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晉楚爭霸

第17章晉楚爭霸

蠱士正文第17章晉楚爭霸晉楚爭霸戰爭中的番外篇——莒國的故事,上一篇文章就講完了,現在我們在回到之前的系列文章中,繼續講述晉、楚兩大霸主之間的『弭兵休戰』過程——-——

周簡王四年的年底,由於受到晉景公欣賞、重視,所以被從晉國釋放回國的楚國戰俘、『郢公』鍾儀的居中交通和傳話,晉楚兩國之間早就不約而同想要進行『和議』的行動發展很順利;在楚國國君楚共王的安排下,楚國太宰公子辰奉命出使晉國進行訪問,以此來回報晉國釋放鍾儀,請求重溫晉、楚友好的善意之舉。

公子辰抵達晉國后,拜見了晉景公,並與晉國正式締結了兩國間的和約;而達成和議之後,晉景公也舉行了隆重地宴會來招待公子辰的來訪,以此向天下諸侯宣布——晉楚兩國已經達成了休兵停戰的和約。

上文曾經說過——在公子辰出使晉國之後不久,已經出兵伐莒、驅逐了莒渠丘公、佔據了莒國全境的楚令尹子重,總算得到了這個遲來的消息,因此才有了楚軍從莒國撤軍、默許莒渠丘公結束流亡、回莒城復國的後續局面;而這也是晉楚兩國開始相互釋放善意、停止彼此敵對的進一步舉動。

第二年,也就是周簡王五年年初,為了落實『晉、楚和議』的具體措施,晉景公特地委派晉大夫糴茷前往楚國出訪,這是回報楚太宰子商出使晉國的外交禮儀;糴茷此次訪楚,主要的目的就是就『晉、楚和議』之事,進一步與楚國君臣進行協商和交流。

糴茷長途跋涉到了楚國以後,馬上與楚共王及楚國諸大夫進行會面,就晉、楚兩國之間要如何改善彼此關係,緩和之前劍拔弩張、刀兵相向的情形進行了漫長而艱難的談判磋商;此後,糴茷在楚國境內一直停留了一年多的時間,與楚國君臣多次進行溝通談判,就具體的『和議』條件咬文嚼字,針鋒相對,雙方都不肯首先讓步退縮。

所以,這場大國之間的外交磋商,就在糴茷和楚國君臣的無休止扯皮、費口水爭執中,無限期地拖延了下去。

就在晉、楚兩國達成『和議』意向、同時展開外交談判期間,倒霉的鄭國國君鄭成公依舊被軟禁在晉都新田,沒有能被晉景公釋放回國;而鑒於國家不能長期沒有國君,於是鄭國大夫公孫申便向各位執政的卿士建議說:

「晉國扣押了國君,又殺了我們去求情的使者,我們即使再派使者去向晉國求和,也不一定能要回國君,而且很有可能又被晉人所殺害;不如我們乾脆出兵攻打許國,再假裝另立新君,以這種方式向晉國表示——鄭國並不在乎國君是否被扣押,有沒有這個國君都無所謂;那麼,得知我們態度的晉國,必然認為繼續扣押著國君是沒有必要的,也是沒有利益的,或許就會釋放國君,讓他回國了。」

公孫申,是鄭穆公之孫,公子揮之子,鄭悼公、鄭成公的堂兄弟;雖然他也是鄭穆公的後裔,但並不是大權在握的『鄭國七穆』家族之一(鄭國的『穆族』包括了七穆集團,但七穆並不是鄭國穆族的全部。

而公孫申向執政卿士們提出伐許、改立新君的建議時間,是周簡王四年的十一月間,也就是楚令尹子重率軍伐莒,連克莒國渠丘、莒、鄆三城之時。

周簡王五年三月,此時在位的鄭國執政卿士公子班思考許久之後,最終接受了公孫申的建議,放棄還在晉國軟禁的鄭成公,改立鄭悼公、鄭成公的庶兄,鄭襄公的庶長子公子繻為鄭國新君;公子班是想以此來向晉國顯示——鄭國不在乎被扣押的國君,也不懼怕晉國接下來將會使出的壓制手段。

但鄭國剛剛改立新君后不久,國家內部就開始發生了新的動亂——公子班目前雖然是鄭國的執政卿士,但他並不是鄭穆公的後代,因此得不到『七穆』集團的支持;而他放棄被軟禁在晉國的鄭成公、改立公子繻為新任鄭伯的做法,自然就遭到了全體『穆族』成員的反對;『穆族』成員都想要打倒執政的公子班,另立自己所鐘意的人為新國君,以便控制朝堂人事、排擠其他貴族的勢力,最終掌握鄭國的軍政大權。

就在公子繻被立為新任鄭伯之後的一個月,也就是周簡王五年四月,鄭國的『穆族』突然發動了政變,將新君公子繻直接殺死,又迫使執政的公子班棄國逃亡,跑到許國去避難;而『穆族』成員中的叛徒公孫申,則被族人們扣押軟禁在國都新鄭,以待將來再行處理。

公子繻雖然被公子班擁立為新任鄭伯,但他在位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月,又是被國內的貴族們發動政變趕下台並殺害的,所以他死後沒能獲得謚號,而僅僅以『鄭君繻』的名義,被記入了史書之中。

鄭君繻被殺害之後,發動政變的鄭國『穆族』成員——公子喜、公子騑等順利把持了國政;然後,子罕、子騑改立鄭成公年幼的兒子『髡頑』為新一任的鄭伯。

鄭國發生了政變、先後改立兩任新君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晉國。和公孫申當初所預計的一樣,晉國的部分卿士得知鄭國已經改立新君的消息后,覺得再繼續扣押著鄭成公在手中,也沒有什麼用處了,還不如早些放他回去,一來藉此緩和晉、鄭兩國關係,二來也可以利用鄭成公的回國,給鄭國的內政造成一些掣肘。

於是,持此意見的代表人物、晉中軍將兼執政大夫欒書就尋機對晉景公建議說:

「鄭國現在已經有了新的國君,還在我們這裡的鄭伯就成了廢子,留著他繼續在晉國也沒有任何的用處;不如我們借口出兵伐鄭,順便把鄭伯給送回去,以助他複位的條件和鄭國完善兩國間的盟約;這樣,一能將鄭國重新拉回諸侯聯盟之中,二能向鄭國示恩,是一舉兩得的事。」

欒書的建議,晉景公認為很有道理,於是便痛快地答應了。但晉景公此時已經病得很重了,無法親自領兵出征去攻打鄭國,所以晉景公就讓太子州蒲代替自己處出征,率領諸侯聯軍伐鄭;而當了幾年囚徒的鄭成公,這一次也被晉軍帶著一起前往鄭國。

此時執掌鄭國國政的子罕、子駟等人,本來發動政變的目的就是想要和晉國重新議和,接回鄭成公,所以當晉國聯軍浩浩蕩蕩地開到了鄭國境內后,執政子罕正中下懷,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晉軍大營向晉太子『請和』;而為了表示鄭國此次請和的誠意,子罕還讓使者把鄭國宗廟內的鄭襄公廟中的禮器銅鐘作為禮物,一股腦都送給了晉軍統帥——太子州蒲。

晉景公此次讓太子率軍出兵伐鄭,其本意並不是要真的對鄭國發起軍事上的攻擊,只不過想擺出架勢,藉此降服、收伏鄭國,讓鄭國再次回到諸侯聯盟之中;因此,秉承父親指示的晉太子州蒲,在接見了鄭國的『請和』使者、又收到了鄭國所送上的厚禮后,立即就同意了鄭國的『請和』,然後與鄭國派來的使者、大夫子然在脩澤舉行了盟誓儀式。

為了表示對重建的『晉、鄭盟約』的誠意,當兩國盟約達成后,鄭成公的叔父、鄭國卿士子駟受執政子罕委派前往晉國為人質,以此來作為鄭國對盟約的保證和遵守。

而得到了鄭國的重新歸附,並以禮器、人質為保證之後,代替晉景公出征的晉太子州蒲心滿意足,宣布就此從鄭國撤軍,並將隨軍帶回來的、已經被扣押在晉國近一年之久的鄭國國君鄭成公給釋放出營,送其返回了鄭國;當年五月十一,鄭成公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國都新鄭,再次成為鄭國國君。

鄭成公從軟禁扣押中被晉軍釋放回國、重登國君之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被『穆族』貴族擁立為新任鄭伯的兒子『髡頑』給重新降為太子,並給他改名為『惲』;鄭成公此舉,是抹去兒子曾用『髡頑』之名、擔任過一個月之久的鄭國國君的『負面影響』;。

隨後,鄭成公要辦的第二件要事,就是追究當初公子班一黨私自改立國君的『作亂之罪』——此時,當初改立國君的主犯公子班已經逃亡到許國,暫時可以不用管他;而首先提議另立新君的公孫申及其同夥叔禽,現在都被發起政變的『穆族』們給扣押在新鄭的監室之中。

於是,鄭成公以『欺君叛國、陰謀作亂』的罪名,在六月初八這天,將公孫申及叔禽公開處死在新鄭的集市中,以此來警示那些包藏『奪權、背君』禍心的逆臣們。而鄭成公公開處死同樣身為『穆族』成員的公孫申,就是以此來警告那些意圖分權、隨意改立國君的其他『穆族』成員們——你們不要輕舉妄動,否則國君的斧鉞那也是很鋒利的。

有關鄭成公回國前後的一系列事情,左丘明在《左傳》中,對公子班、公孫申等人的『私自改立國君』行為發表了評價——「忠誠,是君子美德,即使所忠的人不合式,尚且不可以輕易背叛,何況背叛主君的人自身也不正呢?」

《左傳.成公十年》——君子曰:「忠為令德,非其人猶不可,況不令乎?」

穩定了國內的局勢、誅殺了覬覦君位、改立國君的『叛臣』后,鄭成公就想再接再厲、繼續出兵伐許,以達成鄭國歷代先君『吞併許國』的夙願;可實在不巧的是——就在鄭成公回國的這一年,也即周簡王五年六月,鄭國目前的盟主——晉國國君晉景公患病去世了,晉太子州蒲得以繼位,即晉厲公;晉國君位的更替,也影響了鄭成公籌劃中的伐許之役的進行,為了配合晉國的權力移交過程順利完成,鄭成公只得暫時放棄了伐許計劃,而改為向晉國『遣使致哀』。

而晉國方面,晉厲公繼位之後,晉景公在世時就奉命出使楚國、承擔著與楚國君臣商議兩國之間改善緩和關係的晉國使者糴茷,在經過了一年多的與楚國君臣的艱苦磋商后,終於得到了楚共王在某些繁瑣外交問題原則上的讓步,並同意回復——『晉楚和議』之事可以達成,請晉使即刻回國,向新任晉侯復命。

完成了使命的糴茷在回到晉國之後,便馬上向新任國君晉厲公及朝堂諸卿士們彙報了自己一年多以來在楚國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以及楚共王回復的『同意議和、休兵停戰』意見。而晉厲公此時剛剛繼位,也需要對外安定的情況,來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君權和地位。

因此,晉厲公對與楚國議和之事很是重視,當即決定接受楚共王的『和議』所請,然後選擇合適的時機,與楚國達成正式的和議盟約。

此時,宋國執政正卿華元在聽說了晉、楚兩大強國已經達成一致,想要謀求和議、休兵停戰的消息后,決心親自出面來促成此事,為天下諸侯擺脫連綿不止的兵戈戰亂損害而出一份力。

周簡王六年冬,在華元的往來奔走和調停之下,晉、楚兩國的國君先後接見了『居中交通、傳遞信息』的華元,同意正式達成『晉楚會盟』,兩國間和平相處。

周簡王七年夏,晉楚、兩國派出了高規格的代表前往宋都商丘,進行正式的『休兵之會』;,晉國的首席代表,是上軍將士燮;楚國的首席代表,是大夫公子罷、大夫許偃。五月初四,晉、楚雙方的代表在宋都商丘的西門之外,舉行了正式的會盟儀式,併發布了盟辭,這就是『西門之盟』,也稱『弭兵之會』。

其盟辭為——『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菑危,備救凶患。若有害楚,則晉伐之。在晉,楚亦如之。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而討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胙國。』

『西門之盟』達成后,晉、楚兩個霸主之間終於得以暫時地休戰;在此之後,自覺完成一件大事的晉厲公特地宣召諸侯盟友——魯成公、鄭成公、衛定公等在瑣澤會面,將晉楚『弭兵盟辭』轉告給他們,要他們務必遵守這個盟約。楚國方面,也是如此告誡自己的盟友陳、蔡、許等國的。

所以,鄭成公想要伐許的願望,目前是暫時實現不了了。晉楚爭霸戰爭中的番外篇——莒國的故事,上一篇文章就講完了,現在我們在回到之前的系列文章中,繼續講述晉、楚兩大霸主之間的『弭兵休戰』過程——-——

周簡王四年的年底,由於受到晉景公欣賞、重視,所以被從晉國釋放回國的楚國戰俘、『郢公』鍾儀的居中交通和傳話,晉楚兩國之間早就不約而同想要進行『和議』的行動發展很順利;在楚國國君楚共王的安排下,楚國太宰公子辰奉命出使晉國進行訪問,以此來回報晉國釋放鍾儀,請求重溫晉、楚友好的善意之舉。

公子辰抵達晉國后,拜見了晉景公,並與晉國正式締結了兩國間的和約;而達成和議之後,晉景公也舉行了隆重地宴會來招待公子辰的來訪,以此向天下諸侯宣布——晉楚兩國已經達成了休兵停戰的和約。

上文曾經說過——在公子辰出使晉國之後不久,已經出兵伐莒、驅逐了莒渠丘公、佔據了莒國全境的楚令尹子重,總算得到了這個遲來的消息,因此才有了楚軍從莒國撤軍、默許莒渠丘公結束流亡、回莒城復國的後續局面;而這也是晉楚兩國開始相互釋放善意、停止彼此敵對的進一步舉動。

第二年,也就是周簡王五年年初,為了落實『晉、楚和議』的具體措施,晉景公特地委派晉大夫糴茷前往楚國出訪,這是回報楚太宰子商出使晉國的外交禮儀;糴茷此次訪楚,主要的目的就是就『晉、楚和議』之事,進一步與楚國君臣進行協商和交流。

糴茷長途跋涉到了楚國以後,馬上與楚共王及楚國諸大夫進行會面,就晉、楚兩國之間要如何改善彼此關係,緩和之前劍拔弩張、刀兵相向的情形進行了漫長而艱難的談判磋商;此後,糴茷在楚國境內一直停留了一年多的時間,與楚國君臣多次進行溝通談判,就具體的『和議』條件咬文嚼字,針鋒相對,雙方都不肯首先讓步退縮。

所以,這場大國之間的外交磋商,就在糴茷和楚國君臣的無休止扯皮、費口水爭執中,無限期地拖延了下去。

就在晉、楚兩國達成『和議』意向、同時展開外交談判期間,倒霉的鄭國國君鄭成公依舊被軟禁在晉都新田,沒有能被晉景公釋放回國;而鑒於國家不能長期沒有國君,於是鄭國大夫公孫申便向各位執政的卿士建議說:

「晉國扣押了國君,又殺了我們去求情的使者,我們即使再派使者去向晉國求和,也不一定能要回國君,而且很有可能又被晉人所殺害;不如我們乾脆出兵攻打許國,再假裝另立新君,以這種方式向晉國表示——鄭國並不在乎國君是否被扣押,有沒有這個國君都無所謂;那麼,得知我們態度的晉國,必然認為繼續扣押著國君是沒有必要的,也是沒有利益的,或許就會釋放國君,讓他回國了。」

公孫申,是鄭穆公之孫,公子揮之子,鄭悼公、鄭成公的堂兄弟;雖然他也是鄭穆公的後裔,但並不是大權在握的『鄭國七穆』家族之一(鄭國的『穆族』包括了七穆集團,但七穆並不是鄭國穆族的全部。

而公孫申向執政卿士們提出伐許、改立新君的建議時間,是周簡王四年的十一月間,也就是楚令尹子重率軍伐莒,連克莒國渠丘、莒、鄆三城之時。

周簡王五年三月,此時在位的鄭國執政卿士公子班思考許久之後,最終接受了公孫申的建議,放棄還在晉國軟禁的鄭成公,改立鄭悼公、鄭成公的庶兄,鄭襄公的庶長子公子繻為鄭國新君;公子班是想以此來向晉國顯示——鄭國不在乎被扣押的國君,也不懼怕晉國接下來將會使出的壓制手段。

但鄭國剛剛改立新君后不久,國家內部就開始發生了新的動亂——公子班目前雖然是鄭國的執政卿士,但他並不是鄭穆公的後代,因此得不到『七穆』集團的支持;而他放棄被軟禁在晉國的鄭成公、改立公子繻為新任鄭伯的做法,自然就遭到了全體『穆族』成員的反對;『穆族』成員都想要打倒執政的公子班,另立自己所鐘意的人為新國君,以便控制朝堂人事、排擠其他貴族的勢力,最終掌握鄭國的軍政大權。

就在公子繻被立為新任鄭伯之後的一個月,也就是周簡王五年四月,鄭國的『穆族』突然發動了政變,將新君公子繻直接殺死,又迫使執政的公子班棄國逃亡,跑到許國去避難;而『穆族』成員中的叛徒公孫申,則被族人們扣押軟禁在國都新鄭,以待將來再行處理。

公子繻雖然被公子班擁立為新任鄭伯,但他在位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月,又是被國內的貴族們發動政變趕下台並殺害的,所以他死後沒能獲得謚號,而僅僅以『鄭君繻』的名義,被記入了史書之中。

鄭君繻被殺害之後,發動政變的鄭國『穆族』成員——公子喜、公子騑等順利把持了國政;然後,子罕、子騑改立鄭成公年幼的兒子『髡頑』為新一任的鄭伯。

鄭國發生了政變、先後改立兩任新君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晉國。和公孫申當初所預計的一樣,晉國的部分卿士得知鄭國已經改立新君的消息后,覺得再繼續扣押著鄭成公在手中,也沒有什麼用處了,還不如早些放他回去,一來藉此緩和晉、鄭兩國關係,二來也可以利用鄭成公的回國,給鄭國的內政造成一些掣肘。

於是,持此意見的代表人物、晉中軍將兼執政大夫欒書就尋機對晉景公建議說:

「鄭國現在已經有了新的國君,還在我們這裡的鄭伯就成了廢子,留著他繼續在晉國也沒有任何的用處;不如我們借口出兵伐鄭,順便把鄭伯給送回去,以助他複位的條件和鄭國完善兩國間的盟約;這樣,一能將鄭國重新拉回諸侯聯盟之中,二能向鄭國示恩,是一舉兩得的事。」

欒書的建議,晉景公認為很有道理,於是便痛快地答應了。但晉景公此時已經病得很重了,無法親自領兵出征去攻打鄭國,所以晉景公就讓太子州蒲代替自己處出征,率領諸侯聯軍伐鄭;而當了幾年囚徒的鄭成公,這一次也被晉軍帶著一起前往鄭國。

此時執掌鄭國國政的子罕、子駟等人,本來發動政變的目的就是想要和晉國重新議和,接回鄭成公,所以當晉國聯軍浩浩蕩蕩地開到了鄭國境內后,執政子罕正中下懷,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晉軍大營向晉太子『請和』;而為了表示鄭國此次請和的誠意,子罕還讓使者把鄭國宗廟內的鄭襄公廟中的禮器銅鐘作為禮物,一股腦都送給了晉軍統帥——太子州蒲。

晉景公此次讓太子率軍出兵伐鄭,其本意並不是要真的對鄭國發起軍事上的攻擊,只不過想擺出架勢,藉此降服、收伏鄭國,讓鄭國再次回到諸侯聯盟之中;因此,秉承父親指示的晉太子州蒲,在接見了鄭國的『請和』使者、又收到了鄭國所送上的厚禮后,立即就同意了鄭國的『請和』,然後與鄭國派來的使者、大夫子然在脩澤舉行了盟誓儀式。

為了表示對重建的『晉、鄭盟約』的誠意,當兩國盟約達成后,鄭成公的叔父、鄭國卿士子駟受執政子罕委派前往晉國為人質,以此來作為鄭國對盟約的保證和遵守。

而得到了鄭國的重新歸附,並以禮器、人質為保證之後,代替晉景公出征的晉太子州蒲心滿意足,宣布就此從鄭國撤軍,並將隨軍帶回來的、已經被扣押在晉國近一年之久的鄭國國君鄭成公給釋放出營,送其返回了鄭國;當年五月十一,鄭成公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國都新鄭,再次成為鄭國國君。

鄭成公從軟禁扣押中被晉軍釋放回國、重登國君之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被『穆族』貴族擁立為新任鄭伯的兒子『髡頑』給重新降為太子,並給他改名為『惲』;鄭成公此舉,是抹去兒子曾用『髡頑』之名、擔任過一個月之久的鄭國國君的『負面影響』;。

隨後,鄭成公要辦的第二件要事,就是追究當初公子班一黨私自改立國君的『作亂之罪』——此時,當初改立國君的主犯公子班已經逃亡到許國,暫時可以不用管他;而首先提議另立新君的公孫申及其同夥叔禽,現在都被發起政變的『穆族』們給扣押在新鄭的監室之中。

於是,鄭成公以『欺君叛國、陰謀作亂』的罪名,在六月初八這天,將公孫申及叔禽公開處死在新鄭的集市中,以此來警示那些包藏『奪權、背君』禍心的逆臣們。而鄭成公公開處死同樣身為『穆族』成員的公孫申,就是以此來警告那些意圖分權、隨意改立國君的其他『穆族』成員們——你們不要輕舉妄動,否則國君的斧鉞那也是很鋒利的。

有關鄭成公回國前後的一系列事情,左丘明在《左傳》中,對公子班、公孫申等人的『私自改立國君』行為發表了評價——「忠誠,是君子美德,即使所忠的人不合式,尚且不可以輕易背叛,何況背叛主君的人自身也不正呢?」

《左傳.成公十年》——君子曰:「忠為令德,非其人猶不可,況不令乎?」

穩定了國內的局勢、誅殺了覬覦君位、改立國君的『叛臣』后,鄭成公就想再接再厲、繼續出兵伐許,以達成鄭國歷代先君『吞併許國』的夙願;可實在不巧的是——就在鄭成公回國的這一年,也即周簡王五年六月,鄭國目前的盟主——晉國國君晉景公患病去世了,晉太子州蒲得以繼位,即晉厲公;晉國君位的更替,也影響了鄭成公籌劃中的伐許之役的進行,為了配合晉國的權力移交過程順利完成,鄭成公只得暫時放棄了伐許計劃,而改為向晉國『遣使致哀』。

而晉國方面,晉厲公繼位之後,晉景公在世時就奉命出使楚國、承擔著與楚國君臣商議兩國之間改善緩和關係的晉國使者糴茷,在經過了一年多的與楚國君臣的艱苦磋商后,終於得到了楚共王在某些繁瑣外交問題原則上的讓步,並同意回復——『晉楚和議』之事可以達成,請晉使即刻回國,向新任晉侯復命。

完成了使命的糴茷在回到晉國之後,便馬上向新任國君晉厲公及朝堂諸卿士們彙報了自己一年多以來在楚國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以及楚共王回復的『同意議和、休兵停戰』意見。而晉厲公此時剛剛繼位,也需要對外安定的情況,來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君權和地位。

因此,晉厲公對與楚國議和之事很是重視,當即決定接受楚共王的『和議』所請,然後選擇合適的時機,與楚國達成正式的和議盟約。

此時,宋國執政正卿華元在聽說了晉、楚兩大強國已經達成一致,想要謀求和議、休兵停戰的消息后,決心親自出面來促成此事,為天下諸侯擺脫連綿不止的兵戈戰亂損害而出一份力。

周簡王六年冬,在華元的往來奔走和調停之下,晉、楚兩國的國君先後接見了『居中交通、傳遞信息』的華元,同意正式達成『晉楚會盟』,兩國間和平相處。

周簡王七年夏,晉楚、兩國派出了高規格的代表前往宋都商丘,進行正式的『休兵之會』;,晉國的首席代表,是上軍將士燮;楚國的首席代表,是大夫公子罷、大夫許偃。五月初四,晉、楚雙方的代表在宋都商丘的西門之外,舉行了正式的會盟儀式,併發布了盟辭,這就是『西門之盟』,也稱『弭兵之會』。

其盟辭為——『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菑危,備救凶患。若有害楚,則晉伐之。在晉,楚亦如之。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而討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胙國。』

『西門之盟』達成后,晉、楚兩個霸主之間終於得以暫時地休戰;在此之後,自覺完成一件大事的晉厲公特地宣召諸侯盟友——魯成公、鄭成公、衛定公等在瑣澤會面,將晉楚『弭兵盟辭』轉告給他們,要他們務必遵守這個盟約。楚國方面,也是如此告誡自己的盟友陳、蔡、許等國的。

所以,鄭成公想要伐許的願望,目前是暫時實現不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蠱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蠱士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章晉楚爭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