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壯遊 (十二)

第二章 壯遊 (十二)

黃帝教民磨製石器當農具,種植五穀,妃子嫘祖教百姓養蠶制絲。黃帝命倉頡造字,伶倫作音樂,又發明了舟、車,上古之民,才有安定的生活。百姓十分愛戴他,據傳有次出巡,天上飛來一條黃龍,接他上天。帝難捨百姓,下降橋山與父老告別,眾百姓放生痛哭,緊緊拉住衣帶不放,終於黃帝乘龍凌空,僅留下衣冠。百姓將衣冠安葬關中橋山上,建造了一座黃帝陵,讓後世人民永遠銘記巍巍的中華先祖。

黃帝子孫堯,繼承帝位,堯仁慈寬厚,每日太陽升起,同百姓種地、狩獵,日沒將所獲平分眾人。百姓發生糾紛,他去排解。老人去世,他去致哀。孤兒無依,他去撫育。堯老了,君位讓給舜。舜也是位賢君,為百姓疾苦,奔走一生。百姓無不歌頌堯天舜日。舜南巡而死,治水有功的大禹,繼承君位。

禹建夏朝,開始一家天下。夏朝經歷十四代,有國四百年,被商朝代替。商朝歷十七代,有國六百年,被渭水周國所代。周朝有國八百餘年,被秦所代。秦被漢代。自黃帝至漢武三千年間,黃帝子孫,在這塊土地上辛勤創業,開拓出縱橫萬里的錦繡河山。

人們把黃河比作龍,中華民族是龍的子孫。

龍,頭朝東海,尾連崑崙。龍的子孫,在縱馬揮鞭,馳騁草原;舉鋤施犁,春播秋種;張網揚帆,追逐獵狩。牧民的豪放、勇敢;耕夫的勤勞、智慧;漁獵者的堅毅、無畏,集在龍的身上,成為中華子孫恆久不衰的傳統精神。

龍在奔騰,黃河在呼嘯,它磅礴四海,威撼山嶽。

司馬遷凝望著黃河,還在探索龍的故事。

黃河水患,中原百姓有的南遷,有的北徙,中國耕織之術,創造發明,傳到邊遠地方,使那裡成了富裕昌明之邦。炎黃子孫,足跡遍四海,功在天下!

大道上馬車如流。王叔用鞭一指:「子長,你看洛陽到了。」洛陽曾經是周天子的王都。戰國以後,周室江河日下,衰敗到不如一個諸侯。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52年),親赴咸陽向秦獻地。武王的末代子孫,手捧地圖、戶籍、傳國玉璽,向當年的養馬大夫俯首稱臣。如今洛陽,商旅雲集,繁華似長安。歇腳兩日,第六天趕到函谷關。關在崤山附近。走完這段幽深如谷的山路,便見渭河了。至此一天一天接近長安。沿路村舍、道路、莊稼,顯得親切可愛。司馬遷看看車上裝得滿滿的史料,對王叔說:「去年離長安楊柳正綠,眼前又是秋天,一年半經歷千山萬水,採集了這麼多史料。離家時,父親說,採集齊備,辨識才能精微,取捨才真實。這裡正史、野史、民間逸聞、碑文、墓誌……全收了進來,回去還要費番心思。」

「子長,你離家時,只識古文。眼下可是博古通今了。你父親要你『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可是對了。」

風捲起麥浪,關中一派豐收景象。豐收,對於司馬遷,壯遊也是他一生最珍貴的豐收。

「啊!」司馬遷忍不住心中的喜悅:「那是長安城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丹心記汗青之司馬遷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丹心記汗青之司馬遷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壯遊 (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