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西望長安

第六章 西望長安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此時,老尼已鬼魅一般悄無聲息地來到了凌風身旁。

老尼來去如風,不知從哪裏弄來一把小鋤頭,讓凌風揮鋤如飛。新墓泥土疏鬆,一挖幾挖,一個足以嚇死人的場景赫然呈現。

凌風和老尼首先看到的不是棺材。凌風和老尼首先看到的是已經死去的韋芷抱着一個嬰兒,嬰兒在吞食一條長長的蚯蚓。

這情景無論你有天大的膽和天大的定力都會汗毛倒豎,魂飛魄散。

老尼一百多歲了,沒有她不見過的東西。平常人見不到的,老尼能見到;世上沒有的,老尼不會說沒有。十方諸佛菩薩、十方天龍鬼神、十方地獄、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老尼不知,佛知。

已經死過一次的凌風同樣膽大包天。他和老尼平靜地看着這一切。

伍谷婆婆、韋芷、李雯的墓葬是一種在山裏才有的墓葬。這種墓葬和平原的墓葬不一樣。平原的墓葬通常是棺材放進坑裏便用土埋上,直到埋成一個土饅頭。而山裏的墓葬通常是挖一個穴進去,把棺材放進去后就像封門一樣把墓口封住就行了。這樣墓穴里至少還有半個人的活動空間。

凌風和老尼看到天下第一痴情女子韋芷就在這個還有半人高的活動空間里,抱着一個新生的嬰兒喂蚯蚓。嬰兒吸吮蚯蚓就像吸吮麵條。此外凌風和老尼還看到嬰兒的脖子上掛着一個橢圓形的東西,那是一隻已經修復好的塤。

「阿彌陀佛。」老尼唱了一聲佛號。

聽到有人唱佛號,韋芷抬起頭來,示意凌風和老尼不要打擾嬰兒進食。這時凌風赫然發現,往日韋芷無比美麗、水汪汪的大眼睛已經成了兩個洞,兩個黑黑的洞,洞裏有螞蟻進進出出。

不但如此,韋芷往日潤玉般細嫩的肌膚現在已經是屍斑點點。往日的韋芷已經不再美麗。但唯一不變的,是她的那頭長發,依然烏黑亮麗;唯一不變的,是她那一低頭的溫柔和天下母親所共有的那種慈愛。

而最能震撼人的,莫過如此。

雄雞又唱了。

聽到那雞鳴,韋芷和李雯一樣驚惶失措。老尼說:「阿彌陀佛,去吧,放心去吧。」然後又唱:

歸去來,

誰能惡道受輪迴,

且共念彼彌陀佛,

往生極樂坐花台。

歸去來,

婆娑世境苦難裁,

急手專心念彼佛,

彌陀凈土法門開。

歸來來,

誰能此處受其災。

如此三遍,便見韋芷半躬起身,向凌風和老尼盈盈斂衽施禮。凌風和老尼回禮。韋芷讓嬰兒把蚯蚓吃完,把嬰兒放下。

韋芷做鬼也是如此溫文爾雅。

韋芷生下的是一個女嬰。

韋芷手腳僵硬,躬身進了棺材,進去之前凌風和老尼看見韋芷黑黑的眼洞裏流出了兩行豆漿一樣的液體。那是屍液,也是天下第一痴情女子留在人世間最後的淚水。自后,韋芷歸去。

韋芷躺進了棺材,五指如爪,一伸手拿起棺材板,給自己蓋上。可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棺材板拿反了,凌風和老尼看到了棺材板上的三個字:去長安。

那是用手指摳出來的字,入木三分,字字泣血。韋芷違背了自己生下兒女不進帝王家的誓言,她要他們送女兒進長安。作為母親,她不能讓女兒沒有了母親后又沒有父親。

後來,凌風和老尼又看見棺材板上還有四個字:崔公崔公。四個字同樣是用手指摳出,入木三分,字字泣血。這女子,對李隆基至死不忘。

歸去來,

誰能惡道受輪迴,

且共念彼彌陀佛,

往生極樂坐花台。

歸去來,

婆娑世境苦難裁,

急手專心念彼佛,

彌陀凈土法門開。

歸來來,

誰能此處受其災。

老尼繼續念。老尼淚流滿面。這是老尼為韋芷作的最後超度。後來,凌風看見韋芷從棺材中裊裊升起,向二人盈盈一拜,化一縷煙,飄向南方。

雄雞一唱天下白。

天亮了。紅日照大地。老尼抱起女嬰,交給了凌風,然後把墓穴封好,說:「回吧。」韋芷化煙而去,但她的屍骸也不能叫狼叼了。

凌風抱過女嬰,女嬰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金光燦爛。凌風脫下外衣把她包起抱在懷裏。女嬰的小嘴就挨着凌風剛剛被李雯咬過滲血的右臂,添著那結痂的血,甜甜睡去。

大慟過後的凌風悲喜交集。

女嬰一個月了。女嬰二個月了。女嬰三個月了。福慶寺的所有僧眾都叫女嬰「鬼女」,可「鬼女」難聽,後來慢慢就改為「閨女」。這是一個奇怪的名字。也許只有凌風知道這奇怪的名字背後蘊含了多少苦和淚,多少情和痛。

井陘縣縣令不喜歡江湖俠客。俠以武犯禁。有武功又怎麼樣?有武功幹嗎不賣與帝王家?有武功幹嗎不去從軍征吐蕃、大食、突厥?去建功立業?縣令想鎖拿以武犯禁的凌風回縣衙,殺雞儆猴,但自從他看見老尼背着伍谷還能在樹梢飛后便徹底放棄這愚蠢的念頭。

王毛仲等人在縣令和僧眾的救治下,幾天後也能下地了。「八常侍」並非浪得虛名。他們用自己的葯、練自己的獨門武功療傷,漸漸康復了。王毛仲向縣令和僧眾道謝,然後找了個僻靜處拿出了自己進出宮禁的門籍,向縣令偷偷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縣令嚇得冷汗直冒。天啊,井陘縣招惹誰了,來的都是些難剃的頭啊。可王毛仲沒有要求對凌風作出什麼處置,縣令放心了。

韋芷死了,李雯死了,死者已已,王毛仲不想和死人計較,何況有老尼在,計較也是徒勞。「八面來風」王毛仲和「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五顏六色」塗鳳和「七上八下」黨凌等人把所有的怨恨都埋在了心底。

他們必須進京了。

自從出現了蒙面人,王毛仲知道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韋芷、李雯和伍谷婆婆下葬之前,站在福慶寺的橋樓殿上,老尼和凌風、伍谷看着縣令為王毛仲他們準備的幾輛馬車轔轔駛出山谷。車上除了「八面來風」王毛仲、「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五顏六色」塗鳳和「七上八下」黨凌之外,還有「一錘定音」張無奈、「四平八穩」唐突、「六六大順」歸翼的靈柩。一隊馬車漸行漸遠,漫山蕭瑟,腐葉滿地,一派悲涼。

隨後,蒼岩山又恢復了往日與世隔絕的寧靜。

轉眼已是第二年的秋天。閨女在福慶寺僧眾的呵護下,開始跚跚學步。閨女簡直就是李雯和韋芷美麗的綜合體。你說她像韋芷就像韋芷,你說她像李雯就像李雯。但這小孩差不多二歲了,臉色蒼白,渾身上下,總帶着一股陰氣,讓人一看就感覺陰風習習,毛骨悚然。老尼常對着她念《金剛經》、《大悲咒》,加持佛法,再加上用百年修為的大隋神功和佛家大悲內功給她推血過宮,可用盡心力,費盡心血那股陰氣就是驅不去。

「一切都是對牛彈琴,對牛彈琴啊。「老尼無可奈何地想。

這也罷了,閨女總愛吃蚯蚓之類的東西,看到蚯蚓就兩眼放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天到了。白露時節,那是蚯蚓從土裏拱出來滿時間亂跑的時節。蚯蚓滿時間都是,路上甚至讓人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可苦了福慶寺不殺生的僧眾。有輕功的還好,沒輕功的就一腳一個準,踩着了,嘴裏便連說對不起對不起,罪過罪過,忙不迭念《往生咒》給蚯蚓超度。整個白露時節,福慶寺的僧眾走路就像跳舞,說話就像唱歌。凌風為此憂心忡忡。老尼安慰說:「阿彌陀佛,世間萬物,相生相剋,總有解決的法子。老尼不殺生。其實,對俗人來說,吃蚯蚓也沒什麼不好。俗人不是也吃黃鱔之類的東西嗎?何況蚯蚓也叫地龍,也是一味清熱息風、清肺定喘的良藥。只是對閨女來說,是太過寒涼了,阿彌陀佛!」

其實老尼知道,自己對閨女已經毫無辦法。

凌風這年剛十六歲,但老尼已經把他當大人看待了。老尼知道,自己在塵世間的時間已然不多,往後拉扯伍谷、閨女成人的,非這少年莫屬。閨女每次睡覺,都要添著凌風右臂的齒痕才睡得好。凌風的右臂就是閨女的枕頭,一離開就哭,哭得傷心欲絕,涕淚橫流。換成左臂也不行。這種情形讓福慶寺尤其是年輕的僧眾感動得一塌糊塗。如果自己有如此依靠,打死也不出家清修了。凌風愛憐閨女,每天讓自己的手臂麻木不知多少次。在差不多二年的時間,凌風幾乎半身不遂。二人一生一世,以後不知會不會就這樣捆在一起。

凌風是閨女的依靠,是閨女的護法。可伍谷呢?

此時的伍谷虎頭虎腦,臉蛋紅撲撲,和閨女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好象有用不完的精力,整天屁顛屁顛的,亂###跑。今天打碎一隻碗,明天倒了香油,後天差一點燒了經藩。福慶寺的僧眾頭大如斗。開始她們忍受,後來忍無可忍就一致要求他們走人。阿彌陀佛,佛門勝地,縱是屁事不懂的小孩,也不能擾了清靜啊。

於是他們就搬回了伍谷他們家的那間破舊的小茅屋。來去如飛的老尼隔三岔五從福慶寺偷些吃的過來。日間老尼教凌風、伍谷讀書,晚上便在小茅屋前的空地偷偷教他們隋家以及佛家上乘武功。

老尼要凌風、伍谷文武全才,以便有朝一日救民於水火。

老尼教凌風、伍谷讀的是《孫子》、《六韜》、《鬼谷子》,練的是皇家秘傳大隋神功。

大隋神功創自大隋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如果以為謚了個「文」字楊堅就手無縛雞之力你就大錯特錯了。何為「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能定典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等等。大唐初年在《北史》中這樣讚美隋文帝:「皇考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隋文帝滅陳朝,全國一統,征服各族蠻夷,靠的是絕世武功。

隋文帝天縱神武,隋煬帝楊廣也天縱神武,只是隋煬帝運用民力不當而造成天下反而已,但大隋神功絕對是當時能夠橫掃**的神功之一。

大隋神功講究的是大開大合,有氣吞八方,統領**之勢,一派皇家氣象。大隋神功包括大隋內功和大隋拳架兩類。內功練的是先天混元一氣,拳架為十二路,以六大開八大招為基本路子,路路剛猛,特別適合行軍攻擊作戰。

老尼說:「練大隋神功必先練內功。內功為築基。練到筋骨通靈處,周身龍虎任橫行。掌心力從足心起,一招霹靂萬人敵。」

老尼向凌風、伍谷首先傳授內功心發。她說:「剛者練柔,柔者練剛,去剛換柔,去柔就剛;調筋骨,氣順暢,舊力去,新力生。切記,切記。」

老尼的話凌風基本能懂,但對伍谷來說差不多就是天書了。不懂就不懂,但必須死記。老尼說,現在不懂,以後會懂。

老尼手中的棍子一拍,塵土飛揚。

幾個月下來,大隋神功口訣凌風和伍谷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幾個月下來,凌風和伍谷死去活來。凌風的武功大有長進,而有用不完精力的伍谷十二路拳架居然也打得呼呼生風了,喜得老尼的老臉整天笑成菊花狀。凌風和伍谷的武功日新月異,差一點就有了周身龍虎任橫行的感覺。

如果自己當初有這根基,韋芷和李雯也許不會死了。凌風抱着閨女的時候常常黯然神傷。

一間破茅屋,住着不是一家勝似一家的四口人。蒼岩山深處,躬耕田壟,倒也其樂融融。

凌風對老尼說自己常常會看見一些奇怪的東西。時見時不見,似通非通。「通」的時候只要一閉上眼睛,印堂穴就會炸起一道白光,就會看見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如飛來飛去的蝴蝶、一群人你殺我我殺你等。而且越是向著太陽落山的方向打坐搬運周天就越清晰。

「那是天眼通,」老尼肯定地說,「天眼通就是開天目。印堂穴就是天目啊。天目開了,可以上觀天下觀地,中間觀凡塵。恭喜你,你開了天目。你有慧根啊。」

凌風似懂非懂。

「天眼通是我佛門神通境界的第一『通』。佛家神通境界有六『通』。一是天眼通,二是天耳通,三是他心通,四是宿命通,五是神境通。五『通』盡通即進入第六通。第六通為最高境界,只有修鍊成阿羅漢甚至成佛才能臻此化境。」

「成佛?」凌風瞪大了雙眼。

「對,成佛,」老尼繼續說,「外道人最多能練至五通。人啊,都有貪、嗔、痴、殺、盜、淫、妄等不一的業障。人為業障所蔽,最多能練至五通。練至五通已經很了不得了。剩下的一通,就看各人的佛根定慧了。」

「人啊,如果沒有佛的智慧,這種神通最好不練。世間諸般事,知道越少,煩惱越少;知道越多,煩惱越多。」

這句話凌風懂。講至此,老尼一聲長嘆。凌風一聲長嘆。一百多歲的人生,大千世界,老尼知道實在太多了;凌風小小年紀開了天目,時不時會看到陰陽二界,也比常人開悟更多。

所以老尼常常感到痛苦,凌風也常常感到痛苦。

凌風的天眼通是無師自通,一出道就經歷了、看到了悲慘的人生,這天眼通他真是不想要了。可你身上原有的東西,丟得去嗎?附在你身上的東西,丟得去嗎?要丟,惟有學佛,開大眼界,生大慈悲,得大智慧。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脫也不脫,不脫也脫,不脫自脫。

如此,凌風惟有一路走下去,別無選擇。

既然如此,老尼便教凌風大悲功。

世人只知《大悲咒》,沒人知道大悲功。

《大悲咒》是觀世音普薩以大慈悲心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大悲功則以《大悲咒》為依據,按照每尊護法神相的姿勢與變化,創編而成。大悲功自其創立之日起,便秘而不宣,成為得道高僧練習的佛門密功。大悲功化出大悲拳,其內外合一,剛柔相濟,用意不用力,似行雲流水打八方。行拳中口涌真言、心觀想、手結印。

老尼結跏趺坐,手結定印,然後左手仰搭於腳上,右手仰按左手,十指與脘骨齊平,以右手中指捻大指。老尼以此為開端,教凌風練大悲功。

大悲功的每個動作都要做到極限,極而後變,外方內圓,抻筋拔骨。凌風依樣畫葫蘆,可哪裏劃得出?

「諸佛神通中,是境見非境。能持佛心咒,即同佛心地。具六波羅蜜,當獲大神通。遍照諸佛界,即具六神通。」老尼口中念念有詞。

老尼說:「練大悲功要有大慈悲心,有濟世渡人,修道成佛之志,否則難有所成。練大悲功不一定會達到佛門神通境界,但會幫助你達到佛門神通境界。大悲功有所成,則佛家神通六『通』中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也許就通了。當今世上,單靠練大悲功達到佛門神通境界的,幾乎沒有。但你天眼通無師自通,或許與我佛有緣啊。」

凌風就照此開練。大悲功柔,大隋神功剛,竟日有所成。

又幾個月過去了。很快就開春了。老尼開始一天到晚嘮嘮叨叨向凌風、伍谷和閨女講長安的故事與物華。什麼氣勢恢宏的大街,什麼數不勝數的酒肆歌樓,什麼高鼻碧眼的胡人……凌風、伍谷以為老尼的長安故事雖引人入勝,但聽多了便覺得又長又臭。老尼說長安大隋時為西京大興城。有西京自然有東京。東京自然就是洛陽城了。大興城是天下第一城啊。

伍谷說:「有天大嗎?」

「當然有啦,」老尼閉上雙眼,看到的儘是大隋開皇盛世的恢宏磅礴氣象以及祖父隋文帝的天縱神武,創業垂統和父親隋煬帝的開挖運河以及東征高麗。然後是瓦崗軍等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道烽煙。然後是屍橫遍野,貴為帝王的父親隋煬帝死後被用床板釘成的棺材匆匆掩埋。永遠十歲的宇文禪師和自己顛沛流離。最後,竇建德的屠刀舉起來了。鮮血滿地。

老尼偷偷擦去淚水。她感覺伍谷怎麼都看不夠。於是開始交待一些生活瑣事,如閨女怎麼帶,伍谷要聽哥哥的話等等。然後對凌風說:「他們二人小,以後就靠你了。」然後又說:「記住韋芷的話。」

凌風點頭。他以為人一老就愛嘮叨,卻不知這是老尼的迴光返照。

「我想看長安,你可以告訴我長安現在怎麼樣了嗎?」老尼問凌風。問之前,老尼已經早早沐浴,然後焚香。

「我們去長安?」凌風問。

「不去,你告訴我就行了。」

這一天的黃昏,夕陽西下,凌風向著太陽落山的方向,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打腿盤坐,糅合大悲功練「天眼通」。老尼坐在凌風身後,結跏趺坐,手結定印,右掌蓋左掌,緩緩發功。

緩緩地,老尼頭頂百會穴冒出了白煙。突然,老尼渾身一抖,雙掌柔軟如鞭,往凌風命門拍來。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此時,老尼已鬼魅一般悄無聲息地來到了凌風身旁。

老尼來去如風,不知從哪裏弄來一把小鋤頭,讓凌風揮鋤如飛。新墓泥土疏鬆,一挖幾挖,一個足以嚇死人的場景赫然呈現。

凌風和老尼首先看到的不是棺材。凌風和老尼首先看到的是已經死去的韋芷抱着一個嬰兒,嬰兒在吞食一條長長的蚯蚓。

這情景無論你有天大的膽和天大的定力都會汗毛倒豎,魂飛魄散。

老尼一百多歲了,沒有她不見過的東西。平常人見不到的,老尼能見到;世上沒有的,老尼不會說沒有。十方諸佛菩薩、十方天龍鬼神、十方地獄、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老尼不知,佛知。

已經死過一次的凌風同樣膽大包天。他和老尼平靜地看着這一切。

伍谷婆婆、韋芷、李雯的墓葬是一種在山裏才有的墓葬。這種墓葬和平原的墓葬不一樣。平原的墓葬通常是棺材放進坑裏便用土埋上,直到埋成一個土饅頭。而山裏的墓葬通常是挖一個穴進去,把棺材放進去后就像封門一樣把墓口封住就行了。這樣墓穴里至少還有半個人的活動空間。

凌風和老尼看到天下第一痴情女子韋芷就在這個還有半人高的活動空間里,抱着一個新生的嬰兒喂蚯蚓。嬰兒吸吮蚯蚓就像吸吮麵條。此外凌風和老尼還看到嬰兒的脖子上掛着一個橢圓形的東西,那是一隻已經修復好的塤。

「阿彌陀佛。」老尼唱了一聲佛號。

聽到有人唱佛號,韋芷抬起頭來,示意凌風和老尼不要打擾嬰兒進食。這時凌風赫然發現,往日韋芷無比美麗、水汪汪的大眼睛已經成了兩個洞,兩個黑黑的洞,洞裏有螞蟻進進出出。

不但如此,韋芷往日潤玉般細嫩的肌膚現在已經是屍斑點點。往日的韋芷已經不再美麗。但唯一不變的,是她的那頭長發,依然烏黑亮麗;唯一不變的,是她那一低頭的溫柔和天下母親所共有的那種慈愛。

而最能震撼人的,莫過如此。

雄雞又唱了。

聽到那雞鳴,韋芷和李雯一樣驚惶失措。老尼說:「阿彌陀佛,去吧,放心去吧。」然後又唱:

歸去來,

誰能惡道受輪迴,

且共念彼彌陀佛,

往生極樂坐花台。

歸去來,

婆娑世境苦難裁,

急手專心念彼佛,

彌陀凈土法門開。

歸來來,

誰能此處受其災。

如此三遍,便見韋芷半躬起身,向凌風和老尼盈盈斂衽施禮。凌風和老尼回禮。韋芷讓嬰兒把蚯蚓吃完,把嬰兒放下。

韋芷做鬼也是如此溫文爾雅。

韋芷生下的是一個女嬰。

韋芷手腳僵硬,躬身進了棺材,進去之前凌風和老尼看見韋芷黑黑的眼洞裏流出了兩行豆漿一樣的液體。那是屍液,也是天下第一痴情女子留在人世間最後的淚水。自后,韋芷歸去。

韋芷躺進了棺材,五指如爪,一伸手拿起棺材板,給自己蓋上。可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棺材板拿反了,凌風和老尼看到了棺材板上的三個字:去長安。

那是用手指摳出來的字,入木三分,字字泣血。韋芷違背了自己生下兒女不進帝王家的誓言,她要他們送女兒進長安。作為母親,她不能讓女兒沒有了母親后又沒有父親。

後來,凌風和老尼又看見棺材板上還有四個字:崔公崔公。四個字同樣是用手指摳出,入木三分,字字泣血。這女子,對李隆基至死不忘。

歸去來,

誰能惡道受輪迴,

且共念彼彌陀佛,

往生極樂坐花台。

歸去來,

婆娑世境苦難裁,

急手專心念彼佛,

彌陀凈土法門開。

歸來來,

誰能此處受其災。

老尼繼續念。老尼淚流滿面。這是老尼為韋芷作的最後超度。後來,凌風看見韋芷從棺材中裊裊升起,向二人盈盈一拜,化一縷煙,飄向南方。

雄雞一唱天下白。

天亮了。紅日照大地。老尼抱起女嬰,交給了凌風,然後把墓穴封好,說:「回吧。」韋芷化煙而去,但她的屍骸也不能叫狼叼了。

凌風抱過女嬰,女嬰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金光燦爛。凌風脫下外衣把她包起抱在懷裏。女嬰的小嘴就挨着凌風剛剛被李雯咬過滲血的右臂,添著那結痂的血,甜甜睡去。

大慟過後的凌風悲喜交集。

女嬰一個月了。女嬰二個月了。女嬰三個月了。福慶寺的所有僧眾都叫女嬰「鬼女」,可「鬼女」難聽,後來慢慢就改為「閨女」。這是一個奇怪的名字。也許只有凌風知道這奇怪的名字背後蘊含了多少苦和淚,多少情和痛。

井陘縣縣令不喜歡江湖俠客。俠以武犯禁。有武功又怎麼樣?有武功幹嗎不賣與帝王家?有武功幹嗎不去從軍征吐蕃、大食、突厥?去建功立業?縣令想鎖拿以武犯禁的凌風回縣衙,殺雞儆猴,但自從他看見老尼背着伍谷還能在樹梢飛后便徹底放棄這愚蠢的念頭。

王毛仲等人在縣令和僧眾的救治下,幾天後也能下地了。「八常侍」並非浪得虛名。他們用自己的葯、練自己的獨門武功療傷,漸漸康復了。王毛仲向縣令和僧眾道謝,然後找了個僻靜處拿出了自己進出宮禁的門籍,向縣令偷偷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縣令嚇得冷汗直冒。天啊,井陘縣招惹誰了,來的都是些難剃的頭啊。可王毛仲沒有要求對凌風作出什麼處置,縣令放心了。

韋芷死了,李雯死了,死者已已,王毛仲不想和死人計較,何況有老尼在,計較也是徒勞。「八面來風」王毛仲和「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五顏六色」塗鳳和「七上八下」黨凌等人把所有的怨恨都埋在了心底。

他們必須進京了。

自從出現了蒙面人,王毛仲知道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韋芷、李雯和伍谷婆婆下葬之前,站在福慶寺的橋樓殿上,老尼和凌風、伍谷看着縣令為王毛仲他們準備的幾輛馬車轔轔駛出山谷。車上除了「八面來風」王毛仲、「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五顏六色」塗鳳和「七上八下」黨凌之外,還有「一錘定音」張無奈、「四平八穩」唐突、「六六大順」歸翼的靈柩。一隊馬車漸行漸遠,漫山蕭瑟,腐葉滿地,一派悲涼。

隨後,蒼岩山又恢復了往日與世隔絕的寧靜。

轉眼已是第二年的秋天。閨女在福慶寺僧眾的呵護下,開始跚跚學步。閨女簡直就是李雯和韋芷美麗的綜合體。你說她像韋芷就像韋芷,你說她像李雯就像李雯。但這小孩差不多二歲了,臉色蒼白,渾身上下,總帶着一股陰氣,讓人一看就感覺陰風習習,毛骨悚然。老尼常對着她念《金剛經》、《大悲咒》,加持佛法,再加上用百年修為的大隋神功和佛家大悲內功給她推血過宮,可用盡心力,費盡心血那股陰氣就是驅不去。

「一切都是對牛彈琴,對牛彈琴啊。「老尼無可奈何地想。

這也罷了,閨女總愛吃蚯蚓之類的東西,看到蚯蚓就兩眼放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天到了。白露時節,那是蚯蚓從土裏拱出來滿時間亂跑的時節。蚯蚓滿時間都是,路上甚至讓人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可苦了福慶寺不殺生的僧眾。有輕功的還好,沒輕功的就一腳一個準,踩着了,嘴裏便連說對不起對不起,罪過罪過,忙不迭念《往生咒》給蚯蚓超度。整個白露時節,福慶寺的僧眾走路就像跳舞,說話就像唱歌。凌風為此憂心忡忡。老尼安慰說:「阿彌陀佛,世間萬物,相生相剋,總有解決的法子。老尼不殺生。其實,對俗人來說,吃蚯蚓也沒什麼不好。俗人不是也吃黃鱔之類的東西嗎?何況蚯蚓也叫地龍,也是一味清熱息風、清肺定喘的良藥。只是對閨女來說,是太過寒涼了,阿彌陀佛!」

其實老尼知道,自己對閨女已經毫無辦法。

凌風這年剛十六歲,但老尼已經把他當大人看待了。老尼知道,自己在塵世間的時間已然不多,往後拉扯伍谷、閨女成人的,非這少年莫屬。閨女每次睡覺,都要添著凌風右臂的齒痕才睡得好。凌風的右臂就是閨女的枕頭,一離開就哭,哭得傷心欲絕,涕淚橫流。換成左臂也不行。這種情形讓福慶寺尤其是年輕的僧眾感動得一塌糊塗。如果自己有如此依靠,打死也不出家清修了。凌風愛憐閨女,每天讓自己的手臂麻木不知多少次。在差不多二年的時間,凌風幾乎半身不遂。二人一生一世,以後不知會不會就這樣捆在一起。

凌風是閨女的依靠,是閨女的護法。可伍谷呢?

此時的伍谷虎頭虎腦,臉蛋紅撲撲,和閨女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好象有用不完的精力,整天屁顛屁顛的,亂###跑。今天打碎一隻碗,明天倒了香油,後天差一點燒了經藩。福慶寺的僧眾頭大如斗。開始她們忍受,後來忍無可忍就一致要求他們走人。阿彌陀佛,佛門勝地,縱是屁事不懂的小孩,也不能擾了清靜啊。

於是他們就搬回了伍谷他們家的那間破舊的小茅屋。來去如飛的老尼隔三岔五從福慶寺偷些吃的過來。日間老尼教凌風、伍谷讀書,晚上便在小茅屋前的空地偷偷教他們隋家以及佛家上乘武功。

老尼要凌風、伍谷文武全才,以便有朝一日救民於水火。

老尼教凌風、伍谷讀的是《孫子》、《六韜》、《鬼谷子》,練的是皇家秘傳大隋神功。

大隋神功創自大隋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如果以為謚了個「文」字楊堅就手無縛雞之力你就大錯特錯了。何為「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能定典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等等。大唐初年在《北史》中這樣讚美隋文帝:「皇考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隋文帝滅陳朝,全國一統,征服各族蠻夷,靠的是絕世武功。

隋文帝天縱神武,隋煬帝楊廣也天縱神武,只是隋煬帝運用民力不當而造成天下反而已,但大隋神功絕對是當時能夠橫掃**的神功之一。

大隋神功講究的是大開大合,有氣吞八方,統領**之勢,一派皇家氣象。大隋神功包括大隋內功和大隋拳架兩類。內功練的是先天混元一氣,拳架為十二路,以六大開八大招為基本路子,路路剛猛,特別適合行軍攻擊作戰。

老尼說:「練大隋神功必先練內功。內功為築基。練到筋骨通靈處,周身龍虎任橫行。掌心力從足心起,一招霹靂萬人敵。」

老尼向凌風、伍谷首先傳授內功心發。她說:「剛者練柔,柔者練剛,去剛換柔,去柔就剛;調筋骨,氣順暢,舊力去,新力生。切記,切記。」

老尼的話凌風基本能懂,但對伍谷來說差不多就是天書了。不懂就不懂,但必須死記。老尼說,現在不懂,以後會懂。

老尼手中的棍子一拍,塵土飛揚。

幾個月下來,大隋神功口訣凌風和伍谷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幾個月下來,凌風和伍谷死去活來。凌風的武功大有長進,而有用不完精力的伍谷十二路拳架居然也打得呼呼生風了,喜得老尼的老臉整天笑成菊花狀。凌風和伍谷的武功日新月異,差一點就有了周身龍虎任橫行的感覺。

如果自己當初有這根基,韋芷和李雯也許不會死了。凌風抱着閨女的時候常常黯然神傷。

一間破茅屋,住着不是一家勝似一家的四口人。蒼岩山深處,躬耕田壟,倒也其樂融融。

凌風對老尼說自己常常會看見一些奇怪的東西。時見時不見,似通非通。「通」的時候只要一閉上眼睛,印堂穴就會炸起一道白光,就會看見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如飛來飛去的蝴蝶、一群人你殺我我殺你等。而且越是向著太陽落山的方向打坐搬運周天就越清晰。

「那是天眼通,」老尼肯定地說,「天眼通就是開天目。印堂穴就是天目啊。天目開了,可以上觀天下觀地,中間觀凡塵。恭喜你,你開了天目。你有慧根啊。」

凌風似懂非懂。

「天眼通是我佛門神通境界的第一『通』。佛家神通境界有六『通』。一是天眼通,二是天耳通,三是他心通,四是宿命通,五是神境通。五『通』盡通即進入第六通。第六通為最高境界,只有修鍊成阿羅漢甚至成佛才能臻此化境。」

「成佛?」凌風瞪大了雙眼。

「對,成佛,」老尼繼續說,「外道人最多能練至五通。人啊,都有貪、嗔、痴、殺、盜、淫、妄等不一的業障。人為業障所蔽,最多能練至五通。練至五通已經很了不得了。剩下的一通,就看各人的佛根定慧了。」

「人啊,如果沒有佛的智慧,這種神通最好不練。世間諸般事,知道越少,煩惱越少;知道越多,煩惱越多。」

這句話凌風懂。講至此,老尼一聲長嘆。凌風一聲長嘆。一百多歲的人生,大千世界,老尼知道實在太多了;凌風小小年紀開了天目,時不時會看到陰陽二界,也比常人開悟更多。

所以老尼常常感到痛苦,凌風也常常感到痛苦。

凌風的天眼通是無師自通,一出道就經歷了、看到了悲慘的人生,這天眼通他真是不想要了。可你身上原有的東西,丟得去嗎?附在你身上的東西,丟得去嗎?要丟,惟有學佛,開大眼界,生大慈悲,得大智慧。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脫也不脫,不脫也脫,不脫自脫。

如此,凌風惟有一路走下去,別無選擇。

既然如此,老尼便教凌風大悲功。

世人只知《大悲咒》,沒人知道大悲功。

《大悲咒》是觀世音普薩以大慈悲心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大悲功則以《大悲咒》為依據,按照每尊護法神相的姿勢與變化,創編而成。大悲功自其創立之日起,便秘而不宣,成為得道高僧練習的佛門密功。大悲功化出大悲拳,其內外合一,剛柔相濟,用意不用力,似行雲流水打八方。行拳中口涌真言、心觀想、手結印。

老尼結跏趺坐,手結定印,然後左手仰搭於腳上,右手仰按左手,十指與脘骨齊平,以右手中指捻大指。老尼以此為開端,教凌風練大悲功。

大悲功的每個動作都要做到極限,極而後變,外方內圓,抻筋拔骨。凌風依樣畫葫蘆,可哪裏劃得出?

「諸佛神通中,是境見非境。能持佛心咒,即同佛心地。具六波羅蜜,當獲大神通。遍照諸佛界,即具六神通。」老尼口中念念有詞。

老尼說:「練大悲功要有大慈悲心,有濟世渡人,修道成佛之志,否則難有所成。練大悲功不一定會達到佛門神通境界,但會幫助你達到佛門神通境界。大悲功有所成,則佛家神通六『通』中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也許就通了。當今世上,單靠練大悲功達到佛門神通境界的,幾乎沒有。但你天眼通無師自通,或許與我佛有緣啊。」

凌風就照此開練。大悲功柔,大隋神功剛,竟日有所成。

又幾個月過去了。很快就開春了。老尼開始一天到晚嘮嘮叨叨向凌風、伍谷和閨女講長安的故事與物華。什麼氣勢恢宏的大街,什麼數不勝數的酒肆歌樓,什麼高鼻碧眼的胡人……凌風、伍谷以為老尼的長安故事雖引人入勝,但聽多了便覺得又長又臭。老尼說長安大隋時為西京大興城。有西京自然有東京。東京自然就是洛陽城了。大興城是天下第一城啊。

伍谷說:「有天大嗎?」

「當然有啦,」老尼閉上雙眼,看到的儘是大隋開皇盛世的恢宏磅礴氣象以及祖父隋文帝的天縱神武,創業垂統和父親隋煬帝的開挖運河以及東征高麗。然後是瓦崗軍等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道烽煙。然後是屍橫遍野,貴為帝王的父親隋煬帝死後被用床板釘成的棺材匆匆掩埋。永遠十歲的宇文禪師和自己顛沛流離。最後,竇建德的屠刀舉起來了。鮮血滿地。

老尼偷偷擦去淚水。她感覺伍谷怎麼都看不夠。於是開始交待一些生活瑣事,如閨女怎麼帶,伍谷要聽哥哥的話等等。然後對凌風說:「他們二人小,以後就靠你了。」然後又說:「記住韋芷的話。」

凌風點頭。他以為人一老就愛嘮叨,卻不知這是老尼的迴光返照。

「我想看長安,你可以告訴我長安現在怎麼樣了嗎?」老尼問凌風。問之前,老尼已經早早沐浴,然後焚香。

「我們去長安?」凌風問。

「不去,你告訴我就行了。」

這一天的黃昏,夕陽西下,凌風向著太陽落山的方向,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打腿盤坐,糅合大悲功練「天眼通」。老尼坐在凌風身後,結跏趺坐,手結定印,右掌蓋左掌,緩緩發功。

緩緩地,老尼頭頂百會穴冒出了白煙。突然,老尼渾身一抖,雙掌柔軟如鞭,往凌風命門拍來。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此時,老尼已鬼魅一般悄無聲息地來到了凌風身旁。

老尼來去如風,不知從哪裏弄來一把小鋤頭,讓凌風揮鋤如飛。新墓泥土疏鬆,一挖幾挖,一個足以嚇死人的場景赫然呈現。

凌風和老尼首先看到的不是棺材。凌風和老尼首先看到的是已經死去的韋芷抱着一個嬰兒,嬰兒在吞食一條長長的蚯蚓。

這情景無論你有天大的膽和天大的定力都會汗毛倒豎,魂飛魄散。

老尼一百多歲了,沒有她不見過的東西。平常人見不到的,老尼能見到;世上沒有的,老尼不會說沒有。十方諸佛菩薩、十方天龍鬼神、十方地獄、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老尼不知,佛知。

已經死過一次的凌風同樣膽大包天。他和老尼平靜地看着這一切。

伍谷婆婆、韋芷、李雯的墓葬是一種在山裏才有的墓葬。這種墓葬和平原的墓葬不一樣。平原的墓葬通常是棺材放進坑裏便用土埋上,直到埋成一個土饅頭。而山裏的墓葬通常是挖一個穴進去,把棺材放進去后就像封門一樣把墓口封住就行了。這樣墓穴里至少還有半個人的活動空間。

凌風和老尼看到天下第一痴情女子韋芷就在這個還有半人高的活動空間里,抱着一個新生的嬰兒喂蚯蚓。嬰兒吸吮蚯蚓就像吸吮麵條。此外凌風和老尼還看到嬰兒的脖子上掛着一個橢圓形的東西,那是一隻已經修復好的塤。

「阿彌陀佛。」老尼唱了一聲佛號。

聽到有人唱佛號,韋芷抬起頭來,示意凌風和老尼不要打擾嬰兒進食。這時凌風赫然發現,往日韋芷無比美麗、水汪汪的大眼睛已經成了兩個洞,兩個黑黑的洞,洞裏有螞蟻進進出出。

不但如此,韋芷往日潤玉般細嫩的肌膚現在已經是屍斑點點。往日的韋芷已經不再美麗。但唯一不變的,是她的那頭長發,依然烏黑亮麗;唯一不變的,是她那一低頭的溫柔和天下母親所共有的那種慈愛。

而最能震撼人的,莫過如此。

雄雞又唱了。

聽到那雞鳴,韋芷和李雯一樣驚惶失措。老尼說:「阿彌陀佛,去吧,放心去吧。」然後又唱:

歸去來,

誰能惡道受輪迴,

且共念彼彌陀佛,

往生極樂坐花台。

歸去來,

婆娑世境苦難裁,

急手專心念彼佛,

彌陀凈土法門開。

歸來來,

誰能此處受其災。

如此三遍,便見韋芷半躬起身,向凌風和老尼盈盈斂衽施禮。凌風和老尼回禮。韋芷讓嬰兒把蚯蚓吃完,把嬰兒放下。

韋芷做鬼也是如此溫文爾雅。

韋芷生下的是一個女嬰。

韋芷手腳僵硬,躬身進了棺材,進去之前凌風和老尼看見韋芷黑黑的眼洞裏流出了兩行豆漿一樣的液體。那是屍液,也是天下第一痴情女子留在人世間最後的淚水。自后,韋芷歸去。

韋芷躺進了棺材,五指如爪,一伸手拿起棺材板,給自己蓋上。可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棺材板拿反了,凌風和老尼看到了棺材板上的三個字:去長安。

那是用手指摳出來的字,入木三分,字字泣血。韋芷違背了自己生下兒女不進帝王家的誓言,她要他們送女兒進長安。作為母親,她不能讓女兒沒有了母親后又沒有父親。

後來,凌風和老尼又看見棺材板上還有四個字:崔公崔公。四個字同樣是用手指摳出,入木三分,字字泣血。這女子,對李隆基至死不忘。

歸去來,

誰能惡道受輪迴,

且共念彼彌陀佛,

往生極樂坐花台。

歸去來,

婆娑世境苦難裁,

急手專心念彼佛,

彌陀凈土法門開。

歸來來,

誰能此處受其災。

老尼繼續念。老尼淚流滿面。這是老尼為韋芷作的最後超度。後來,凌風看見韋芷從棺材中裊裊升起,向二人盈盈一拜,化一縷煙,飄向南方。

雄雞一唱天下白。

天亮了。紅日照大地。老尼抱起女嬰,交給了凌風,然後把墓穴封好,說:「回吧。」韋芷化煙而去,但她的屍骸也不能叫狼叼了。

凌風抱過女嬰,女嬰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金光燦爛。凌風脫下外衣把她包起抱在懷裏。女嬰的小嘴就挨着凌風剛剛被李雯咬過滲血的右臂,添著那結痂的血,甜甜睡去。

大慟過後的凌風悲喜交集。

女嬰一個月了。女嬰二個月了。女嬰三個月了。福慶寺的所有僧眾都叫女嬰「鬼女」,可「鬼女」難聽,後來慢慢就改為「閨女」。這是一個奇怪的名字。也許只有凌風知道這奇怪的名字背後蘊含了多少苦和淚,多少情和痛。

井陘縣縣令不喜歡江湖俠客。俠以武犯禁。有武功又怎麼樣?有武功幹嗎不賣與帝王家?有武功幹嗎不去從軍征吐蕃、大食、突厥?去建功立業?縣令想鎖拿以武犯禁的凌風回縣衙,殺雞儆猴,但自從他看見老尼背着伍谷還能在樹梢飛后便徹底放棄這愚蠢的念頭。

王毛仲等人在縣令和僧眾的救治下,幾天後也能下地了。「八常侍」並非浪得虛名。他們用自己的葯、練自己的獨門武功療傷,漸漸康復了。王毛仲向縣令和僧眾道謝,然後找了個僻靜處拿出了自己進出宮禁的門籍,向縣令偷偷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縣令嚇得冷汗直冒。天啊,井陘縣招惹誰了,來的都是些難剃的頭啊。可王毛仲沒有要求對凌風作出什麼處置,縣令放心了。

韋芷死了,李雯死了,死者已已,王毛仲不想和死人計較,何況有老尼在,計較也是徒勞。「八面來風」王毛仲和「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五顏六色」塗鳳和「七上八下」黨凌等人把所有的怨恨都埋在了心底。

他們必須進京了。

自從出現了蒙面人,王毛仲知道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韋芷、李雯和伍谷婆婆下葬之前,站在福慶寺的橋樓殿上,老尼和凌風、伍谷看着縣令為王毛仲他們準備的幾輛馬車轔轔駛出山谷。車上除了「八面來風」王毛仲、「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五顏六色」塗鳳和「七上八下」黨凌之外,還有「一錘定音」張無奈、「四平八穩」唐突、「六六大順」歸翼的靈柩。一隊馬車漸行漸遠,漫山蕭瑟,腐葉滿地,一派悲涼。

隨後,蒼岩山又恢復了往日與世隔絕的寧靜。

轉眼已是第二年的秋天。閨女在福慶寺僧眾的呵護下,開始跚跚學步。閨女簡直就是李雯和韋芷美麗的綜合體。你說她像韋芷就像韋芷,你說她像李雯就像李雯。但這小孩差不多二歲了,臉色蒼白,渾身上下,總帶着一股陰氣,讓人一看就感覺陰風習習,毛骨悚然。老尼常對着她念《金剛經》、《大悲咒》,加持佛法,再加上用百年修為的大隋神功和佛家大悲內功給她推血過宮,可用盡心力,費盡心血那股陰氣就是驅不去。

「一切都是對牛彈琴,對牛彈琴啊。「老尼無可奈何地想。

這也罷了,閨女總愛吃蚯蚓之類的東西,看到蚯蚓就兩眼放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天到了。白露時節,那是蚯蚓從土裏拱出來滿時間亂跑的時節。蚯蚓滿時間都是,路上甚至讓人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可苦了福慶寺不殺生的僧眾。有輕功的還好,沒輕功的就一腳一個準,踩着了,嘴裏便連說對不起對不起,罪過罪過,忙不迭念《往生咒》給蚯蚓超度。整個白露時節,福慶寺的僧眾走路就像跳舞,說話就像唱歌。凌風為此憂心忡忡。老尼安慰說:「阿彌陀佛,世間萬物,相生相剋,總有解決的法子。老尼不殺生。其實,對俗人來說,吃蚯蚓也沒什麼不好。俗人不是也吃黃鱔之類的東西嗎?何況蚯蚓也叫地龍,也是一味清熱息風、清肺定喘的良藥。只是對閨女來說,是太過寒涼了,阿彌陀佛!」

其實老尼知道,自己對閨女已經毫無辦法。

凌風這年剛十六歲,但老尼已經把他當大人看待了。老尼知道,自己在塵世間的時間已然不多,往後拉扯伍谷、閨女成人的,非這少年莫屬。閨女每次睡覺,都要添著凌風右臂的齒痕才睡得好。凌風的右臂就是閨女的枕頭,一離開就哭,哭得傷心欲絕,涕淚橫流。換成左臂也不行。這種情形讓福慶寺尤其是年輕的僧眾感動得一塌糊塗。如果自己有如此依靠,打死也不出家清修了。凌風愛憐閨女,每天讓自己的手臂麻木不知多少次。在差不多二年的時間,凌風幾乎半身不遂。二人一生一世,以後不知會不會就這樣捆在一起。

凌風是閨女的依靠,是閨女的護法。可伍谷呢?

此時的伍谷虎頭虎腦,臉蛋紅撲撲,和閨女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好象有用不完的精力,整天屁顛屁顛的,亂###跑。今天打碎一隻碗,明天倒了香油,後天差一點燒了經藩。福慶寺的僧眾頭大如斗。開始她們忍受,後來忍無可忍就一致要求他們走人。阿彌陀佛,佛門勝地,縱是屁事不懂的小孩,也不能擾了清靜啊。

於是他們就搬回了伍谷他們家的那間破舊的小茅屋。來去如飛的老尼隔三岔五從福慶寺偷些吃的過來。日間老尼教凌風、伍谷讀書,晚上便在小茅屋前的空地偷偷教他們隋家以及佛家上乘武功。

老尼要凌風、伍谷文武全才,以便有朝一日救民於水火。

老尼教凌風、伍谷讀的是《孫子》、《六韜》、《鬼谷子》,練的是皇家秘傳大隋神功。

大隋神功創自大隋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如果以為謚了個「文」字楊堅就手無縛雞之力你就大錯特錯了。何為「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能定典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等等。大唐初年在《北史》中這樣讚美隋文帝:「皇考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隋文帝滅陳朝,全國一統,征服各族蠻夷,靠的是絕世武功。

隋文帝天縱神武,隋煬帝楊廣也天縱神武,只是隋煬帝運用民力不當而造成天下反而已,但大隋神功絕對是當時能夠橫掃**的神功之一。

大隋神功講究的是大開大合,有氣吞八方,統領**之勢,一派皇家氣象。大隋神功包括大隋內功和大隋拳架兩類。內功練的是先天混元一氣,拳架為十二路,以六大開八大招為基本路子,路路剛猛,特別適合行軍攻擊作戰。

老尼說:「練大隋神功必先練內功。內功為築基。練到筋骨通靈處,周身龍虎任橫行。掌心力從足心起,一招霹靂萬人敵。」

老尼向凌風、伍谷首先傳授內功心發。她說:「剛者練柔,柔者練剛,去剛換柔,去柔就剛;調筋骨,氣順暢,舊力去,新力生。切記,切記。」

老尼的話凌風基本能懂,但對伍谷來說差不多就是天書了。不懂就不懂,但必須死記。老尼說,現在不懂,以後會懂。

老尼手中的棍子一拍,塵土飛揚。

幾個月下來,大隋神功口訣凌風和伍谷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幾個月下來,凌風和伍谷死去活來。凌風的武功大有長進,而有用不完精力的伍谷十二路拳架居然也打得呼呼生風了,喜得老尼的老臉整天笑成菊花狀。凌風和伍谷的武功日新月異,差一點就有了周身龍虎任橫行的感覺。

如果自己當初有這根基,韋芷和李雯也許不會死了。凌風抱着閨女的時候常常黯然神傷。

一間破茅屋,住着不是一家勝似一家的四口人。蒼岩山深處,躬耕田壟,倒也其樂融融。

凌風對老尼說自己常常會看見一些奇怪的東西。時見時不見,似通非通。「通」的時候只要一閉上眼睛,印堂穴就會炸起一道白光,就會看見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如飛來飛去的蝴蝶、一群人你殺我我殺你等。而且越是向著太陽落山的方向打坐搬運周天就越清晰。

「那是天眼通,」老尼肯定地說,「天眼通就是開天目。印堂穴就是天目啊。天目開了,可以上觀天下觀地,中間觀凡塵。恭喜你,你開了天目。你有慧根啊。」

凌風似懂非懂。

「天眼通是我佛門神通境界的第一『通』。佛家神通境界有六『通』。一是天眼通,二是天耳通,三是他心通,四是宿命通,五是神境通。五『通』盡通即進入第六通。第六通為最高境界,只有修鍊成阿羅漢甚至成佛才能臻此化境。」

「成佛?」凌風瞪大了雙眼。

「對,成佛,」老尼繼續說,「外道人最多能練至五通。人啊,都有貪、嗔、痴、殺、盜、淫、妄等不一的業障。人為業障所蔽,最多能練至五通。練至五通已經很了不得了。剩下的一通,就看各人的佛根定慧了。」

「人啊,如果沒有佛的智慧,這種神通最好不練。世間諸般事,知道越少,煩惱越少;知道越多,煩惱越多。」

這句話凌風懂。講至此,老尼一聲長嘆。凌風一聲長嘆。一百多歲的人生,大千世界,老尼知道實在太多了;凌風小小年紀開了天目,時不時會看到陰陽二界,也比常人開悟更多。

所以老尼常常感到痛苦,凌風也常常感到痛苦。

凌風的天眼通是無師自通,一出道就經歷了、看到了悲慘的人生,這天眼通他真是不想要了。可你身上原有的東西,丟得去嗎?附在你身上的東西,丟得去嗎?要丟,惟有學佛,開大眼界,生大慈悲,得大智慧。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脫也不脫,不脫也脫,不脫自脫。

如此,凌風惟有一路走下去,別無選擇。

既然如此,老尼便教凌風大悲功。

世人只知《大悲咒》,沒人知道大悲功。

《大悲咒》是觀世音普薩以大慈悲心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大悲功則以《大悲咒》為依據,按照每尊護法神相的姿勢與變化,創編而成。大悲功自其創立之日起,便秘而不宣,成為得道高僧練習的佛門密功。大悲功化出大悲拳,其內外合一,剛柔相濟,用意不用力,似行雲流水打八方。行拳中口涌真言、心觀想、手結印。

老尼結跏趺坐,手結定印,然後左手仰搭於腳上,右手仰按左手,十指與脘骨齊平,以右手中指捻大指。老尼以此為開端,教凌風練大悲功。

大悲功的每個動作都要做到極限,極而後變,外方內圓,抻筋拔骨。凌風依樣畫葫蘆,可哪裏劃得出?

「諸佛神通中,是境見非境。能持佛心咒,即同佛心地。具六波羅蜜,當獲大神通。遍照諸佛界,即具六神通。」老尼口中念念有詞。

老尼說:「練大悲功要有大慈悲心,有濟世渡人,修道成佛之志,否則難有所成。練大悲功不一定會達到佛門神通境界,但會幫助你達到佛門神通境界。大悲功有所成,則佛家神通六『通』中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也許就通了。當今世上,單靠練大悲功達到佛門神通境界的,幾乎沒有。但你天眼通無師自通,或許與我佛有緣啊。」

凌風就照此開練。大悲功柔,大隋神功剛,竟日有所成。

又幾個月過去了。很快就開春了。老尼開始一天到晚嘮嘮叨叨向凌風、伍谷和閨女講長安的故事與物華。什麼氣勢恢宏的大街,什麼數不勝數的酒肆歌樓,什麼高鼻碧眼的胡人……凌風、伍谷以為老尼的長安故事雖引人入勝,但聽多了便覺得又長又臭。老尼說長安大隋時為西京大興城。有西京自然有東京。東京自然就是洛陽城了。大興城是天下第一城啊。

伍谷說:「有天大嗎?」

「當然有啦,」老尼閉上雙眼,看到的儘是大隋開皇盛世的恢宏磅礴氣象以及祖父隋文帝的天縱神武,創業垂統和父親隋煬帝的開挖運河以及東征高麗。然後是瓦崗軍等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道烽煙。然後是屍橫遍野,貴為帝王的父親隋煬帝死後被用床板釘成的棺材匆匆掩埋。永遠十歲的宇文禪師和自己顛沛流離。最後,竇建德的屠刀舉起來了。鮮血滿地。

老尼偷偷擦去淚水。她感覺伍谷怎麼都看不夠。於是開始交待一些生活瑣事,如閨女怎麼帶,伍谷要聽哥哥的話等等。然後對凌風說:「他們二人小,以後就靠你了。」然後又說:「記住韋芷的話。」

凌風點頭。他以為人一老就愛嘮叨,卻不知這是老尼的迴光返照。

「我想看長安,你可以告訴我長安現在怎麼樣了嗎?」老尼問凌風。問之前,老尼已經早早沐浴,然後焚香。

「我們去長安?」凌風問。

「不去,你告訴我就行了。」

這一天的黃昏,夕陽西下,凌風向著太陽落山的方向,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打腿盤坐,糅合大悲功練「天眼通」。老尼坐在凌風身後,結跏趺坐,手結定印,右掌蓋左掌,緩緩發功。

緩緩地,老尼頭頂百會穴冒出了白煙。突然,老尼渾身一抖,雙掌柔軟如鞭,往凌風命門拍來。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此時,老尼已鬼魅一般悄無聲息地來到了凌風身旁。

老尼來去如風,不知從哪裏弄來一把小鋤頭,讓凌風揮鋤如飛。新墓泥土疏鬆,一挖幾挖,一個足以嚇死人的場景赫然呈現。

凌風和老尼首先看到的不是棺材。凌風和老尼首先看到的是已經死去的韋芷抱着一個嬰兒,嬰兒在吞食一條長長的蚯蚓。

這情景無論你有天大的膽和天大的定力都會汗毛倒豎,魂飛魄散。

老尼一百多歲了,沒有她不見過的東西。平常人見不到的,老尼能見到;世上沒有的,老尼不會說沒有。十方諸佛菩薩、十方天龍鬼神、十方地獄、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老尼不知,佛知。

已經死過一次的凌風同樣膽大包天。他和老尼平靜地看着這一切。

伍谷婆婆、韋芷、李雯的墓葬是一種在山裏才有的墓葬。這種墓葬和平原的墓葬不一樣。平原的墓葬通常是棺材放進坑裏便用土埋上,直到埋成一個土饅頭。而山裏的墓葬通常是挖一個穴進去,把棺材放進去后就像封門一樣把墓口封住就行了。這樣墓穴里至少還有半個人的活動空間。

凌風和老尼看到天下第一痴情女子韋芷就在這個還有半人高的活動空間里,抱着一個新生的嬰兒喂蚯蚓。嬰兒吸吮蚯蚓就像吸吮麵條。此外凌風和老尼還看到嬰兒的脖子上掛着一個橢圓形的東西,那是一隻已經修復好的塤。

「阿彌陀佛。」老尼唱了一聲佛號。

聽到有人唱佛號,韋芷抬起頭來,示意凌風和老尼不要打擾嬰兒進食。這時凌風赫然發現,往日韋芷無比美麗、水汪汪的大眼睛已經成了兩個洞,兩個黑黑的洞,洞裏有螞蟻進進出出。

不但如此,韋芷往日潤玉般細嫩的肌膚現在已經是屍斑點點。往日的韋芷已經不再美麗。但唯一不變的,是她的那頭長發,依然烏黑亮麗;唯一不變的,是她那一低頭的溫柔和天下母親所共有的那種慈愛。

而最能震撼人的,莫過如此。

雄雞又唱了。

聽到那雞鳴,韋芷和李雯一樣驚惶失措。老尼說:「阿彌陀佛,去吧,放心去吧。」然後又唱:

歸去來,

誰能惡道受輪迴,

且共念彼彌陀佛,

往生極樂坐花台。

歸去來,

婆娑世境苦難裁,

急手專心念彼佛,

彌陀凈土法門開。

歸來來,

誰能此處受其災。

如此三遍,便見韋芷半躬起身,向凌風和老尼盈盈斂衽施禮。凌風和老尼回禮。韋芷讓嬰兒把蚯蚓吃完,把嬰兒放下。

韋芷做鬼也是如此溫文爾雅。

韋芷生下的是一個女嬰。

韋芷手腳僵硬,躬身進了棺材,進去之前凌風和老尼看見韋芷黑黑的眼洞裏流出了兩行豆漿一樣的液體。那是屍液,也是天下第一痴情女子留在人世間最後的淚水。自后,韋芷歸去。

韋芷躺進了棺材,五指如爪,一伸手拿起棺材板,給自己蓋上。可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棺材板拿反了,凌風和老尼看到了棺材板上的三個字:去長安。

那是用手指摳出來的字,入木三分,字字泣血。韋芷違背了自己生下兒女不進帝王家的誓言,她要他們送女兒進長安。作為母親,她不能讓女兒沒有了母親后又沒有父親。

後來,凌風和老尼又看見棺材板上還有四個字:崔公崔公。四個字同樣是用手指摳出,入木三分,字字泣血。這女子,對李隆基至死不忘。

歸去來,

誰能惡道受輪迴,

且共念彼彌陀佛,

往生極樂坐花台。

歸去來,

婆娑世境苦難裁,

急手專心念彼佛,

彌陀凈土法門開。

歸來來,

誰能此處受其災。

老尼繼續念。老尼淚流滿面。這是老尼為韋芷作的最後超度。後來,凌風看見韋芷從棺材中裊裊升起,向二人盈盈一拜,化一縷煙,飄向南方。

雄雞一唱天下白。

天亮了。紅日照大地。老尼抱起女嬰,交給了凌風,然後把墓穴封好,說:「回吧。」韋芷化煙而去,但她的屍骸也不能叫狼叼了。

凌風抱過女嬰,女嬰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金光燦爛。凌風脫下外衣把她包起抱在懷裏。女嬰的小嘴就挨着凌風剛剛被李雯咬過滲血的右臂,添著那結痂的血,甜甜睡去。

大慟過後的凌風悲喜交集。

女嬰一個月了。女嬰二個月了。女嬰三個月了。福慶寺的所有僧眾都叫女嬰「鬼女」,可「鬼女」難聽,後來慢慢就改為「閨女」。這是一個奇怪的名字。也許只有凌風知道這奇怪的名字背後蘊含了多少苦和淚,多少情和痛。

井陘縣縣令不喜歡江湖俠客。俠以武犯禁。有武功又怎麼樣?有武功幹嗎不賣與帝王家?有武功幹嗎不去從軍征吐蕃、大食、突厥?去建功立業?縣令想鎖拿以武犯禁的凌風回縣衙,殺雞儆猴,但自從他看見老尼背着伍谷還能在樹梢飛后便徹底放棄這愚蠢的念頭。

王毛仲等人在縣令和僧眾的救治下,幾天後也能下地了。「八常侍」並非浪得虛名。他們用自己的葯、練自己的獨門武功療傷,漸漸康復了。王毛仲向縣令和僧眾道謝,然後找了個僻靜處拿出了自己進出宮禁的門籍,向縣令偷偷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縣令嚇得冷汗直冒。天啊,井陘縣招惹誰了,來的都是些難剃的頭啊。可王毛仲沒有要求對凌風作出什麼處置,縣令放心了。

韋芷死了,李雯死了,死者已已,王毛仲不想和死人計較,何況有老尼在,計較也是徒勞。「八面來風」王毛仲和「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五顏六色」塗鳳和「七上八下」黨凌等人把所有的怨恨都埋在了心底。

他們必須進京了。

自從出現了蒙面人,王毛仲知道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韋芷、李雯和伍谷婆婆下葬之前,站在福慶寺的橋樓殿上,老尼和凌風、伍谷看着縣令為王毛仲他們準備的幾輛馬車轔轔駛出山谷。車上除了「八面來風」王毛仲、「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五顏六色」塗鳳和「七上八下」黨凌之外,還有「一錘定音」張無奈、「四平八穩」唐突、「六六大順」歸翼的靈柩。一隊馬車漸行漸遠,漫山蕭瑟,腐葉滿地,一派悲涼。

隨後,蒼岩山又恢復了往日與世隔絕的寧靜。

轉眼已是第二年的秋天。閨女在福慶寺僧眾的呵護下,開始跚跚學步。閨女簡直就是李雯和韋芷美麗的綜合體。你說她像韋芷就像韋芷,你說她像李雯就像李雯。但這小孩差不多二歲了,臉色蒼白,渾身上下,總帶着一股陰氣,讓人一看就感覺陰風習習,毛骨悚然。老尼常對着她念《金剛經》、《大悲咒》,加持佛法,再加上用百年修為的大隋神功和佛家大悲內功給她推血過宮,可用盡心力,費盡心血那股陰氣就是驅不去。

「一切都是對牛彈琴,對牛彈琴啊。「老尼無可奈何地想。

這也罷了,閨女總愛吃蚯蚓之類的東西,看到蚯蚓就兩眼放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天到了。白露時節,那是蚯蚓從土裏拱出來滿時間亂跑的時節。蚯蚓滿時間都是,路上甚至讓人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可苦了福慶寺不殺生的僧眾。有輕功的還好,沒輕功的就一腳一個準,踩着了,嘴裏便連說對不起對不起,罪過罪過,忙不迭念《往生咒》給蚯蚓超度。整個白露時節,福慶寺的僧眾走路就像跳舞,說話就像唱歌。凌風為此憂心忡忡。老尼安慰說:「阿彌陀佛,世間萬物,相生相剋,總有解決的法子。老尼不殺生。其實,對俗人來說,吃蚯蚓也沒什麼不好。俗人不是也吃黃鱔之類的東西嗎?何況蚯蚓也叫地龍,也是一味清熱息風、清肺定喘的良藥。只是對閨女來說,是太過寒涼了,阿彌陀佛!」

其實老尼知道,自己對閨女已經毫無辦法。

凌風這年剛十六歲,但老尼已經把他當大人看待了。老尼知道,自己在塵世間的時間已然不多,往後拉扯伍谷、閨女成人的,非這少年莫屬。閨女每次睡覺,都要添著凌風右臂的齒痕才睡得好。凌風的右臂就是閨女的枕頭,一離開就哭,哭得傷心欲絕,涕淚橫流。換成左臂也不行。這種情形讓福慶寺尤其是年輕的僧眾感動得一塌糊塗。如果自己有如此依靠,打死也不出家清修了。凌風愛憐閨女,每天讓自己的手臂麻木不知多少次。在差不多二年的時間,凌風幾乎半身不遂。二人一生一世,以後不知會不會就這樣捆在一起。

凌風是閨女的依靠,是閨女的護法。可伍谷呢?

此時的伍谷虎頭虎腦,臉蛋紅撲撲,和閨女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好象有用不完的精力,整天屁顛屁顛的,亂###跑。今天打碎一隻碗,明天倒了香油,後天差一點燒了經藩。福慶寺的僧眾頭大如斗。開始她們忍受,後來忍無可忍就一致要求他們走人。阿彌陀佛,佛門勝地,縱是屁事不懂的小孩,也不能擾了清靜啊。

於是他們就搬回了伍谷他們家的那間破舊的小茅屋。來去如飛的老尼隔三岔五從福慶寺偷些吃的過來。日間老尼教凌風、伍谷讀書,晚上便在小茅屋前的空地偷偷教他們隋家以及佛家上乘武功。

老尼要凌風、伍谷文武全才,以便有朝一日救民於水火。

老尼教凌風、伍谷讀的是《孫子》、《六韜》、《鬼谷子》,練的是皇家秘傳大隋神功。

大隋神功創自大隋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如果以為謚了個「文」字楊堅就手無縛雞之力你就大錯特錯了。何為「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能定典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等等。大唐初年在《北史》中這樣讚美隋文帝:「皇考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隋文帝滅陳朝,全國一統,征服各族蠻夷,靠的是絕世武功。

隋文帝天縱神武,隋煬帝楊廣也天縱神武,只是隋煬帝運用民力不當而造成天下反而已,但大隋神功絕對是當時能夠橫掃**的神功之一。

大隋神功講究的是大開大合,有氣吞八方,統領**之勢,一派皇家氣象。大隋神功包括大隋內功和大隋拳架兩類。內功練的是先天混元一氣,拳架為十二路,以六大開八大招為基本路子,路路剛猛,特別適合行軍攻擊作戰。

老尼說:「練大隋神功必先練內功。內功為築基。練到筋骨通靈處,周身龍虎任橫行。掌心力從足心起,一招霹靂萬人敵。」

老尼向凌風、伍谷首先傳授內功心發。她說:「剛者練柔,柔者練剛,去剛換柔,去柔就剛;調筋骨,氣順暢,舊力去,新力生。切記,切記。」

老尼的話凌風基本能懂,但對伍谷來說差不多就是天書了。不懂就不懂,但必須死記。老尼說,現在不懂,以後會懂。

老尼手中的棍子一拍,塵土飛揚。

幾個月下來,大隋神功口訣凌風和伍谷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幾個月下來,凌風和伍谷死去活來。凌風的武功大有長進,而有用不完精力的伍谷十二路拳架居然也打得呼呼生風了,喜得老尼的老臉整天笑成菊花狀。凌風和伍谷的武功日新月異,差一點就有了周身龍虎任橫行的感覺。

如果自己當初有這根基,韋芷和李雯也許不會死了。凌風抱着閨女的時候常常黯然神傷。

一間破茅屋,住着不是一家勝似一家的四口人。蒼岩山深處,躬耕田壟,倒也其樂融融。

凌風對老尼說自己常常會看見一些奇怪的東西。時見時不見,似通非通。「通」的時候只要一閉上眼睛,印堂穴就會炸起一道白光,就會看見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如飛來飛去的蝴蝶、一群人你殺我我殺你等。而且越是向著太陽落山的方向打坐搬運周天就越清晰。

「那是天眼通,」老尼肯定地說,「天眼通就是開天目。印堂穴就是天目啊。天目開了,可以上觀天下觀地,中間觀凡塵。恭喜你,你開了天目。你有慧根啊。」

凌風似懂非懂。

「天眼通是我佛門神通境界的第一『通』。佛家神通境界有六『通』。一是天眼通,二是天耳通,三是他心通,四是宿命通,五是神境通。五『通』盡通即進入第六通。第六通為最高境界,只有修鍊成阿羅漢甚至成佛才能臻此化境。」

「成佛?」凌風瞪大了雙眼。

「對,成佛,」老尼繼續說,「外道人最多能練至五通。人啊,都有貪、嗔、痴、殺、盜、淫、妄等不一的業障。人為業障所蔽,最多能練至五通。練至五通已經很了不得了。剩下的一通,就看各人的佛根定慧了。」

「人啊,如果沒有佛的智慧,這種神通最好不練。世間諸般事,知道越少,煩惱越少;知道越多,煩惱越多。」

這句話凌風懂。講至此,老尼一聲長嘆。凌風一聲長嘆。一百多歲的人生,大千世界,老尼知道實在太多了;凌風小小年紀開了天目,時不時會看到陰陽二界,也比常人開悟更多。

所以老尼常常感到痛苦,凌風也常常感到痛苦。

凌風的天眼通是無師自通,一出道就經歷了、看到了悲慘的人生,這天眼通他真是不想要了。可你身上原有的東西,丟得去嗎?附在你身上的東西,丟得去嗎?要丟,惟有學佛,開大眼界,生大慈悲,得大智慧。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脫也不脫,不脫也脫,不脫自脫。

如此,凌風惟有一路走下去,別無選擇。

既然如此,老尼便教凌風大悲功。

世人只知《大悲咒》,沒人知道大悲功。

《大悲咒》是觀世音普薩以大慈悲心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大悲功則以《大悲咒》為依據,按照每尊護法神相的姿勢與變化,創編而成。大悲功自其創立之日起,便秘而不宣,成為得道高僧練習的佛門密功。大悲功化出大悲拳,其內外合一,剛柔相濟,用意不用力,似行雲流水打八方。行拳中口涌真言、心觀想、手結印。

老尼結跏趺坐,手結定印,然後左手仰搭於腳上,右手仰按左手,十指與脘骨齊平,以右手中指捻大指。老尼以此為開端,教凌風練大悲功。

大悲功的每個動作都要做到極限,極而後變,外方內圓,抻筋拔骨。凌風依樣畫葫蘆,可哪裏劃得出?

「諸佛神通中,是境見非境。能持佛心咒,即同佛心地。具六波羅蜜,當獲大神通。遍照諸佛界,即具六神通。」老尼口中念念有詞。

老尼說:「練大悲功要有大慈悲心,有濟世渡人,修道成佛之志,否則難有所成。練大悲功不一定會達到佛門神通境界,但會幫助你達到佛門神通境界。大悲功有所成,則佛家神通六『通』中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也許就通了。當今世上,單靠練大悲功達到佛門神通境界的,幾乎沒有。但你天眼通無師自通,或許與我佛有緣啊。」

凌風就照此開練。大悲功柔,大隋神功剛,竟日有所成。

又幾個月過去了。很快就開春了。老尼開始一天到晚嘮嘮叨叨向凌風、伍谷和閨女講長安的故事與物華。什麼氣勢恢宏的大街,什麼數不勝數的酒肆歌樓,什麼高鼻碧眼的胡人……凌風、伍谷以為老尼的長安故事雖引人入勝,但聽多了便覺得又長又臭。老尼說長安大隋時為西京大興城。有西京自然有東京。東京自然就是洛陽城了。大興城是天下第一城啊。

伍谷說:「有天大嗎?」

「當然有啦,」老尼閉上雙眼,看到的儘是大隋開皇盛世的恢宏磅礴氣象以及祖父隋文帝的天縱神武,創業垂統和父親隋煬帝的開挖運河以及東征高麗。然後是瓦崗軍等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道烽煙。然後是屍橫遍野,貴為帝王的父親隋煬帝死後被用床板釘成的棺材匆匆掩埋。永遠十歲的宇文禪師和自己顛沛流離。最後,竇建德的屠刀舉起來了。鮮血滿地。

老尼偷偷擦去淚水。她感覺伍谷怎麼都看不夠。於是開始交待一些生活瑣事,如閨女怎麼帶,伍谷要聽哥哥的話等等。然後對凌風說:「他們二人小,以後就靠你了。」然後又說:「記住韋芷的話。」

凌風點頭。他以為人一老就愛嘮叨,卻不知這是老尼的迴光返照。

「我想看長安,你可以告訴我長安現在怎麼樣了嗎?」老尼問凌風。問之前,老尼已經早早沐浴,然後焚香。

「我們去長安?」凌風問。

「不去,你告訴我就行了。」

這一天的黃昏,夕陽西下,凌風向著太陽落山的方向,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打腿盤坐,糅合大悲功練「天眼通」。老尼坐在凌風身後,結跏趺坐,手結定印,右掌蓋左掌,緩緩發功。

緩緩地,老尼頭頂百會穴冒出了白煙。突然,老尼渾身一抖,雙掌柔軟如鞭,往凌風命門拍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恨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長恨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西望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