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老李原創:臘肉

東北大老李原創:臘肉

臘肉

我的老家在遼西農村,小時候,每逢過年殺豬,家家戶戶都會選取一方肥瘦相間的豬肉做臘肉。

選做臘肉的部位通常是腰條兒或五花兒,重量一般不會超過十斤,將選好的豬肉加大粒鹽面反覆揉搓幾遍,用刀在中間開一個小口兒,然後穿上麻繩吊在灶台頂棚的樑上就行了,有時,為了防止棚頂落灰,講究點的人家還會在肉的上面蒙上一方油紙。

臘肉會在房樑上掛上小半年,這段時間,在灶台煙汽的熏陶之下,它的味道也就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第一次取食臘肉通常在清明前後,那時候,過年殺豬存下的鮮肉已所剩無幾,於是臘肉就成了人們偶爾改善伙食的主角兒。

清明前後,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大人會踩着凳子把臘肉取下來,用刀切下一小塊,然後將切下來的臘肉用清水洗凈,快刀加工成儘可能薄的薄片,投入用蔥花兒、豆油爆出香味的大鍋中,待到臘肉稍一打捲兒,隨手揚入一大瓢涼水,旺火燒開,最後,再投入一把剛剛放出兩片大葉的春菠菜,一鍋香味撲鼻的臘肉菠菜湯就做成了!

端一碗臘肉菠菜湯在手,可見翠綠的菜葉掩映之下,幾片薄如蟬翼的臘肉點綴其中,肥如琥珀通透可見,瘦似紫玉油潤閃光,這樣的一碗菠菜湯,再伴着誘人的臘肉香氣,不用吃,看上一眼就會讓人止不住地流下口水來。

臘肉的口感脆嫩咸香,具有極強的調味功能,節儉的人家除了來客人,是不經常吃的,即使吃也會將其充當調味料放入燉菜鍋中,需要強調的是,這塊充當調味料的臘肉沒有人會捨得吃,直到用過多次並徹底失去臘肉風味之後,才會被盛入老人或孩子的碗中吃掉,之所以到現在對這件事我還記憶猶新,是因為我在姥姥家經常能成為那個最後吃掉臘肉的人,雖然姥姥總是笑着對我說「外甥(孫)是狗,吃完就走」,但那塊燉菜的臘肉總會雷打不動地留給我這個「狗外甥(孫)」吃。

臘肉除了春季調湯之外,夏秋季節,豆角大量下架,切上幾片與其一同燉煮也是難得的美味。

臘肉還可以用來攤煎餅,用帶皮的肥臘肉充當鍋底油,在溫熱的鏊子上蹭幾圈兒,攤出來的煎餅酥脆可口,腊味香濃。

小時候,臘肉還有一種土豪吃法,即將臘肉切成米粒兒大小的碎丁兒,拌入磨好(切碎)的春天頭刀韭菜及農家特有笨雞蛋碎(雞蛋煎好后剁碎),然後包大餡兒餃子,那感覺,可謂鮮香四溢,簡直就是無上的美味。

臘肉香而量少,為防止揮霍無度,人們在每次少量取用之後,都會將其再次掛上高高的房梁,有時碰上節儉人家,那塊越來越小的臘肉甚至可以掛到第二年新肉上樑。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51世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51世紀
上一章下一章

東北大老李原創:臘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