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質文化(4)

16.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質文化(4)

土豆作為主食的吃法主要有鹽水煮土豆、土豆泥煎成土豆餅,有時也用土豆泥加蔥做成包子餡。干玉米面是生活困難時期非常普便的主食,現在保安人多吃煮熟的玉米,但偶爾也會用玉米面燒饃饃。雀舌面,即碎飯,其做法是:把麵餅擀成大片,摺疊起來,來回切成如雀舌般大小再加煮食。另外,做的涼麵細而長,炒麵為冬令食品。

一、特色食品

保安族最有特色的食品有幾種:炕鍋饃饃、青麥包子、包子、鴿肉稀飯、布拉毛合和待格熱等。除此之外,手抓羊肉、筏子、面腸、釀皮也是保安人極為喜愛的食品。

(一)炕鍋饃饃

保安族喜睡熱炕,取其便利,用特製的炕鍋在炕洞內烤饃,故稱炕鍋饃饃。炕鍋饃饃的做法是將酵后的麵糰摻入適量乾麵,用鹼中和后加些菜油,揉勻後放入炕鍋內,有的在揉面時還分層加入菜油,還有的加入食鹽或白糖,並在饃上揉出各式花紋圖案,入鍋后加蓋蓋緊。再把炕鍋埋入熱炕洞內的溫火中,經適當燒烤后,即為炕鍋饃饃。烤好的炕鍋饃饃外黃脆、內鬆軟,別有風味。根據鍋的大小厚薄,饃饃小的有250克左右,大的3~5千克,厚的15厘米左右,薄的5厘米以上。炕鍋厚約3厘米。過去以銅鍋為主,後來以鑄鐵鍋為主,現在以鋁鍋為主。

(二)青麥包子和麥索包子

青麥包子,保安語稱「拾格子滿通」。在麥收前,保安族家家都要做青麥包子。其做法是:把剛灌漿的麥穗(綠青稞)折回來,束成小把兒,放在鍋里蒸熟,然後晒乾磨成糝子。然後在羊肉湯中泡脹,拌以羊肉茸泥和調料作為餡心,製成包子。蒸熟后蘸辣椒油、蒜泥、陳醋享用。

麥索包子(保安語稱「索斯滿通」)的做法是:將青麥用石磨拉成麥索,晒乾貯存。做時把干麥索蒸透,加碎肉、清油、作料為餡做成包子,吃時別具風味。

(三)包子

包子很早時就以麵皮好、餡考究而馳名,並有包子、合子、角饃之分,以餡外露者為合子,多以糖、核桃仁為餡,形狀為三角、半月形等;以有角者謂之角饃,有糖角子、棗角子、菜角子等;面上捏有褶者為包子。秋冬時用胡蘿蔔、羊肉、香蔥做餡,春夏用韭菜、韭花、羊肉做餡,可蒸可烤,有冰心包子和兩面黃的水浸包子兩種花色,用辣椒、醬油、醋佐食。

(四)鴿肉稀飯

保安族認為鴿肉稀飯有補五臟、益心力的功能,常作為葯膳,為大病初癒、身體虛弱的人做補品進食。其做法是野鴿宰后清洗乾淨剁成塊,加入大米(或小米)、蕨麻(多年生草本,根富含澱粉,可煮食)溫火燉爛食用,有補五臟、益心力的功效,常用做大病初癒者的滋補品。

(五)油攪團

保安語又稱「布拉毛合」,是保安族獨特的風味小吃。其做法是:將精麵粉用開水攪拌煮熟后加入適量植物油反覆攪拌,並分次加上適量的紅糖、白糖,稍稍煎炒后即可食用。還有碗蒸的油攪團,保安語叫「愛海不拉紅」。其做法是:將精麵粉與開水、植物油、紅糖等以適當比例攪拌後放入碗里,然後將碗放在蒸籠上蒸熟后食用,吃起來爽滑鬆軟,甜而不膩,滋補強身,是老年人和產後婦女滋補養生之佳肴。

(六)待格熱

待格熱,保安語,又稱擰面。其做法是:把綠青稞粒放在鍋里烤熟,趁軟用石手磨拉成絲即成。可用油、肉末、蔥花炒著吃,也可用羊肉、清油、辣子拌著吃。此外,保安族人還擅長「指甲面片」、油香、饊子等麵食製作,風味獨特。

(七)手抓羊肉

保安人的肉食以牛羊肉為主。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故名。選用阜地羊(即本地飼養的棧羊)屠宰,這種肉壯瘦相間,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味道綿長,少膻腥味。宰后把整羊剁成兩半入鍋加入冷水烹煮,準確把握火候,先用旺火燒沸,撇去血沫,加入花椒、乾薑等調味品,改由小火慢煮,待血水將干未乾之時撈出,剁為大塊,裝盤上席。手抓醮椒鹽就大蒜而食,味道清爽,鮮香無比。現在餐館中還開成系列手抓羊肉——胸叉、腿子、背子、肋條、尾骨,各部位的肉,嫩、老、肥、瘦、粗、細各異,獨具風味。現在,無論是在餐廳還是城鄉宴席上,手抓羊肉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6.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質文化(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