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主關中(3)——定鼎長安

第一章 入主關中(3)——定鼎長安

大業十三年(617年)八月到九月,李淵父子經過不懈的奮戰,取得了「霍邑之戰」大捷。霍邑之戰大捷后,李淵又趁機一路西進,勢不可擋,很快就對隋朝最後一道防線河東郡,形成包圍之勢。

當初,李淵起兵之時,代王楊侑為了扼制李淵向關中挺進,特意派遣宋老生率領兩萬大軍,防守霍邑;屈突通率領數萬精銳驍果,扼守河東郡。如今,霍邑被破,宋老生被殺。李淵現在的敵人,他最後的敵人,也就只剩下駐守河東郡的屈突通了。

可是,屈突通並不好對付,這是隋王朝碩果僅存的名將。關於屈突通的用兵特點,《舊唐書·屈突通傳》中有過這樣簡短的描述:「通每向必持重,雖不大克,亦無敗負。」足以看出屈突通的實力。並且,屈突通擅長守城,如果強攻河東郡,不正撞到屈突通的槍口上了嗎!那麼,李淵究竟該如何解決屈突通這樣一個難纏的對手呢?

屈突通非常清楚,李淵現在今非昔比。「霍邑之戰」后,李淵的軍事實力大大增強,麾下應該至少聚集了十萬之眾。而屈突通目前的處境,卻非常艱難,雖然他手上有數萬精銳驍果,但是,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士氣已散。李淵經過冷靜的分析,以及對屈突通本人性格的深度解剖,也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屈突通精兵不少,相去五十餘里,不敢來戰,足明其眾不為之用。然通畏罪,不敢不出。若自濟河擊卿等,則我進攻河東,必不能守;若全軍守城,則卿等絕其河梁;前扼其喉,后拊其背,彼不走必為擒矣。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屈突通擅長守城,可是士氣已散,即使他是天下聞名的名將,也未必能夠力挽狂瀾。因此,屈突通盤算著,準備趁李淵主力圍城之前,主動出擊,打李淵一個措手不及。

九月,屈突通派遣虎牙郎將桑顯和,率領數千驍果精銳,夜襲義軍大營。起初,義軍沒有準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很快,義軍就扳回了一局。孫華、史大柰等義軍將領,率領游騎從側後方攻擊隋軍,大破隋軍,隋軍敗退,撤回河東郡。所以,屈突通第一次策劃的主動襲擊,以失敗告終。

到了九月初十,李淵率領義軍各部人馬,兵圍河東郡。於是,李淵指揮大軍攻打河東郡。可是,由於河東郡城池堅固,加上屈突通又擅長守城,義軍攻城受挫,很難在短時間內攻下河東郡。

根據《大唐創業起居注》的記載,義軍攻打河東郡,這一仗打得異常艱苦。河東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所以,李淵只得採取人海戰術,強行攻打河東郡,試圖通過輪番進攻,奪下河東郡。

義軍將士不斷攻堅,終於,將河東郡城防撕開了一道口子。在南面城牆,一千餘名義軍將士,登上城牆,控制住了南城。眼看勝利在望,萬萬沒有想到,屈突通不愧是一員名將,立即指揮隋軍,反攻被義軍控制的南城缺口。很快,這一千餘名義軍,顯然有些支撐不住。而且,此時大雨不止,李淵不得不下令軍隊後撤,攻城遂以失敗告終:

帝登城東原上,西望城內所為,屈突果不敢出兵,閉門自守,城高甚峻,不易可攻。帝觀義士等志,試遣登之。南面千餘人,應時而上。時值雨甚,帝命旋師。軍人既得上城,遂不時速下。

然而此時,李淵心中卻是另有打算。既然河東郡不好打,那何不幹脆就不打了,繞過河東郡,直奔長安而去。應該說,李淵繞過河東郡,直取長安的想法,無疑是一步好棋。與其在河東郡和屈突通乾耗、打持久戰,倒不如出其不意,直取長安。李淵明白,只要攻下長安,屈突通就會不戰自敗。

但是,繞過河東郡,直取長安,同樣也是一招險棋,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李淵一時拿不定主意,於是又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諮詢眾人的意見。在這次軍事會議上,裴寂認為,應該先攻下河東郡,解除攻打長安的後顧之憂。裴寂的想法是,義軍如果西進長安,萬一屈突通從河東郡出兵,與長安守軍前後夾擊,那麼,勢必會使得義軍陷入腹背受敵,首尾難顧的境地:

屈突通擁大眾,憑堅城,吾舍之而去,若進攻長安不克,退為河東所踵,腹背受敵,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東,然後西上。長安恃通為援,通敗,長安必破矣!(《資治通鑒》)

應該說,裴寂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李世民卻不這樣看,他對父親李淵這樣建議道:

不然。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附之眾,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震駭,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取之若振槁葉耳。若淹留自弊于堅城之下,彼得成謀修備以待我,坐費日月,眾心離沮,則大事去矣。且關中蜂起之將,未有所屬,不可不早招懷也。屈突通自守虜耳,不足為慮。

顯然,李世民的建議與李淵直取長安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李世民看來,兵貴神速。如果依舊與屈突通相持於河東郡城下,那樣就會給長安方向提供了充分的準備時間,到時候進攻長安,會遇到不少困難。

可是,一旦繞過河東郡,直取長安。代王楊侑一定不會想到我們會行如此險招,肯定沒有防備。到時候,我們突然兵臨長安城下,令隋軍始料不及,肯定會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畢其功於一役。

李世民直取長安的這一招,是一步奇招,也是一步險招。繞過河東郡,直取長安,這樣可以一戰定乾坤。李世民打仗,向來喜歡兵行險招,不按常理出牌,而且,卻總能夠出奇制勝。

兩派意見,裴寂建議先攻河東郡,再取長安;而李世民則建議繞過河東郡,直取長安。李淵究竟該如何抉擇呢?這一次,李淵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裁決。一方面,他讓長子李建成與劉文靜等人,率領左路軍,屯守永豐倉,駐紮潼關,與屈突通對峙,牽制住河東郡的數萬隋軍,同時,也用以防備洛陽方面的李密和王世充;另一方面,李淵命令次子李世民,率領右路軍,狂飆突進,直取長安。

九月十二日,李淵統率主力兵馬,渡過黃河,進駐朝邑(今陝西大荔東南),正式進入關中地區。李淵一入關中,整個關中地區的百姓歡呼雀躍,《資治通鑒》記載,「關中士民歸之者如市」。

李淵進入關中,可以說是徹底繞過河東郡,直奔長安而去。有人卻坐不住了,誰呢?屈突通。本來,屈突通的任務是扼守河東郡,擋住李淵大軍西進道路。沒想到,李淵卻劍走偏鋒,繞過河東郡,直取長安。屈突通明白,李淵一旦攻陷了長安,自己在河東郡打得再怎麼頑強,也是徒勞。因此,屈突通必須要阻止李淵的西進。

於是,屈突通讓鷹揚郎將堯君素代領河東通守,鎮守蒲阪,自己率領數萬軍隊,自武關兵出藍田,回師救援長安。李淵早就猜到屈突通會救援長安,所以讓李建成的左路軍提前扼守潼關。果然,屈突通在救援長安的途中,被劉文靜所部阻截,無法前進。因而,屈突通被李建成所部,牢牢拴在了潼關。

再來看看關中方面的情況。可以說,關中現在的形勢是一片大好,幾乎關中地區的所有李氏宗親,全部起兵響應李淵,關中插滿了李氏一族的大旗。

前文說過,李淵兵分兩路,一路由李建成率領左路軍,駐紮潼關,牽制屈突通;一路由李世民率領右路軍,狂飆突進,直取長安。牽制屈突通的任務,李建成已經完成了。那麼,李世民的情況又怎麼樣呢?

李世民親率右路軍數萬人馬,馬不停蹄,不分晝夜地急行軍,全速前進,先行一步進入關中地區。那麼,李世民在關中的進展到底如何呢?四個字:非常順利。因為,此時的關中地區,他的姐姐平陽公主所率領的「娘子軍」,已經為他穩定了關中的局面。

當初,李淵決定晉陽起兵的時候,紛紛召回散在各地的李家兒女。李淵的女婿柴紹不得已,與妻子平陽公主分別,獨自返回太原。在柴紹啟程返回太原之後,平陽公主立即散盡家財,不到一年就拉起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隊伍「娘子軍」,為父親李淵掃清關中的軍事障礙。如今,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又幫了弟弟李世民的大忙。

李世民率領右路軍,進入關中后,很快得到了姐姐平陽公主,以及其他李氏宗親的接應,順利駐軍於涇陽。涇陽是長安門戶,李世民駐軍涇陽,無疑是已經觸碰到了近在咫尺的長安城了。

並且,李世民所到之處,各地官吏、百姓、盜寇紛紛歸附如流,「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盜歸之如流」。李世民將這些人在中的豪傑之士,全部招攬為自己的僚屬。此時,李世民麾下已經彙集了九萬大軍,將近十萬雄兵。很快,平陽公主率領一萬「娘子軍」,與李世民的九萬右路軍,在渭北成功會師。姐弟二人兵合一處,共同恭候父親李淵的到來。

看到李世民經略關中的任務,完成得這麼出色,李淵非常高興。九月二十二日,李淵從臨晉渡過渭水,前往永豐慰勞軍隊,同時,開倉放糧,賑濟饑民。在完成了這一切后,李淵接下來,就是要大規模地向關中腹地進軍。

李淵命令大將劉弘基、殷開山率領六萬部眾,西略扶風,南渡渭水,奪取漢長安城遺址(今西安西北)。李世民率領右路軍,奔赴司竹園(今周至東南)。並且,李淵還讓新歸附的地方武裝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人,都跟隨李世民,屯駐阿城,總兵力達到十三萬人馬,軍紀嚴整,秋毫無犯。

不久,李世民派遣使者,向李淵稟報,約定進攻長安的時間。這個時候,李淵認為,屈突通已經不足為慮,對自己構不成任何威脅了。於是,李淵命令李建成,立刻率領精銳,從新豐直抵長樂宮,迅速向長安靠攏;李世民率軍北進,駐紮在漢長安城遺址,從西北方向對長安形成包圍態勢。

而李淵也當即率軍自馮翊經下邽、櫟陽西進,在十月初的時候,李淵抵達長安,在長安東門安營紮寨。其餘諸軍各部,也相繼集結到位,對長安形成了鐵桶般的包圍。這個時候的李淵,他手上再也不是晉陽起兵時的三萬微薄人馬了,而是整整二十餘萬大軍,可謂兵強馬壯,軍力雄厚,再也不用害怕了。

李淵二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此時長安城內人心惶惶。隋煬帝在三下江都之前,曾經讓代王楊侑留守長安,越王楊侗留守洛陽。可是,鑒於代王楊侑年齡太小,所以,隋煬帝特意讓刑部尚書、京兆內史,老臣衛文升,輔佐代王楊侑。

衛文升也是隋朝僅剩不多的老將,曾經參與過平定楊玄感叛亂,算是一員經驗豐富的沙場老將。但是這個時候,衛文升已經七十七歲了。在聽說李淵向長安進軍的消息后,衛文升憂懼成疾,一病不起,從此就在家中養病,不再參與政事。

衛文升重病不起,代王楊侑年幼。所以,現在長安城中主持大局的,只有兩個人:左翊衛大將軍陰世師、京兆郡丞骨儀。

對於這兩個人,尤其是陰世師,李淵可以說是恨得咬牙切齒。為什麼呢?因為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陰世師為了威嚇李氏宗親,不僅殺了李淵留在長安的親屬,更加喪盡天良的是,挖了李家的祖墳。正因如此,李淵在攻陷長安之後,陰世師城破被殺,骨儀坐罪賜死。對於這兩個人,李淵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寬恕。

雖然李淵這個時候已經將長安城團團包圍,他已經佔據着絕對的軍事優勢。只要李淵一聲令下,二十萬大軍就會對長安城發起總攻,拿下長安根本沒有任何懸念。可是,直到這一刻,李淵並沒有急於攻城,他還是希望可以兵不血刃地佔領長安。於是,李淵開始展開了政治攻勢。

李淵展開了怎樣的政治攻勢呢?首先,李淵三令五申,嚴明軍紀,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淵命各依壁壘,毋得入村落侵暴。」李淵規定,所有義軍將士,一律不得擅離軍營,不得進入附近村落侵擾農時,搶劫百姓財物。之所以要下達這條軍令,非常簡單,李淵這是在賺取民心,從內部瓦解敵人的心防。

在嚴明軍紀的同時,李淵又派遣使者到城下,對衛文升等人喊話。大致意思是說,唐國公大興義兵,並不反隋,只是要廢昏立明,擁立代王楊侑為帝,依舊尊奉隋朝正統。所以,唐國公希望你們可以明白事理,打開城門,迎接唐國公大軍入城,這樣對大家都好,豈不美哉?

面對李淵主動發出的和平信號,長安城中的衛文升等人,有什麼樣的反應呢?當時,衛文升已經病入膏肓,主持大局的是陰世師和骨儀二人。他們兩個當然不會向李淵投降,陰世師知道,自己不僅殺了李淵的親人,還挖了李家的的祖墳,李淵恨透了自己,一旦投降,李淵第一個開刀的就是自己。所以,陰世師和骨儀拒絕了李淵的勸降,沒有作任何答覆,繼續嬰城自守,負隅頑抗。

和平佔領長安的意圖落空了,李淵覺得,只能用軍事的手段,佔領長安。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二十七日,李淵下達了總攻長安的命令,隨後,二十萬義軍對長安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與此同時,李淵與部下約定,「毋得犯七廟及代王、宗室,違者夷三族!」李淵告訴部下,攻克長安之後,不許襲擾隋朝七代以內的宗廟,不得傷害代王楊侑和隋朝宗室,違令者夷滅三族。

總攻長安城的決戰即將拉開了序幕!無論是李淵,還是李建成、李世民,他們都非常明白,只要突破了面前這座百年古都。那麼,李唐王朝的千秋基業就會從此底定,大唐建國也將從此刻開始。

可是,長安城不是別的地方,那可是隋王朝的國都,它的重要性,連東都洛陽都無法比擬。李密坐擁三十萬瓦崗軍雄兵,圍困東都洛陽近一年之久,至今也無法攻下,更何況是作為大隋王朝的政治中心——長安。

事實證明,李淵總攻長安的過程相當艱難。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二十七日,李淵指揮二十萬義軍,向長安發起了最後總攻。長安城牆高厚,戰況極其激烈。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義軍的主要將領孫華,不幸中箭身亡。

當初,「霍邑之戰」大獲全勝之後,李淵率軍沿汾水西進,一路勢不可擋。在這個行軍途中,謀士任瑰向李淵建議,大量收降盤踞在關中地區的豪強勢力,增強李淵義軍的軍事實力,李淵採納了任瑰的建議。

孫華則是關中豪強中第一個帶頭起兵響應李淵的實力派豪強,因此,李淵也十分感激孫華對於自己的襄助之恩。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當時,孫華從陽輕騎渡過黃河,前來拜謁李淵。李淵見到孫華后,「淵握手而坐,慰獎之」。李淵拉着孫華的手,同自己坐在一起。並且,李淵還對孫華委以重任,任命他為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馮翊太守,同時,文獻史料又記載道:

其徒有功者,委華以次授官,賞賜甚厚。使之先濟……(《資治通鑒》)

後來,孫華更是成為了李淵集團的重要軍事將領。比如,李淵率軍圍攻河東郡,屈突通為了佔得先機,派遣軍隊夜襲義軍大營。最後,還是孫華、史大柰等將領,率領游騎,從隋軍側後方發起反攻,大破隋軍,一舉扭轉了局面。所以,孫華可以說是李淵義軍中一位舉足輕重的將領。

如今,在總攻長安城的最後時刻,孫華卻折戟於長安城下,馬革裹屍。而孫華也成為了在大唐建國之戰中,犧牲的唯一一位高級將領。同時,也可以看出,駐守長安的隋朝守軍是如何做最後的困獸之鬥,總攻長安之戰,打得是多麼得艱難,連孫華這樣的義軍主要將領,都在攻打長安的過程中,中箭身亡。

但是,李淵心裏也十分清楚,隋軍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長安守軍已經鬥志全無。如今,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現在的態勢是,誰堅持到了最後,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李淵現在和城裏的陰世師、骨儀等人,拼的就是兩個字:耐力!

並且,李淵為了總攻長安,在此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李淵父子從太原起兵,一路從山西殺到關中,經歷了無數的兇險、血戰,最終挺進關中,兵臨長安城下。當初,李淵從太原起兵的時候,總共的兵力也只不過三萬人。因此,李淵將初起兵時的軍隊,分為左、中、右三軍,他自己和李建成、李世民各領一軍。到後來,李淵兵臨長安城下之時,這時的他,已經坐擁了二十餘萬大軍了。

儘管這一路行來,李淵的兵力在不斷擴充、增加。但是,李淵的軍隊中卻存在着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缺乏攻城器械。因此,當初攻打霍邑之時,李淵的軍隊都只能是「將士肉薄而登,遂克之」。

所以,這一次,為了總攻長安,一舉攻克長安城,做了充足的準備。根據《大唐創業起居注》的記載,李淵為了製造攻城器械,「繞京竹木,殲於斯矣」。意思是說,李淵為了打造攻城器械,將長安周邊的樹木都伐盡了。可見,李淵為了拿下長安城,是下了血本的。無論如何,也要攻破長安城。

總攻長安之戰,從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二十七日,一直打到十一月初九。雖然長安守軍一直頑強抵抗,但是義軍將士依舊士氣高漲,不分晝夜地猛攻長安城。最終,十一月初九,義軍中一個名叫雷永吉的軍頭,率先登上了長安城的城頭,打開了一個突破口。隨後,二十萬義軍順勢突進,如潮水般殺入長安城,長安最終被李淵攻克。

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初九,李淵攻入長安,意味着隋朝的國都長安城,徹底被李淵所佔領,也標誌着李家父子正式入主關中,定鼎長安。從步入長安的那一刻起,大唐王朝的開國曆程,也就由此開啟!

從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淵在太原正式起兵,到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初九,李淵攻克長安,入主關中。這其中,還不到半年的時間。短短几個月,李淵就以當初的三萬義軍,一路披荊斬棘,從太原殺到關中,攻克長安。不能不說,李家父子定鼎長安的半年血戰,堪稱中國歷史,乃至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迹。

李淵父子崛起於太原,在這半年入主關中的過程中,遇到了層層險阻。他們先後經歷了閃擊西河、血戰霍邑、鏖兵河東、挺進關中、定鼎長安等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博弈與血斗。最終,實現了李唐建國的第一步,為即將誕生的大唐王朝,拉開了偉大的序幕,吹響了開國的號角。

說到這裏,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李淵晉陽起兵之時,手中的義軍不過區區三萬人馬,在群雄逐鹿的隋末亂世,絕對屬於弱勢群體。在當時,最有資格與實力成就帝業之人,當然是瓦崗軍領袖,身為反隋盟主的李密。可為什麼,最終成就帝業的是李淵,而不是李密。李淵為什麼能夠笑到最後,李家父子又為什麼能夠在群雄並起的隋末亂世,脫穎而出呢?

為什麼李家父子最終能夠開創大唐王朝,成就帝業?除了因為隋朝方面防守失策,李家父子用兵如神以外,還有兩個關鍵的因素。

第一,李家父子戰略目標明確。

縱觀整個入主關中的戰爭,從晉陽起兵,到最後攻克長安。自始至終,李淵父子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直取關中,攻克長安。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李家父子都是着眼於戰略大局,從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

就以繞過河東郡,直取長安為例。當進攻河東郡受挫之後,李淵就明白了,河東郡一時半會很難攻下。因此,在李世民提出兵貴神速,繞過河東郡,直接向長安進軍的建議后,李淵立刻採取了行動。

在李淵的眼中,他的終極目標是關中,是長安。既然河東郡短時間很難攻下,那麼,索性就不打了。繞過這塊難啃的硬骨頭,直奔長安這道「主食」而去。因此,李淵的目的性很明確。他不會在一些蠅頭小利上,浪費太多的時間。正是因為李家父子的戰略目標明確,他們最終入主關中是必然的。

第二,李密牽制了洛陽的隋軍主力。

李淵從太原起兵,向關中進軍之後,李淵所面臨的對手,不僅僅是駐守關中的隋朝守軍,更有圍攻洛陽的瓦崗軍領袖李密。為了保證自己能夠順利向關中進軍,李淵特地放低身段,釋放「糖衣炮彈」麻痹李密。最終,使得李密放鬆警惕,與自己保持了很好的聯繫,不至於對自己背後捅刀子。

另外,李淵向李密示弱,不僅僅是擔心李密會阻礙自己進軍關中的道路。同樣,李淵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如果西進關中,攻打長安,那麼,洛陽的隋軍主力必定會支援長安。如何才能將洛陽的隋軍主力,擋在洛陽。李淵覺得,李密就是一個很好的棋子。

因為李密當時正在率領三十萬瓦崗軍,圍攻東都洛陽。因此,只有自己和李密保持很好的聯絡,李密才能牽制住洛陽的隋軍主力。到時候,李淵進軍關中,才沒有來自東面的軍事威脅。

總之,不管怎麼說,李淵父子最終還是成為了歷史的勝利者。經過將近半年的浴血奮戰,李家父子終於進入了他們夢寐以求的長安城。入主關中,定鼎長安,標誌着李唐王朝的基本輪廓初步形成,李家父子完成了建國的第一步。

然而,攻克長安,並不代表着李淵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入主關中,對於李淵父子而言,只是走完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初入長安的李淵,他未來所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入主關中,只是一個開始。

當時的天下是一個怎樣的情形?遍地狼煙,群雄逐鹿。初入關中的李家父子,在眾多隋末群雄中,無疑是一股新興的政治、軍事力量,立足未穩。所以,剛剛佔據關中的李淵,不僅要應對隋朝的宗室、百官,同時,他還要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割據勢力的虎視眈眈。那麼,李淵又是如何應對這樣的一個棘手的內外局面?

就在李淵佔據關中僅僅一年之後,一個嶄新的王朝猶如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在華夏大地上橫空出世。這就是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無數燦爛輝煌印跡的——大唐王朝!在此後289年的漫長歲月中,華夏民族將在這個偉大王朝的帶領下,沖向中國古代盛世的巔峰,創造下光耀後世的輝煌!

在這個歷史的重大時刻,身為大唐王朝開國皇帝的唐高祖李淵,又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李淵最終又是如何取代隋室,實現了自己改朝換代,化家為國的帝王夢,開創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大唐王朝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巍巍大唐:開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巍巍大唐:開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入主關中(3)——定鼎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