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質文化(14)

26.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質文化(14)

(二)保安城

保安城位於今青海省同仁縣隆務鎮東北約15公里的保安鎮保安村。***元朝在此設保安站,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建保安堡。明永樂九年(1411年)在同仁地區設立的吳、季、李、脫四屯就在城堡附近,而脫屯堡便是保安城的前身。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年),在鐵城山北麓易地擴建,築成保安城,四邊城牆由季、吳、李、脫四屯所築,在上西門上留下磚刻一方,題書「重建保安」,落款為「萬曆二年吉月」。清乾隆《循化志》記載,擴建的保安堡牆周長684丈,東、西兩面城牆各長224丈,南、北兩面城牆各長118丈,高2。5丈,基厚2丈,收頂寬1丈,城牆頂部築有約高5尺的女兒牆。開有南、北兩城門並建有城樓,城牆四角建有碉樓。城南門外建有瓮城,門朝北。保安堡擴建時所築城牆部分現仍存。清代在此設保安營,置有都司衙門。1929年青海建省后,置同仁縣,縣治設在保安城,1930年遷往隆務鎮。保安族的先民在元初隨蒙古軍隊來到這裡,一直到明清,屯田戍守,繁衍生息。保安城所在脫屯(包括當時的保安城,撒爾塔大庄、下庄,今屬同仁縣保安鎮)是保安族在同仁時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保安族的祥地。

堡城水窗眼(排水道)遺址。清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保安族從此洞突圍。遺址位於保安鎮城內村,距黃安州府駐地15公里。清真寺址位於城內村一社王濤家周圍。

(三)吳屯城堡遺址

吳屯村鐵匠城,又稱果爾拉倉(鐵匠城),位於今同仁縣隆務鎮隆務河東,距黃安州府駐地6公里。曾現《古蘭經》手抄本兩本,一本蓋有「軍」字印。據《同仁縣誌》載,城「為明代移民戍邊時所建,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80米,南北寬135米。城牆以土夯築,基寬4米,高10米。開東、西二門,兩城門及城牆四角建有碉樓」。明朝實行移民實邊政策,從內地徵調大批漢族、穆斯林軍士到同仁屯戍邊防。果爾拉倉(鐵匠城)清代有保安族工匠幾十戶。清同治初年遷到尖扎康楊家沙里木村。鐵匠庄的得名可能與保安族先民中的工匠曾在這裡居住過有關。

(四)郭麻日古城遺址

位於隆務河西,距黃安州府駐地15公里的郭麻日村。1956年在城東北角現《古蘭經》殘片。2006年現《古蘭經》手抄本。郭麻日村屬年都乎鄉,為同仁古城堡之一。其古城為夯土板築,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20米,南北寬約180米,開東、西、南三門,東門為正門,巷道布局星羅棋布,錯綜複雜,如進入迷宮一般。每一處寨門頂上都設置嘛呢經輪,城內仍有土族人居住。城內民居庭院多為四合院式,房屋為土木結構平頂房,院落中央一般都有豎掛經幡的旗杆,還設有桑台,具有明顯的藏式特點。城內居民自稱是成吉思汗部隊的後裔。郭麻日村是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很多村民都擅長繪畫、雕塑、堆綉,熱貢藝術繁榮,文化底蘊深厚。

(五)年都乎古堡城遺址

位於隆務河西,距原黃安州府駐地5公里的今同仁縣年都乎鄉年都乎村。古城堡完好,有東門和南門。年都乎城內土族自稱是成吉思汗部隊後裔。據《同仁縣誌》載,城堡「相傳為明代移民戍邊時所建,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10米,東西寬90米。牆以土夯築,高10米,基寬4米,只在南面開一門」。明永樂九年(1411年)在同仁地區所設四屯中,季屯就是後來的年都乎。保安族的先民曾在季屯屯田戍守,明清時部分保安人生活在這裡。

二、古清真寺遺址

在保安族歷史展過程中,伊斯蘭教一直對保安族的文化有著深厚的影響,在保安族曾經居住過的地方,也遺留下了許多清真寺的遺址,成為保安族文化研究的重要證據之一。在青海同仁境內,清真寺的遺址有兩處,分別是距黃安州府駐地17公里,隆務河西畔的尕撒爾清真寺遺址和在年都乎村四社,年都乎古堡城東城牆附近的年都乎古清真寺遺址。據口頭傳說記載,當年在尕撒爾村信仰伊斯蘭教的村民佔一半,尕撒爾村的清真寺被稱為是「黑黑八十家」的清真寺。而年都乎是「馬吉默赫」(馬家軍人)主要居住的地方,年都乎的清真寺就是這些馬家軍禮拜的地方。清代馬家巷道有40戶回回。2005年現伊斯蘭經典兩本。在甘肅積石山境內,也有5座保安族的清真寺,分別位於甘肅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劉集鄉、柳溝鄉的大墩村、甘河灘村、梅坡村、高李村、李家村、肖家村。這幾處的清真寺部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毀,1979年後又重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6.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質文化(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