花兒」一般被稱為「野曲」,而宴席曲一般被稱為「家歌」。

保安族宴席曲吸收融匯了河湟地區回族宴席曲的精髓,集歌舞說唱為一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有反映一般家庭生活的,有反映婚姻戀的,也有反映生產場景的。其中《大馬上備的是好鞍子》是一在保安族婚宴上讚美新郎的小調,由前來道喜的年輕小夥子單獨表演。它通過流暢、連貫、緊湊的詞句道出客人們對新郎相貌、氣質等諸多方面的欣賞。

(1)宴席曲的產生。宴席曲的產生除受當時社會生活環境的影響外,還有比較深厚的文學傳統源流,其年代尚無定論。馬克勛編著的《保安族文學》認為宴席曲是一種產生於宋末元初的少數民族民間「散曲」,它同元曲流行的時代和回族的形成歷史基本上是一致的。回族形成的時代正是詞和元曲興盛的時期,當時的民歌對詞、曲的產生和展影響十分重大。1早在南北朝和唐宋時期的文化大交流中已有許多少數民族民歌傳入中原,並很快與中原民歌合流,成為一種嶄新的音樂體系,後來這種民歌傳入宮廷,主要用於宴飲間的歌舞,故稱「宴樂」。宋末明初,各種民間曲調和部分外來民族的樂曲,逐漸形成一種嶄新的詩歌形式,這就是當時流傳在北方的散曲。由於散曲是在「俗謠俚曲」的基礎上產生成長起來的,因此它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民間風格。再加上當時民族雜居區社會生活的影響,它必然吸收不同民族的曲調和聲腔,這就構成了散曲不同於詩歌的特色。明代,民間文學得到了繁榮展,民間產生了大量的民謠和歌曲,在城鄉人民口頭廣泛流傳,形成了民歌興盛的局面。在當時統治階級的正統文學一般表現為內容貧乏、面臨嚴重危機的況下,民歌的新鮮活潑引起了文人的重視。明代的民歌,大致分為傳統的民間歌謠和當時新興的民間「俗曲」兩部分。

宴席曲在臨夏地區成為幾個少數民族的一種傳統喜慶儀式曲,與回族的經濟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明代中期,社會經濟有了比較迅速的展,手工業、商業空前達,這給善經商而大分散小聚集的回族商販提供了廣闊的活動天地,同時從元代留居河州的先民和戍邊軍士中就有傳承的西域民間歌舞在一部分人中得到保留,在「宴席場」三天無大小的寬容場合,他們載歌載舞,創造熱鬧高興的氛圍,從而使之成為宴席場的喜慶活動儀式保留至今。宴席曲的曲調、歌詞、舞蹈動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帶有先民原來的文化影響,不僅是回族婚嫁喜慶節日里的一種娛樂活動,而且還是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民族的娛樂活動。

保安族宴席曲的內容有慶賀喜事的讚歌、傾訴社會生活的苦歌和歡歌,還有諷趣兼備的貶歌。讚歌是宴席曲的主曲,是在保安族青年男女舉行婚禮的晚上,鄰里親友和村上的青年們同唱把式前來祝賀時唱的,它由門曲和院曲兩大部分組成,一般進門前先唱門曲,到院內,燃起篝火,大家圍成圓圈,邊喝茶邊唱起誇讚曲,進而贊至父母、兄嫂和親友。有名的保安族宴席曲有《恭喜曲》《十勸人心》《沒奈何》《出嫁歌》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出嫁歌》:

啊!我的父母喲!

從今日起我在人家的門上活塵土式的人哩,

我祝願你們活得舒服,

每晚睡個好瞌睡!

感謝你們對我一生的撫育和操心,

從今日起,放下了你們的一片心。

你們受了人家的白銀子,

受了人家的肉份子,

卸下了對女兒的重擔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0.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間文化(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