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始革新

第一百四十四章 始革新

王猛其實不喜桓溫這般作態,心中冷笑不止。

在幫助桓溫取得長安城之後,王猛曾親眼見他數度在未央宮中流連不舍,哪能不明白這位晉國太尉的心意?

這個時候,當他仔細再看桓溫的身影,便始終覺得和這個人難以親近起來,不禁暗自後悔兵敗那日沒能狠下一條心來一了百了。

王猛不是捨不得這條命,他可惜的是自己胸中那份未曾來得及實現的韜略與抱負。

不過自從見到劉霄第一面起,王猛回想起聽到過的有關此人林林總總的傳言,不禁對他這個人大起好奇之心,甚至,升騰起或有或無的一點希望。

與桓溫冠冕堂皇的話相比,此刻的王猛其實更想聽聽劉霄究竟有什麼打算,於是在方才桓溫的一番話過後違心迎合了幾句,接著看向劉霄不再言語,靜靜期待他的下文。

劉霄無從知道王猛在想什麼,理了理頭緒,開口先說的是遷都的事情。

北伐之前,誰也不曾預料數戰皆勝,如今竟然完完整整收復關中,這樣一來,長安和洛陽便不再為孤城一座,背依荊、梁二州引為腹地,西據天水、安定兩郡以防涼國。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洛陽和河東郡一帶與燕國緊鄰,縱深太淺。

出於國都安危考慮,劉霄建言舍洛陽而擇長安,作為晉國最終的遷都之地。

再說,長安城的名頭也吉利,長安長安,長治久安,大漢雄風興旺於此,漢家族群的魂魄也在此地凝成。

桓溫聽得意興盎然,對劉霄的建言沒有半點反對的意思,由著他信馬由韁的敘說。

王猛聽罷疑竇在心,忍不住打斷劉霄相問:「不知謝將軍是否想過,如果純粹出於安危考慮,長安較之建康,並不見得有多大優勢,為何要多此一舉?」。

「王公問得好!」,劉霄笑道,「所謂天子守國門,難不成我大晉世世代代要在江左偏安下去?須知先帝陵寢尚在中原!再說,西涼北代東燕,有桓公等賢臣在朝,一如今日之秦國,遲早為大晉的囊中之物!」。

「謝將軍好氣魄!」,王猛贊道,隨後幽幽看向桓溫道,「不知此舉到底是桓公的雄心,還是你龍驤將軍的本意?」。

「只要大晉治下臣民,誰沒有這一心愿?落葉須歸根!桓公與我情同此心,難道不是么?」,劉霄說完,帶笑看向桓溫。

桓溫撫須點頭道:「該當如此,世人皆知我桓溫生平最大的夙願,便是有朝一日能夠克複大晉舊土」。

「看來晉國,終會因你二人得以成事」,王猛一笑道。

他的話說得有點言不由衷,順便那笑也沒有幾分真實。進一步說,他根本就不信會在有生之年看到桓溫和劉霄兩人描述的那一幕。

一時得勝,可謂運氣,匡複舊土,談何容易?需憑國力說話,需要民心所向,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劉霄對王猛的稱讚謙遜了幾句,上位端坐的桓溫沒顧上這些禮數,定下決心道:「世侄說得不錯,那就長安吧,回頭老夫就上疏奏請朝廷」。

「桓公且慢,龍驤將軍似乎並未把話說完吧?」,王猛有所期待道。

「不錯,方才只議了定都這一件事情,而且還未議完」,劉霄介面道。

桓溫有些不解,好生打量劉霄一眼,少頃后才問:「你說,老夫聽著」。

「分利!」,劉霄端正神色道,藉以表示他不是在說笑。

僅從字面上看,分利二字很難看,也很難聽。而且沒由來的提起這個,不僅桓溫,連王猛也不明就裡,相問於劉霄肯定是免不了的。

劉霄也知道他們聽不明白,早就準備好了一套說詞,分外淺白的解釋過去,就一句話,給各色人等一些好處,讓各方都能得以妥協,不至讓遷都長安的打算胎死腹中。

而劉霄給出的分利之法,便是更化改制,而更化改制的第一步,便是革新官制。

換了這樣的說法,桓溫和王猛都聽得明白。

官位,意味著權勢,意味著利益。革新官制,自然要把當前大晉的朝局變它一變,各色人等重新分化組合,這不就是分利么?

桓溫眼中見到了利,沉默已久的王猛要比桓溫想的更為深遠一些。

大晉的弊端不只一處,首當其衝的便是大族盤踞朝堂,寒門不得為用,出仕的本錢完全在於家世出生,階層固化。長此以往,朝廷和百姓離心離德,又豈能長治久安,國祚永續?

王猛看到了這些,他不知道劉霄是否和他一樣看得明白。

不過此子提議革新官職,難道當真只為了分利?只為了把不同的人調換一個不同的官位,從而達到某種利益的平衡?

「但願不只如此!」,王猛一廂情願想道。他很希望劉霄繼續往下說,又擔心最終得到的是失望。

不管願不願意,在桓溫的催促下,劉霄依舊不緊不慢地繼續往下細言。

「革新官職,首要在於更改取仕的法子,中正選官,不改不行,非改不可!」,劉霄道。

王猛聽得精神一振,彷彿一局豪賭押對了籌碼,連忙問道:「為何不行?如何改之?」。

劉霄知道此言一出,必然勾起王猛的興緻。史載秦有王猛,晉有謝安,應該不是浪打的虛名。

此人寒門出身,心懷兼濟天下的志向,勢必對中正選官的辦法深惡痛絕。

革新需要同行者,而王猛為名士,亦為桓溫所青睞,拉他下水那是題中應有之意,多一個幫手,便會少一個敵人。

「為何要改,王公心知肚明,想必桓公也瞭然於胸,大晉的朝廷太沉悶,急需引入涓涓清流!」,劉霄痛惜道,頓了頓,接著又說,「至於怎麼改,在下以為應廣興學宮,對前朝大漢孝武皇帝當年求賢時候的當殿策論之法稍作改良,以試取官,謂之科舉」。

「好想法!」,王猛不加掩飾贊道。這一回,他的稱讚完全出自真心。

就憑劉霄剛才幾句話,王猛認定他此生將不再孤獨。

一個年輕人,一個出身名門望族的世家公子,居然有打破以門第取仕的心胸和勇氣,他該有著怎樣的眼界和志向?

王猛正在興高采烈,不料太尉桓溫隨後潑了一瓢冰冷的涼水過來,只聽他冷冷說道:「世侄的想法雖好,可不知朝中能有幾人贊同?」。

「有桓謝兩家點頭即可,旁人我視之如無物,說得更為直白些,全在桓公與我二人」,劉霄坦然迎著桓溫的目光,毫無畏懼道。

「照你的法子,倘若當真科舉取仕,世族必定群起而唾罵之,你又所圖為何?」,桓溫逼問道。

「我為桓公取才,為我漢家社稷拔良擢賢,愚者罵我何懼?只要天下百姓謝我!」,劉霄答的一點也不含糊。

「為老夫取才,你非大晉之臣耶?」,桓溫再問,不過語氣已經緩和許多。

「我為漢家之臣」,劉霄答非所問。

「好個漢家之臣!」,王猛頗為感懷,插話進來道,「如此說來,我不如謝將軍多矣!讓人好不慚愧!」。

王猛的言下之意,說的是他這些年擇氐人苻堅輔之,儒家典籍有華夷大防一說,王猛不會不知道,因而聽了劉霄有感,內心生出愧意來。

日影橫斜,署衙中幾人各懷迥異心思,不知不覺敘說了將近兩個時辰。

桓溫最終首肯了劉霄科舉選官的法子,隨後又細細詢問起劉霄對現有的官職究竟如何革新。

劉霄便順勢描述起一套似是而非的三省六部制,對大晉現存的官制基本上來了個全盤否定。

他的想法很大膽,不過,他並不太擔心桓溫會否定這一主張,因為這一套做法和桓溫的根本利益并行不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未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漢未央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始革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