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物乏人奮:勤儉好學始養成

第二十回 物乏人奮:勤儉好學始養成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讀小學的時候,國家正處在物質比較貧乏的時期。那時,農村的生產力水平很低,一個幾十上百號人的生產隊,一年的產值不足萬元。年終決算時,一個正勞動力勞動一天的10分工分最少的只值八分錢。我家所在的生產隊在當地還是算好的,每10分工分也只值兩毛錢。當然這是最差的年份,好點的年份會高一些。

我們當地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茶葉,採摘下來的鮮葉在生產隊先進行人工粗加工,成為半成品,這個半成品叫「黑茶」。然後賣給國家建立的專門供應少數民族需要的磚茶廠。磚茶廠將「黑茶」製成成品磚茶。茶葉一年採摘三季(三次),生產隊總共收入不過三千元,而這三千元大部分要用來購買農資,投入再生產。

水稻是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但絕大多數是當地人自己食用,少量的完成國家徵購任務。

年終分配時,在生產隊出工最多的農戶,除去分得生產隊的糧食油料等物資按國家的定價扣除外,能拿回家的現金也就幾十塊錢。而一般的農戶拿回家的現金都很少,有些缺勞動力的農戶還會超支。

社員群眾口袋裡沒有錢,所以那時幾乎沒有人新修房子。如果某人荷包里有幾塊錢,那就是當時的「大款」。

社員群眾平時除了買一點火柴食鹽等生活必需品,也不買什麼東西。連洗衣服的肥皂一般家庭都不買。洗衣服時,把榨了油的茶餅當作肥皂用,也能將衣服洗乾淨。不過那時物資也便宜,火柴一分錢一合,食鹽五分錢一斤。

學慣用品鉛筆二分錢一支,作業本五分錢一本。自來水筆五角錢一支,算是高消費了。藍水是二分錢一包的藍粉子用水兌成的。不同年級的學生每學期的書雜費一般是一塊五毛到兩元錢。但就是這兩元錢有的同學也交不起。

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我和同學們利用放學以後和星期天的時間,上山採集中草藥,賣給當地供銷社,解決一些學慣用品的需要。我們當地的小山很多,小山上有麥冬、香遠草、車前草、枝子、金銀花等中草藥。採集下來后按照供銷社的要求或洗凈晒乾,或直接交鮮貨,各自一次也能所得幾毛錢。

生產隊社員採摘茶葉是用小鐮刀割的,免不了要掉落一些在地上。我和同學們們就用小竹籤一片片的扦起來,賣給生產隊也能掙幾分錢一斤。

那時的學生從來不會在茶樹上扯葉片,因為從地上扦起來的葉子都有一個小眼,葉片也不完整,有的只有半截,生產隊收購時一眼就可看出來。再說那時的孩子都比較單純,很少做損害集體的事。所以生產隊也不擔心。

那時,我們對學慣用品珍惜,削鉛筆非常小心,盡量不折斷筆芯。寫到最後只剩下不好拿的一點點了,還要想辦法綁上一根小木棍繼續寫,最後扔掉的已經很短很短。

就是在這樣物質貧乏的情況下,我們這一代人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也激發了我們努力學習,爭取儘快改變現狀的決心。

這些都是當今的年輕一代和現時的孩子們不能相比的,差不多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但是那時的孩子們學習都比較用功。讀書做作業根本不用家裡督促,也不像現在的孩子們,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雖然當時物資貧乏,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並不低,平時的精神狀態也很樂觀。

還有一個情況與現在大不相同,就是那時所有同學家庭情況都差不多。家庭情況好的也好不到哪兒去。同學們要攀比的主要就是學習成績。這大概也是同學們在那種物資貧乏的情況下仍然表現樂觀的一個原因。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讀小學的時候,國家正處在物質比較貧乏的時期。那時,農村的生產力水平很低,一個幾十上百號人的生產隊,一年的產值不足萬元。年終決算時,一個正勞動力勞動一天的10分工分最少的只值八分錢。我家所在的生產隊在當地還是算好的,每10分工分也只值兩毛錢。當然這是最差的年份,好點的年份會高一些。

我們當地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茶葉,採摘下來的鮮葉在生產隊先進行人工粗加工,成為半成品,這個半成品叫「黑茶」。然後賣給國家建立的專門供應少數民族需要的磚茶廠。磚茶廠將「黑茶」製成成品磚茶。茶葉一年採摘三季(三次),生產隊總共收入不過三千元,而這三千元大部分要用來購買農資,投入再生產。

水稻是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但絕大多數是當地人自己食用,少量的完成國家徵購任務。

年終分配時,在生產隊出工最多的農戶,除去分得生產隊的糧食油料等物資按國家的定價扣除外,能拿回家的現金也就幾十塊錢。而一般的農戶拿回家的現金都很少,有些缺勞動力的農戶還會超支。

社員群眾口袋裡沒有錢,所以那時幾乎沒有人新修房子。如果某人荷包里有幾塊錢,那就是當時的「大款」。

社員群眾平時除了買一點火柴食鹽等生活必需品,也不買什麼東西。連洗衣服的肥皂一般家庭都不買。洗衣服時,把榨了油的茶餅當作肥皂用,也能將衣服洗乾淨。不過那時物資也便宜,火柴一分錢一合,食鹽五分錢一斤。

學慣用品鉛筆二分錢一支,作業本五分錢一本。自來水筆五角錢一支,算是高消費了。藍水是二分錢一包的藍粉子用水兌成的。不同年級的學生每學期的書雜費一般是一塊五毛到兩元錢。但就是這兩元錢有的同學也交不起。

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我和同學們利用放學以後和星期天的時間,上山採集中草藥,賣給當地供銷社,解決一些學慣用品的需要。我們當地的小山很多,小山上有麥冬、香遠草、車前草、枝子、金銀花等中草藥。採集下來后按照供銷社的要求或洗凈晒乾,或直接交鮮貨,各自一次也能所得幾毛錢。

生產隊社員採摘茶葉是用小鐮刀割的,免不了要掉落一些在地上。我和同學們們就用小竹籤一片片的扦起來,賣給生產隊也能掙幾分錢一斤。

那時的學生從來不會在茶樹上扯葉片,因為從地上扦起來的葉子都有一個小眼,葉片也不完整,有的只有半截,生產隊收購時一眼就可看出來。再說那時的孩子都比較單純,很少做損害集體的事。所以生產隊也不擔心。

那時,我們對學慣用品珍惜,削鉛筆非常小心,盡量不折斷筆芯。寫到最後只剩下不好拿的一點點了,還要想辦法綁上一根小木棍繼續寫,最後扔掉的已經很短很短。

就是在這樣物質貧乏的情況下,我們這一代人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也激發了我們努力學習,爭取儘快改變現狀的決心。

這些都是當今的年輕一代和現時的孩子們不能相比的,差不多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但是那時的孩子們學習都比較用功。讀書做作業根本不用家裡督促,也不像現在的孩子們,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雖然當時物資貧乏,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並不低,平時的精神狀態也很樂觀。

還有一個情況與現在大不相同,就是那時所有同學家庭情況都差不多。家庭情況好的也好不到哪兒去。同學們要攀比的主要就是學習成績。這大概也是同學們在那種物資貧乏的情況下仍然表現樂觀的一個原因。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讀小學的時候,國家正處在物質比較貧乏的時期。那時,農村的生產力水平很低,一個幾十上百號人的生產隊,一年的產值不足萬元。年終決算時,一個正勞動力勞動一天的10分工分最少的只值八分錢。我家所在的生產隊在當地還是算好的,每10分工分也只值兩毛錢。當然這是最差的年份,好點的年份會高一些。

我們當地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茶葉,採摘下來的鮮葉在生產隊先進行人工粗加工,成為半成品,這個半成品叫「黑茶」。然後賣給國家建立的專門供應少數民族需要的磚茶廠。磚茶廠將「黑茶」製成成品磚茶。茶葉一年採摘三季(三次),生產隊總共收入不過三千元,而這三千元大部分要用來購買農資,投入再生產。

水稻是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但絕大多數是當地人自己食用,少量的完成國家徵購任務。

年終分配時,在生產隊出工最多的農戶,除去分得生產隊的糧食油料等物資按國家的定價扣除外,能拿回家的現金也就幾十塊錢。而一般的農戶拿回家的現金都很少,有些缺勞動力的農戶還會超支。

社員群眾口袋裡沒有錢,所以那時幾乎沒有人新修房子。如果某人荷包里有幾塊錢,那就是當時的「大款」。

社員群眾平時除了買一點火柴食鹽等生活必需品,也不買什麼東西。連洗衣服的肥皂一般家庭都不買。洗衣服時,把榨了油的茶餅當作肥皂用,也能將衣服洗乾淨。不過那時物資也便宜,火柴一分錢一合,食鹽五分錢一斤。

學慣用品鉛筆二分錢一支,作業本五分錢一本。自來水筆五角錢一支,算是高消費了。藍水是二分錢一包的藍粉子用水兌成的。不同年級的學生每學期的書雜費一般是一塊五毛到兩元錢。但就是這兩元錢有的同學也交不起。

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我和同學們利用放學以後和星期天的時間,上山採集中草藥,賣給當地供銷社,解決一些學慣用品的需要。我們當地的小山很多,小山上有麥冬、香遠草、車前草、枝子、金銀花等中草藥。採集下來后按照供銷社的要求或洗凈晒乾,或直接交鮮貨,各自一次也能所得幾毛錢。

生產隊社員採摘茶葉是用小鐮刀割的,免不了要掉落一些在地上。我和同學們們就用小竹籤一片片的扦起來,賣給生產隊也能掙幾分錢一斤。

那時的學生從來不會在茶樹上扯葉片,因為從地上扦起來的葉子都有一個小眼,葉片也不完整,有的只有半截,生產隊收購時一眼就可看出來。再說那時的孩子都比較單純,很少做損害集體的事。所以生產隊也不擔心。

那時,我們對學慣用品珍惜,削鉛筆非常小心,盡量不折斷筆芯。寫到最後只剩下不好拿的一點點了,還要想辦法綁上一根小木棍繼續寫,最後扔掉的已經很短很短。

就是在這樣物質貧乏的情況下,我們這一代人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也激發了我們努力學習,爭取儘快改變現狀的決心。

這些都是當今的年輕一代和現時的孩子們不能相比的,差不多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但是那時的孩子們學習都比較用功。讀書做作業根本不用家裡督促,也不像現在的孩子們,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雖然當時物資貧乏,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並不低,平時的精神狀態也很樂觀。

還有一個情況與現在大不相同,就是那時所有同學家庭情況都差不多。家庭情況好的也好不到哪兒去。同學們要攀比的主要就是學習成績。這大概也是同學們在那種物資貧乏的情況下仍然表現樂觀的一個原因。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讀小學的時候,國家正處在物質比較貧乏的時期。那時,農村的生產力水平很低,一個幾十上百號人的生產隊,一年的產值不足萬元。年終決算時,一個正勞動力勞動一天的10分工分最少的只值八分錢。我家所在的生產隊在當地還是算好的,每10分工分也只值兩毛錢。當然這是最差的年份,好點的年份會高一些。

我們當地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茶葉,採摘下來的鮮葉在生產隊先進行人工粗加工,成為半成品,這個半成品叫「黑茶」。然後賣給國家建立的專門供應少數民族需要的磚茶廠。磚茶廠將「黑茶」製成成品磚茶。茶葉一年採摘三季(三次),生產隊總共收入不過三千元,而這三千元大部分要用來購買農資,投入再生產。

水稻是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但絕大多數是當地人自己食用,少量的完成國家徵購任務。

年終分配時,在生產隊出工最多的農戶,除去分得生產隊的糧食油料等物資按國家的定價扣除外,能拿回家的現金也就幾十塊錢。而一般的農戶拿回家的現金都很少,有些缺勞動力的農戶還會超支。

社員群眾口袋裡沒有錢,所以那時幾乎沒有人新修房子。如果某人荷包里有幾塊錢,那就是當時的「大款」。

社員群眾平時除了買一點火柴食鹽等生活必需品,也不買什麼東西。連洗衣服的肥皂一般家庭都不買。洗衣服時,把榨了油的茶餅當作肥皂用,也能將衣服洗乾淨。不過那時物資也便宜,火柴一分錢一合,食鹽五分錢一斤。

學慣用品鉛筆二分錢一支,作業本五分錢一本。自來水筆五角錢一支,算是高消費了。藍水是二分錢一包的藍粉子用水兌成的。不同年級的學生每學期的書雜費一般是一塊五毛到兩元錢。但就是這兩元錢有的同學也交不起。

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我和同學們利用放學以後和星期天的時間,上山採集中草藥,賣給當地供銷社,解決一些學慣用品的需要。我們當地的小山很多,小山上有麥冬、香遠草、車前草、枝子、金銀花等中草藥。採集下來后按照供銷社的要求或洗凈晒乾,或直接交鮮貨,各自一次也能所得幾毛錢。

生產隊社員採摘茶葉是用小鐮刀割的,免不了要掉落一些在地上。我和同學們們就用小竹籤一片片的扦起來,賣給生產隊也能掙幾分錢一斤。

那時的學生從來不會在茶樹上扯葉片,因為從地上扦起來的葉子都有一個小眼,葉片也不完整,有的只有半截,生產隊收購時一眼就可看出來。再說那時的孩子都比較單純,很少做損害集體的事。所以生產隊也不擔心。

那時,我們對學慣用品珍惜,削鉛筆非常小心,盡量不折斷筆芯。寫到最後只剩下不好拿的一點點了,還要想辦法綁上一根小木棍繼續寫,最後扔掉的已經很短很短。

就是在這樣物質貧乏的情況下,我們這一代人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也激發了我們努力學習,爭取儘快改變現狀的決心。

這些都是當今的年輕一代和現時的孩子們不能相比的,差不多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但是那時的孩子們學習都比較用功。讀書做作業根本不用家裡督促,也不像現在的孩子們,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雖然當時物資貧乏,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並不低,平時的精神狀態也很樂觀。

還有一個情況與現在大不相同,就是那時所有同學家庭情況都差不多。家庭情況好的也好不到哪兒去。同學們要攀比的主要就是學習成績。這大概也是同學們在那種物資貧乏的情況下仍然表現樂觀的一個原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回 物乏人奮:勤儉好學始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