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胡適的北大哲學課·貳》(6)

第二十二章 《胡適的北大哲學課·貳》(6)

中古第一期的終局

一、王充以來,中古思想起了兩種變局:第一是批評精神的發達,第二是道家思想的風行。

二、批評的精神在東漢最發達,在種種方面都有表現。在學術的方面,如張衡(78~139年)的攻擊讖緯,如鄭玄(127~200年)、何休(129~182年)的爭論《公羊》《左氏》,以至後來王弼(死約245年)的《周易注》的掃空一切舊說,都是這批評精神的表現。

看《後漢書》(八九)《張衡傳》;又(六五)《鄭玄傳》。

看王弼《周易注》(《十三經註疏》本)。何休、鄭玄爭論的文字已不傳了,黃奭輯的《通德堂經解》中有鄭玄的《箴左氏膏肓》《釋穀梁廢疾》《發公羊墨守》。

三、在政治方面,批評精神表現在許多評論政治的書里,如王符(死約170年)的《潛夫論》,如崔寔(死約170年)的《政論》,如仲長統(死220年)的《昌言》,都代表這種精神。太學諸生的危言激論,更是這種政治批評的實例。

看《後漢書》(八二)《崔寔傳》;又(七九)《王符仲長統傳》。

《潛夫論》有汪繼培注本。《政論》有嚴可均輯本(《全後漢文》四六)。《昌言》也有嚴可均輯本(《全後漢文》八七~八九)。

看《後漢書》(九七)《黨錮列傳》;又(九六)《陳蕃傳》;又(九九)(《竇武傳》)。

四、最奇特的是這種批評精神在那時代造成「人倫」的風氣。「人倫」即是品評人物的高下,分為等級倫類,故叫做「人倫」。《後漢書》《三國志》中常說某人「善人倫」,就是說他善於品評人物。

最有名的「人倫」大家是郭泰(128~169年)和許劭(死194年)。

當時沒有報紙,這種品評就是當時的輿論。這種品評往往做成一種有韻的七言口號,既容易記誦,又容易宣傳。例如:天下模楷李元禮。(楷禮為韻)不畏強御陳仲舉。(御舉為韻)天下俊秀王叔茂。(秀茂為韻)五經無雙許叔重。(雙重為韻)黨錮之禍就是批評政治與批評人物兩項合併,成為一種偉大的政府運動,用清議來擁護幾個負人望的政治領袖。結果就是二十年的黨錮大禍(166~184年),把全國的清流名士都一網打盡。

看《後漢書》(九八)《郭太符融許劭傳》;又《黨錮傳》。

五、東漢時,道家思想漸漸得士大夫的信仰。恰巧那時佛教已進來了,漸漸行於民間,那時已有人用黃老之說來解釋佛教,使人容易了解領受。試看《楚王英傳》中兩次連舉黃老與浮屠;《桓帝紀》論中也說前史稱桓帝祠浮圖、老子;《襄楷傳》中說「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襄楷上書在桓帝延熹九年(166),他已說:「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這都可見當時因佛教的推行,道家思想也漸漸行到民間去了。

一世紀的楚王英,二世紀的桓帝都把佛與黃老看作同類的物事,大概都是受民間信仰的影響。順帝時琅邪人宮崇自稱師事仙人于吉,作《神書》,即是後來道教的《太平經》。這是太平道教的起源。同時有張陵,創為五斗米道教。

太平道里出了張角兄弟,鬧出黃巾之亂(184)。五斗米道傳到張修、張魯,張魯佔領漢中近三十年,其道傳播甚遠。道教起於民間迷信,但他們硬把《老子》五千言認作他們的經典。

看《後漢書》(七二)《楚王英傳》;又(六十)《襄楷傳》;又(一○一)《皇甫嵩傳》。

又《三國志》(八)《張魯傳》及注引《典略》記太平道及五斗米道。

六、從民間直到皇宮,都有崇奉黃老的風氣了。知識階級也逃不了這空氣的傳染。漢魏晉三朝禪代之際,有骨氣的人做事也不易,說話也不易,於是多逃到談玄說妙的一路上去。

漢末的仲長統,魏晉的王弼、何晏、阮籍、嵇康、向秀、劉伶等人都崇尚老莊,遂開史家所謂「清談」時代。他們全盤接受了道家思想,論宇宙則主張自然,崇拜虛無;談政治則主張放任,反對干涉;論人生則主張適性自由,曠達恣意。

阮籍說:「禮豈為我設耶?」這正是那頹廢的人生觀的意義。他們縱酒狂放,打破一切禮法制度的束縛,其實只是對政治社會的一種抗議。

阮籍說:「君子之處域內。何異夫虱之處褌中乎?」這話里含多少哀音?他們對那現實的社會沒有勇氣革命,只想在精神上得一種慰安,所以他們的下梢都想逃出世外去過那神仙的生活。

曠達的人生觀和神仙出世的理想是一條路的。清談的風氣是佛教思想的絕好預備。從虛無到空假,從神仙到羅漢菩薩,那是很容易過渡的了。

看《後漢書》(七九)《仲長統傳》;《三國志》(二八)《鍾會傳》附的《王弼傳》及注;《晉書》(四九)阮籍、嵇康等人的傳。

看王弼的《老子注》,郭象的《莊子注》,張湛的《列子注》。

看嚴可均《全三國文》卷四四至五二(阮籍與嵇康的文集)。

神仙家言,可看葛洪《抱朴子·內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胡適的北大哲學課(全4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胡適的北大哲學課(全4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胡適的北大哲學課·貳》(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