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尚宮突然無徵兆地病亡,緊跟着尹掌膳因偷盜獲刑被杖斃,令人無法忽視的巧合在眾人心中掀起疑慮。

馮如月不能裝作無事發生,夜間去看望朱昀曦。

朱昀曦正在喝御膳房送來的安神湯,問她為何深夜過來。

「臣妾擔心殿下,您今天受驚了。」

馮如月小心問候,面對如珠如玉的丈夫卻像靠近火場,薄弱的定力快蓋不住畏懼。

她直覺李尚宮的死是一樁兇案,兇手就是眼前人。

朱昀曦也懷疑妻子洞察了內情,這事他做得太明顯,但讓李尚宮多活片刻她就可能將秘密告知他人,在那樣緊急的狀況下別無選擇。

起初他想對馮如月隱瞞,溫和地請她坐下,端詳着她說:「愛妃一定嚇壞了,這是安神湯,你也喝一點吧。」

邊說邊舀起一勺湯汁送到她嘴邊。

這舉動加劇了馮如月的恐懼,她深愛朱昀曦,也相信他看重夫妻情分,但是信奉封建綱常的女子熟知「最是無情帝王家」這一理念,始終以君臣定義她和太子的關係。

鐵打的帝王流水的臣子,她壓根沒想過能成為朱昀曦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人,而且君心反覆天威難測,早承恩,晚獲罪的例子俯首皆是。李尚宮和尹掌膳死因不明,東宮人人自危,她也不例外。

眼看勺子貼住嘴唇,她本能地扭頭躲避,身體開始顫抖。

目睹這一反應,朱昀曦短暫詫異,隨即體察出妻子的心理。

再怎麼努力關愛她,為她付出再多,也不能獲得丈夫應得的信任。

在這華麗冰冷的宮殿裏,他只是強權的載體,人們為了生存討好依賴他,都不能給予他真摯的愛。

他泄氣地放下碗,稍顯毛躁的動作讓湯汁撒了出來,馮如月見他著惱,急忙跪下請罪:「殿下,臣妾不是有意的,臣妾……只是擔心……」

關心、擔憂與害怕混合的複雜情緒令她花容失色,淚漣漣地垂著頭,像抱着一盆長滿毒刺的美麗花卉,受着劇痛卻捨不得放手。

詭異感受連自身都難以消化,更別說向對方解釋。

朱昀曦不想救人反遭誤解,以太子妃的敏感柔弱,不向其說明日後很難再平靜相處。

他沖左右揮手,內侍們默默退至屋外。

馮如月提心弔膽,在朱昀曦開口時哆嗦一下。

朱昀曦假裝不見,和聲道:「今天李尚宮看了愛妃畫的畫像,聽尹掌膳告密,知道畫中人就是柳竹秋。」

馮如月大驚,忍不住抬起頭,朱昀曦緩緩轉向她,露出一絲疲倦的笑意。

事情不言而喻,馮如月退去疑懼,代之以滿心愧悔,膝行上前抓住他的袖子哭告:「都是臣妾連累殿下,臣妾萬死難贖其罪。」

她怕驚動旁人,拚命壓低聲氣,洶湧的淚河沖花了妝容。

朱昀曦對妻子期望不高,殺人的主要動機也不在她身上,因此並無怨責。見她哭得傷心,順手摟住拍哄:「愛妃莫怕,孤定會護好你們。」

他越是溫柔,馮如月越內疚,怨自己不爭氣,總給丈夫添亂,闖了禍還以小人之心揣測防備,此刻恨不得以死報答,握住他的手憂泣:「現下宮裏人都在疑心,若明日陛下追究起來該如何應對?」

李尚宮是慶德帝親自委派的,突然身死,皇帝不可能不過問。

朱昀曦剛才還在為此焦愁,後來想通了,假如皇帝追究,也只會因為懷疑他有忤逆之意,避開這一嫌疑,殺幾個奴婢算得了什麼。

他鎮定地扶起馮如月,一邊替她擦臉一邊暗示:「孤現在很不舒服,愛妃今晚留下陪孤,明日去跟陛下和太后說孤病了,這幾日由你暫代孤去向他們請安。」

如月機智過人,立刻領會其意,忙伺候他寬衣躺下,派人去傳御醫來為他診脈,是夜留下侍奉。

次日入宮,慶德帝果然問起李尚宮之死。

馮如月事先練習了好幾遍,抱着為太子赴死的心情撒謊,表現還算自然。

「兒臣聽說,李尚宮死前對太子說了很多大不敬的話,太子氣急了才嚇唬了一兩句,不成想竟嚇得她病發身亡了。」

派給太子的女官離奇身故,慶德帝當然疑心,但他與朱昀曦舐犢情深,又相信兒子不會幹太出格的事,區區奴婢還不配做父子之間的芥蒂,準備就此帶過。

他不計較,有人卻藉機興風作浪。

第三天上午,李尚宮的寡婦女兒郁氏敲響長安右門的登聞鼓,聲稱母親中毒身亡,請求皇帝查明真兇,為其伸冤。

那登聞鼓由衛隊嚴密把守,上次柳竹秋去敲鼓也很費了一番心力,郁氏一介弱女子,能隻身敲鼓自不簡單。

按照宮裏的規矩,宮女死後屍體須遷出宮,送往阜成門外五里處的靜樂堂火化,等級低的直接將骨灰投入靜樂堂里的枯井,品級較高的交與家屬領回。

李尚宮死後屍體也被運往靜樂堂等待火化,期間章皇後傳下一道諭旨,稱李尚宮為皇家效力多年,費心勞碌,特開恩將其遺體發還本家,由家人安葬。

正常流程下確認宮女死亡后,須先稟明皇帝,領取銅符才能轉運屍體。

章皇后在乾清宮的眼線當晚便向她報告了李尚宮和尹掌膳的死訊。

皇后早知李尚宮對朱昀曦管束嚴苛,二人矛盾由來已久,認定李尚宮是被害死的,怎會錯過這打擊仇敵的好機會?

先讓李尚宮的兒子領回屍體,密令他們找人驗屍,若查出他殺跡象就盡量將事情鬧大,力求對太子形成輿論壓力,好促使皇帝追查真相,在父子間製造裂痕。

李尚宮的兒子請來仵作檢驗,查出李尚宮系中毒身亡。

章皇后聞報狂喜,然而弟弟章昊霖被軟禁后她在朝堂的勢力已嚴重削弱,要想達成計劃還得藉助外力,合作對象都選好了,就找唐振奇。

唐振奇與章昊霖沆瀣多年,卻未直接參與過奪嫡陰謀,他想坐山觀虎鬥,章家人也怕泄密。

但現在兩邊在這件事上有了勾結的基礎,張欽叛亂使得慶德帝對唐振奇惡感大增,雖未明確表現,形勢已對唐振奇構成壓力。

他知道自己積怨太深積重難返,將來必遭清算,太子絕不會給他好果子吃,投靠章皇后,幫助她扶持潁川王即位方可免除厄運。

章皇后在信中向唐振奇條分縷析地揭露了這一利弊,誘哄他加入她的陣營。

唐振奇做着多手準備,不願一下子投入太多賭注,只答應配合皇后本次的行動。

章皇后的手下便指使李尚宮的家人去敲登聞鼓。

李尚宮除開被關在昭獄的小兒子,還有兩子一女,長子次子怕丟烏紗帽,也怕擔風險,便慫恿在家寡居的妹妹郁氏出面。

郁氏少年守寡,因未生育子女被丈夫的族人送回娘家,母親死後只能傍著哥哥們過活,經不住他們軟硬兼施,被迫去敲鼓。

有唐振奇暗中接應,衛隊沒有阻止她。

登聞鼓響起,李尚宮中毒身亡的消息不脛而走,在有心人的推送下迅速傳遍京城。

坊間流言太子荒淫頑劣,因李尚宮時常諫阻他玩樂,使之心懷嫌惡,派人毒殺了這位可憐的女官。

朱昀曦獲訊時已身陷危局,陳維遠見他長時間沉默不語,不禁着急提醒:「殿下,陛下不久后定會傳召,您得早拿主意啊。」

他不知太子早設下預案,靜坐是在思量皇后的狠毒。

有道是生恩不如養恩,過去朱昀曦真心將章皇后視作母親,向她寄

託過親情,即使屢遭暗害,仍殘留着一縷恩義捨不得斬斷。

現在好了,她窮凶極惡來迫害,是要助他斷舍離,以後大家就是冰炭不容的仇敵,再也不必顧忌什麼。

「不用等了,孤這便去向父皇稟明原委。」

「殿下這可使不得啊!」

陳維遠以為主子方寸大亂,要坦白柳竹秋的身份。

朱昀曦嗤笑:「孤還沒糊塗呢,該說什麼自有分寸。父皇這會兒想必正煩心,我們快走吧。」

慶德帝聽說太子求見,猜他是來認錯的。

先命人給他看郁氏遞來狀紙,問他要做何解釋。

朱昀曦瀏覽一遍放下,從袖子裏取出一封奏疏。

「前因後果兒臣都寫在這封奏摺里了,請父皇過目。」

內侍接下摺子呈給皇帝。

慶德帝只看前半截,眼神已變得犀利,屏退所有人,在他們告退時匆匆看完摺子的後半截。

朱昀曦在上面寫道李尚宮受皇后指使,長期替她監視東宮的狀況,向其彙報他的一舉一動。他早有察覺,怕損害母子親情,令父母離心,故而不斷忍耐。

那日李尚宮逼迫他為她的小兒子減罪,還肆意帶新來尹掌膳參觀他的寢殿,以此炫耀權勢。

尹掌膳趁機偷拿了他的佩飾,他發現后責怪李尚宮不該如此放肆,李尚宮不僅不認錯,還公然出言羞辱。他氣憤已極,便逼她喝下了隨身攜帶的治療關節疼痛的蛇床子液。

太子數次遭暗殺,還曾在東宮內中毒,慶德帝相信他身邊有章皇後派出姦細,李尚宮被收買也不是不可能。

他放下奏摺,望着泫然欲泣的兒子,嚴肅詰問:「李尚宮那晚是用什麼話激怒你的?」

朱昀曦搖搖頭,垂落數串珠淚。

「兒臣不敢說。」

「快說,否則朕也難護着你。」

慶德帝稍一嚇唬,朱昀曦立即伏地痛哭,悲痛之情發人惻隱。

慶德帝與章皇后翻臉,保護太子的立場非常堅決,把案件引到皇后「奪嫡」這一事項上,他就會自發地偏向他。

朱昀曦參透父親的心理,用無懈可擊地表演誘導。

慶德帝很快離座過來扶抱,神色語氣都完全蛻變成慈父,柔聲哄慰:「曦兒你別怕,那賤婢究竟說了什麼?你只管原原本本說出來,為父替你做主。」

朱昀曦淚如雨下,艱難地抽噎道:「她說……說兒臣不是母后親生的……」

目睹皇帝臉上湧起風雷,他適時悲號著將頭埋入他的懷抱,儼然受盡委屈的稚子。

慶德帝心疼地抱緊他,低聲怒斥:「這賤婢枉口誑舌,當真死有餘辜!」

誤會解除,他覺得太子沒有任何過錯,只一點做得不妥,等他哭聲漸低,取出手帕為他拭淚,溫言薄責:「曦兒,李尚宮罪大惡極,你本可光明正大處死她,不該遮遮掩掩留下紕漏,讓歹人借題發揮。還有,以後這種事都交給下人去做,你這雙手是不能沾血的,明白嗎?」

所謂明君應德象天地,恩如父母,不可濫發淫威,親執屠戮。

比如刑部上交死刑犯的判決書時,都會故意選擇更嚴酷的刑法,本改判絞刑的判成斬首,本該斬首的判成凌遲。就為了讓皇帝在裁定時改回合理的判決,以彰顯吾皇寬仁厚德。

君主道貌岸然到這種程度,絕不能碰殺人這種臟活兒。

朱昀曦點點頭,憂怯道:「如今這案子已惹得流言四起,兒臣該如何應對?」

慶德帝冷笑:「李尚宮的兒女不是想讓朕替他們查案嗎?朕就給他們一個公道。」

言罷拉着兒子站起來,握住他雙肩慈藹叮嚀:「曦兒,朕今天再正式聲明一次,你是朕唯一認可的繼承人,無論是誰

都休想動搖你的地位,你盡可安心,不必理會那些流言蜚語。」

朱昀曦喜極而泣地拜倒謝恩,叩頭時嘴角勾起一抹難以抑制的得意。

慶德帝將李尚宮的案件指派給張選志辦理,簡單交代:「切勿因此損害太子聲譽。」

老太監揣明聖意,只用一天時間就令案情「真相大白」。

他得出的結論是:李尚宮系病亡而非中毒。其子女妄圖勒索天家,謊報死因告御狀,欺君罪行確鑿,按律應滿門抄斬。辜念其母入宮服役多年,酌情減刑,判處李尚宮的長子次子和女兒絞監候,小兒子本是戴罪之身,加等判處斬立決。其餘親眷男女盡數官賣,家產抄沒。

慶德帝收拾完李尚宮一家,沒忘記躲在暗處策劃指揮的章皇后,下令集體更換坤寧宮的宮人,想徹底切斷她的小動作。

他低估了妻子的心機,皇后執掌後宮三十餘年,勢力滲透到了宮廷每一個角落。如同百年老樹,哪怕連根拔出,仍有數不清的細小根須殘留在深土中。

皇帝換來的新人里就有不少這樣的「根須」,他們依然聽命於皇后,願意為她的野心效力。

章皇后也沒因這次落敗泄氣,丈夫的心軟和大意就是她東山再起的本錢,她只要再狠一點就能反敗為勝。

「安分」數日,她派人悄悄給黃羽送去大量財寶,從此不間斷地巴結他。又派人去江蘇秘密訂製一批成分特殊的紫砂壺,事成后選出其中最精美的帶回來。

都休想動搖你的地位,你盡可安心,不必理會那些流言蜚語。」

朱昀曦喜極而泣地拜倒謝恩,叩頭時嘴角勾起一抹難以抑制的得意。

慶德帝將李尚宮的案件指派給張選志辦理,簡單交代:「切勿因此損害太子聲譽。」

老太監揣明聖意,只用一天時間就令案情「真相大白」。

他得出的結論是:李尚宮系病亡而非中毒。其子女妄圖勒索天家,謊報死因告御狀,欺君罪行確鑿,按律應滿門抄斬。辜念其母入宮服役多年,酌情減刑,判處李尚宮的長子次子和女兒絞監候,小兒子本是戴罪之身,加等判處斬立決。其餘親眷男女盡數官賣,家產抄沒。

慶德帝收拾完李尚宮一家,沒忘記躲在暗處策劃指揮的章皇后,下令集體更換坤寧宮的宮人,想徹底切斷她的小動作。

他低估了妻子的心機,皇后執掌後宮三十餘年,勢力滲透到了宮廷每一個角落。如同百年老樹,哪怕連根拔出,仍有數不清的細小根須殘留在深土中。

皇帝換來的新人里就有不少這樣的「根須」,他們依然聽命於皇后,願意為她的野心效力。

章皇后也沒因這次落敗泄氣,丈夫的心軟和大意就是她東山再起的本錢,她只要再狠一點就能反敗為勝。

「安分」數日,她派人悄悄給黃羽送去大量財寶,從此不間斷地巴結他。又派人去江蘇秘密訂製一批成分特殊的紫砂壺,事成后選出其中最精美的帶回來。

都休想動搖你的地位,你盡可安心,不必理會那些流言蜚語。」

朱昀曦喜極而泣地拜倒謝恩,叩頭時嘴角勾起一抹難以抑制的得意。

慶德帝將李尚宮的案件指派給張選志辦理,簡單交代:「切勿因此損害太子聲譽。」

老太監揣明聖意,只用一天時間就令案情「真相大白」。

他得出的結論是:李尚宮系病亡而非中毒。其子女妄圖勒索天家,謊報死因告御狀,欺君罪行確鑿,按律應滿門抄斬。辜念其母入宮服役多年,酌情減刑,判處李尚宮的長子次子和女兒絞監候,小兒子本是戴罪之身,加等判處斬立決。其餘親眷男女盡數官賣,家產抄沒。

慶德帝收拾完李尚宮一家,沒忘記躲在暗處策劃指揮的章皇后,下令集體更換坤寧宮的宮人,想徹底切斷她的小動作。

他低估了妻子的心機,皇后執掌後宮三十餘年,勢力滲透到了宮廷每一個角落。如同百年老樹,哪怕連根拔出,仍有數不清的細小根須殘留在深土中。

皇帝換來的新人里就有不少這樣的「根須」,他們依然聽命於皇后,願意為她的野心效力。

章皇后也沒因這次落敗泄氣,丈夫的心軟和大意就是她東山再起的本錢,她只要再狠一點就能反敗為勝。

「安分」數日,她派人悄悄給黃羽送去大量財寶,從此不間斷地巴結他。又派人去江蘇秘密訂製一批成分特殊的紫砂壺,事成后選出其中最精美的帶回來。

都休想動搖你的地位,你盡可安心,不必理會那些流言蜚語。」

朱昀曦喜極而泣地拜倒謝恩,叩頭時嘴角勾起一抹難以抑制的得意。

慶德帝將李尚宮的案件指派給張選志辦理,簡單交代:「切勿因此損害太子聲譽。」

老太監揣明聖意,只用一天時間就令案情「真相大白」。

他得出的結論是:李尚宮系病亡而非中毒。其子女妄圖勒索天家,謊報死因告御狀,欺君罪行確鑿,按律應滿門抄斬。辜念其母入宮服役多年,酌情減刑,判處李尚宮的長子次子和女兒絞監候,小兒子本是戴罪之身,加等判處斬立決。其餘親眷男女盡數官賣,家產抄沒。

慶德帝收拾完李尚宮一家,沒忘記躲在暗處策劃指揮的章皇后,下令集體更換坤寧宮的宮人,想徹底切斷她的小動作。

他低估了妻子的心機,皇后執掌後宮三十餘年,勢力滲透到了宮廷每一個角落。如同百年老樹,哪怕連根拔出,仍有數不清的細小根須殘留在深土中。

皇帝換來的新人里就有不少這樣的「根須」,他們依然聽命於皇后,願意為她的野心效力。

章皇后也沒因這次落敗泄氣,丈夫的心軟和大意就是她東山再起的本錢,她只要再狠一點就能反敗為勝。

「安分」數日,她派人悄悄給黃羽送去大量財寶,從此不間斷地巴結他。又派人去江蘇秘密訂製一批成分特殊的紫砂壺,事成后選出其中最精美的帶回來。

都休想動搖你的地位,你盡可安心,不必理會那些流言蜚語。」

朱昀曦喜極而泣地拜倒謝恩,叩頭時嘴角勾起一抹難以抑制的得意。

慶德帝將李尚宮的案件指派給張選志辦理,簡單交代:「切勿因此損害太子聲譽。」

老太監揣明聖意,只用一天時間就令案情「真相大白」。

他得出的結論是:李尚宮系病亡而非中毒。其子女妄圖勒索天家,謊報死因告御狀,欺君罪行確鑿,按律應滿門抄斬。辜念其母入宮服役多年,酌情減刑,判處李尚宮的長子次子和女兒絞監候,小兒子本是戴罪之身,加等判處斬立決。其餘親眷男女盡數官賣,家產抄沒。

慶德帝收拾完李尚宮一家,沒忘記躲在暗處策劃指揮的章皇后,下令集體更換坤寧宮的宮人,想徹底切斷她的小動作。

他低估了妻子的心機,皇后執掌後宮三十餘年,勢力滲透到了宮廷每一個角落。如同百年老樹,哪怕連根拔出,仍有數不清的細小根須殘留在深土中。

皇帝換來的新人里就有不少這樣的「根須」,他們依然聽命於皇后,願意為她的野心效力。

章皇后也沒因這次落敗泄氣,丈夫的心軟和大意就是她東山再起的本錢,她只要再狠一點就能反敗為勝。

「安分」數日,她派人悄悄給黃羽送去大量財寶,從此不間斷地巴結他。又派人去江蘇秘密訂製一批成分特殊的紫砂壺,事成后選出其中最精美的帶回來。

都休想動搖你的地位,你盡可安心,不必理會那些流言蜚語。」

朱昀曦喜極而泣地拜倒謝恩,叩頭時嘴角勾起一抹難以抑制的得意。

慶德帝將李尚宮的案件指派給張選志辦理,簡單交代:「切勿因此損害太子聲譽。」

老太監揣明聖意,只用一天時間就令案情「真相大白」。

他得出的結論是:李尚宮系病亡而非中毒。其子女妄圖勒索天家,謊報死因告御狀,欺君罪行確鑿,按律應滿門抄斬。辜念其母入宮服役多年,酌情減刑,判處李尚宮的長子次子和女兒絞監候,小兒子本是戴罪之身,加等判處斬立決。其餘親眷男女盡數官賣,家產抄沒。

慶德帝收拾完李尚宮一家,沒忘記躲在暗處策劃指揮的章皇后,下令集體更換坤寧宮的宮人,想徹底切斷她的小動作。

他低估了妻子的心機,皇后執掌後宮三十餘年,勢力滲透到了宮廷每一個角落。如同百年老樹,哪怕連根拔出,仍有數不清的細小根須殘留在深土中。

皇帝換來的新人里就有不少這樣的「根須」,他們依然聽命於皇后,願意為她的野心效力。

章皇后也沒因這次落敗泄氣,丈夫的心軟和大意就是她東山再起的本錢,她只要再狠一點就能反敗為勝。

「安分」數日,她派人悄悄給黃羽送去大量財寶,從此不間斷地巴結他。又派人去江蘇秘密訂製一批成分特殊的紫砂壺,事成后選出其中最精美的帶回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柳竹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柳竹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