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其次伐交之再使齊

第125章 其次伐交之再使齊

「此色慾多,大虛所致。」

高湛喝了徐之才開的湯方。

服一劑,便覺稍遠,觀世音成了美婦人。又服,變回五色物。數劑湯,疾竟愈。

侯勝北覺得能夠對聖潔如觀音的女子起褻瀆之心,要麼是像高湛這樣色慾熏心之徒,要麼就是無視禮法的膽大妄為之人吧。(^_^)

數日後,幾本醫書抄錄完畢。

數百人也打點好行裝,由褚玠率領,隨他一同前往軍營。

此番收穫滿滿,侯勝北甚至還想把馬樞也收至麾下,卻被拒絕了。

應該是自己的聲望還不夠所致,畢竟才是個六品將軍啊。

……

回到建康家中,小別勝新婚,別有一番滋味。

每天早晚,小長安都會按時前來給父母請安。

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下清,昏定而晨省。

這孩子禮數真是周到,侯勝北覺得就和自己小時候一樣懂事。

因為不能朝夕相處之故,他越看兒子越是喜歡,也就愈發感謝蕭妙淽,把孩子教養得如此出色。

家裏就該男女搭配,陰陽調和。

就在侯勝北覺得琴瑟和諧,夫唱婦隨,歌鸞鳳和鳴,效鳳凰於飛之際。

太建三年,六月。

大雨雹。

《洪範五行傳》曰:「雹,陰脅陽之象也。」

果然那天晚間,待小長安退下,蕭妙淽拋給他一個難題。

這本是夫妻二人的私密時間,侯勝北輕輕抱住妻子,透過薄衣感受彼此的體溫。

如無意外,又是一個溫馨旖旎的夜晚。

蕭妙淽任由他抱住,閉起雙眼說道:「當郎,妾身已三十過半,你該有所考慮了。」

侯勝北忽聞此言,大為不解:「考慮什麼?」

蕭妙淽為他解惑道:「《官品令》有云:一二品有四妾,三四品有三妾,五六品有二妾。你如今官居六品,該娶兩個妾才是。」

侯勝北對此一笑置之:「妙娘可是覺得為夫寵愛既深且重,消受不起,想要找人分擔?」

蕭妙淽白了他一眼,自從冠禮那次逾越之後,這人越來越不純潔,滿口皆是調戲之詞。

「妾身說的乃是世間常理,朝廷規矩,當郎你認真些。」

侯勝北做出認真思考之態,沉吟道:「《晉令》也有云:諸王置妾八人;郡君、侯,妾六人。小亶襲了侯爵,該娶六個妾才行。」

他忍不住笑道:「天啊,小亶才十二歲,要被榨乾了。」

蕭妙淽嗔道:「人家說正經事,你卻胡亂打岔。」

她庄容嚴肅地說道:「當郎,傳宗接代乃是一族之長的大事。現在你只有長安一子,而我這個年紀,再要生育子息頗有困難,你理應考慮納妾的。」

侯勝北不答,手上緊了一緊,摟住蕭妙淽的纖腰,低頭欣賞她眼角生出的細紋,輕吻了上去。

蕭妙淽睫毛一顫,想起兩人經歷的林林總總,知他心意,輕嘆一聲不再相勸。

沒想到侯勝北卻不放過她,腆著臉湊到耳畔道:「妙娘好意,我已盡知。此前出使耽誤了數月,為夫總得努力加以補償才是。」

蕭妙淽驚呼聲中,已被打橫抱起,置於床榻之上。

侯勝北一如十七歲那時的少年,一躍而上狠狠壓住。

只是此番任由蕭妙淽如何討饒,他也不會懸崖勒馬,而是花樣百出,直到最後才盡興方休了。

……

這樣的日子過了還不到兩個月。

陳頊召見。

這次他沒有說任何多餘的話:「勞卿再往鄴城一趟,替朕看一看,北齊是否可攻!」

侯勝北領旨。

陳頊能夠做出這個決定,至少本朝的戰略方向出現了某種可能。

他覺得有必要去找好友商量一下。

上次出使之後,荀法尚的任命也定了下來,出任江寧令。(注1)

江寧距離建康近在咫尺,騎馬用不了半個時辰。

侯勝北把要再次出使北齊的事情說了。

「這次不能陪伱去了。」

荀法尚笑道:「地方官可不像武將,加個常侍、侍郎的頭銜,不打仗的時候就可以到處亂跑。」

侯勝北懷疑道:「我以前聽三國故事,百里之縣,百日之事,龐統不到半天就處理完了。以你的能力,應該也很清閑才對。」

「是啊,說難也難,說易也易。」

荀法尚伸了個懶腰:「你要是熟悉國家大政方針,行事與之相符。又有個好主簿,精通律令格式、辦事章程,那是輕鬆的很。」

他拍拍侯勝北肩膀:「來,借你將軍虎威,處理個事,然後我們好好聊一聊。」

縣令升堂。

衙役拘了一名男子在堂下,神色驕橫不服。

「張寶泉,汝家隱沒丁口,逃避租賦,爾可認罪?」(注2)

那男子往兩旁的官吏中看了一眼,反問道:「是又怎樣?」

荀法尚笑道:「本來是不怎樣,補繳追罰而已。只是你不是常說,招惹了你,就是得罪了中書舍人曹義達嗎?」

那名叫張寶泉的男子滿是傲然:「不錯!你小小縣令,可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前程。」

侯勝北在一旁聽審,算是明白了,刁民大戶就是這等做派啊。

要不是荀法尚這等來頭過硬的,一般的縣令只怕拿捏他不得。

自家以前在嶺南天高皇帝遠,難道也是如此?

荀法尚臉色一變,喝令道:「連着稅曹吳豐方,一起拿下!」

他宣判道:「兩人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橫行鄉里,作姦犯科,鞭一百!」

左右衙役猶豫了一下,還不敢動手。

荀法尚指著侯勝北,悠然道:「這位乃是陛下的從龍之臣,武略將軍侯勝北,回頭他要把此事具狀啟稟台城的。」

侯勝北哭笑不得,原來荀法尚把自己叫來是派這個用處。

憑你自己襲爵的興寧縣侯還嫌鎮不住場子嗎?

侯勝北雖然沒有頂盔戴甲,一身沙場歷練出來的肅殺之氣,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衙役也顧不上平日裏面子,把張寶泉、吳豐方拿下,狠狠一頓鞭子,抽得鬼哭狼嚎。

荀法尚處置了此事,回到後堂:「你看,這等小民仗着家富於財,就敢勾結朝中丞郎,橫行縣裏,縣令手段稍差一些,還收拾不了他。」

「碰到公輔你,也算他們倒霉。」

「哎,各地那麼多土豪,又能收拾幾個。自秦立郡縣以來,朝廷和地方豪強就斗個沒完,你以後要是外放州郡也一樣會碰到。」

荀法尚抱怨完這無解之題:「好了,還是說正事吧。」

聽完陳頊要去確認北齊是否可攻,荀法尚對此持肯定態度。

「陛下想法有了轉變,這是好事。能夠根據當前形勢,做出最合理的應對,這才是明君之姿。一意孤行的至尊,幾個能有好下場的。」

「我們作為臣下,需得多方觀察,將北齊的情況如實傳達,以免朝廷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此番出使,還得好好結交一番你的那位賭友哪。」

侯勝北知道他指的是和士開,此人雖然不是什麼善類,但能為我所用,那就夠了。

只是他不知道,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北齊朝堂就發生了劇變。

和士開已經不在人世,再也不能向自己炫耀握槊之技和滔天權勢了。

促成這場政變的,是一位十四歲的少年,和他背後的野心家們。

-----------------

琅琊王高儼和齊主高緯同為胡太后所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嗯,就和陳頊和陳蒨一樣。

南朝已經做了一個很好的範例出來。

而且高儼的優勢在於深得父母寵愛。

武成帝高湛在世時,高儼常在宮中,坐含光殿視事。

高歡諸子,僅存的幾位叔叔都要拜他。(注3)

北齊以晉陽為根基,高湛出幸并州之時,高儼留守,每送駕,或半路,或至晉陽方還。

就連左右都知道,哪怕犯了錯,提到自家的第三個兒子,就會勾起高湛對高儼的思念,從而得到寬恕。(注4)

高儼排行第三,提長子就沒有免罪效果了。

高儼的器服玩飾都和嫡長子高緯一模一樣,逐漸養成了一條規矩,要是哥哥先有了新奇玩意,屬官及工匠必然獲罪。

可是高湛、胡氏這對爹媽覺得這還不夠。(注5)

高儼初封東平王,就拜開府、侍中、中書監、京畿大都督、領軍大將軍、領御史中丞。

這幾個都是實權要職,隨即遷司徒,升任三公之位。

北魏慣例:御史中丞出,與皇太子分路。

王公皆遙駐,車去牛,頓軛於地,以待其過。

如有遲違,前驅可以赤棒棒之。

只不過這個規矩,已經廢絕了幾十年。

高湛欲顯示尊寵,詔令高儼從北宮出行,一如舊制。

凡京畿步騎,領軍之官屬,中丞之威儀,司徒之鹵簿,一應俱全。

高湛還故意遣宮中使者驟馬衝撞高儼儀仗,自言奉敕。

高儼命人以赤棒擊碎使者之鞍,馬驚人墜。

高湛與胡後於華林園東門外張幕,隔青紗步帳觀之,大笑以為善。更敕令停車,傳語良久,觀者傾京邑。

這孩子這麼寵下來,久而久之,高儼自己也有了想法。

他天真地問父親:「阿兄懦,何能率左右?」

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高湛以長子為劣,已經起了廢立之心。

而阻擋高儼超越兄長,登頂御座的,是和士開。

要是再擴大一下範圍,祖珽也有份。

祖珽給和士開出的主意,讓他進言高湛,就說高澄、高洋、高演三位的兒子都沒當上皇帝。何不趁著高湛還活着那功夫,趕緊讓皇太子早日登基,以定君臣正統?

此事若成,高湛和新主都會感激和士開。

不得不說祖珽天文地理,無一不識。

此議一開,彗星出現。

太史啟奏,此乃除舊布新之徵兆。

於是高緯即位,高湛升任太上皇帝。

高儼的夢想落空,和士開也就成了壞他好事的仇人。

……

七月二十五日這天的清晨,和士開像往常一樣參加早朝。

他的心情好極了。

平鑒家的劉氏小娘子玩了個把月膩了,如今又有了新的玩物。

尚書令徐之才的夫人乃魏廣陽王之妹,被他勾搭上手。

而且還是當着徐之才的面行事,那老兒退而避之,曰:「妨少年戲笑。」

大丈夫當如是。

正得意間,領軍將軍庫狄伏迎上前來,拉着自己的手說道:「今有一大好事。」

「?」

和士開心想,是胡太后對那幾個和尚膩味了,想和自己握槊?

還是小皇帝想聽龜茲胡樂,看自己跳胡舞?

小皇帝裝成貧兒乞丐要飯,自己打賞天子的感覺也不錯啊。(注6)

掃興的是,治書侍御史王子宜授以一函:「有敕,令王向台。」

和士開掃了他一眼,你一個御史也來宣敕,難道還敢彈劾本相不成。

小皇帝怎麼可能准奏。

他沒有想到,謀划此事的除了曾經的領軍大將軍高儼,還有侍中馮子琮。

馮子琮將王子宜的彈劾表奏混雜在其它文書中,齊主不察,批複可行。

高儼於是奉敕行事,命令不久之前的部下,領軍庫狄伏連收捕和士開。

對了,高儼還兼著御史中丞,所以王子宜也是他的人。

庫狄伏連覺得茲事體大,還是和陛下再確認一下為好。

他去確認的對象,是馮子琮。

馮子琮一臉嚴肅道:「琅邪王受敕,何必更奏。」

高儼往日的恩寵和威風起了作用,庫狄伏連相信了,安排五十名軍士埋伏於神虎門外。

和士開被軍士簇擁,到了南台,都督馮永洛斬之。

當白刃加身的那一刻,這位權臣大概還沒有想明白是怎麼回事。

三五個關鍵位置的人物串通,就流程合理地誅殺了自己。

和士開應該會後悔吧,沒有及早對高儼下手,手段也不夠激烈。

高儼只是轉任太保,卸去了領軍大將軍一職,奪去了禁中兵權。

之後啟奏出居北宮,五日一朝,不得無時見太后而已。

其京畿大都督的兵權,御史中丞的監督彈劾之權還在啊。

可恨,可恨。

和士開,卒。

……

事情到了這裏,本來也就完結了。

高儼年少氣盛,殺和士開與其說是為了奪權,更多只是為了出一口惡氣。

只是背後攛掇他的那些野心家們,可不僅僅是為了替少年出氣那麼簡單。

欲行廢立,奉高儼為新帝。

……

太建三年,八月。

北齊朝堂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對此一無所知的侯勝北再次踏上了出使的旅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不殆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不殆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5章 其次伐交之再使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