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東宮夜未央

第八章 東宮夜未央

[筆下文學Www.bxwx.net]

京城長安。

南阻秦嶺,北濱渭河,這是鑲嵌在大唐、鑲嵌在八百里秦川的一顆璀璨明珠,是綿延萬里、威振八方的大唐帝國的神經中樞。長安是在大隋朝雄偉、壯麗的大興城的基礎上擴建、修繕而成的。老尼以為大隋的大興城已經是最偉大的都城了,但一百年後還是井底之蛙。

四季有春秋,草木有枯榮。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和休養生息,大唐出現了太宗李世民治下的「貞觀之治」。這是自漢朝以來前所未有的盛世,雖然經過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則天建周、睿宗複位以及宮廷內部的陰謀和殺戮,但盛世依然在延續。

大唐帝國萬國來朝,京城長安是世界嚮往的中心。突厥、吐蕃、大食、日本、天竺、波斯等等國家的商人、遣唐使絡繹不絕,僑居大唐帝國深目碧眼的胡人更是以數十萬甚至百萬計。大唐帝國不卑不亢,統統容納。大唐帝國大肚容天下之人,天下人在大唐帝國就象在自己家裏一樣。「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說的是胡女在大唐的就業盛況。在大唐的胡人,如果有經商的才能,可以發財;還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當官;如果武功高,還可以參加武舉考試,當大內侍衛,出入宮禁。如果連仗都會打,那就更厲害了,將軍之類的官非你莫屬了。

京城長安是全世界學習的榜樣,它襯托著大唐帝國的威儀,接受着萬國的冠冕朝拜。每個國家、部落都拜它為師。比如原來叫倭國、武則天批准才叫日本國的日本就派了七批、每批幾百人的遣唐使前赴後繼、乘風破浪來到長安,學習大唐帝國的典章制度、服飾風俗,甚至怎麼上廁所都學,怎麼擦屁眼都學。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恥下問使得原來還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矮小民族平空躍進了一千年。

大唐帝國牛啊。長安城牛啊。

外城郭、皇城、宮城、大明宮、太極宮等以及千百計的街坊組成了京城長安的基本架構。皇城的南邊是街坊。皇城是帝國權力的中心。宮城和皇城橫隔一條街,叫奉天門大街。宮城的北邊是太極宮,宮城共有三部分組成。中間為太極宮,左為掖庭宮,右為東宮。東北角為大明宮。唐太宗時太極宮是帝國權力中心的中心,唐高宗后被大明宮取代。掖庭宮是收容犯罪官僚的子女的場所,東宮則是皇太子的辦公地和住所。

這時皇太子李隆基就端坐在東宮的案桌前。案桌上沒有其它東西,只有一支血跡斑斑、沒有羽的箭。這支箭在李隆基的書桌上已經放了差不多二年了。這是從韋芷身上取下來的箭,當年王毛仲就拿着這支箭回來複命。

當年王毛仲詳細彙報了事情的經過,但他省去了韋芷頂着肚子一節。

問題來了。

整個京城已經在風傳來了三個人。三人衣衫襤褸,一個十###歲,一個六七歲,一個大約二歲。三人一進京城就打出了一個引發洶湧朝野公議的旗號:找崔公。

李隆基立刻叫來了王毛仲。

王毛仲冷汗直冒,但他信誓旦旦說自己和鍾然、哥舒夜、塗鳳、黨凌等人絕對是看着韋芷、伍谷婆婆和另一女子李雯同時下葬的。

也就是說,他們都死了。

「這難道是我編出來的?」李隆基一反手就把那支箭扎在柱子上。

王毛仲打了個激靈。

這兩天,讓李隆基心煩的有三件事。一是天降異象,彗星犯紫微①。風傳大唐即將除舊布新,新的帝星將現,而且東宮已在為傳位大典作準備;二是傳播這消息的京城著名道人葉法善的下獄;第三就是有人在京城打着旗幟到處找崔公了。

「你去處理這件事。」李隆基說。

解鈴還需系鈴人。王毛仲走出東宮,直奔朱雀大街。

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長安城宮殿和街坊星羅棋佈,人口密集。長安城城內有南北大街十一條,東西大街十四條。其中,貫穿南面三座城門和東西兩面六座城門的六條大街為主幹道路,號稱「六街」。南北向的三條大街分別為啟夏門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門街。其中朱雀大街最寬,可以并行四十五輛馬車。朱雀大街北連朱雀門,南達明德門,貫穿長安城的南北,是全城的主軸。長安城中東西、南北交錯的二十五條大街,將全城分為兩市一百零八坊。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家似圍棋,街如菜畦,這是長安城方格形街道網佈局、里坊的最佳寫照。

京城長安多奇聞逸事。比如勝業坊,長安城最知名的財主鄒駱駝的第一桶金就在此掘得。小商販鄒駱駝致富之前每天推著小車賣蒸餅養活一家。每天買賣,他都要經過一處露出磚塊凹凸不平的路。小車的輪子碰上磚塊就會翻車,車上的蒸餅也會掉到地上,粘上塵土吹都吹不掉。翻了幾次車后,鄒駱駝生氣了,一氣之下扛着鋤頭平整路面。當他挖去十多塊埋在地下的磚頭時,天哪,奇迹出現了,鄒駱駝發現下面埋着一個大水缸,大水缸裏面裝着五斗砂金。鄒駱駝因此暴富。

京城長安到處都是詩人。上至皇帝,下至市井無賴、遊俠少年都會寫詩。市井無賴、遊俠少年流行文身刺青。這一年,文身刺青流行刺詩。有人全身遍刺當朝名詩人的詩,以至體無完膚,人稱為某某人行詩圖;還有人除了全身刺上龍虎豹鷹等兇猛的動物之外還刺上兇巴巴的口號。比如後來有個名叫張乾的,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②」,右臂刺「死不畏閻羅王」,一舉成名。但這樣成名的後果很嚴重。閻羅王可怕,京兆尹更可怕。閻羅王可以不怕,京兆尹不可不怕。連京兆尹都不怕,是找死了。後來張乾果然被京兆尹收捕,一陣亂棒,杖殺於公堂。

凌風帶着伍谷、閨女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大街上人潮如涌,繁華的京華風物直看得三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開始他們看人,後來人們就看他們了。因為三天後凌風的大背簍插著一面旗,旗的正反二面上寫着三個字:找崔公。

三個字雄健、寬博,正是老道人葉法善所書。

寫這三個字之前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景龍觀觀主葉法善正在景龍觀里為人算卦。葉法善一邊算卦,一邊散佈天降異象,彗星犯紫微的流言。後來葉法善走出門口看景緻,就看見了凌風三人。葉法善一看三人乞丐一般,但男的二人雙眼神光閃現,便說郎君郎君過來,免費看相。凌風說不看,給了葉至善一錢開元通寶,請他在一面旗上寫下了「找崔公」三個字。

長安街上人滿為患,凌風只好出此下策。

葉法善笑了。長安街上騙子多如牛毛,這三個人就是。

凌風他們一走,葉法善馬上被沒收了攤子。他被武侯鋪的武士逮捕了。

長安大街各式人等摩肩接踵,滿街仕女肌膚豐盈,商鋪鱗次櫛比。凌風、伍谷、閨女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人。這麼多年輕漂亮的女人,這麼多開口就是詩的文士、閑人以及高鼻深目、藍眼金髮的胡人。大街人聲鼎沸。人們好像不用做事,人人衣着光鮮,到處亂逛,喝酒、唱歌、作詩。凌風、伍谷、閨女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房子,這麼多的商鋪和酒樓。在朱雀大街,他們居然還看見有個人後背刺著「煩,別惹我!」,看見一個胸前刺著「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一直連到肚臍下;後背刺著「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差不多一直連到屁眼。也不見那個人頭髮有多長,但一開口就「愁啊愁啊」,一副悲憤的詩人模樣,招搖過市。

凌風帶着伍谷、閨女這樣在長安街遊盪已經六天了,大家都知道崔公是誰,可沒有人告訴他怎麼樣才能找到崔公。

但卻有人悄悄盯上了他們。

盯上他們的至少有三撥人。

第一撥是巡行的街卒、金吾衛的街使騎卒和武侯鋪的武士探警。這撥人負責京城的治安。這撥人喜歡打人的屁股。只要是誰膽敢在鼓樓擂鼓城門關閉后還逛街而又沒有什麼文牒的話,二十杖的屁股是少不了的。這撥人凶神惡煞,仗着皇上的撐腰天不怕地不怕;第二撥人來自太平公主府第。他們不聲不響地在大街上遊盪,出沒於酒樓歌肆間,刺探各種情報,尤其是東宮的所有情報;第三撥就是來自東宮的大內高手王毛仲等人了。「八面來風」王毛仲認得凌風和伍谷,可他打死也不明白怎麼憑空出了一個陰氣森森的閨女。

王毛仲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好不容易找到了凌風、伍谷、閨女三人。他決定先跟着他們,看他們有什麼動靜。

凌風、伍谷、閨女又走了一天,什麼收穫也沒有,便在鼓樓擂鼓城門關閉前回到了住處。那是勝業坊北街小巷的一間無主小屋。

京城長安房子千千萬,找一間無主的小屋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進出悄無聲息就行了。但要悄無聲息凌風可以做到,伍谷可以做到,可閨女做不到。一個二歲的小孩,屁大的事都可以哭。沒有事也可以哭。好在長安城人文明,不管閑事,有幾個好心的老婆婆問問也就罷了,胡亂找個話頭也就應付過去。

進了房子,凌風他們發現了一件怪事。

房子裏放了不少吃的。有山珍海味,還有他們叫不上名字的怪模怪樣的水果。

這些東西好吃,而且聞所未聞,伍谷、閨女更不用說了。他們忍不住口水直流。

凌風記得,他們出門時是關了門的。也就是說,這些吃的東西是有人開了門偷偷放進的。誰這麼好心呢?凌風他們在京城無親無故,也不認識誰。

不管他,先吃了再說。

吃飽喝足,凌風叫伍谷在家照顧閨女,自己則蒙上面,悄悄開了窗戶,看看沒人,一躍而出。

此時,京城長安已是萬家燈火。

凌風竄房越脊,向西北方向掠去。西北方向,正是東宮所在的方向。

白天找不到崔公,凌風決定晚上找。

街使騎卒和武侯鋪的武士已經在開始巡夜了。他們幾個人一隊,出大街,進小巷,在維護著京城的治安。凌風從房頂掠過時他們只看到有東西一閃而沒,以為是那家的貓。

可這種貓至少有好幾隻。他們一隻連着一隻向宮裏掠去。他們進了皇宮,在千萬間宮殿裏一隱而沒。

凌風隱沒在諾大的東宮裏。他了無頭緒,不知那是崔公的居所。後來他發現,前面朦朧處隱隱約約有人在向自己招手。凌風奇怪之極,但還是掠了過去。可到了那裏人卻不見了。便見一座較大的宮殿,旁邊有樹有假山。然後看見曲折迴廊處,飄飄來了一隻燈籠。

凌風忙向假山後面躲,突然感到後背吹氣如蘭。

「噓——」那人作了個不要出聲的手勢,「有人跟着你,我把他引開。」

那人學了一聲貓叫,一扭腰上了牆頭,向另一方向掠去。

燈籠近了。

打燈籠的是一個宮女。宮女領着一個人。

「姚使君③,殿下已經在等著了。」宮女說。

「謝謝娘子。」被叫作姚使君的人禮貌地說。

「使君真好禮數。」宮女說。

燈籠只是推開一圈的黑暗,凌風看不清二人的面容。他悄悄地跟着二人,七拐八拐,宮女帶着姚使君進了大殿。

門關上了。宮女遠去。

凌風找了段圍牆作跳板,一縱上了殿頂,悄悄開了一片琉璃瓦,斜斜向下一望,下面的一張大書桌上,赫然擺着一支血跡斑斑、沒有羽的箭。

這種箭化成灰凌風都認得。凌風現在還留着一支。那支箭奪去了李雯、韋芷和「一錘定音」張無奈、「二郎擔山」鍾然、「四平八穩」唐突的生命。這種箭叫風羽箭。

風羽箭也就是不裝箭羽的箭。這是把箭桿兩邊原來安裝箭羽的部位剔空,使箭在飛行時保持穩定的一種箭。老尼曾說,大唐軍隊和大隋軍隊用箭基本相同,分為北方產、南方產和西北、東北產三種。北方產的箭桿用崔柳;而西北和東北產多用樺木;如果是南方所產,箭桿便大多便用竹子。北方多崔柳,西北和東北多樺木,而南方產竹。當然北方也有竹,但就沒有南方那麼多了。竹的種類有楠竹、鳳尾竹、湘妃竹、冷箭竹、箭竹、毛竹等幾十種。這風羽箭用的是箭竹,箭竹多產自大唐和吐蕃交界的高山地帶。老尼還說,吐蕃有一個著名的地方,以造箭著稱於世,那地方叫打箭爐。老尼肯定地說,這種箭就來自打箭爐。

明亮的燈光下,凌風看見書桌旁邊坐着兩個人。一人大約六十歲,長著厚厚的連腮鬍子,大眼,濃眉寸長。而另一個則頭戴襆頭,身穿缺胯袍,腰束金玉帶,懸玉具劍,穿長靿靴,年紀三十上下,不是在蒼岩山開天目時見過的人是誰?

「殿下,姚崇來得急,也沒帶什麼東西,」自稱姚崇的人說,「只帶了一點同州的土特產,叫棗肉沫糊,請殿下品嘗。」

凌風狂喜,被叫殿下的人肯定就是當今皇太子、崔公李隆基了。

「姚使君,委屈你了。」李隆基說。「你和宋璟給聖人④的密奏我看過了。讓你到同州、宋璟到楚州任刺史,聖人也是迫不得已。」

「殿下,這個我懂,」姚崇說,「其實,將太平公主遷到東都洛陽,把寧王李成器等諸王調離,是防止他們擁兵自重的上上之策。寧王李成器和殿下雖兄弟情深,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殿下,太平公主說過,自古廢長立幼,禍亂之根。她說得不錯。寧王是長,殿下是幼,太平公主希望立的太子是寧王李成器,所以,把寧王調離,也是防止寧王被太平公主利用或拉攏的一箭雙鵰之計。而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業是殿下的弟弟,不會和殿下有立儲之爭,所以,姚崇和宋璟建議聖人把二人從左羽林衛大將軍和右羽林衛大將軍的位置調離,讓其到東宮任左、右衛率,掌管東宮兵仗羽衛,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能成,殿下您和兄弟三人就成鼎足之勢了,而鼎足之勢一成,東宮的地位便穩如泰山。」

因為沒有來龍去脈,姚崇這番話凌風聽得不明不白。

其實姚崇講的是姚崇、宋璟向睿宗建議將太平公主遷到東都洛陽,把李隆基的兄弟從羽林禁軍的位置上調離,防止他們用兵自重,威脅李隆基之事。姚崇、宋璟當時分別為中書令、兵部尚書,都是宰相⑤。

但姚崇、宋璟的建議卻被耳軟的睿宗泄漏給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惶恐不已,為了爭取主動,立即上疏指控姚崇和宋璟挑撥他們姑侄以及兄弟之間的關係,應對姚崇、宋璟加以懲處。於是姚崇被貶為同州刺史,宋璟被貶為楚州刺史。姚崇、宋璟的忠心成了睿宗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維持平衡的犧牲品。

此次李隆基密召姚崇從同州回京問計,恰好被凌風碰上了。

睿宗有六個兒子。六子李隆悌早亡,其它五個兒子分別為長子李成器,次子李成義,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業。

按照禮制,睿宗之後,皇位應傳於長子寧王李成器。可李成器力辭,寧死不願當皇太子。二哥李成義也力辭。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業此時分別為左羽林衛大將軍和右羽林衛大將軍,掌控北衙禁軍四衛中的二衛。

「姚崇知道殿下曾以魏文帝曹丕的詩『西山一何高,高出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輕生羽翼』來比擬,以為服藥求身輕如有羽翼,終是不如兄弟之間天生的手足情深這羽翼為好,」姚崇說,「殿下手足情深,這不但是聖人之福,殿下之福,也是大唐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啊。」

這回凌風聽明白了,姚崇說的是李隆基兄弟情深。

李隆基兄弟情深確是大唐上下的佳話。其兄弟五人在武則天時同一天自立門戶,五人都將宅第選擇在東都洛陽的積善坊,分院同居,號「五王宅」。後來隨武則天御駕回到長安,五人仍同居於隆慶坊,仍號「五王宅」。據說李隆基特地做了一個大枕頭、一床大被子,兄弟五人常常抵足而眠。

聽到這,凌風對李隆基徒生好感。

姚崇又說:「其實聖人也為難。公主現在是權勢熏天。當朝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其門下,人們在外只聞有公主,不聞有皇太子。公主的權勢已經達到了大唐公主權勢的頂峰了。但公主不滿足啊,她還夢想有朝一日像則天皇帝那樣,位列九五,君臨天下。殿下目前的危險就在這。」

李隆基皺眉道:「是啊,聖人逼於姑母的壓力,已經詔命恢復了使君您和宋璟為相時已經廢止的斜封官⑥制度。千百個被罷的斜封官死而復生,對姑母自然感恩戴德,姑母的勢力更為膨脹了。現在大唐官署真是『三無坐處』了!」

說畢,李隆基一掌擊在案桌上:「這些弊端不廢除,大唐只會慢慢消亡!」

李隆基擊在案桌上這一掌,頗具帝王氣象。凌風感覺,這皇太子或許就是一位有為之主,大唐真的要改朝換代了。令韋芷死後都刻骨銘心的人果真有一種懾人的魅力,韋芷沒有看錯人。只可惜,二人地位懸殊,韋芷的滿腔痴情都付諸東流了。但願閨女有個好歸宿吧。

凌風想到閨女就想到師妹李雯,不禁悵然。

這時,一隻纖纖玉手搭上了凌風的肩頭。

註:①中國古代把天空裏的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徵皇宮;「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着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佈着「四象」,共二十八組,叫二十八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

②京師所在地的行政長官。

③刺史的尊稱。

④唐朝稱呼皇帝多用「聖人」,皇帝親近之人或其近侍則稱其為「大家」。

⑤唐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為三省六部。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門下省主要負責糾核朝臣奏章,複審中書詔敕,尚書省是最高執行機關,負責施行皇帝頒佈的詔令。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門下省的長官侍中、尚書省的長官左、右僕射,都是宰相。

⑥斜封官:唐中宗時期,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及韋皇后的妹妹郕國夫人、上官婉兒等人,大肆受賄,為人謀官。不管是誰,只要向這些人送上三十萬錢,就能直接得到由皇帝親筆敕書任命的官位。由於這種敕書是斜封著交付中書省的,所以這類官員被人們稱為「斜封官」。當時的「斜封官」都是不通過中書省、門下省而由皇帝直接任命,兩省長官都不敢過問。由於官員任用太濫,致使宰相、御史、員外官總量大增,官署都坐不下,被稱為「三無坐處」。

[筆下文學Www.bxwx.net]

京城長安。

南阻秦嶺,北濱渭河,這是鑲嵌在大唐、鑲嵌在八百里秦川的一顆璀璨明珠,是綿延萬里、威振八方的大唐帝國的神經中樞。長安是在大隋朝雄偉、壯麗的大興城的基礎上擴建、修繕而成的。老尼以為大隋的大興城已經是最偉大的都城了,但一百年後還是井底之蛙。

四季有春秋,草木有枯榮。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和休養生息,大唐出現了太宗李世民治下的「貞觀之治」。這是自漢朝以來前所未有的盛世,雖然經過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則天建周、睿宗複位以及宮廷內部的陰謀和殺戮,但盛世依然在延續。

大唐帝國萬國來朝,京城長安是世界嚮往的中心。突厥、吐蕃、大食、日本、天竺、波斯等等國家的商人、遣唐使絡繹不絕,僑居大唐帝國深目碧眼的胡人更是以數十萬甚至百萬計。大唐帝國不卑不亢,統統容納。大唐帝國大肚容天下之人,天下人在大唐帝國就象在自己家裏一樣。「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說的是胡女在大唐的就業盛況。在大唐的胡人,如果有經商的才能,可以發財;還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當官;如果武功高,還可以參加武舉考試,當大內侍衛,出入宮禁。如果連仗都會打,那就更厲害了,將軍之類的官非你莫屬了。

京城長安是全世界學習的榜樣,它襯托著大唐帝國的威儀,接受着萬國的冠冕朝拜。每個國家、部落都拜它為師。比如原來叫倭國、武則天批准才叫日本國的日本就派了七批、每批幾百人的遣唐使前赴後繼、乘風破浪來到長安,學習大唐帝國的典章制度、服飾風俗,甚至怎麼上廁所都學,怎麼擦屁眼都學。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恥下問使得原來還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矮小民族平空躍進了一千年。

大唐帝國牛啊。長安城牛啊。

外城郭、皇城、宮城、大明宮、太極宮等以及千百計的街坊組成了京城長安的基本架構。皇城的南邊是街坊。皇城是帝國權力的中心。宮城和皇城橫隔一條街,叫奉天門大街。宮城的北邊是太極宮,宮城共有三部分組成。中間為太極宮,左為掖庭宮,右為東宮。東北角為大明宮。唐太宗時太極宮是帝國權力中心的中心,唐高宗后被大明宮取代。掖庭宮是收容犯罪官僚的子女的場所,東宮則是皇太子的辦公地和住所。

這時皇太子李隆基就端坐在東宮的案桌前。案桌上沒有其它東西,只有一支血跡斑斑、沒有羽的箭。這支箭在李隆基的書桌上已經放了差不多二年了。這是從韋芷身上取下來的箭,當年王毛仲就拿着這支箭回來複命。

當年王毛仲詳細彙報了事情的經過,但他省去了韋芷頂着肚子一節。

問題來了。

整個京城已經在風傳來了三個人。三人衣衫襤褸,一個十###歲,一個六七歲,一個大約二歲。三人一進京城就打出了一個引發洶湧朝野公議的旗號:找崔公。

李隆基立刻叫來了王毛仲。

王毛仲冷汗直冒,但他信誓旦旦說自己和鍾然、哥舒夜、塗鳳、黨凌等人絕對是看着韋芷、伍谷婆婆和另一女子李雯同時下葬的。

也就是說,他們都死了。

「這難道是我編出來的?」李隆基一反手就把那支箭扎在柱子上。

王毛仲打了個激靈。

這兩天,讓李隆基心煩的有三件事。一是天降異象,彗星犯紫微①。風傳大唐即將除舊布新,新的帝星將現,而且東宮已在為傳位大典作準備;二是傳播這消息的京城著名道人葉法善的下獄;第三就是有人在京城打着旗幟到處找崔公了。

「你去處理這件事。」李隆基說。

解鈴還需系鈴人。王毛仲走出東宮,直奔朱雀大街。

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長安城宮殿和街坊星羅棋佈,人口密集。長安城城內有南北大街十一條,東西大街十四條。其中,貫穿南面三座城門和東西兩面六座城門的六條大街為主幹道路,號稱「六街」。南北向的三條大街分別為啟夏門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門街。其中朱雀大街最寬,可以并行四十五輛馬車。朱雀大街北連朱雀門,南達明德門,貫穿長安城的南北,是全城的主軸。長安城中東西、南北交錯的二十五條大街,將全城分為兩市一百零八坊。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家似圍棋,街如菜畦,這是長安城方格形街道網佈局、里坊的最佳寫照。

京城長安多奇聞逸事。比如勝業坊,長安城最知名的財主鄒駱駝的第一桶金就在此掘得。小商販鄒駱駝致富之前每天推著小車賣蒸餅養活一家。每天買賣,他都要經過一處露出磚塊凹凸不平的路。小車的輪子碰上磚塊就會翻車,車上的蒸餅也會掉到地上,粘上塵土吹都吹不掉。翻了幾次車后,鄒駱駝生氣了,一氣之下扛着鋤頭平整路面。當他挖去十多塊埋在地下的磚頭時,天哪,奇迹出現了,鄒駱駝發現下面埋着一個大水缸,大水缸裏面裝着五斗砂金。鄒駱駝因此暴富。

京城長安到處都是詩人。上至皇帝,下至市井無賴、遊俠少年都會寫詩。市井無賴、遊俠少年流行文身刺青。這一年,文身刺青流行刺詩。有人全身遍刺當朝名詩人的詩,以至體無完膚,人稱為某某人行詩圖;還有人除了全身刺上龍虎豹鷹等兇猛的動物之外還刺上兇巴巴的口號。比如後來有個名叫張乾的,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②」,右臂刺「死不畏閻羅王」,一舉成名。但這樣成名的後果很嚴重。閻羅王可怕,京兆尹更可怕。閻羅王可以不怕,京兆尹不可不怕。連京兆尹都不怕,是找死了。後來張乾果然被京兆尹收捕,一陣亂棒,杖殺於公堂。

凌風帶着伍谷、閨女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大街上人潮如涌,繁華的京華風物直看得三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開始他們看人,後來人們就看他們了。因為三天後凌風的大背簍插著一面旗,旗的正反二面上寫着三個字:找崔公。

三個字雄健、寬博,正是老道人葉法善所書。

寫這三個字之前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景龍觀觀主葉法善正在景龍觀里為人算卦。葉法善一邊算卦,一邊散佈天降異象,彗星犯紫微的流言。後來葉法善走出門口看景緻,就看見了凌風三人。葉法善一看三人乞丐一般,但男的二人雙眼神光閃現,便說郎君郎君過來,免費看相。凌風說不看,給了葉至善一錢開元通寶,請他在一面旗上寫下了「找崔公」三個字。

長安街上人滿為患,凌風只好出此下策。

葉法善笑了。長安街上騙子多如牛毛,這三個人就是。

凌風他們一走,葉法善馬上被沒收了攤子。他被武侯鋪的武士逮捕了。

長安大街各式人等摩肩接踵,滿街仕女肌膚豐盈,商鋪鱗次櫛比。凌風、伍谷、閨女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人。這麼多年輕漂亮的女人,這麼多開口就是詩的文士、閑人以及高鼻深目、藍眼金髮的胡人。大街人聲鼎沸。人們好像不用做事,人人衣着光鮮,到處亂逛,喝酒、唱歌、作詩。凌風、伍谷、閨女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房子,這麼多的商鋪和酒樓。在朱雀大街,他們居然還看見有個人後背刺著「煩,別惹我!」,看見一個胸前刺著「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一直連到肚臍下;後背刺著「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差不多一直連到屁眼。也不見那個人頭髮有多長,但一開口就「愁啊愁啊」,一副悲憤的詩人模樣,招搖過市。

凌風帶着伍谷、閨女這樣在長安街遊盪已經六天了,大家都知道崔公是誰,可沒有人告訴他怎麼樣才能找到崔公。

但卻有人悄悄盯上了他們。

盯上他們的至少有三撥人。

第一撥是巡行的街卒、金吾衛的街使騎卒和武侯鋪的武士探警。這撥人負責京城的治安。這撥人喜歡打人的屁股。只要是誰膽敢在鼓樓擂鼓城門關閉后還逛街而又沒有什麼文牒的話,二十杖的屁股是少不了的。這撥人凶神惡煞,仗着皇上的撐腰天不怕地不怕;第二撥人來自太平公主府第。他們不聲不響地在大街上遊盪,出沒於酒樓歌肆間,刺探各種情報,尤其是東宮的所有情報;第三撥就是來自東宮的大內高手王毛仲等人了。「八面來風」王毛仲認得凌風和伍谷,可他打死也不明白怎麼憑空出了一個陰氣森森的閨女。

王毛仲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好不容易找到了凌風、伍谷、閨女三人。他決定先跟着他們,看他們有什麼動靜。

凌風、伍谷、閨女又走了一天,什麼收穫也沒有,便在鼓樓擂鼓城門關閉前回到了住處。那是勝業坊北街小巷的一間無主小屋。

京城長安房子千千萬,找一間無主的小屋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進出悄無聲息就行了。但要悄無聲息凌風可以做到,伍谷可以做到,可閨女做不到。一個二歲的小孩,屁大的事都可以哭。沒有事也可以哭。好在長安城人文明,不管閑事,有幾個好心的老婆婆問問也就罷了,胡亂找個話頭也就應付過去。

進了房子,凌風他們發現了一件怪事。

房子裏放了不少吃的。有山珍海味,還有他們叫不上名字的怪模怪樣的水果。

這些東西好吃,而且聞所未聞,伍谷、閨女更不用說了。他們忍不住口水直流。

凌風記得,他們出門時是關了門的。也就是說,這些吃的東西是有人開了門偷偷放進的。誰這麼好心呢?凌風他們在京城無親無故,也不認識誰。

不管他,先吃了再說。

吃飽喝足,凌風叫伍谷在家照顧閨女,自己則蒙上面,悄悄開了窗戶,看看沒人,一躍而出。

此時,京城長安已是萬家燈火。

凌風竄房越脊,向西北方向掠去。西北方向,正是東宮所在的方向。

白天找不到崔公,凌風決定晚上找。

街使騎卒和武侯鋪的武士已經在開始巡夜了。他們幾個人一隊,出大街,進小巷,在維護著京城的治安。凌風從房頂掠過時他們只看到有東西一閃而沒,以為是那家的貓。

可這種貓至少有好幾隻。他們一隻連着一隻向宮裏掠去。他們進了皇宮,在千萬間宮殿裏一隱而沒。

凌風隱沒在諾大的東宮裏。他了無頭緒,不知那是崔公的居所。後來他發現,前面朦朧處隱隱約約有人在向自己招手。凌風奇怪之極,但還是掠了過去。可到了那裏人卻不見了。便見一座較大的宮殿,旁邊有樹有假山。然後看見曲折迴廊處,飄飄來了一隻燈籠。

凌風忙向假山後面躲,突然感到後背吹氣如蘭。

「噓——」那人作了個不要出聲的手勢,「有人跟着你,我把他引開。」

那人學了一聲貓叫,一扭腰上了牆頭,向另一方向掠去。

燈籠近了。

打燈籠的是一個宮女。宮女領着一個人。

「姚使君③,殿下已經在等著了。」宮女說。

「謝謝娘子。」被叫作姚使君的人禮貌地說。

「使君真好禮數。」宮女說。

燈籠只是推開一圈的黑暗,凌風看不清二人的面容。他悄悄地跟着二人,七拐八拐,宮女帶着姚使君進了大殿。

門關上了。宮女遠去。

凌風找了段圍牆作跳板,一縱上了殿頂,悄悄開了一片琉璃瓦,斜斜向下一望,下面的一張大書桌上,赫然擺着一支血跡斑斑、沒有羽的箭。

這種箭化成灰凌風都認得。凌風現在還留着一支。那支箭奪去了李雯、韋芷和「一錘定音」張無奈、「二郎擔山」鍾然、「四平八穩」唐突的生命。這種箭叫風羽箭。

風羽箭也就是不裝箭羽的箭。這是把箭桿兩邊原來安裝箭羽的部位剔空,使箭在飛行時保持穩定的一種箭。老尼曾說,大唐軍隊和大隋軍隊用箭基本相同,分為北方產、南方產和西北、東北產三種。北方產的箭桿用崔柳;而西北和東北產多用樺木;如果是南方所產,箭桿便大多便用竹子。北方多崔柳,西北和東北多樺木,而南方產竹。當然北方也有竹,但就沒有南方那麼多了。竹的種類有楠竹、鳳尾竹、湘妃竹、冷箭竹、箭竹、毛竹等幾十種。這風羽箭用的是箭竹,箭竹多產自大唐和吐蕃交界的高山地帶。老尼還說,吐蕃有一個著名的地方,以造箭著稱於世,那地方叫打箭爐。老尼肯定地說,這種箭就來自打箭爐。

明亮的燈光下,凌風看見書桌旁邊坐着兩個人。一人大約六十歲,長著厚厚的連腮鬍子,大眼,濃眉寸長。而另一個則頭戴襆頭,身穿缺胯袍,腰束金玉帶,懸玉具劍,穿長靿靴,年紀三十上下,不是在蒼岩山開天目時見過的人是誰?

「殿下,姚崇來得急,也沒帶什麼東西,」自稱姚崇的人說,「只帶了一點同州的土特產,叫棗肉沫糊,請殿下品嘗。」

凌風狂喜,被叫殿下的人肯定就是當今皇太子、崔公李隆基了。

「姚使君,委屈你了。」李隆基說。「你和宋璟給聖人④的密奏我看過了。讓你到同州、宋璟到楚州任刺史,聖人也是迫不得已。」

「殿下,這個我懂,」姚崇說,「其實,將太平公主遷到東都洛陽,把寧王李成器等諸王調離,是防止他們擁兵自重的上上之策。寧王李成器和殿下雖兄弟情深,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殿下,太平公主說過,自古廢長立幼,禍亂之根。她說得不錯。寧王是長,殿下是幼,太平公主希望立的太子是寧王李成器,所以,把寧王調離,也是防止寧王被太平公主利用或拉攏的一箭雙鵰之計。而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業是殿下的弟弟,不會和殿下有立儲之爭,所以,姚崇和宋璟建議聖人把二人從左羽林衛大將軍和右羽林衛大將軍的位置調離,讓其到東宮任左、右衛率,掌管東宮兵仗羽衛,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能成,殿下您和兄弟三人就成鼎足之勢了,而鼎足之勢一成,東宮的地位便穩如泰山。」

因為沒有來龍去脈,姚崇這番話凌風聽得不明不白。

其實姚崇講的是姚崇、宋璟向睿宗建議將太平公主遷到東都洛陽,把李隆基的兄弟從羽林禁軍的位置上調離,防止他們用兵自重,威脅李隆基之事。姚崇、宋璟當時分別為中書令、兵部尚書,都是宰相⑤。

但姚崇、宋璟的建議卻被耳軟的睿宗泄漏給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惶恐不已,為了爭取主動,立即上疏指控姚崇和宋璟挑撥他們姑侄以及兄弟之間的關係,應對姚崇、宋璟加以懲處。於是姚崇被貶為同州刺史,宋璟被貶為楚州刺史。姚崇、宋璟的忠心成了睿宗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維持平衡的犧牲品。

此次李隆基密召姚崇從同州回京問計,恰好被凌風碰上了。

睿宗有六個兒子。六子李隆悌早亡,其它五個兒子分別為長子李成器,次子李成義,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業。

按照禮制,睿宗之後,皇位應傳於長子寧王李成器。可李成器力辭,寧死不願當皇太子。二哥李成義也力辭。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業此時分別為左羽林衛大將軍和右羽林衛大將軍,掌控北衙禁軍四衛中的二衛。

「姚崇知道殿下曾以魏文帝曹丕的詩『西山一何高,高出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輕生羽翼』來比擬,以為服藥求身輕如有羽翼,終是不如兄弟之間天生的手足情深這羽翼為好,」姚崇說,「殿下手足情深,這不但是聖人之福,殿下之福,也是大唐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啊。」

這回凌風聽明白了,姚崇說的是李隆基兄弟情深。

李隆基兄弟情深確是大唐上下的佳話。其兄弟五人在武則天時同一天自立門戶,五人都將宅第選擇在東都洛陽的積善坊,分院同居,號「五王宅」。後來隨武則天御駕回到長安,五人仍同居於隆慶坊,仍號「五王宅」。據說李隆基特地做了一個大枕頭、一床大被子,兄弟五人常常抵足而眠。

聽到這,凌風對李隆基徒生好感。

姚崇又說:「其實聖人也為難。公主現在是權勢熏天。當朝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其門下,人們在外只聞有公主,不聞有皇太子。公主的權勢已經達到了大唐公主權勢的頂峰了。但公主不滿足啊,她還夢想有朝一日像則天皇帝那樣,位列九五,君臨天下。殿下目前的危險就在這。」

李隆基皺眉道:「是啊,聖人逼於姑母的壓力,已經詔命恢復了使君您和宋璟為相時已經廢止的斜封官⑥制度。千百個被罷的斜封官死而復生,對姑母自然感恩戴德,姑母的勢力更為膨脹了。現在大唐官署真是『三無坐處』了!」

說畢,李隆基一掌擊在案桌上:「這些弊端不廢除,大唐只會慢慢消亡!」

李隆基擊在案桌上這一掌,頗具帝王氣象。凌風感覺,這皇太子或許就是一位有為之主,大唐真的要改朝換代了。令韋芷死後都刻骨銘心的人果真有一種懾人的魅力,韋芷沒有看錯人。只可惜,二人地位懸殊,韋芷的滿腔痴情都付諸東流了。但願閨女有個好歸宿吧。

凌風想到閨女就想到師妹李雯,不禁悵然。

這時,一隻纖纖玉手搭上了凌風的肩頭。

註:①中國古代把天空裏的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徵皇宮;「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着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佈着「四象」,共二十八組,叫二十八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

②京師所在地的行政長官。

③刺史的尊稱。

④唐朝稱呼皇帝多用「聖人」,皇帝親近之人或其近侍則稱其為「大家」。

⑤唐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為三省六部。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門下省主要負責糾核朝臣奏章,複審中書詔敕,尚書省是最高執行機關,負責施行皇帝頒佈的詔令。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門下省的長官侍中、尚書省的長官左、右僕射,都是宰相。

⑥斜封官:唐中宗時期,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及韋皇后的妹妹郕國夫人、上官婉兒等人,大肆受賄,為人謀官。不管是誰,只要向這些人送上三十萬錢,就能直接得到由皇帝親筆敕書任命的官位。由於這種敕書是斜封著交付中書省的,所以這類官員被人們稱為「斜封官」。當時的「斜封官」都是不通過中書省、門下省而由皇帝直接任命,兩省長官都不敢過問。由於官員任用太濫,致使宰相、御史、員外官總量大增,官署都坐不下,被稱為「三無坐處」。

[筆下文學Www.bxwx.net]

京城長安。

南阻秦嶺,北濱渭河,這是鑲嵌在大唐、鑲嵌在八百里秦川的一顆璀璨明珠,是綿延萬里、威振八方的大唐帝國的神經中樞。長安是在大隋朝雄偉、壯麗的大興城的基礎上擴建、修繕而成的。老尼以為大隋的大興城已經是最偉大的都城了,但一百年後還是井底之蛙。

四季有春秋,草木有枯榮。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和休養生息,大唐出現了太宗李世民治下的「貞觀之治」。這是自漢朝以來前所未有的盛世,雖然經過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則天建周、睿宗複位以及宮廷內部的陰謀和殺戮,但盛世依然在延續。

大唐帝國萬國來朝,京城長安是世界嚮往的中心。突厥、吐蕃、大食、日本、天竺、波斯等等國家的商人、遣唐使絡繹不絕,僑居大唐帝國深目碧眼的胡人更是以數十萬甚至百萬計。大唐帝國不卑不亢,統統容納。大唐帝國大肚容天下之人,天下人在大唐帝國就象在自己家裏一樣。「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說的是胡女在大唐的就業盛況。在大唐的胡人,如果有經商的才能,可以發財;還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當官;如果武功高,還可以參加武舉考試,當大內侍衛,出入宮禁。如果連仗都會打,那就更厲害了,將軍之類的官非你莫屬了。

京城長安是全世界學習的榜樣,它襯托著大唐帝國的威儀,接受着萬國的冠冕朝拜。每個國家、部落都拜它為師。比如原來叫倭國、武則天批准才叫日本國的日本就派了七批、每批幾百人的遣唐使前赴後繼、乘風破浪來到長安,學習大唐帝國的典章制度、服飾風俗,甚至怎麼上廁所都學,怎麼擦屁眼都學。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恥下問使得原來還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矮小民族平空躍進了一千年。

大唐帝國牛啊。長安城牛啊。

外城郭、皇城、宮城、大明宮、太極宮等以及千百計的街坊組成了京城長安的基本架構。皇城的南邊是街坊。皇城是帝國權力的中心。宮城和皇城橫隔一條街,叫奉天門大街。宮城的北邊是太極宮,宮城共有三部分組成。中間為太極宮,左為掖庭宮,右為東宮。東北角為大明宮。唐太宗時太極宮是帝國權力中心的中心,唐高宗后被大明宮取代。掖庭宮是收容犯罪官僚的子女的場所,東宮則是皇太子的辦公地和住所。

這時皇太子李隆基就端坐在東宮的案桌前。案桌上沒有其它東西,只有一支血跡斑斑、沒有羽的箭。這支箭在李隆基的書桌上已經放了差不多二年了。這是從韋芷身上取下來的箭,當年王毛仲就拿着這支箭回來複命。

當年王毛仲詳細彙報了事情的經過,但他省去了韋芷頂着肚子一節。

問題來了。

整個京城已經在風傳來了三個人。三人衣衫襤褸,一個十###歲,一個六七歲,一個大約二歲。三人一進京城就打出了一個引發洶湧朝野公議的旗號:找崔公。

李隆基立刻叫來了王毛仲。

王毛仲冷汗直冒,但他信誓旦旦說自己和鍾然、哥舒夜、塗鳳、黨凌等人絕對是看着韋芷、伍谷婆婆和另一女子李雯同時下葬的。

也就是說,他們都死了。

「這難道是我編出來的?」李隆基一反手就把那支箭扎在柱子上。

王毛仲打了個激靈。

這兩天,讓李隆基心煩的有三件事。一是天降異象,彗星犯紫微①。風傳大唐即將除舊布新,新的帝星將現,而且東宮已在為傳位大典作準備;二是傳播這消息的京城著名道人葉法善的下獄;第三就是有人在京城打着旗幟到處找崔公了。

「你去處理這件事。」李隆基說。

解鈴還需系鈴人。王毛仲走出東宮,直奔朱雀大街。

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長安城宮殿和街坊星羅棋佈,人口密集。長安城城內有南北大街十一條,東西大街十四條。其中,貫穿南面三座城門和東西兩面六座城門的六條大街為主幹道路,號稱「六街」。南北向的三條大街分別為啟夏門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門街。其中朱雀大街最寬,可以并行四十五輛馬車。朱雀大街北連朱雀門,南達明德門,貫穿長安城的南北,是全城的主軸。長安城中東西、南北交錯的二十五條大街,將全城分為兩市一百零八坊。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家似圍棋,街如菜畦,這是長安城方格形街道網佈局、里坊的最佳寫照。

京城長安多奇聞逸事。比如勝業坊,長安城最知名的財主鄒駱駝的第一桶金就在此掘得。小商販鄒駱駝致富之前每天推著小車賣蒸餅養活一家。每天買賣,他都要經過一處露出磚塊凹凸不平的路。小車的輪子碰上磚塊就會翻車,車上的蒸餅也會掉到地上,粘上塵土吹都吹不掉。翻了幾次車后,鄒駱駝生氣了,一氣之下扛着鋤頭平整路面。當他挖去十多塊埋在地下的磚頭時,天哪,奇迹出現了,鄒駱駝發現下面埋着一個大水缸,大水缸裏面裝着五斗砂金。鄒駱駝因此暴富。

京城長安到處都是詩人。上至皇帝,下至市井無賴、遊俠少年都會寫詩。市井無賴、遊俠少年流行文身刺青。這一年,文身刺青流行刺詩。有人全身遍刺當朝名詩人的詩,以至體無完膚,人稱為某某人行詩圖;還有人除了全身刺上龍虎豹鷹等兇猛的動物之外還刺上兇巴巴的口號。比如後來有個名叫張乾的,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②」,右臂刺「死不畏閻羅王」,一舉成名。但這樣成名的後果很嚴重。閻羅王可怕,京兆尹更可怕。閻羅王可以不怕,京兆尹不可不怕。連京兆尹都不怕,是找死了。後來張乾果然被京兆尹收捕,一陣亂棒,杖殺於公堂。

凌風帶着伍谷、閨女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大街上人潮如涌,繁華的京華風物直看得三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開始他們看人,後來人們就看他們了。因為三天後凌風的大背簍插著一面旗,旗的正反二面上寫着三個字:找崔公。

三個字雄健、寬博,正是老道人葉法善所書。

寫這三個字之前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景龍觀觀主葉法善正在景龍觀里為人算卦。葉法善一邊算卦,一邊散佈天降異象,彗星犯紫微的流言。後來葉法善走出門口看景緻,就看見了凌風三人。葉法善一看三人乞丐一般,但男的二人雙眼神光閃現,便說郎君郎君過來,免費看相。凌風說不看,給了葉至善一錢開元通寶,請他在一面旗上寫下了「找崔公」三個字。

長安街上人滿為患,凌風只好出此下策。

葉法善笑了。長安街上騙子多如牛毛,這三個人就是。

凌風他們一走,葉法善馬上被沒收了攤子。他被武侯鋪的武士逮捕了。

長安大街各式人等摩肩接踵,滿街仕女肌膚豐盈,商鋪鱗次櫛比。凌風、伍谷、閨女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人。這麼多年輕漂亮的女人,這麼多開口就是詩的文士、閑人以及高鼻深目、藍眼金髮的胡人。大街人聲鼎沸。人們好像不用做事,人人衣着光鮮,到處亂逛,喝酒、唱歌、作詩。凌風、伍谷、閨女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房子,這麼多的商鋪和酒樓。在朱雀大街,他們居然還看見有個人後背刺著「煩,別惹我!」,看見一個胸前刺著「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一直連到肚臍下;後背刺著「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差不多一直連到屁眼。也不見那個人頭髮有多長,但一開口就「愁啊愁啊」,一副悲憤的詩人模樣,招搖過市。

凌風帶着伍谷、閨女這樣在長安街遊盪已經六天了,大家都知道崔公是誰,可沒有人告訴他怎麼樣才能找到崔公。

但卻有人悄悄盯上了他們。

盯上他們的至少有三撥人。

第一撥是巡行的街卒、金吾衛的街使騎卒和武侯鋪的武士探警。這撥人負責京城的治安。這撥人喜歡打人的屁股。只要是誰膽敢在鼓樓擂鼓城門關閉后還逛街而又沒有什麼文牒的話,二十杖的屁股是少不了的。這撥人凶神惡煞,仗着皇上的撐腰天不怕地不怕;第二撥人來自太平公主府第。他們不聲不響地在大街上遊盪,出沒於酒樓歌肆間,刺探各種情報,尤其是東宮的所有情報;第三撥就是來自東宮的大內高手王毛仲等人了。「八面來風」王毛仲認得凌風和伍谷,可他打死也不明白怎麼憑空出了一個陰氣森森的閨女。

王毛仲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好不容易找到了凌風、伍谷、閨女三人。他決定先跟着他們,看他們有什麼動靜。

凌風、伍谷、閨女又走了一天,什麼收穫也沒有,便在鼓樓擂鼓城門關閉前回到了住處。那是勝業坊北街小巷的一間無主小屋。

京城長安房子千千萬,找一間無主的小屋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進出悄無聲息就行了。但要悄無聲息凌風可以做到,伍谷可以做到,可閨女做不到。一個二歲的小孩,屁大的事都可以哭。沒有事也可以哭。好在長安城人文明,不管閑事,有幾個好心的老婆婆問問也就罷了,胡亂找個話頭也就應付過去。

進了房子,凌風他們發現了一件怪事。

房子裏放了不少吃的。有山珍海味,還有他們叫不上名字的怪模怪樣的水果。

這些東西好吃,而且聞所未聞,伍谷、閨女更不用說了。他們忍不住口水直流。

凌風記得,他們出門時是關了門的。也就是說,這些吃的東西是有人開了門偷偷放進的。誰這麼好心呢?凌風他們在京城無親無故,也不認識誰。

不管他,先吃了再說。

吃飽喝足,凌風叫伍谷在家照顧閨女,自己則蒙上面,悄悄開了窗戶,看看沒人,一躍而出。

此時,京城長安已是萬家燈火。

凌風竄房越脊,向西北方向掠去。西北方向,正是東宮所在的方向。

白天找不到崔公,凌風決定晚上找。

街使騎卒和武侯鋪的武士已經在開始巡夜了。他們幾個人一隊,出大街,進小巷,在維護著京城的治安。凌風從房頂掠過時他們只看到有東西一閃而沒,以為是那家的貓。

可這種貓至少有好幾隻。他們一隻連着一隻向宮裏掠去。他們進了皇宮,在千萬間宮殿裏一隱而沒。

凌風隱沒在諾大的東宮裏。他了無頭緒,不知那是崔公的居所。後來他發現,前面朦朧處隱隱約約有人在向自己招手。凌風奇怪之極,但還是掠了過去。可到了那裏人卻不見了。便見一座較大的宮殿,旁邊有樹有假山。然後看見曲折迴廊處,飄飄來了一隻燈籠。

凌風忙向假山後面躲,突然感到後背吹氣如蘭。

「噓——」那人作了個不要出聲的手勢,「有人跟着你,我把他引開。」

那人學了一聲貓叫,一扭腰上了牆頭,向另一方向掠去。

燈籠近了。

打燈籠的是一個宮女。宮女領着一個人。

「姚使君③,殿下已經在等著了。」宮女說。

「謝謝娘子。」被叫作姚使君的人禮貌地說。

「使君真好禮數。」宮女說。

燈籠只是推開一圈的黑暗,凌風看不清二人的面容。他悄悄地跟着二人,七拐八拐,宮女帶着姚使君進了大殿。

門關上了。宮女遠去。

凌風找了段圍牆作跳板,一縱上了殿頂,悄悄開了一片琉璃瓦,斜斜向下一望,下面的一張大書桌上,赫然擺着一支血跡斑斑、沒有羽的箭。

這種箭化成灰凌風都認得。凌風現在還留着一支。那支箭奪去了李雯、韋芷和「一錘定音」張無奈、「二郎擔山」鍾然、「四平八穩」唐突的生命。這種箭叫風羽箭。

風羽箭也就是不裝箭羽的箭。這是把箭桿兩邊原來安裝箭羽的部位剔空,使箭在飛行時保持穩定的一種箭。老尼曾說,大唐軍隊和大隋軍隊用箭基本相同,分為北方產、南方產和西北、東北產三種。北方產的箭桿用崔柳;而西北和東北產多用樺木;如果是南方所產,箭桿便大多便用竹子。北方多崔柳,西北和東北多樺木,而南方產竹。當然北方也有竹,但就沒有南方那麼多了。竹的種類有楠竹、鳳尾竹、湘妃竹、冷箭竹、箭竹、毛竹等幾十種。這風羽箭用的是箭竹,箭竹多產自大唐和吐蕃交界的高山地帶。老尼還說,吐蕃有一個著名的地方,以造箭著稱於世,那地方叫打箭爐。老尼肯定地說,這種箭就來自打箭爐。

明亮的燈光下,凌風看見書桌旁邊坐着兩個人。一人大約六十歲,長著厚厚的連腮鬍子,大眼,濃眉寸長。而另一個則頭戴襆頭,身穿缺胯袍,腰束金玉帶,懸玉具劍,穿長靿靴,年紀三十上下,不是在蒼岩山開天目時見過的人是誰?

「殿下,姚崇來得急,也沒帶什麼東西,」自稱姚崇的人說,「只帶了一點同州的土特產,叫棗肉沫糊,請殿下品嘗。」

凌風狂喜,被叫殿下的人肯定就是當今皇太子、崔公李隆基了。

「姚使君,委屈你了。」李隆基說。「你和宋璟給聖人④的密奏我看過了。讓你到同州、宋璟到楚州任刺史,聖人也是迫不得已。」

「殿下,這個我懂,」姚崇說,「其實,將太平公主遷到東都洛陽,把寧王李成器等諸王調離,是防止他們擁兵自重的上上之策。寧王李成器和殿下雖兄弟情深,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殿下,太平公主說過,自古廢長立幼,禍亂之根。她說得不錯。寧王是長,殿下是幼,太平公主希望立的太子是寧王李成器,所以,把寧王調離,也是防止寧王被太平公主利用或拉攏的一箭雙鵰之計。而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業是殿下的弟弟,不會和殿下有立儲之爭,所以,姚崇和宋璟建議聖人把二人從左羽林衛大將軍和右羽林衛大將軍的位置調離,讓其到東宮任左、右衛率,掌管東宮兵仗羽衛,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能成,殿下您和兄弟三人就成鼎足之勢了,而鼎足之勢一成,東宮的地位便穩如泰山。」

因為沒有來龍去脈,姚崇這番話凌風聽得不明不白。

其實姚崇講的是姚崇、宋璟向睿宗建議將太平公主遷到東都洛陽,把李隆基的兄弟從羽林禁軍的位置上調離,防止他們用兵自重,威脅李隆基之事。姚崇、宋璟當時分別為中書令、兵部尚書,都是宰相⑤。

但姚崇、宋璟的建議卻被耳軟的睿宗泄漏給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惶恐不已,為了爭取主動,立即上疏指控姚崇和宋璟挑撥他們姑侄以及兄弟之間的關係,應對姚崇、宋璟加以懲處。於是姚崇被貶為同州刺史,宋璟被貶為楚州刺史。姚崇、宋璟的忠心成了睿宗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維持平衡的犧牲品。

此次李隆基密召姚崇從同州回京問計,恰好被凌風碰上了。

睿宗有六個兒子。六子李隆悌早亡,其它五個兒子分別為長子李成器,次子李成義,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業。

按照禮制,睿宗之後,皇位應傳於長子寧王李成器。可李成器力辭,寧死不願當皇太子。二哥李成義也力辭。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業此時分別為左羽林衛大將軍和右羽林衛大將軍,掌控北衙禁軍四衛中的二衛。

「姚崇知道殿下曾以魏文帝曹丕的詩『西山一何高,高出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輕生羽翼』來比擬,以為服藥求身輕如有羽翼,終是不如兄弟之間天生的手足情深這羽翼為好,」姚崇說,「殿下手足情深,這不但是聖人之福,殿下之福,也是大唐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啊。」

這回凌風聽明白了,姚崇說的是李隆基兄弟情深。

李隆基兄弟情深確是大唐上下的佳話。其兄弟五人在武則天時同一天自立門戶,五人都將宅第選擇在東都洛陽的積善坊,分院同居,號「五王宅」。後來隨武則天御駕回到長安,五人仍同居於隆慶坊,仍號「五王宅」。據說李隆基特地做了一個大枕頭、一床大被子,兄弟五人常常抵足而眠。

聽到這,凌風對李隆基徒生好感。

姚崇又說:「其實聖人也為難。公主現在是權勢熏天。當朝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其門下,人們在外只聞有公主,不聞有皇太子。公主的權勢已經達到了大唐公主權勢的頂峰了。但公主不滿足啊,她還夢想有朝一日像則天皇帝那樣,位列九五,君臨天下。殿下目前的危險就在這。」

李隆基皺眉道:「是啊,聖人逼於姑母的壓力,已經詔命恢復了使君您和宋璟為相時已經廢止的斜封官⑥制度。千百個被罷的斜封官死而復生,對姑母自然感恩戴德,姑母的勢力更為膨脹了。現在大唐官署真是『三無坐處』了!」

說畢,李隆基一掌擊在案桌上:「這些弊端不廢除,大唐只會慢慢消亡!」

李隆基擊在案桌上這一掌,頗具帝王氣象。凌風感覺,這皇太子或許就是一位有為之主,大唐真的要改朝換代了。令韋芷死後都刻骨銘心的人果真有一種懾人的魅力,韋芷沒有看錯人。只可惜,二人地位懸殊,韋芷的滿腔痴情都付諸東流了。但願閨女有個好歸宿吧。

凌風想到閨女就想到師妹李雯,不禁悵然。

這時,一隻纖纖玉手搭上了凌風的肩頭。

註:①中國古代把天空裏的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徵皇宮;「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着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佈着「四象」,共二十八組,叫二十八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

②京師所在地的行政長官。

③刺史的尊稱。

④唐朝稱呼皇帝多用「聖人」,皇帝親近之人或其近侍則稱其為「大家」。

⑤唐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為三省六部。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門下省主要負責糾核朝臣奏章,複審中書詔敕,尚書省是最高執行機關,負責施行皇帝頒佈的詔令。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門下省的長官侍中、尚書省的長官左、右僕射,都是宰相。

⑥斜封官:唐中宗時期,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及韋皇后的妹妹郕國夫人、上官婉兒等人,大肆受賄,為人謀官。不管是誰,只要向這些人送上三十萬錢,就能直接得到由皇帝親筆敕書任命的官位。由於這種敕書是斜封著交付中書省的,所以這類官員被人們稱為「斜封官」。當時的「斜封官」都是不通過中書省、門下省而由皇帝直接任命,兩省長官都不敢過問。由於官員任用太濫,致使宰相、御史、員外官總量大增,官署都坐不下,被稱為「三無坐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恨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長恨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東宮夜未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