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老李原創:兒時除夕

東北大老李原創:兒時除夕

兒時除夕

我的老家在遼西農村,記憶中,除夕總是充滿著快樂與溫馨。

除夕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經過臘月二十多天的緊張忙碌,被稱做大年三十的除夕也就到了。

按老年的規矩,除夕這一天,禁忌很多,刀剪之類的利器如非必要,都要收起來,做為家財的象徵,這一天的水和垃圾是不往外倒的,說話口無遮攔的小孩子,也會被大人提前拎着耳朵囑咐幾遍,不能說類似於「傷、病、死、鬼」之類的不吉利的話。此外,還不能背靠窗枱。至於兩口子或家人之間鬧個彆扭,這一天也不能由著性子發脾氣,可不是嘛,大過年的,一家人有啥話不能好好說呢,真要是破馬張飛地吵上一架,怕是這一年都不會順當啊。

除夕這一天,村裏的家家戶戶都會起得很早,全家老小要在這一天穿上新衣服,若是有本命年的,除了穿上紅背心兒、紅褲衩兒、紅襯衣、紅襯褲、紅襪子之外,腰間還會繫上一條標誌性的紅褲帶。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天,全家人還會充滿儀式感地洗上一回腳,然後再換上一雙腳底綉有「踩小人」字樣的新襪子,當然了,這樣做也是有講究的,就是以此來祈求在新的一年「小人退避三舍,君子鼎力相助」。

吃完早飯,女人們便開始為午後的除夕大餐做準備,東灶鍋里烀上大塊肉,西灶鍋里蒸上開花饅頭,伴着瀰漫滿屋的肉香和蒸騰的熱氣,那些自備或從集市上精挑細選的食材會被一雙雙巧手切絲、切段,砍塊兒、切片兒,一番忙碌之後,灶台便會被十碟八碗的半成品菜環繞起來。

女人們忙着備菜,男人們也閑不著,熱烘烘的火炕上放張大桌子,將大紅的對聯翻鋪,用毛刷子刷上漿糊,隨後便喲嗬著滿地撒歡兒的孩子們拎出去貼在門框上。

下午兩點半左右,女人開始在灶台忙碌起來,伴着熱油爆響,一盤盤香味撲鼻的除夕大餐便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端上了大飯桌!

約定俗成,下午三點是除夕大餐正式開始的時間,開飯前,一家人要舉行莊重的祭祖儀式,先將各式菜品及餑餑點心等供品奉於祖宗牌位之前,然後按長幼尊卑,依次焚香叩拜。

祭祖儀式結束后,人們會在院中過道兒撒些芝麻桿兒(象著着走在上面的人來年生活如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然後,便會在門口放上幾個威力實足、響聲震天的二踢腳(雙響炮),孩子們也會跟着點燃一串「噼啪」作響的小鞭兒,在這之後,除夕大餐才算正式開始!

除夕大餐前放炮似乎也是一種儀式,它彷彿是在向周圍人宣告——我們家準備開飯過年啦!

除夕大餐是人們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頓飯,記憶中的菜品有:

冰糖銀耳、糖拌西紅柿、涼拌豆皮兒、涼拌杏仁黃豆、涼拌蘿蔔絲兒、涼拌黃瓜絲兒、涼拌心片、蒜茸豬肝、香油辣菜(芥菜)絲兒、香油拌醬黃瓜條兒、香油豬耳絲兒、咸鴨(鵝、雞)蛋、皮凍兒、悶子兒、血腸、白切肉、綠豆芽炒韭菜、蘑菇炒雞肉、蒜苗炒肚絲兒、圓蔥炒雞蛋、白菜炒木耳、肉炒黃花菜、芹菜土豆絲兒、尖椒干豆腐、炸花生米、炸黃花魚、炸千子(面做的炸品)、炸丸子、醬排骨、醬驢肉、酸菜氽白肉、小白菜氽丸子、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紅燒肉燉干豆角、鯽(鯉)魚燉豆腐、牛肉燉蘿蔔、羊肉冬瓜湯、菠菜粉絲湯等。

當然了,這些菜品要根據家中人口數量和各自喜好選定,並不是要全上齊的。

菜品豐盛,自然也少不了酒水,女人們會喝度數低的果酒,男人們則鍾愛純糧釀製的濃烈小燒兒,至於孩子們,酸甜可口的果子露則是他們的最愛。

夜幕低垂,吃過飯的人們會在家中所有房間亮起燈,按照老年的說法,這叫長明燈,長明燈也叫長命燈,整個晚上是不能熄的。

長明燈一亮,整個村莊也就亮了起來,伴着家家戶戶門前的紅燈,人們的心情也隨着歡快起來,這時候,即使平時一臉威嚴的長者,也會露出難得的笑容,伴着糖球兒、花生、毛嗑兒(葵花籽)、凍秋子梨等零食兒,老爺爺品茶,老奶奶順氣兒(用撲克牌占卜一年十二月的運勢),男人打牌,女人嘮家常,男孩兒放小鞭兒,女孩兒欻嘎(ga三聲)啦哈(ha四聲),伴着陣陣歡聲笑語,時間老人也彷彿停下了匆匆的腳步,與人們盡情地分享著這難得的快樂時光。

家裏歡歡笑笑,外面也是熱熱鬧鬧。

天一擦黑兒,滿衚衕都會跑着拎燈籠的孩子,燈籠的做法不複雜,幾乎每家大人都會做,先用高粱秸扎一個長方體的框(有時也會用帶有小孔的廢舊鐵暖壺外殼代替),兩個小頭中空,中間一側用素白紙糊面,然後再套在有兩根立柱兼拎手且底板倒釘著一根長釘子的底座上,用時在底板倒釘的釘子上插上一根點燃的紅蠟燭就可以了,當然了,在那個生活條件有限的年代,要是誰家孩子能拿個手電筒,那絕對是可以當作土豪被周圍小夥伴們膜拜一番的。

男孩子拎燈籠大多喜歡借蠟燭火燃放鞭炮,女孩子拎燈籠則是為了映襯自己新做的花衣服,所以女孩子提的燈籠總會漂亮一些,家人通常會在素麵的白紙燈罩上貼上幾個大紅的剪紙,或是在底板掛上一條紅絨穗子,至於說哪家大人手巧,做個走馬燈給女孩子拎着,那也是能讓女孩子高興好幾天的事情。

拎着燈籠的孩子喜歡三五成群的東家跑西家串,除了分吃各家年夜零食之外,女孩子身上的新衣服也是迫不及待地等著各家大人的檢閱,於是,她們進屋時那充滿期盼的小表情總是很可愛,彷彿是在說,三姑六舅母啊,快來看看吧,我媽又給我做新衣服啦!

晚上十點半,拎着燈籠亂串的孩子開始陸續往家跑,大人們在清點自家孩子夠數后,也就該包年夜餃子啦。

包年夜餃子時,人們會選一個餃子,在裏麵包上一枚洗凈的大錢兒(有時也用一分錢硬幣),誰要是能吃到這個餃子,誰就是新一年最有福氣的人。

晚上十一點半,隨着年夜餃子下鍋,爆豆般的鞭炮聲便響了起來了,伴着五顏六色、絢爛多姿的禮花在夜空中綻放,除夕夜的高潮也就來了,這時,人們站在窗前,看着院中盡情燃放煙花的家人,心情真是暢快極了。

當鞭炮聲音漸漸稀落的時候,人們圍坐桌前,一盤盤煮好的年夜餃子也被端上了桌,這時年長者正襟威坐,晚輩便會在地中間給長者拜年,女孩子站立行禮(作揖),男孩子伏地磕頭,同時還要說上一些祝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吉祥話,當然了,做為回報,長者發個紅包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啦。

年夜飯除了餃子,也會上幾個菜,其樣數品類與下午飯差不多,但有一樣是必不可的,那就是豬爪兒。

豬爪兒要選用前爪兒,年夜啃豬爪兒,按老話說,叫「撓哧兒、撓哧兒」,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年年都有奔頭兒的意思。

年夜飯吃完,零點過了,萬象更新的大年初一也就撲面而來啦。

……

後記:

那時候村裏還沒有人能買得起電視,所以,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是啥樣也沒有人知道,家庭條件稍好些的會有一台「紅燈牌」的收音機,除夕夜打開收音機,伴着《春節序曲》、《喜洋洋》、《步步高》、《紫竹調》、《春江花月夜》、《彩雲追月》等歡快樂曲,人們就會沉浸在濃郁的節日氛圍之中,也正因如此,多年以後,每當我聽到這些熟悉的曲子,往昔與家人歡聚一堂過大年的溫馨畫面便會浮現在我的眼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51世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51世紀
上一章下一章

東北大老李原創:兒時除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