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路修遠

第一百四十五章 路修遠

劉霄的角度拿捏得很好,總有些利益,他和桓溫休戚與共。比如,科舉取仕,現有的世家大族會因此而受損,難道桓溫會希望朝中大族林立?這些年來,他只恨掣肘太多!

比如官職革新,桓溫也正好趁此廣布黨羽,順勢結結實實染指中樞,控制朝野內外,官制不大動的話,哪裡會有這樣的機會?

再說,如果劉霄的法子當真收到成效,將來他一旦問鼎天下,大族林立把持權柄的局面定然一去不返,這對江山社稷利莫大焉,也就對他桓溫利莫大焉。

桓溫,沒有反對遷都和更化改制的理由,就看在劉霄的設想中到底給他準備了一個什麼樣的官位。無論怎麼說,這兩個大的方向二人沒有本質分歧,桓溫甚至樂觀其成。

日暮,幾人飢腸轆轆,可劉霄仍舊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思維縝密,口若懸河,而且其設想相當龐大細緻,想必此前對官製革新的事情沒少費心籌謀。

「我意,新的官制,主旨在強中樞,弱方鎮;精要在相互制衡,互為監督,同時不損決策之高效」,劉霄娓娓而談。

「世侄要弱方鎮,豈非在老夫脖頸上架了一把刀?」,桓溫笑道。

「天下刺史的脖頸上都要架上一把刀,不唯荊州」,劉霄跟著笑道,「只是,桓公難不成一輩子終老方鎮?」。

桓溫笑意更盛,並未答話,轉而喚人進來下去準備晚食:「諸位商議富國強軍之計,難道都已不食人間煙火了么?天大的事,用完晚食再議」。

剛好鐘樓幾聲鳴響,幾人這才發覺酉時已過。

署衙內三人不約而同起身,隨意舒展有些僵直的身軀。少頃,膳食被送了進來,桓溫招呼王猛和劉霄兩個復坐。

整整三個時辰過去,興奮的勁頭一旦停了下來,誰也顧不得吃相,就著長案上的吃食風捲殘雲起來。

不久,桓溫將手中碗箸推開,從案頭取過一方棉帕抹凈須唇,分外愜意舒展開雙臂暢快道:「當真痛快!幾十年間,就數今晚的吃食最為甘美!」。

「心愿將了,甘美自來,只怕絕非吃食之功」,王猛笑道。

「得王公和長度二人為輔,老夫所以苦盡甘來」,桓溫正兒八經說道,沒有半點說笑意味。

「我等輔桓公,桓公輔大晉,積弱多年,也該我大晉氣吞萬里如虎了!」,劉霄不失時機插話進來。

桓溫含笑擺了擺手,以示謙遜,隨後又問劉霄:「對了世侄,你方才提到的同中書門下三品究竟何意?老夫尚未完全會意」。

「此為加官,但與以往加官不同,絕非虛銜」,劉霄釋疑道,「中樞不設丞相久矣,可總要有人行丞相職權。以大晉今時今日的情形來看,如果丞相授予一人,職權太重,君臣猜忌不說,盤踞中樞的大族安肯容之?」。

「也是」,桓溫道,「長度接著說下去」。

劉霄取盞小啜,跟著道:「是以,我意在三省之上設台閣,台閣置首輔一人,次輔一人,罷錄尚書事等名號。尚書省尚書令、中書省中書令、門下省侍中皆進台閣,另擇品狀俱優兼有才具者,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進台閣,參與議政」。

「謝將軍的意思,台閣即宰相?」,王猛問。

「然也,中書省擬政詔兼參贊御前,門下省審議封駁,尚書省下設六部,專務政詔執行,如事有不決,交由台閣議定,最後上奏天子御覽」。

「老夫有一疑問」,聽到此處,桓溫打斷劉霄道,「如台閣議定之事,天子不許,如何?」。

「也好辦」,劉霄回道,「天子無須每日早朝,如對台閣所議之事持有異議,即召朝臣朝會辯議,可行,則行之,不可行,則由中書省採納群臣諫議重擬政詔」。

「果然為各方妥協,面面俱到呀!」,桓溫聽罷一嘆。

這一晚過得分外的快,甚至接連數日,三人在署衙中愣是閉門不出,在劉霄提出的框架之下,加之桓溫和王猛二人主張,一道「四省六部一台一寺一府」的官製革新方案最終得以出台。

所謂四省,指的是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以及內史省,新增的內史省不參與政事,主官為大長秋,置宗正、少府等署衙專管皇家事務。

六部則指兵部、吏部、戶部、工部、刑部、禮部。兵部掌武官任用、考評和,以及大晉軍隊的錢糧兵械調撥;吏部掌四品以下文官任用擢罷等事務;戶部掌全國丁口錢糧;工部掌營造修繕以及水利等;刑部掌典律以及要案複審;禮部掌諸典儀並邦交番夷事務。

而一台一寺一府則指御史蘭台、大理寺和大司馬府,御史蘭台自然專職監察和彈劾不法;大理寺專斷刑獄,審畢報刑部備案;大司馬府專管大晉軍隊調派、征戰等事務的具體實施,與軍隊錢糧、兵員、武官任用等事務無涉。

這一方案的設計可謂苦心孤詣,處處講求一個制衡,如果當真得以實施,晉國當能煥發新生,強臣不存,大族冰融,一個強盛之大晉便有了堅實的基礎。

桓溫為強臣,卻在做著剪除強臣之事;劉霄出身大族,卻一心想瓦解大族盤踞朝堂之禍,讓一介寒士王猛不停感嘆匪夷所思。

存在,自有它存在的理由。

北伐定秦川,天賜良機。桓溫借遷都和更化改製得以染指中樞,再看深遠些,未必不是在未雨綢繆,換誰做了皇帝,都不希望有強臣,有尾大不掉的方鎮;而劉霄的動機,說起來比桓溫高尚得多,只為他心中的強漢盛唐夢。

強橫大漢,盛世大唐,或許為每一個漢家子民心中深深植根的夢。

在長安整整盤桓了五日,劉霄才與桓溫和王猛作別返回安定。

才回安定,七弟謝玄便告訴他說朝廷遣人宣他入京。末了謝玄還特意補白一句,言明宣他入京為尚書令褚歆的意思。

「定得秦國這段日子,想必朝廷分外為難呀!」,待謝玄說完,劉霄似笑非笑道。

謝玄明白劉霄的言外之意,若有所思道:「如今朝廷離不開二哥,禍福當真難以預料。現在看來,大功告成的桓家,也只有我謝家能夠與之抗衡,不說勢均力敵,好歹有得一搏」。

「為何要與之正面相搏而不能與之相容?」,劉霄當即便問,「桓家勢大非止一日,斗則兩傷!於公於私,要學會借雞生卵」。

「我知二哥一向高深莫測,為弟只管帶好我的屯騎營」,謝玄道,接著撇嘴壞笑,小聲嘀咕一句,「誰不知道二哥最喜裝神弄鬼,不過好歹一時俊傑,裝神弄鬼起來較之他人惟妙惟肖幾分!」。

兩人相隔不過數步,劉霄哪能聽不見!

「我……」,劉霄頓時被噎得無奈也無言,一把將手中馬鞭擲了過去,佯作氣急罵道,「好小子,你作死!反了不成!」。

謝玄一溜煙跑得沒了人影,去尋人替劉霄準備赴京的行裝。

二哥從長安回來后一臉的凝重,看上去心裡頭不知裝了多少事情,他這個做弟弟的能夠體諒兄長的不易。

劉霄並未在安定城中停留,草草用過些飯食,謝玄便把打點好的行裝送了過來。

等他出了宅門,見外頭隨行的親衛已經安排到位,坐騎也已備妥,不由心頭一暖。

「七弟粗中有細,總算長大了些!」,劉霄暗忖道。

「駕!——」。

翻身上馬後,劉霄驟然一聲斷喝,雙腿緊夾馬腹,打馬往安定城外疾馳。

三五個親衛聞風而動,攜好劉霄的行裝緊緊尾銜其後。

安定至建康,道阻且長,劉霄一路遍觀大好河山的起伏曲線,感慨良多。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取得長安後天地為之一新,卻也任重而道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未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漢未央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路修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