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

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

上次出使是孟春三月,此番則是金秋八月。

主使仍是傅縡。

九月壬申,抵達鄴城。(注1)

侯勝北很快得知了和士開的死訊。

以及北齊朝堂發生的變故。

左丞相、平原王段韶薨,因病亡故,不過五十餘歲。

太保、琅琊王高儼死了,被殺,年僅十四歲。

司空趙彥深出任西兗州刺史,被排擠出了中樞。

半年前還是位高爵尊的北齊權要們,已經或死或走,轉眼少了一半。

……

祖珽春風得意。

他雖然雙目不能視物,卻是滿面神采飛揚,彷佛年輕了好幾歲。

和士開的死不僅沒有影響到他,反而去掉了進步的障礙,得以更上一層樓。

「女侍中雖為婦人,然實雄傑。自女媧以來,未之有也。」

祖珽相當推崇陸令萱,洋洋自得道:「她也慧眼識人,知道某乃國師國寶。」

侯勝北覺得女侍中這個官職就很扯淡。

婦人干政,真要有文明太后,或者冼姨那樣的威望和能力,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觀陸令萱的所作所為呢?

收和士開、高阿那肱為養子。

收斛律皇后的婢女穆邪利做乾女兒,舉薦為弘德夫人。

引其子駱提婆入侍齊主,藉著乾親的名義,冒名穆提婆。

成天想的是攀親帶故,結黨營私,就這麼點胸襟度量,蠅營狗苟的,還雄傑呢?

呸。

侯勝北點頭道:「祖侍中說得極是,女侍中實乃人中極品,確非常人所能及也。」

祖珽覺得他是在肯定自己的說法,頗喜。

待侯勝北拿出幾本抄錄的醫書,更是大喜。

他雖然眼睛看不到,手撫帛紙,鼻嗅墨香,滿是饞態。

「好,好,尊使果然是言而有信之人。」

深吸一口書香濃郁,祖珽道:「老夫也說話算話,帶你去見兩個人。」

侯勝北問是誰。

「尚書令徐之才、侍中崔季舒!」

徐之才世代名醫,侯勝北早有預料。崔季舒何許人也,卻是不知。

祖珽於是給他介紹。

崔季舒,字叔平,博陵安平人,神武帝高歡時任大行台都官郎中。

彼時北齊尚未立國,崔季舒周旋於魏帝和霸府之間,深得魏帝信重,稱崔中書是我母。

其侄崔暹出任宰輔,然而在朝堂屏人拜之曰:「暹若得僕射,皆叔父之恩。」

其威望權重如此。

崔季舒自己也做過尚書左僕射、儀同三司,几上幾下。

侯勝北心想:對於博陵崔氏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宰輔之位就如囊中之物,可能都不算什麼吧。

「崔季舒善音樂,大好醫術,所以看到這幾本醫書,必然大喜。」(注2)

聽祖珽這麼說,侯勝北暗想難怪你們結交走到一起,原來喜好都一樣啊。

他倒是有些想見一見這位河北大姓的領軍人物了。

……

崔季舒和想像中的一樣,六旬上下年紀,寬衫大袖,褒衣博帶,漆紗籠冠,三縷須髯修剪得整齊。

徐之纔則是年已八旬,這個年代算是少見的高壽。

「噫,《雷公炮炙論》!」

看到祖珽拿出來顯擺的醫書,徐之才的雙眼放光:「是從哪裏得來,快給老夫看看!」

侯勝北心想果然名醫就是名醫,見到這等著作,就顧不上尚書令的宰輔身份了。

徐之才搶在手中:「老夫早就想一睹此書。須知用藥如用兵,兵之設以除暴,葯之設以攻疾,遣葯配伍猶如選將用兵。」

侯勝北初次聽聞此說,醫術居然和用兵之道相通,登時大感興趣。

只聽徐之才搖頭晃腦點評道:「雷公此書,包含三百種藥物的加工之法。漂、洗、漬、泡、煅、煨、炒、炮、炙、水飛十法,全則全矣,惜乎缺少君臣佐使,七情和合之道。」

侯勝北聽得有些暈。

要摸索出來這麼許多種藥材的不同處理方式,以及如何處理才能最好地發揮藥物功效。

那得花費多少代人的積累和臨床試驗的結果啊。

徐之才大發宏願:「今日既見此書,老夫在有生之年就可以補上缺憾,作《雷公葯對》傳世,為醫道再添一瓦了。」

崔季舒雖然也喜好醫術,好歹還把持得住,微笑道:「孝征,這幾本醫書都是北朝難見,你是從來聘的南朝使節這裏搞來的吧。」

他轉向侯勝北:「莫非就是這位?」

祖珽得意洋洋:「老夫眼瞎心明,這位小友為人坦誠,言出必行,要不然也不敢帶來見兩位。」

徐之才聽出他話中的炫耀之意,兩眼一翻:「你如今升任侍中,下一步就想入輔了吧?」

祖珽嘿嘿一笑,算是默認了。

徐之才不滿道:「入輔也不過如此。我在江東,見徐勉作僕射,朝士莫不佞之。今我亦是徐僕射,無一人佞我,何由可活!」

他轉向侯勝北道:「老夫除了醫術,也無其他本事。改日你來我府上,家傳秘方是不能給的,別的倒可傳授一二。」

侯勝北心想能和北齊尚書令搭上關係,即便討論的不是政事是醫術,那也行吧。

當下約好了拜訪期日。

崔季舒把醫書放在一邊:「孝征,汝如今得陛下信重。今日帶這位南朝小友前來,不止是為了醫術小道那麼簡單吧。」

崔季舒向著祖珽說話,視線卻緊盯着侯勝北:「是為了數日之後的北周使者來訪一事?」

侯勝北心中咯噔一下,神情毫無變化。

「這位小友倒是沉得住氣。北周遣使前來修好,若是我們將貴國打算聯合我朝伐周一事告知對方使節,你覺得意下如何?」

侯勝北本就沒覺得這事能夠瞞得住北周。

大國之間,爾虞我詐。

最後還是取決於利益權衡。

只是崔季舒為何要把北周使節即將來訪的消息告訴自己?

或者說,祖珽為什麼今日會設下此局?

侯勝北不認為這些老謀深算之人,會像他們喜好醫術那麼單純。

毛喜曾經教導他道:「人性趨利避害,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凡事千頭萬緒,不妨從何人得利,如何得利去分析。」

崔季舒河北世家,祖孝征北州著姓,徐之才南朝舊人。

侯勝北很難想像,聞雞起舞、擊楫中流的祖逖,其實也和眼前這個貪婪無節操的瞎子一樣,出身范陽祖氏。

他們皆為漢官。

都被鮮卑壓制。

他們盤踞河北。

齊主根基晉陽。

北周和北齊相爭,要麼出河南攻洛陽,要麼沿太行攻并州。

與河北有何關係?

要是削弱了鮮卑貴種實力,甚至晉陽陷落,齊主不就只有依靠河北一途了?

侯勝北被自己這個大膽的想法嚇了一跳。

這就意味着北齊的至尊和眼前的這批漢官不是鐵板一塊,利益頗有矛盾衝突之處。

其中存在可趁之機。

眼前這些人,可能是希望周齊繼續打下去的,所以在某些事情上,可以成為盟友。

是與不是,一試便知。

侯勝北想通之後,從容道:「北朝兩雄大戰方休,亟需休養生息。即便北周知道我朝有聯合相侵之意,一時也無可奈何。更不會貿然與我朝相爭,徒令貴國得益。」

見沒有唬住侯勝北,崔季舒笑道:「尊使所見不錯。只是這樣一來,貴國原來謀划之事,不就無法達成了嗎?」

果然如此,赤裸裸的勾引。

侯勝北惋惜地嘆了口氣:「可惜半年前的提議,為段、斛律兩位丞相所阻,梁王和會稽郡公更是拚死反對。」

崔季舒見他接茬,頗為上道,不屑地說道:「蕭庄、王琳能成甚事。段韶已死,保守的趙彥深已出為外任,如今還會阻撓此事的,不過斛律明月一人而已!」

侯勝北面現苦惱之色:「斛律丞相位高權重,朝廷大事一言而決,如何才能說服他呢?此事甚難。」

祖珽的老臉上露出一絲微笑:「斛律明月已犯至尊之忌,且看他還能橫行幾時。只需有合適機會,老夫和女侍中進言,自有他的好看。」

侯勝北進一步試探道:「我在南朝,也頗有聽聞斛律丞相威名。他乃是朝廷的定海神針,若是一旦失勢,豈不是對貴國有損?」

祖珽的回答很直接也很簡單。

呸。他吐了口唾沫。

……

在扳倒斛律光這件事情上,雙方形成了某種默契。

此人一日不倒,一日軍權在手,便可鎮壓大局。

河北世家隨時可能會步楊愔昔日後塵。

畢竟到了撕破臉的那一日,還是刀槍說話的聲音響亮。

但是通過朝堂陰謀,掌握刀槍的那個人是可以被消滅的,這點侯勝北非常的清楚。

文武之道,相互制約。

如能平衡文武,至尊就可以君臨其上。

侯勝北從三人這裏,聽說了和士開死後發生的故事。

在野心家們「事已如此,不可中止」的鼓動和逼迫之下,十四歲的少年高儼率京畿軍士三千餘人屯於千秋門。

齊主先令著名殺手劉桃枝率八十名禁兵召高儼入見。

劉桃枝被反綁起來,禁兵四散而逃。

高儼想要斬了他,然而最終還是沒有下手。

他不久之後,一定會為這個決定後悔不已。

齊主又使馮子綜去召見,看來還不知道馮子綜是哪邊的人。

結果當然是沒有結果。

高儼反而提出要求,必須由女侍中陸令萱來迎,才肯入見。

陸令萱知道這是誘她出宮城的借口,出去了必然一命嗚呼。

她執刀立於齊主身後,膽顫心寒,戰戰慄栗。

齊主再使韓長鸞召高儼,仍然不入。

不久廣寧王高孝珩、安德王高延宗恰好來到,也加入了高儼的隊伍。

「皇親宗室對和士開把握朝政,不滿久矣。」

崔季舒冷冷道:「就像之前對付楊愔一樣,誰想掌控陛下,掌控朝政,誰就是鮮卑貴種之敵。」

侯勝北有所領悟,回想起此前和文襄帝諸子見面時的情形。

對齊主的爭奪,就在鮮卑貴種的宗室、親信寵臣的近習、世家大姓的漢官三者之間展開。

誰能影響齊主,就可以挾天子以令群臣。

……

情急危難之際,齊主終於想到了一個靠得住的人。

自家岳父大人,落雕都督斛律光。

一面去速速去請,一面準備出戰。

齊主好歹骨子裏流着神武帝的血,率宿衛者步騎四百,授甲,將戰。

泣別太后曰:」有緣復見,無緣永別!」

此時斛律光到了。

他向來鄙視和士開,還有祖珽,甚至連段韶乃至神武帝高歡也不放在眼裏。

一日文宣帝高洋飲酒,曰:「今日飲酒,樂哉!」

時任武衛將軍的斛律光進言道:「關西未平,人為仇敵,陛下亦何樂哉?會當馬步十萬,三道渡,由平道陷玉璧,拔長安,使百官襲冠冕,軍士釋介胄,然後稱樂。「

平原王段韶站出來道:「卿勝先帝耶?先帝以四十萬攻玉璧,不利而還,將兵如盤擎水,誤即傾覆,何容易而輕言之。「

斛律光笑着答了四個字:「非卿所知。「

這次聽說高儼殺了和士開,他非但不以為亂,反而撫掌大笑道:「龍子所為,固自不似凡人!」

蒙齊主召見,斛律光不慌不忙地入宮。

高緯高儼兄弟鬩牆,在他眼裏就是場笑話。

斛律光哂笑道:「小兒輩弄兵,與交手即亂。」

他拍胸脯保證,只要齊主到千秋門,琅邪王必不敢動。

斛律光牽着齊主高緯的馬,遣人出千秋門,呼喊道:「大家來。」(注3)

高儼的徒眾驚駭四散。

斛律光扭頭又去安慰高儼:「天子弟殺一夫,何所苦!」

執高儼之手,強引到齊主面前,為其開解:「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稍長自不復然,願寬其罪。」

齊主拔出高儼所帶的佩刀,用刀柄一頓亂敲其頭,算是寬恕了弟弟。

至於跟隨高儼作亂的眾人,就沒那麼容易放過了。

庫狄伏連、高舍洛、王子宜、劉辟強、翟顯貴等都被收捕。

齊主於後宮親自先以箭射,再斬首級,然後肢解,暴露都街。

足可見心中恨意。

至於是為了和士開報仇,還是驚魂方定的出氣,就不得而知了。

胡太后亦怒,可是沒辦法殺了親兒子替情人報仇,就問是誰指使。

高儼把馮子綜供了出來。

姊夫就沒什麼不能下手了,胡太后遣人於內省以弓弦絞殺之,使內參以庫車載屍歸家。

馮子綜的諸子正在握槊為戲,見庫車至,以為是宮中賞賜財物,大喜。

開之,乃哭。

齊主本來還要盡殺高儼府中所有的文武職吏,被斛律光阻止。

趙彥深亦曰《春秋》責帥之義勸諫,一場政變風波才算平定下來。

……

講完這場沒有成功的政變,崔季舒不經意間說出了一句話。

「孝征,前幾日除去琅琊王,勞伱費心了。」

祖珽傲然一笑道:「太后恐齊主殺弟,常置高儼於宮中,每食必然親嘗。那又如何?」

先有陸女侍中說齊主曰:「人稱琅邪王聰明雄勇,當今無敵,觀其相表,殆非人臣。自專殺以來,常懷恐懼,宜早為計。」

「齊主未決,以食輿密迎老夫問之,不過一語而已。」

祖珽淡淡說出送了琅琊王性命的那十個字:「周公誅管叔,季友鴆慶父。」

於是齊主假意約高儼出獵,夜四鼓召見。

高儼出至永巷,當初他沒有下狠心斬殺的劉桃枝反接其手,以袖塞口,反袍蒙頭背出。

至大明宮,鼻血滿面,拉殺之,不脫靴,裹以席,埋於室內。

遺腹四男,生數月,盡皆幽死。

崔季舒和祖珽二人相對,拊掌大笑。

「可惜了馮子綜,本以為憑太后姊夫的身份,即便失敗他也能保得性命的。」

聽崔季舒等如此說道,侯勝北表面平和,內心掀起驚濤駭浪。

高儼設計殺死和士開的事件,此時才完全展現前因後果,來龍去脈。

若是當日高儼謀反成功,北齊就會是另一番氣象了吧。

一個由河北世家大姓扶持登基的皇帝。

馮子綜,長樂馮氏,河北高門。

馮仆,幸好你這一支遷去了嶺南,有冼姨遮風擋雨。

這鄴城之地,根本就不是心地良善之輩的居所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不殆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不殆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