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秦軍撤退

第93章 秦軍撤退

不戰而取頓丘后,芒申一面放出警戒,一面哨探頓丘人逃往何處。不用作過多的哨探,答案就出來了,這群人大約有千餘口,男女老少都有,還帶着車乘,目的地應該就是盪陰。

盪陰之於頓丘並不是標準的西北方向,只能算北偏西。出去追擊的楚軍只追出數里,就虜獲了數百人,基本把出城老弱婦孺都給虜回來了,逃走的只有精壯,以及家族中的近支——那些有權有勢的近支,有大量的車乘攜帶主要家庭成員逃跑,弱勢的遠支只能靠步行跟隨。

芒申最關心的是這些家族是如何和秦軍接上關係的,以及他們之間有什麼秘密協定,但俘虜回來的那些遠支老弱對這種核心機密完全不知情,無法提供有用的情報。

芒申一面命令隨從更多地審問相關人員,一面命人搜查官府和大族的宅院,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但這種大海撈針般的查問,效果並不好,效率極低,幾乎不可能提供相關的信息。

天亮后,一無所獲的芒申派人向朝歌和汲城報告,頓丘已經被秦人策反,魏國的官員已經不見蹤跡。楚軍被迫攻城,現在已經完全佔領了頓丘全城。由於有魏公子和魏軍一個營作見證,芒申不怕新垣衍他們不信。

在頓丘以北二十多裏外還有一座城池,這座城池依託著另一座山丘。經詢問,那座城池叫邶城,據說是數百年前邶國的國都。這座城池理論上也屬於魏國。芒申派魏公子和魏營司前往招募,那座城很順從地開城了。芒申立即派魏營司帶着魏軍前往佔領,楚軍也派出兩千人「協助」。

魏公子則對芒申介紹,邶城以北還有一座名邑西河。這裏雖然沒有什麼堅城深壘,但卻是古夏都之一。夏和商一樣,不斷遷徙,西河是夏曾經落腳的區域之一。衛國的初封地可能也在這裏,直到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后,才遷徙到朝歌。而與魏國有淵源的是,這裏是孔子的關門弟子子夏講學的基地,而子夏是魏國開國之祖魏文侯的老師。子夏是西河教授,西河就成了魏國王室心目中的聖地。不過西河地處偏遠,又不是什麼交通要道,並無堅固的城池,魏國對這裏的投入的精力並不多,甚至沒有派人守御。

佔領頓丘和邶城這兩座城池后,芒申緊張的心情稍稍放鬆下來:有兩城互為犄角,無論是防禦還是補給,暫時都沒有問題。芒申也是士子出身,他的父親芒卯是著名的謀略家,對各地掌故十分熟悉。邶城和西河芒申耳聞已久,現在聽說就在眼前,竟動了遊歷之心。

連續幾天,雙方軍隊都無動靜。秦軍沒有主動進攻,聯軍也只是不斷加固陣地,專心防禦。芒申遂以巡視邶城防禦為名,先到了邶城。

邶國是周武王封給商人遺民的國度。為了監視這些遺民,武王把自己三個得力的弟弟都封在邶國周圍,他對邶國的警惕之心亭不隱瞞。而相應的,邶國國都也不是什麼大城,方圓大約三五里。就算這樣不大的城池,在「三監之亂」后,也被完全平毀,商族遺民被重新安置到商丘。邶城就此荒廢。現在的邶城其實是一座小城邑,它是重新在邶城周圍聚集起來的農民自發修建的一座城池,和管城與管邑的關係相似。

與管城還留有高大的城垣不同,邶城只剩下斷壁殘垣。楚軍在這裏設置了一個防禦陣地,藉助斷壁殘垣的掩護,遲滯敵方的進攻,也為自己的進攻提供一些掩護。

城池的西面是一片高地,站在城樓上望不見秦軍的營柵。芒申又驅車十里,前往高地眺望秦軍。站在高地上,盪水以南的秦軍營柵隱隱在望。秦軍沒有什麼大動作,在這裏也看不出秦軍的動靜。

憑弔過被荒草掩沒的邶城,芒申帶着隨從,領着一個營前往二十裏外的西河。西河甚至沒有城池,就連方圓里許的小城也沒有。軍隊的到達令邑民驚慌不已。魏公子和芒申連忙下令安民,自己則親自前往拜訪當地的長老,表示自己並無惡意。

西河邑民對子夏也懷有敬意,他們將子夏當年教書的地方翻修保留下來。長老們聽說公子們要拜謁子夏故里,紛紛引路。芒申問長老,最近是否有軍隊進入?長老們回答道:「風聞羑里、邶城皆被兵,鄉里不安。然僻壤之民,無處可逃,惟托於天耳!」

芒申道:「其聞邶城、羑里皆何兵?」

長老道:「未知也。聞羑里秦人也,而邶城楚人也。秦楚,遠邑也。山川修阻,而猶至,此非天乎!」

芒申道:「長老其知羑里之兵營耶?」

長老道:「正在羑里,有好事者潛往觀之。」長老往西指去,這周圍沒有任何制高點,芒申望了望,什麼也看不見,只得失望而歸。

尉摎安排軍營已定,自己將大帳設在羑水北岸,距新中不過十餘里。在聽到朝歌出現敵軍后,他立即秘密趕往盪陰營中,不斷派出巡哨,哨探敵軍動向。

不多久,尉摎就知道,進入朝歌的全都是韓軍,而且入城的速度很慢:在汲城到朝歌一百餘里的道路上,佈滿了韓軍的營柵。這讓尉摎驚異不已。要不是因為與計劃不符,他早就派兵出擊,截擊韓軍了。

過了幾天,頓丘的兩家豪族逃出頓丘,投奔盪陰。

秦軍在佔領朝歌后,即出兵攻掠周圍鄉邑,頓丘自然也是進攻目標。頓丘的魏國官吏畏懼潛逃,留下來的豪門大族就在這時投靠了秦軍。年前在邯鄲之戰中受傷留下的秦軍士卒,在這一過程中穿針引線。

頓丘人逃往盪陰后,向尉摎報告了頓丘周圍的情況:無數的楚軍將竹竿綁在身上,用竹竿頂着往城上爬。這種攻勢不是頓丘這種完全沒有作戰經驗的民軍所能抵禦的,他們只能放棄城池,逃奔秦軍。

尉摎聽到楚軍進入頓丘的消息后,認為自己吸引聯軍北上的目的已經達到,已經可以撤軍了。現在的困難在於,他要如何才能把軍隊帶回秦國。

南下的道路已經完全被聯軍封鎖,而他顯然不能指望從這裏一路殺回去。

早在咸陽的時候,尉摎就從張祿那裏得知,從安陽到南陽還有一條通過太行山內部的道路,要經過一個城邑臨慮。在趙國從晉陽遷移至邯鄲的過程中,曾一度落腳中牟。臨慮就是中牟的後方,它是深居大山之中的一片盆地,位於淇水和洹水兩條河流之間,易守難攻,地理環境完整;與中牟相表裏,一主攻,一主守,是中牟的後勤基地。

趙國遷都至邯鄲后,那片土地遠離了趙國的中心區,顯得有些鞭長莫及,在一次土地交換中,把臨慮交換給了韓國,只保留了中牟。臨慮有羊腸坂道通往上黨,韓國將它歸入上黨郡。但陳四等人探知,臨慮盆地溯淇水而上,有山路通往共、凡。無論是臨慮還是共、凡,都不是什麼名城大邑,這條山路平時也少有人行,但兩地之間交通還是通暢的。這成為這次深入敵後行動的秘密武器。只有少數高級軍官知道這一秘密。

聯軍行動緩慢,給了秦軍寶貴的時間。當知道楚軍進抵頓丘后,尉摎即通知南郡和南陽兩部,準備進山,進入臨慮。自己則留在盪、羑一線,監視聯軍的動向。同時控制羑水一線,阻隔新中與朝歌的聯繫。

大約經過五天時間,南郡軍和南陽軍已經完全撤進山區,並完全控制了臨慮。臨慮的官員出逃后,順着羊腸坂道逃往上黨。——中牟雖然很近,但那不同本國的土地!

在城外包圍新中的部隊已經換成了關中軍。然後,在一個陰雨的夜晚,盪陰的關中軍越過盪水,羑里的關中軍越過羑水,兩軍都從安陽城下悄然通過,轉入臨慮。

清晨,在聚軍鼓聲響起后,包圍新中的秦軍全體集合,向西而去。新中的守軍雖然莫名其妙,但普遍猜測是援軍趕到,秦軍勿忙撤退。新中頓時生出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然而一連數天,新中的守軍也不見援軍到達。他們急忙派出軍使聯絡,發現援軍前鋒還在百里之外的朝歌,離他們最近的援軍竟然是邶城的楚、魏聯軍二千五百人。

聽到新中派人過來告知秦軍已經撤圍,芒申的臉一下子就綠了!這意味着在他的鼻子底下,秦軍悄無聲息地撤退了,而他一點也沒有察覺!

韓軍主將公子糾的反應沒有那麼大,他很得意地對新中的軍使道:「吾臨以大軍,彼自不戰而退!」然後他一面派人到汲城向新垣衍報告,一面派兵北上新中。

公子並也感到十分尷尬:公子糾不明事理,那是可以原諒的,因為他本來就是個公子哥,什麼本事沒有,全靠生得好執掌大權;可自己是實際負責軍事事務的助理,秦軍如此龐大的行動瞞過了自己!這幸而是撤退,如果是進攻,只怕腦袋掉了都不知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平長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長平長平
上一章下一章

第93章 秦軍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