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狗咬呂洞賓

第七章 狗咬呂洞賓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凌風就感到一股渾厚柔和的內氣從命門生起,源源不斷地沿着夾脊往上涌。然後就感到自己的魂魄衝破了**的禁錮,像一股水柱一樣從百會穴中激沖而出,直上九霄。身邊白雲在飄,白雲上是燦爛艷麗的陽光。透過雲層俯視,他看到下面就像一個蛋。綠的是草木,黃的是土,藍的是海,蚯蚓一樣的是河,淚滴一樣的是湖。不知那是大唐的國土,吐蕃的國土,突厥的國土。他看到了蜿蜒的長城,邊關的烽火台。吐蕃的國土大,大唐的國土更大。然後他就看到了能使國土時大時小的大唐京城長安。

凌風開始看見京城長安時就像芝麻一樣小,後來像窗口一樣大,後來像一面牆一樣大。後來像無數面牆一樣大。後來凌風就看見了長安城城牆、坊牆圍起來像棋局、菜畦一樣的房子。然後就看到了那條足可以並排四十五輛馬車的大街。

「那是朱雀大街。」老尼說。

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兩旁種滿了槐樹。一輛從東宮出來的馬車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上面除了趕車的還坐着一個面部凝重的人。馬車後面不緊不慢地跟着四五個人,看似懶散但雙眼到處亂掃。

「那是東宮的大內高手。」老尼說,「坐車的人什麼打扮?」

「頭戴襆頭,身穿缺胯袍,腰束金玉帶,懸玉具劍,腳穿長靿靴,年紀三十上下。」凌風說。

「跟着他。」

馬車到了勝業坊北街。在一棵大槐樹下,幾個羽林軍小伙正準備蹴球①,一個年齡約莫十四、五歲的女子也在饒有興趣地看。女子臉色嬌俏,一笑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齒。但女子衣衫襤褸,大冷的天腳上拖的卻是是一雙木頭製成的拖鞋。

蹴球開始了。幾個羽林軍小伙你來我往,橫衝直撞踢得熱烈。女子看到好球就情不自禁地鼓掌。見到有女子鼓掌羽林軍小伙就踢得更賣力。

既然是踢球就不可避免出現臭腳。一個禁軍小伙一腳踢球,球朝着大槐樹方向飛來。「臭啊!」那小伙沮喪地喊了一聲。說時遲那時快,卻見那女子拖着「呱噠呱噠」響的拖鞋,不慌不忙地抬腿,迎著球就是一腳,那球打着旋沖向數丈高的空中,準確地落在了那個禁軍身邊。這一腳水平極高,名叫鴛鴦拐,是化自北腿戳腳翻子門的功夫。

這鴛鴦拐使得令人賞心悅目,那禁軍小伙目瞪口呆,一個大內高手也也情不自禁地喝了一聲彩。

凌風說:「京城果真是卧龍藏虎啊。」

「那當然。」老尼很驕傲。

凌風看見那個女子聽到有人喝彩,臉竟紅了。提起裙子,拖着呱噠呱噠響的拖鞋,一溜碎步進了勝業坊的一個小巷子,一晃而沒。恍惚中凌風看見那女子腰身婀娜,步若流水。

天慢慢暗了。凌風朦朦朧朧看見馬車從勝業坊出來,進了一個院落的大門。四五個大內高手四處散開。凌風看見那人下了轎,進了一間明顯是女子住過的房子,在一個香案上放上了幾盒東西,然後燃了一炷香。

那裊裊香煙竟徑直向蒼岩山飄來。

凌風就覺眼前一黑,什麼都看不見了。

「完了,看不見了。」凌風說。

「回吧,看不見就看不見吧。」老尼說。

老尼通過凌風看了最後一回長安。老尼凡心終是沒有斷盡,心懷故國,邊看長安邊潸然淚下。最後,老尼手結定印,叫伍谷抱閨女,凌風按伍谷命門,把最後的大悲功力傳出。

老尼圓寂了。圓寂之前,老尼預感,凌風、伍谷、閨女三人一生一世的恩愛情仇恐怕都會和那個臉色凝重的人糾結在一起了。

老尼直奔佛國,不知留下多少遺憾。

半個時辰的功夫,老尼沒有了魂魄支撐的皮囊委頓下來。凌風感到按在自己命門的那隻手掌漸漸冷去。魂魄入竅,收功回頭,只見老尼雙眼是閉非閉,雙唇似笑非笑,遍體異香。

陽春三月,南方已是鳶飛草長,但這北國之地還是天寒地凍。這一天,大唐長安東北方向渭河邊的官道上,來了二個人。一個是大概十###歲,滿臉寫滿了滄桑憂鬱的少年。少年背着一個蓋着范陽斗笠的大背簍,屁股後面屁顛屁顛跟着一個六七歲的男孩。男孩紅撲撲臉色,兩條鼻涕出出進進,雙目精光閃爍。

滄桑憂鬱少年就是凌風,紅撲撲臉色的男孩自然就是伍谷了。

老尼一去,凌風等人突然就像風箏斷了線一樣斷了依靠,荒無人煙的蒼岩山已經不能久留。當時得道老尼在凌風、伍谷和閨女搶天呼地的的哭喊聲中被福慶寺的僧眾強搶了去,塑肉身供奉了。幾天後在福慶寺的一個偏殿裏,凌風、伍谷、閨女向栩栩如生的老尼肉身叩頭再叩頭。凌風強忍淚水,伍谷、閨女則大放悲聲,如喪考妣。

其實老尼就是他們的再生父母。父母沒了,兒女外出去漂泊。

凌風記住了韋芷入木三分的幾個字,記住了老尼最後的嘮叨:去長安,找崔公。

他們風餐露宿,從蒼岩山出來,不知走了多少路。馬賣了。好在大唐富足,沿途只要開口,也基本上餓不著,但衣衫襤褸是肯定的了。去長安的官道上,馬車轔轔,馬蹄聲聲,塵土飛揚。凌風根據出江湖之前「萬事通」啟蒙的經驗,竟發現一路之上,除了官員、文人騷客、客商巨賈之外,不少都是一開口就講江湖切口的江湖豪客。

他們似乎是要去參加一個什麼大典。

凌風可不管什麼大典。在蒼岩山的兩年多,他好像什麼都與世隔絕了,不知天下發生了什麼事。

天已近晌午,他們走到了一片樹林子了里,坐下歇腳。凌風卸下大背簍,拿開范陽斗笠,一個二歲左右,胸前掛着一隻鵝蛋一樣的塤、臉色煞白的小女孩爬了出來,無疑就是閨女了。

閨女還是那樣陰氣森森,臉色蒼白,愛吃蚯蚓的習慣老是改不掉。秋收冬藏,春生夏發,這是萬木開始復甦的季節。春之季一陽生,不知閨女在這季節里能否陽氣來聚。

陽氣不足便怕冷。

閨女就怕冷。而且怕冷的感覺越來越密。隨着一天天長大,閨女的陽氣也好像在一天天消散。

怕冷就要多穿衣服,可閨女穿多也不行。閨女要靠至陽至剛的大隋神功禦寒,聚攏陽氣。一個人陽氣的消散便是生命的消散。以前凌風不懂,現在懂了,懂了便感覺擔子沉重。以往,給閨女禦寒這功夫老尼做,為此老尼消去了好多功力。老尼不在了,只能是凌風和伍谷二人做了。

今天輪到伍谷。凌風坐在在一顆大樹下,拿起韋芷也是閨女的塤學吹。塤聲嗚咽,就像當年韋芷吹出的像霧一樣的愁怨。

伍谷結跏趺坐,手結定印。這是揉合了大悲功的大隋神功。不一回,伍谷臉龐便紅如灶火。伍谷把雙掌按在閨女的命門穴上,一會兒,閨女的臉漸漸有了一點血絲,而伍谷的紅臉卻慢慢淡了去。

閨女來了精神,便這裏嗅嗅,那裏聞聞,她要找蚯蚓了。

凌風一臉愁容。

這時,在樹林子的外圍,過來了一匹跑得飛快的毛驢。

這是一匹快樂的毛驢,白色。可它不是自己走過來的。它四腳朝天,卻來得飛快。

「馬,馬,白馬。」閨女指著毛驢,驚奇地喊。

「不是馬,是毛驢。」凌風糾正她。

「對,不是馬,是毛驢。」伍谷說。那匹跑得飛快的毛驢其實是被一個人背着。毛驢跑得飛快其實是人跑得飛快。

很快毛驢就到了跟前。毛驢被放下了。凌風和伍谷驚奇地發現,背毛驢的竟然是一個老人家。

毛驢一下地,刨了幾下地,一驢臉的不高興。老人頭髮、鬍子稀疏,門牙脫落,一幅老態龍鐘的樣子,也看不出有多大年歲。除了背驢之外,老人右臂還抱着一個漁鼓,左手拿一塊簡板。放下毛驢后搖動手腕,簡板上下相擊,右手併攏的三指則敲擊魚鼓皮膜,發出「嘭嘭」的響聲。

老人也不理會一臉驚奇的凌風、伍谷和閨女三人,用漁鼓和簡板伴奏,對着毛驢擊節而歌,自顧開唱:

打漁鼓,唱道歌,

我來唱,你來和。

今不唱,

盤古開天又劈地;

又不唱,

女媧補天造人兒;

更不唱,

春秋戰國烽煙起。

今只唱,

老漢我,

被自己的驢兒來欺負。

被欺負,

被欺負,

背起驢兒上山坡,

一路汗來一路歌……

魚鼓抑揚頓挫,老人唱白兼用,腔調風趣、詼諧,可那毛驢好象不屑一顧。凌風、伍谷笑翻了天,閨女見人笑,也跟着呵呵傻笑。

「小娃娃這麼開心,撿了開元通寶啦?」老人也不惱,收好漁鼓、簡板,一本正經又唱:

好毛驢,

好毛驢,

不聽老漢打漁鼓。

不打漁鼓改講古,

不講盤古開天地,

就講狗咬呂洞賓。

凌風、伍谷捂著肚子,笑得涕淚橫流。閨女也呵呵傻笑,差點岔氣。

他們好久沒這麼開心過了。

老人唱完,也不理會三人,開始對毛驢講故事。他說今天又講呂洞賓和苟杳的故事。呂洞賓和苟杳是結義兄弟啊。開始呂洞賓富,苟杳窮。呂洞賓便請苟杳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苟杳能刻苦讀書,以後金榜題名。話說有那麼一天啊,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長得一表人材,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想把妹妹許配給苟杳。呂洞賓啊,怕苟杳貪戀床第之歡誤了錦繡前程。可苟杳這傢伙聽說林家小姐貌美如花,執意要應允這門親事。呂洞賓沒法,只好同意了。不過呂洞賓對苟杳說,成親之後,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聽了吃驚不小啊,可寄人籬下,他咬咬牙答應了。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可苟杳卻無臉見人。到了晚上啊,送走了賓客,呂洞賓進了洞房。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可呂洞賓不去掀那紅蓋頭,也不說話,只管坐在燈下埋頭讀書。新娘子等到半夜,見丈夫還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了。天明醒來,丈夫早已不見。一連三夜都是這樣啊,可苦壞了新娘子。而苟杳呢,好不容易熬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新娘子傷心落淚,低頭哭着說:「老公為何一連三夜都不上床同眠,只顧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這一問,問得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抬起頭來一看,更是驚詫莫名,怎麼丈夫換了個人呢?半天,夫妻倆才搞明白那。驢啊驢,你明白嗎?不然幹嘛偷笑?原來是呂洞賓怕苟杳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他啊!於是苟杳夫妻發誓將來一定要報答呂洞賓。

幾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了。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當官去了。

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遭了大火,萬千家財一下子化為灰燼。呂洞賓和妻小隻好在殘磚破瓦搭成的茅屋裏寄身,日子過得艱難啊。沒辦法,呂洞賓只好找苟杳幫忙。千辛萬苦,終於找到苟杳。苟杳啊,熱情接待,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呂洞賓在苟家一住幾個月,一點銀子也沒拿到啊,一氣之下,不辭而別。

可回到家鄉,呂洞賓老遠就看見自家的破茅屋換成了新瓦房。走近家門,更是驚得三魂走了兩魄。為什麼呢?因為大門兩旁貼了白紙。慌忙進屋,見屋裏停著一口棺材那。而呂洞賓看見老婆披麻戴孝,正在嚎陶大哭呢。呂洞賓愣了半天,輕輕叫了一聲老婆。呂洞賓老婆回頭一看,嚇了個半死啊。她說你是人是鬼?呂洞賓說我肯定是人啦。後來啊,呂洞賓老婆端詳了半天,才敢相信真是呂洞賓回來了。原來啊,呂洞賓離家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了房子就走了。後來,又有一幫人,抬來一口棺材,說是呂洞賓病死在苟杳家了。呂洞賓老婆一聽,感到天崩地裂,哭得死去活來。不想呂洞賓竟回來了。

都是苟杳玩的把戲!你想呂洞賓那肚子火啊。他操起一把利斧,「咔嚓」一聲就把棺材劈了。棺材裏面全是金銀財寶啊,數都數不清。對了,還有一封信,這樣寫:「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

哈哈,這就是苟杳呂洞賓的故事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哈哈,明白了吧?精彩吧?

苟杳呂洞賓的故事毛驢好象聽得津津有味。它刨了幾下地,叫了幾聲,似笑非笑。

凌風、伍谷、閨女又笑。

老人唾沫橫飛,講完苟杳呂洞賓的故事,回過頭來,對凌風三人說:「小娃娃們,輪到你們了。咦,男娃倒是練武奇才,就是中毒太深了。小小年紀,愁眉緊鎖,什麼時候是頭啊。肯定是剃光頭的人害的。我可沒有講禿驢啊。」

老人四周看看,好象沒有其它人,放心了,「像我們學道的,整天快樂如神仙,多好。喲,這小女娃,臉色這麼白!」

「是邪門,」老人摸摸閨女的脈門,驚道:「這娃子,怕是命苦。」

凌風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求老神仙救救閨女。」

老人說:「她叫閨女?」

凌風說是。

「閨女,閨女……鬼鬼閨閨,是叫鬼女吧?」老人雙眼一瞪。

「求老神仙救救閨女。」

「我老漢和佛家不搭界。」老人說,「佛門人整天悲悲切切,好像誰都欠他開元通寶似的,老漢我最不高興了。不過佛家人說救人一命勝造三級浮屠還是滿對的。可連毛驢都欺負我,我有什麼本事救人呢?嗚嗚……」

老人撓頭抓腮,一會竟哭了起來。也不知是真哭還是假哭。

「老神仙不救也罷了,也不用這樣拿我們開心吧?」凌風忿忿然。

「小娃娃就是心急,我不是在想嗎?」老人不哭了,突然一拍大腿,「真是老糊塗了,剛才還說呢,就是這個人可以救閨女。」

「誰?」

「大笨蛋呂洞賓啊。」

「呂洞賓?」

「對,呂洞賓。呵呵,呂洞賓,簡直就是大笨蛋,考進士考了二十多年都考不上,一直考到六十四歲才死心。」老人嘮嘮叨叨,不着邊際,「我可沒有說他什麼壞話啊。我老漢口德很好的,從不背後講人壞話。」

「到哪裏才能找得到呂神仙呢?」凌風問。

老人不答,卻對毛驢說:「驢啊驢,歇了這麼久了,咱們上路吧?求你了。」

可那毛驢就是不動。

「怕呂洞賓不?不怕?聽說呂洞賓最愛吃驢肉了。」

毛驢撒腿就跑。

毛驢跑了,可老人也不慢,人向後倒跑,雙腿像車輪一樣轉得飛快。追上毛驢,一個跟頭就倒騎在毛驢背上,邊敲魚鼓邊搖頭晃腦唱:

打漁鼓,

唱道歌。

莫道老漢倒騎驢,

只是萬事回頭看。

呂洞賓來了,

快跑啊。

老人唱着道情歌絕塵而去。

剛剛聽到的好消息一下子又沒了,凌風好不懊惱。

這時,官道上又來了一個人。

這人文士打扮,執拂塵,長衫,烏須,鳳眼朝天,雙眉入鬢,左眉角有一黑痣。他頭戴純陽巾,背一把寶劍,道骨仙風。也不見他怎麼邁步,可速度極快,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三人面前。

「這位郎君,請問見過一位老者經過嗎?」那人文質彬彬。

「是什麼樣的老者?」凌風答。

「一個倒騎驢的傢伙。」

凌風和伍谷忍不住哈哈大笑。

文士臉一紅:「張果老肯定又在拿我呂洞賓開涮了。」

原來這人就是呂洞賓,老人叫張果老。

張果老說呂洞賓考進士一直考到六十四歲都沒中,現在至少也有六十四歲以上了吧,可這人麵皮細白,狀貌如嬰兒,雖長著鬍子,看起來也不過三十齣頭。

「你就是呂洞賓呂神仙?」

「什麼神仙,那是江湖人亂說,假的。」呂洞賓說。

凌風大喜過望,忙拉過伍谷和閨女,向呂洞賓磕頭,直磕得呂洞賓面紅耳赤。

「如此大禮,呂洞賓怎受得了?起來起來。」呂洞賓雙手分別托著凌風和伍谷,想扶二人起來,可發現二人暗含內力,武功竟然不俗。

「二位郎君,內功不錯嘛。」呂洞賓說。

「呂神仙,請救救閨女。」

呂洞賓看了一眼閨女。

「起來起來,男兒膝下有黃金。」呂洞賓一發力,凌風和伍谷雙腳不自覺就離了地。

呂洞賓說:「敢問二位是不是來自蒼岩山福慶寺?」

「正是。」

「想必就是老尼姑的徒弟了,怪不得二位郎君內含大隋神功和大悲功掌力呢。」

凌風把老尼看作是自己的的至親之人,容不得別人不敬。剛想發作,可想到閨女便忍住了。

這細微的變化呂洞賓看在眼裏,也不理會,拿起閨女的小手,放在自己掌心,閨女蒼白的臉上瞬間泛起了紅暈。

呂洞賓內功果然非同小可,凌風和伍谷又泛起了希望。

其實呂洞賓屢試不第后開始修道,隱居終南山,號純陽子。先遇隱士鍾離權授以內丹道要,后遇火龍真君授以日月交拜之法以及天遁劍法,自此便進入當今天下十大高手行列。可學道之人,講究內斂,無為而無不為,呂洞賓從不計較這些俗名,所以江湖上人知之甚少。

呂洞賓看着閨女,臉色凝重,說道:「閨女之病至陰至幽,好象和陰間之人有什麼瓜葛,但我現在還不能確定。實話實說吧,可能挨不過十五歲。我已經給她注入了至純內氣,以後,就聽天由命了。」

凌風和伍谷的心又沉到了谷底,剛生的希望又破滅了。

「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凌風臉色深沉,突然又跪了下來磕頭,「請神仙救救閨女,救救閨女……」

凌風和伍谷乾脆跪着不起來。

呂洞賓嘆了口氣:「不過我道家人又說我命在我不在天,成事或者就在人為也未可知呢。」

「願神仙教我!」凌風的頭又磕下去。

「我還有要緊事要辦,咱們就此別過,有緣自會相見。」呂洞賓站了起來。一件事關道家人生死以及道家千年榮辱的大事在等着他辦,他要走了,「二位郎君都是學武奇才,不要耽擱了,後會有期。」

「呂神仙,那咱們什麼時候再見?」

呂洞賓掐指一算:「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聲音飄過來時,呂洞賓已在一里之外。

遠處,京城長安高大巍峨的城樓已經在望。

註:①亦作「蹵球」。唐代以來的一種類似足球的運動。為戰國時代以來流行的「蹴鞠」運動之演變,當時已使用充氣球,並有了類似現代足球賽的球門。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凌風就感到一股渾厚柔和的內氣從命門生起,源源不斷地沿着夾脊往上涌。然後就感到自己的魂魄衝破了**的禁錮,像一股水柱一樣從百會穴中激沖而出,直上九霄。身邊白雲在飄,白雲上是燦爛艷麗的陽光。透過雲層俯視,他看到下面就像一個蛋。綠的是草木,黃的是土,藍的是海,蚯蚓一樣的是河,淚滴一樣的是湖。不知那是大唐的國土,吐蕃的國土,突厥的國土。他看到了蜿蜒的長城,邊關的烽火台。吐蕃的國土大,大唐的國土更大。然後他就看到了能使國土時大時小的大唐京城長安。

凌風開始看見京城長安時就像芝麻一樣小,後來像窗口一樣大,後來像一面牆一樣大。後來像無數面牆一樣大。後來凌風就看見了長安城城牆、坊牆圍起來像棋局、菜畦一樣的房子。然後就看到了那條足可以並排四十五輛馬車的大街。

「那是朱雀大街。」老尼說。

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兩旁種滿了槐樹。一輛從東宮出來的馬車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上面除了趕車的還坐着一個面部凝重的人。馬車後面不緊不慢地跟着四五個人,看似懶散但雙眼到處亂掃。

「那是東宮的大內高手。」老尼說,「坐車的人什麼打扮?」

「頭戴襆頭,身穿缺胯袍,腰束金玉帶,懸玉具劍,腳穿長靿靴,年紀三十上下。」凌風說。

「跟着他。」

馬車到了勝業坊北街。在一棵大槐樹下,幾個羽林軍小伙正準備蹴球①,一個年齡約莫十四、五歲的女子也在饒有興趣地看。女子臉色嬌俏,一笑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齒。但女子衣衫襤褸,大冷的天腳上拖的卻是是一雙木頭製成的拖鞋。

蹴球開始了。幾個羽林軍小伙你來我往,橫衝直撞踢得熱烈。女子看到好球就情不自禁地鼓掌。見到有女子鼓掌羽林軍小伙就踢得更賣力。

既然是踢球就不可避免出現臭腳。一個禁軍小伙一腳踢球,球朝着大槐樹方向飛來。「臭啊!」那小伙沮喪地喊了一聲。說時遲那時快,卻見那女子拖着「呱噠呱噠」響的拖鞋,不慌不忙地抬腿,迎著球就是一腳,那球打着旋沖向數丈高的空中,準確地落在了那個禁軍身邊。這一腳水平極高,名叫鴛鴦拐,是化自北腿戳腳翻子門的功夫。

這鴛鴦拐使得令人賞心悅目,那禁軍小伙目瞪口呆,一個大內高手也也情不自禁地喝了一聲彩。

凌風說:「京城果真是卧龍藏虎啊。」

「那當然。」老尼很驕傲。

凌風看見那個女子聽到有人喝彩,臉竟紅了。提起裙子,拖着呱噠呱噠響的拖鞋,一溜碎步進了勝業坊的一個小巷子,一晃而沒。恍惚中凌風看見那女子腰身婀娜,步若流水。

天慢慢暗了。凌風朦朦朧朧看見馬車從勝業坊出來,進了一個院落的大門。四五個大內高手四處散開。凌風看見那人下了轎,進了一間明顯是女子住過的房子,在一個香案上放上了幾盒東西,然後燃了一炷香。

那裊裊香煙竟徑直向蒼岩山飄來。

凌風就覺眼前一黑,什麼都看不見了。

「完了,看不見了。」凌風說。

「回吧,看不見就看不見吧。」老尼說。

老尼通過凌風看了最後一回長安。老尼凡心終是沒有斷盡,心懷故國,邊看長安邊潸然淚下。最後,老尼手結定印,叫伍谷抱閨女,凌風按伍谷命門,把最後的大悲功力傳出。

老尼圓寂了。圓寂之前,老尼預感,凌風、伍谷、閨女三人一生一世的恩愛情仇恐怕都會和那個臉色凝重的人糾結在一起了。

老尼直奔佛國,不知留下多少遺憾。

半個時辰的功夫,老尼沒有了魂魄支撐的皮囊委頓下來。凌風感到按在自己命門的那隻手掌漸漸冷去。魂魄入竅,收功回頭,只見老尼雙眼是閉非閉,雙唇似笑非笑,遍體異香。

陽春三月,南方已是鳶飛草長,但這北國之地還是天寒地凍。這一天,大唐長安東北方向渭河邊的官道上,來了二個人。一個是大概十###歲,滿臉寫滿了滄桑憂鬱的少年。少年背着一個蓋着范陽斗笠的大背簍,屁股後面屁顛屁顛跟着一個六七歲的男孩。男孩紅撲撲臉色,兩條鼻涕出出進進,雙目精光閃爍。

滄桑憂鬱少年就是凌風,紅撲撲臉色的男孩自然就是伍谷了。

老尼一去,凌風等人突然就像風箏斷了線一樣斷了依靠,荒無人煙的蒼岩山已經不能久留。當時得道老尼在凌風、伍谷和閨女搶天呼地的的哭喊聲中被福慶寺的僧眾強搶了去,塑肉身供奉了。幾天後在福慶寺的一個偏殿裏,凌風、伍谷、閨女向栩栩如生的老尼肉身叩頭再叩頭。凌風強忍淚水,伍谷、閨女則大放悲聲,如喪考妣。

其實老尼就是他們的再生父母。父母沒了,兒女外出去漂泊。

凌風記住了韋芷入木三分的幾個字,記住了老尼最後的嘮叨:去長安,找崔公。

他們風餐露宿,從蒼岩山出來,不知走了多少路。馬賣了。好在大唐富足,沿途只要開口,也基本上餓不著,但衣衫襤褸是肯定的了。去長安的官道上,馬車轔轔,馬蹄聲聲,塵土飛揚。凌風根據出江湖之前「萬事通」啟蒙的經驗,竟發現一路之上,除了官員、文人騷客、客商巨賈之外,不少都是一開口就講江湖切口的江湖豪客。

他們似乎是要去參加一個什麼大典。

凌風可不管什麼大典。在蒼岩山的兩年多,他好像什麼都與世隔絕了,不知天下發生了什麼事。

天已近晌午,他們走到了一片樹林子了里,坐下歇腳。凌風卸下大背簍,拿開范陽斗笠,一個二歲左右,胸前掛着一隻鵝蛋一樣的塤、臉色煞白的小女孩爬了出來,無疑就是閨女了。

閨女還是那樣陰氣森森,臉色蒼白,愛吃蚯蚓的習慣老是改不掉。秋收冬藏,春生夏發,這是萬木開始復甦的季節。春之季一陽生,不知閨女在這季節里能否陽氣來聚。

陽氣不足便怕冷。

閨女就怕冷。而且怕冷的感覺越來越密。隨着一天天長大,閨女的陽氣也好像在一天天消散。

怕冷就要多穿衣服,可閨女穿多也不行。閨女要靠至陽至剛的大隋神功禦寒,聚攏陽氣。一個人陽氣的消散便是生命的消散。以前凌風不懂,現在懂了,懂了便感覺擔子沉重。以往,給閨女禦寒這功夫老尼做,為此老尼消去了好多功力。老尼不在了,只能是凌風和伍谷二人做了。

今天輪到伍谷。凌風坐在在一顆大樹下,拿起韋芷也是閨女的塤學吹。塤聲嗚咽,就像當年韋芷吹出的像霧一樣的愁怨。

伍谷結跏趺坐,手結定印。這是揉合了大悲功的大隋神功。不一回,伍谷臉龐便紅如灶火。伍谷把雙掌按在閨女的命門穴上,一會兒,閨女的臉漸漸有了一點血絲,而伍谷的紅臉卻慢慢淡了去。

閨女來了精神,便這裏嗅嗅,那裏聞聞,她要找蚯蚓了。

凌風一臉愁容。

這時,在樹林子的外圍,過來了一匹跑得飛快的毛驢。

這是一匹快樂的毛驢,白色。可它不是自己走過來的。它四腳朝天,卻來得飛快。

「馬,馬,白馬。」閨女指著毛驢,驚奇地喊。

「不是馬,是毛驢。」凌風糾正她。

「對,不是馬,是毛驢。」伍谷說。那匹跑得飛快的毛驢其實是被一個人背着。毛驢跑得飛快其實是人跑得飛快。

很快毛驢就到了跟前。毛驢被放下了。凌風和伍谷驚奇地發現,背毛驢的竟然是一個老人家。

毛驢一下地,刨了幾下地,一驢臉的不高興。老人頭髮、鬍子稀疏,門牙脫落,一幅老態龍鐘的樣子,也看不出有多大年歲。除了背驢之外,老人右臂還抱着一個漁鼓,左手拿一塊簡板。放下毛驢后搖動手腕,簡板上下相擊,右手併攏的三指則敲擊魚鼓皮膜,發出「嘭嘭」的響聲。

老人也不理會一臉驚奇的凌風、伍谷和閨女三人,用漁鼓和簡板伴奏,對着毛驢擊節而歌,自顧開唱:

打漁鼓,唱道歌,

我來唱,你來和。

今不唱,

盤古開天又劈地;

又不唱,

女媧補天造人兒;

更不唱,

春秋戰國烽煙起。

今只唱,

老漢我,

被自己的驢兒來欺負。

被欺負,

被欺負,

背起驢兒上山坡,

一路汗來一路歌……

魚鼓抑揚頓挫,老人唱白兼用,腔調風趣、詼諧,可那毛驢好象不屑一顧。凌風、伍谷笑翻了天,閨女見人笑,也跟着呵呵傻笑。

「小娃娃這麼開心,撿了開元通寶啦?」老人也不惱,收好漁鼓、簡板,一本正經又唱:

好毛驢,

好毛驢,

不聽老漢打漁鼓。

不打漁鼓改講古,

不講盤古開天地,

就講狗咬呂洞賓。

凌風、伍谷捂著肚子,笑得涕淚橫流。閨女也呵呵傻笑,差點岔氣。

他們好久沒這麼開心過了。

老人唱完,也不理會三人,開始對毛驢講故事。他說今天又講呂洞賓和苟杳的故事。呂洞賓和苟杳是結義兄弟啊。開始呂洞賓富,苟杳窮。呂洞賓便請苟杳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苟杳能刻苦讀書,以後金榜題名。話說有那麼一天啊,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長得一表人材,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想把妹妹許配給苟杳。呂洞賓啊,怕苟杳貪戀床第之歡誤了錦繡前程。可苟杳這傢伙聽說林家小姐貌美如花,執意要應允這門親事。呂洞賓沒法,只好同意了。不過呂洞賓對苟杳說,成親之後,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聽了吃驚不小啊,可寄人籬下,他咬咬牙答應了。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可苟杳卻無臉見人。到了晚上啊,送走了賓客,呂洞賓進了洞房。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可呂洞賓不去掀那紅蓋頭,也不說話,只管坐在燈下埋頭讀書。新娘子等到半夜,見丈夫還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了。天明醒來,丈夫早已不見。一連三夜都是這樣啊,可苦壞了新娘子。而苟杳呢,好不容易熬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新娘子傷心落淚,低頭哭着說:「老公為何一連三夜都不上床同眠,只顧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這一問,問得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抬起頭來一看,更是驚詫莫名,怎麼丈夫換了個人呢?半天,夫妻倆才搞明白那。驢啊驢,你明白嗎?不然幹嘛偷笑?原來是呂洞賓怕苟杳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他啊!於是苟杳夫妻發誓將來一定要報答呂洞賓。

幾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了。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當官去了。

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遭了大火,萬千家財一下子化為灰燼。呂洞賓和妻小隻好在殘磚破瓦搭成的茅屋裏寄身,日子過得艱難啊。沒辦法,呂洞賓只好找苟杳幫忙。千辛萬苦,終於找到苟杳。苟杳啊,熱情接待,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呂洞賓在苟家一住幾個月,一點銀子也沒拿到啊,一氣之下,不辭而別。

可回到家鄉,呂洞賓老遠就看見自家的破茅屋換成了新瓦房。走近家門,更是驚得三魂走了兩魄。為什麼呢?因為大門兩旁貼了白紙。慌忙進屋,見屋裏停著一口棺材那。而呂洞賓看見老婆披麻戴孝,正在嚎陶大哭呢。呂洞賓愣了半天,輕輕叫了一聲老婆。呂洞賓老婆回頭一看,嚇了個半死啊。她說你是人是鬼?呂洞賓說我肯定是人啦。後來啊,呂洞賓老婆端詳了半天,才敢相信真是呂洞賓回來了。原來啊,呂洞賓離家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了房子就走了。後來,又有一幫人,抬來一口棺材,說是呂洞賓病死在苟杳家了。呂洞賓老婆一聽,感到天崩地裂,哭得死去活來。不想呂洞賓竟回來了。

都是苟杳玩的把戲!你想呂洞賓那肚子火啊。他操起一把利斧,「咔嚓」一聲就把棺材劈了。棺材裏面全是金銀財寶啊,數都數不清。對了,還有一封信,這樣寫:「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

哈哈,這就是苟杳呂洞賓的故事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哈哈,明白了吧?精彩吧?

苟杳呂洞賓的故事毛驢好象聽得津津有味。它刨了幾下地,叫了幾聲,似笑非笑。

凌風、伍谷、閨女又笑。

老人唾沫橫飛,講完苟杳呂洞賓的故事,回過頭來,對凌風三人說:「小娃娃們,輪到你們了。咦,男娃倒是練武奇才,就是中毒太深了。小小年紀,愁眉緊鎖,什麼時候是頭啊。肯定是剃光頭的人害的。我可沒有講禿驢啊。」

老人四周看看,好象沒有其它人,放心了,「像我們學道的,整天快樂如神仙,多好。喲,這小女娃,臉色這麼白!」

「是邪門,」老人摸摸閨女的脈門,驚道:「這娃子,怕是命苦。」

凌風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求老神仙救救閨女。」

老人說:「她叫閨女?」

凌風說是。

「閨女,閨女……鬼鬼閨閨,是叫鬼女吧?」老人雙眼一瞪。

「求老神仙救救閨女。」

「我老漢和佛家不搭界。」老人說,「佛門人整天悲悲切切,好像誰都欠他開元通寶似的,老漢我最不高興了。不過佛家人說救人一命勝造三級浮屠還是滿對的。可連毛驢都欺負我,我有什麼本事救人呢?嗚嗚……」

老人撓頭抓腮,一會竟哭了起來。也不知是真哭還是假哭。

「老神仙不救也罷了,也不用這樣拿我們開心吧?」凌風忿忿然。

「小娃娃就是心急,我不是在想嗎?」老人不哭了,突然一拍大腿,「真是老糊塗了,剛才還說呢,就是這個人可以救閨女。」

「誰?」

「大笨蛋呂洞賓啊。」

「呂洞賓?」

「對,呂洞賓。呵呵,呂洞賓,簡直就是大笨蛋,考進士考了二十多年都考不上,一直考到六十四歲才死心。」老人嘮嘮叨叨,不着邊際,「我可沒有說他什麼壞話啊。我老漢口德很好的,從不背後講人壞話。」

「到哪裏才能找得到呂神仙呢?」凌風問。

老人不答,卻對毛驢說:「驢啊驢,歇了這麼久了,咱們上路吧?求你了。」

可那毛驢就是不動。

「怕呂洞賓不?不怕?聽說呂洞賓最愛吃驢肉了。」

毛驢撒腿就跑。

毛驢跑了,可老人也不慢,人向後倒跑,雙腿像車輪一樣轉得飛快。追上毛驢,一個跟頭就倒騎在毛驢背上,邊敲魚鼓邊搖頭晃腦唱:

打漁鼓,

唱道歌。

莫道老漢倒騎驢,

只是萬事回頭看。

呂洞賓來了,

快跑啊。

老人唱着道情歌絕塵而去。

剛剛聽到的好消息一下子又沒了,凌風好不懊惱。

這時,官道上又來了一個人。

這人文士打扮,執拂塵,長衫,烏須,鳳眼朝天,雙眉入鬢,左眉角有一黑痣。他頭戴純陽巾,背一把寶劍,道骨仙風。也不見他怎麼邁步,可速度極快,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三人面前。

「這位郎君,請問見過一位老者經過嗎?」那人文質彬彬。

「是什麼樣的老者?」凌風答。

「一個倒騎驢的傢伙。」

凌風和伍谷忍不住哈哈大笑。

文士臉一紅:「張果老肯定又在拿我呂洞賓開涮了。」

原來這人就是呂洞賓,老人叫張果老。

張果老說呂洞賓考進士一直考到六十四歲都沒中,現在至少也有六十四歲以上了吧,可這人麵皮細白,狀貌如嬰兒,雖長著鬍子,看起來也不過三十齣頭。

「你就是呂洞賓呂神仙?」

「什麼神仙,那是江湖人亂說,假的。」呂洞賓說。

凌風大喜過望,忙拉過伍谷和閨女,向呂洞賓磕頭,直磕得呂洞賓面紅耳赤。

「如此大禮,呂洞賓怎受得了?起來起來。」呂洞賓雙手分別托著凌風和伍谷,想扶二人起來,可發現二人暗含內力,武功竟然不俗。

「二位郎君,內功不錯嘛。」呂洞賓說。

「呂神仙,請救救閨女。」

呂洞賓看了一眼閨女。

「起來起來,男兒膝下有黃金。」呂洞賓一發力,凌風和伍谷雙腳不自覺就離了地。

呂洞賓說:「敢問二位是不是來自蒼岩山福慶寺?」

「正是。」

「想必就是老尼姑的徒弟了,怪不得二位郎君內含大隋神功和大悲功掌力呢。」

凌風把老尼看作是自己的的至親之人,容不得別人不敬。剛想發作,可想到閨女便忍住了。

這細微的變化呂洞賓看在眼裏,也不理會,拿起閨女的小手,放在自己掌心,閨女蒼白的臉上瞬間泛起了紅暈。

呂洞賓內功果然非同小可,凌風和伍谷又泛起了希望。

其實呂洞賓屢試不第后開始修道,隱居終南山,號純陽子。先遇隱士鍾離權授以內丹道要,后遇火龍真君授以日月交拜之法以及天遁劍法,自此便進入當今天下十大高手行列。可學道之人,講究內斂,無為而無不為,呂洞賓從不計較這些俗名,所以江湖上人知之甚少。

呂洞賓看着閨女,臉色凝重,說道:「閨女之病至陰至幽,好象和陰間之人有什麼瓜葛,但我現在還不能確定。實話實說吧,可能挨不過十五歲。我已經給她注入了至純內氣,以後,就聽天由命了。」

凌風和伍谷的心又沉到了谷底,剛生的希望又破滅了。

「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凌風臉色深沉,突然又跪了下來磕頭,「請神仙救救閨女,救救閨女……」

凌風和伍谷乾脆跪着不起來。

呂洞賓嘆了口氣:「不過我道家人又說我命在我不在天,成事或者就在人為也未可知呢。」

「願神仙教我!」凌風的頭又磕下去。

「我還有要緊事要辦,咱們就此別過,有緣自會相見。」呂洞賓站了起來。一件事關道家人生死以及道家千年榮辱的大事在等着他辦,他要走了,「二位郎君都是學武奇才,不要耽擱了,後會有期。」

「呂神仙,那咱們什麼時候再見?」

呂洞賓掐指一算:「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聲音飄過來時,呂洞賓已在一里之外。

遠處,京城長安高大巍峨的城樓已經在望。

註:①亦作「蹵球」。唐代以來的一種類似足球的運動。為戰國時代以來流行的「蹴鞠」運動之演變,當時已使用充氣球,並有了類似現代足球賽的球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恨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長恨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狗咬呂洞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