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釀酒廠 食品加工廠開工

第307章 釀酒廠 食品加工廠開工

第307章釀酒廠食品加工廠開工

十月的秋風,輕輕拂過,帶走了夏日的炎熱,留下了清爽的寧靜。

秋收之後,劉家莊再次迎來了新的建設熱潮。

村民們齊心協力,投入到基礎建設和產業建設之中。在這片土地上,新的希望正在孕育,新的故事正在上演。

自從劉之野與村委會書記劉元海等人共同策劃,決定推動水果深加工產業的發展,這個消息在村子裏迅速傳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村民們議論紛紛,對這個新的產業充滿了期待和好奇。也期待着這個產業能帶來更好的生活和經濟收益。

這可不是什麼村裏的小打小鬧的建材廠,這種小土廠,華夏遍地都是,毫無特色可言。

這是要貨真價實的、正規化的建廠辦企業。

雖然村子裏有着豐富的產業,包括稻田養殖、畜牧業、中草藥種植和水果種植等,但村民們普遍認為,無論規模大小,這些都屬於傳統的農業生產範疇。

如今,村裏的工廠建設計劃已經啟動。村民們突然意識到,他們即將從農民的身份轉變為工人階級的一員。

這種轉變帶來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或許,他們的經濟狀況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工人家庭,但身份的轉變並非單憑金錢所能衡量。畢竟,工人階級現在是「老大哥」嘛!

劉家莊即將迎來兩座新工廠的建設熱潮。一座命名為「劉家莊果酒廠」,另一座則是「山裏紅食品廠」。這兩座工廠的興建,無疑將為村裏帶來新的活力和機遇。

這兩家工廠的建設審批過程得到了區里和市裏的全力支持,它們是經過正規工商註冊的合法企業。

此外,酒廠和食品廠所急需的生產設備以及技術精湛的工人,都得到了市裏的鼎力相助,得以順利解決。

實際上,上層也有意探索新農村建設,而劉家莊恰好成為了這一探索的試驗田。

因此,京城葡萄酒廠、南郊葡萄酒廠以及京城食品廠紛紛派出數十名專家工程師,前來支援劉家莊的這幾家工廠,共同助力其生產建設。

與此同時,劉家莊開始從本村及鄰近村落招募工人,經過嚴格篩選,最終選拔出數百名身強力壯、具備基礎文化素養的年輕人。

他們被送往上述幾家工廠,接受專業的技能培訓和學習,為未來的產生提前培訓生產工人。

一個成功的酒廠不僅僅依賴於先進的工廠、精良的設備以及技術嫻熟的工人。

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擁有獨特的生產工藝和精湛的釀造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市場以及消費者的青睞。

在這個問題上,似乎別無他法,只能尋求更專業的合作夥伴共同研發。

華夏農業大學和東山農業大學,恰好擁有這方面的專業優勢。他們擁有頂尖的科研團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為研發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華農大是國內最早的釀酒專業大學之一,其釀酒專業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研究成果。

該專業主要學習葡萄酒釀造、啤酒釀造、白酒釀造等相關課程,同時也涉及營養學、化學、生物技術等領域,為華夏的釀酒行業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

而東農大釀酒專業始創於十年前,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已經形成了以釀酒微生物、釀酒工藝、釀酒工程等為主體的綜合性學科體系。

除了學習釀造工藝,同時也注重實踐操作和技能培訓,旨在培養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級釀酒人才。

在食品廠的世界裏,技術的門檻相對較低,但並不意味着缺乏精湛的工藝。

在老京城,無論是公營還是私營的食品企業,都匯聚了眾多技術人才。

這些技術人才,有的擅長傳統手藝,有的精通現代科技,他們的到來也將共同為食品廠的品質和口感保駕護航。

至此,「劉家莊果酒廠」將以其獨特的釀酒工藝和優質的原材料,立志成為果酒行業的佼佼者。

而「山裏紅食品廠」則專註於傳統食品的加工與研發,致力於將傳統美食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

開工奠基之日,村委會成功地邀請了各級領導部門以及眾多合作企事業單位的代表,共同前來共襄盛舉。

而劉之野,也廣邀各界賓朋,共同見證劉家莊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劉家莊要建工廠啦!」

這個消息迅速傳播開來,引起了社會上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這年月農民們要辦大工廠,這可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造成的轟動可想而知。

未來的「天下第一村」,如今還在吳書記的帶領下正在大幹苦幹,削高地、填低洼,拉直彎曲河道、將起伏的田地鋪平。

這個過程足足用了7年時間,真正的發家致富,還得等到很多年後事了。

直到69年那會兒,窮則思變,為了能夠改善生活水平,老吳才悄悄地在村裏建起了第一家五金廠。

而劉家莊的這一壯舉,就像是放了一個衛星一樣。

隨着村莊的日新月異,各項事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村裏的勞動力卻逐漸捉襟見肘起來。

劉家莊,一個擁有七千多人口的村莊,除去老人和孩子,幾乎每個人都忙碌著。

在這裏,大多數人已經轉型為產業工人,他們每天辛勤工作,為村莊的繁榮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沒錯,就叫產業工人。」劉之野肯定地說,並進一步闡釋道:「他們是種植業的辛勤耕耘者,養殖業的精心呵護者,建築業的汗水澆築者,以及生產線上的精密操作者……」

因為這次不比以往地小打小鬧,而是正兒八經地辦企業工廠。

因為是集體企業,管理層和職工都優先從村裏選拔。

然而,適合擔任工人的村民數量有限,為了避免其他村民產生心理不平衡,決定將其他產業的人員也統一稱為工人。

大傢伙都是工人,只不過你是生產車間工人,我是種植工人,大家都是一差不多的待遇和地位。

這樣一來,不僅平衡了其他村民的心態,也會讓企業運作更加順暢。

1963年初春,經過四個多月的辛勤付出,兩家工廠以及為外聘人員精心打造的宿舍樓,已巍然聳立在村東進村馬路的兩邊。

3月1日,工廠的大門緩緩打開,標誌着它正式步入了試投產的新階段。

投產初期,一切運行得有條不紊,彷彿預示著兩家企業即將迎來繁榮的生產運營時代。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刻,工廠內的機器轟鳴著,一千多名工人們忙碌著,一切都顯得那麼有序而生動。

三大爺劉元海親自兼任酒廠的廠長,而三叔公劉洪深則擔任食品廠的廠長。

自從工廠落成后,劉之野回老家的頻率就更加頻繁了。

他心繫兩家工廠的生產建設,時刻關注着它們的進展。同時,他也牽掛着家中的父母,經常要回來探望。

經過數年的努力與等待,劉竟齋的夢想終於照進了現實。他如願以償地調回了村裏的初中教學,並且還擔任了副校長一職。

這個轉變不僅意味着他職業生涯的新篇章,更代表了他對家鄉教育的深深執著與熱愛。

最初,劉竟齋對出任副校長的職務並不感興趣,他私下裏向劉之野坦言:「我渴望的,只是回歸校園的寧靜,專註於教書育人,而非被繁雜的行政事務所困。」

然而,劉之野卻持有不同的看法。他深知村裏的初中以及未來計劃申請的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不願意將這些重要事務交給別人去管理。

因為起風了,學生們,這個充滿熱情的群體,情緒最易受到影響。一旦失控,劉之野多年的辛勤付出,恐將化為烏有。

因此,劉之野巧妙地說服了父親劉竟齋,使他最終接受了副校長的職務任命。

此外,劉之野還有更長遠的打算。他期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夠助父親一臂之力,讓他擔任重要職務,共同守護劉家莊這個人才搖籃。

今年,劉家莊的中學迎來了附近村落的學子,共計八百餘名在校生。

這些孩子們,如同繁星般匯聚在這所學校的大家庭中,共同書寫着屬於他們的青春篇章。

而劉家莊小學,這所鄉村小學,如今規模不小,也匯聚了一千二百多名學子的歡聲笑語。

與之相鄰的醫專,同樣熱鬧非凡,現有三百多名師生。這樣三校師生總數加起來,已經有兩千六百多人之多了。

劉家莊中醫藥專科學校,作為區里唯一的高等專科學校,矗立在風景秀麗的劉家莊。這裏,每一塊磚、每一片葉都瀰漫着中醫藥的芬芳。

自去年上半年起破土動工,如今已初具規模。這是該校的第一批學子,肩負着開創歷史的使命。

不久后,學校將敞開大門,迎接第二批懷揣夢想的學子,共同書寫未來的篇章。

他們的學制設定為五年,有足夠的時間去磨礪技藝,探索中醫藥的奧秘。

在劉家莊村,不僅擁有農業大學、農學院和醫科大等學校的研究所,還設立了眾多研究基地。這些機構的存在,又為村裏增加了幾百名流動人口。

年初,劉之野回到了故鄉,參加了村裏的去年底總結會議。

他走進會場,環顧四周,發現村裏的鄉親們都熱情地歡迎他。他微笑着打招呼致意,然後坐在了前排的座位上。

劉之野瞥了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感嘆:「姐夫,今年村裏開會的人真多,這樣下去,會議室恐怕得擴建了。」

劉福生深吸一口煙,眼神微眯,感慨道:「這合併村莊后,村委幹部的數量可真是翻了兩番還不止。」

「你聽我跟你慢慢說,咱們村委現有書記一名,副書記一名,民兵隊正副隊長三人,會計十人,治保主任兩人,婦女主任兩人,生產隊長……」

劉之野一聽,心中暗自吃驚。村委會幹部竟然有五十餘名之多,而且都是有正式編製的。

這個數字着實不小,讓他不禁對村裏的管理結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隨後,他繼續追問道:「那麼,咱們村子裏,現在究竟有多少居民呢?」

劉福生伸出一根手指,簡明扼要地說:「村裏現在有一萬多人,其中本村戶口的有八千人,劉姓人口佔據多數。剩下的人,都是在我們村裏工作學習的。」

「嚯!」劉之野被這個消息震驚得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竟然這麼快就突破一萬了?我還以為至少得等上幾年呢!」他的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和驚喜。

這人口多好啊!

劉家莊的人口眾多,這在其他地方或許被視為負擔,但在這裏,卻成為了無可爭議的人口紅利。

八千餘的村民,加上數千的外來常住人口,匯聚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在夏國人口連續幾年負增長的背景下,劉家莊的人口卻實現了逆勢增長,這實屬不易。

當然,劉家莊之所以呈現出這一獨特的景象,其背後的推動力在於其日益壯大的經濟實力。

到1962年底,劉家莊的經濟狀況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財政總收入首次跨越了千萬元大關,人均收入也攀升至一千二百多元,五年間翻了十倍。

這一成績不僅令人矚目,更是遠超過了部分地級市的經濟水平。有的家庭人口眾多,直接總收入達到了「萬元戶」。

這可是六二年,「萬元戶」這個辭彙,在八十年代都是非常牛逼的稱謂,提前於二十年前的京西地區出現了。

劉之野得知這一消息后,心中湧起一股淡淡的成就感。

雖然他的改變只涉及到了一個村莊、幾千人的命運,與那些穿越重生后大放異彩的存在相比,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但是,劉之野已經很知足了。畢竟前是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而劉家莊,一個因人口眾多、生活條件優越、基礎建設齊全而備受矚目的地方,成為了整個京西地區的香餑餑。

這裏,每一座建築都顯得那麼嶄新而有序,每一條街道都寬敞整潔,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顯得那麼和諧而有序。

這個如世外桃源般美麗的地方,自然吸引了外界的目光。若非村裏明智地規劃了人口引進,恐怕早已人滿為患了。

這也給村委會的管理帶來了諸多困擾。尤其是當外來人口逐漸增多時,各種問題便層出不窮。經濟糾紛、打架鬥毆,甚至小偷小摸的事情也頻繁發生。

村委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應對這些複雜的情況,確保社區的和諧穩定。

三大爺的眉頭緊鎖,這個問題讓他倍感困擾。這不同於過去,那時村子裏的居民都同姓同族,打斷骨頭連着筋。

而現在,情況卻大不相同了。

經過近年村莊合併與鎮區整合,劉家莊的面貌煥然一新。隨着優秀人才的引進,以及外來求學和務工人員的持續湧入,劉姓村民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已不足一半,且這一比例仍在逐年下降。

以往,那種依賴宗族關係來維護秩序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

如今,法治成為了維護社會穩定的唯一途徑,而非依賴於民眾的自行治理。

三大爺憂心忡忡地向劉之野傾訴:「之野啊,單靠村委會來管理這麼多村民,顯然是行不通的。你有什麼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劉之野稍作思忖,沉聲說:「這世上總有些人畏威而不畏德,因此,增設強力部門,推行法治管理,勢在必行。」

三大爺疑惑地道:「你是說,讓民兵組織來管理?」

「可是,我們早就試過了,效果不大啊!」

劉之野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堅定地搖了搖頭,聲音低沉而果斷:「不。」

「我的意思是增加一個像鄉鎮派出所一樣職能的部門,比如說紅星公社劉家莊警務站。」

「今後,村裏的治安管理就由,民兵組織配合派出所警務站一起執法……」

劉元海,村裏的三大爺,與姐夫劉福生交換了一個眼神,直言不諱地說:「這樣一個強力的部門,豈是我們一個村子說增設就增設的?」

「上面能同意嗎?」

劉之野微微頷首,語氣堅定地說:「增設之事,絕非兒戲,須得聽從上級的指示。然而,我們村莊已有一萬多人,人口還在持續增長,規模幾乎與小鎮無異。」

「按理說這麼多人口,就是增加一個十幾人的派出所也不為過,不會造成警力的浪費。」

三大爺點點頭,頗為贊同道:「是這麼個理,上面還真有可能派人來管理治安工作。」

「好是好,就是有一點,往後這治安工作可就得由外人來作主了,要是……」

劉之野笑着搖搖頭道:「這可不一定,你忘了咱們村還有着,警務訓練中心了嗎?」

「上面完全有可能,讓訓練中心的一些留守幹部們,兼任劉家莊的治安管理工作。」

「這樣一舉兩得,還不會造成警務力量的浪費。」

「嘿!著啊!我怎麼就沒想到這茬兒,真要是這樣的話……」三大爺一臉的興奮道。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7章 釀酒廠 食品加工廠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