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世民的想法

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世民的想法

阿儺和伽葉自食惡果,被佛主懲罰打入輪迴重修。

對此,他倆苦苦哀求,可滿殿菩薩、陀佛、羅漢,無人替其求情,眾人都用一種吃人的眼光看着他倆,恨不得親手將其打入輪迴。

最終,佛主袈裟一揮,將這兩貨送入輪迴。

「阿彌陀佛,觀音,還得勞你再走一趟,請回唐三藏等人,取得真經回去。」

「阿彌陀佛,謹遵法旨。」

觀音也不敢耽擱,連忙起身去追取經團。

此時的唐僧,被猴子一個筋斗帶回了西梁女兒國,在哪裏他終於見到了心心念念的女王,當即就忍不住上前擁抱在一起。

「夫君,可想死我了。日日夜夜,奴家心裏都惦記着你。今番相見,是以再不分開。」

「夫人,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只因西行取經大業未盡,故而遲遲不能相見。」

「夫君,此番回來,可是已經完成了取經大業。今後你、我、天意便能再一起生活,永不分開。」

「呃……夫人,這取經一事,又出了點小問題,說出來着實難堪。」

女王很是好奇,正當要再問之時,豬頭、沙僧、白龍馬也趕來了,他們三追着猴子的身後,晚一步到此。

取經團又聚在了一起,都大感晦氣,怎麼就遇上了那麼愛財如命的西方教弟子。

女王這才從眾人口中得知,原來幾人是被些許財物問題的難住了,笑曰:「這有何難,我西梁女兒國雖不富裕,但庫中還有些奇珍異寶,盡數拿去給那倆僧,換取真經回來便是。」

見到女王如此深明大義,眾人都敬佩萬分。

豬頭話曰:「師娘,現在已經不是財物的問題了,而是關係天下正義的大事。何嘗有人聽說,西天取經還得用財物去換取的,若是這樣,大家還千辛萬苦取什麼真經,直接派人用財物去買便是,豈不簡單。」

「獃子,你這話說得在理,正是俺老孫心中所想。若要強索財物,這真經不取也罷。」

「阿彌陀佛,你這潑猴和豬頭,休得胡說,讓佛主聽到了,免不了又是一番麻煩。」

原來是觀世音菩薩到了。

觀音緊趕慢趕來到西梁女國,恰好撞見這一幕。她心裏早就樂開了花,由得如來一派的弟子去胡鬧,非得把西方教氣運全部敗光不可。

眾人齊曰:「拜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唐三藏生怕菩薩責罰,搶先告狀,滿眼垂淚道:「菩薩明鑒,不是我等有意做作,而是這個極樂世界,也還有凶魔欺害吶!」

猴子連忙補刀:「小和尚說得一點都沒錯,俺們是好話說盡,就差沒給那二位尊者跪地磕頭,但他倆油鹽不進,眼中只有錢財。

換做平時,俺老孫早就一棒打去,了結這禍害。可那是在靈山,不容亂來。既然打不得,罵不得,又不能硬搶,就只能一走了之。」

豬頭、沙僧、小白龍也加入聲討行列,那叫群情激奮啊!

觀世音菩薩耐心聽眾人訴完苦,這才悠悠說道:「佛主已經嚴懲阿儺和伽葉,罰他倆去輪迴重修。爾等當再上一次靈山,取得真經,方功德圓滿。」

取經團眾人一聽阿儺和伽葉遭厄,下輪迴重修,這才消了氣。

「既如此,那俺老孫在背着小和尚飛回靈山,

求取真經便是。」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眾人暫別西梁女兒國女王,又隨着觀世音菩薩,再次飛回靈山。

這一次,沒人敢再作妖了。

如來高升蓮座,指令降龍、伏虎二大羅漢敲響雲磬,遍請數十菩薩、三千諸佛、三千揭諦、八大金剛、五百尊羅漢、八百比丘僧、大眾優婆塞、比丘尼、優婆夷,各天各洞,福地靈山,大小尊者聖僧,該坐的請登寶座,該立的侍立兩旁。

一時間,天樂遙聞,仙音嘹繞,滿空中祥光迭迭,瑞氣重重。

早有降龍、伏虎準備好了經書,交予唐三藏等人。

如來對唐僧言曰:「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鑒,實乃萬法之源流。若到東方國度,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

三藏叩頭謝恩,信受奉行,對佛祖遍禮三匝。

耗時十四年,途徑數十國,終於取得真經,也算是有始有終。

剩下的,就是將真經帶回大唐,便算功德圓滿。

回去的方法,自然是使用法力,不會再傻傻的靠雙腳走回去。

取經團拜別佛主,隨即駕起祥雲,就朝大唐方向飛去。

…………

話說太宗自貞觀十三年九月,親自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在西安關外起建了座望經樓接經,年年親至其地等他歸來。

不是太宗多麼期盼真經,而是念念不忘唐僧肉。

想當年,李世民地府一日游的時候,刑天就把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消息透露給他,使得李世民還陽后,第一時間就派秦瓊和尉遲敬德兩員大將,率領精兵去追唐僧回來,想吃他的肉來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

可誰曾想,唐僧一出去就收了猴子這麼個強有力的保鏢,讓秦瓊和尉遲敬德無功而返。

再後來,唐三藏在西行取經路上以男兒身產子,又和西梁女兒國女王混在一起,再就是被七隻蜘蛛精給強……一系列緋聞讓大唐的子民嘩然,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販夫走卒,無一不對其唾棄。都希望他不要再回來丟人現眼,毒害蒼生。

可李世民卻有不同的想法,他巴不得唐僧越快回來越好。因為在地府和涇河龍王打官司的時候,就明明白白聽閻王爺說了,自己還該有二十年陽壽。眼下又過去一多半,僅剩數年可活,怎麼可能不心急。

身為帝王,擁有無上權力,但面對時間的時候,卻是與常人無異。

是以李世民每天心裏都在算著,自己還有多少時日可活,能不能等到唐三藏回來的那一天,無論如何都要吃上一口唐僧肉。

恰好那一日,出駕復到望經樓,忽見正西方滿天祥瑞,陣陣香風。

就見那雲端之上,唐三藏帶着幾名人不人,鬼不鬼的隨從,回大唐來了。

太宗喜出望外,當即下樓相迎。

唐僧也看見了李世民,讓猴子等人降下雲端,與其相見。

太宗大喜,即命侍官:「將朕御車駕來,請御弟同行,隨朕回朝。」

唐僧謝恩,騎上御駕。猴子扛着金箍棒緊隨,八戒、沙僧俱扶馬挑擔,隨駕共入長安。

當真是:當年清宴樂昇平,文武安然顯俊英。水陸場中僧演法,金鑾殿上主差卿。關文敕賜唐三藏,經卷原因配五行。苦煉凶魔種種滅,功成今喜上朝京。

御駕之上,李世民身為帝王,城府很深,先摸了摸唐三藏的底。

「外面三人,容貌奇特,是外國人耶?」

「回稟陛下,拿棒者法名悟空,臣又呼他為孫行者。他出身原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佛祖困壓在西番兩界山石匣之內,蒙觀音菩薩勸善,一路護我西行。

持釘耙者姓豬,法名悟能,臣又呼他為豬八戒。他出身原是福陵山雲棧洞人氏,因在烏斯藏高老莊上作怪,即蒙菩薩勸善,虧行者收之,一路上挑擔有力,涉水有功。

挑擔者姓沙,法名悟凈,臣又呼他為沙和尚。他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也蒙菩薩勸善,秉教沙門。

那匹馬不是主公所賜者。臣到蛇盤山鷹愁澗涉水,原馬被此馬吞之,虧行者請菩薩問此馬來歷,原是西海龍王之三太子,因有罪,也蒙菩薩救解,教他與臣作腳力。當時變作白龍馬。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亦甚賴其力也。」

李世民聽后,讚歎連連,同時心裏也犯起難來。這幾人都不是好惹的,不是大鬧天宮就是龍王三太子,要麼就是妖怪。一個弄不好,唐僧肉吃不着,自己有沒有命都還是兩說。

太宗心中暗想:「看來此事還得從長計議,若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能說服唐三藏主動獻上一塊肉給自己吃,那當然最好的結果,既不損他性命,又能讓自己長生不老。」

打定主意,對着御駕外的侍從說道:「吩咐下去,-朕今日要大擺宴席,為御弟及眾位高徒接風洗塵。但凡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必須盡數參加,不得缺席。再就是舉國歡慶,減免一年稅賦。」

此言一出,算是給足了唐三藏面子,連稱:「阿彌陀佛,陛下仁德,當有福報。」

要的就是這句話,先把爾等喂好了,餵飽了,再來索取福報,但那時看你給不給。

眾人隨唐王來到王宮,果然是大擺宴席。

門懸彩綉,地襯紅氈。異香馥郁,奇品新鮮。琥珀杯,玻璃盞,鑲金點翠;黃金盤,白玉碗,嵌錦花纏。

數不盡的素品齋食,道不完的奇花異果。無般不備,無件不齊。

太宗皇帝拉着唐三藏坐在當中,猴子、豬頭、沙僧、小白龍和文武多官分列左右,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聽歌舞吹彈,盡樂一日。

酒足飯飽后,眾人都很滿意,只覺得太宗是個明白人,沒有虧待取經團體。

這時候,太宗終於拋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只見他拉着唐三藏的手,滿含熱淚的說道:「朕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但遍訪名醫,俱束手無策。都說還差一味藥引,方能根除其病。」

一聽這話,唐三藏只覺得好生熟悉的話語!

果不其然,太宗接着往下說:「聽聞御弟乃是佛主高徒轉世,可否割一小塊肉與朕,做這藥引。既不損御弟根本,又能救朕於危難之中,將來傳出去,也是一段割肉救人的佳話,豈不兩全齊美。」

「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截教弟子諸天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截教弟子諸天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世民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