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立邦之道

第六十二章:立邦之道

第六十二章:立邦之道

且說五倫邦戰後第一屆議政大會召開的當日下午,黃義明遇到了西洋女子齊安娜要求比武納妾的趣事,處理完此事後次日,五倫邦戰後第一屆議政大會在邦主議政大廳中繼續舉行,會議的內容為六部尚書各自述職。

首先發言的是吏部尚書張萬祺。張萬祺說道:自經與緬邦圭道之戰,我邦拓地三千里、增城十餘座以來,我邦現已是地跨南洋萬里,擁城五十座,人口數千萬的大邦。要治理好如此大邦,如仍按在江心坡立邦之初,實行七城城長自治的方法顯然已不行,因此根據邦主建議,我邦仿中原王朝三省六部國體,先設吏、戶、禮、兵、刑、工為六部,集中管理全邦政事。其中吏部掌官吏任免,戶部掌農業及工、商業發展,禮部掌科舉考試與盟國往來之禮,兵部掌軍隊調動,刑部掌刑獄訴訟,工部掌土木建築、水利工程。六部尚書任職,根據邦主當時提名,分別是:原好古城長張萬祺任吏部尚書;原圭道城長程好義任戶部尚書;原勞康城長孫員外任禮部尚書;原圭道城副城長兼城尉楊忠良任兵部尚書;原大戲台城長趙員外任工部尚書;原鯨山持法司司長楊展雄任刑部尚書。當時議及待立而未立的制度尚有三省制與御史台制。

關於「三省」制度,由於邦主認為五倫邦主與群臣的關係,並非如中原歷代王朝的君臣關係,尊黃宗羲先生宏文《原君》與《原臣》教誨,當為師友共治天下的關係,立邦目的,並非是成為邦主個人產業,而是要為天下蒼生謀福,實施儒家的大同理想。因此根據邦主的建議,本邦不設立「三省」制度了,僅設軍機處,軍機處設文職參軍,以協調各軍與六部關係。邦有大事,實行邦主與六部共議制,再遇大大事,則議政範圍擴大至各軍將軍與各城城長。

關於御史台制度,邦主意見必須設立,設立目的,是為了監察六部、各將軍府及各城鎮官員履職情況,彈劾中央與地方失責現象。御史台最高長官為都御史,下設監察御史十五人。現邦主已提名原蝴蝶關城長海剛直先生擔任都御史,海先生原職,已委派吾邦首屆科舉文考榜眼、原吏部文員孔蘭馨去替換。此海先生是原是前明名臣海瑞的三世孫,明亡,恥於仕清,先是流落於江心坡一帶教學,后被邦主聘為蝴蝶關城主。此海先生處事剛直,六親不認,因此也請在坐各位回崗后,要各自謹慎履職。

言說及此,張萬祺又道:御史台監督地方的內要內容,是看各城是否忠誠履行了好古城始訂的城規。隨後他叫上好古城城長高士生,讓其宣讀最初是由他與黃義明協商后,執筆所寫的城規七條。高士生讀道:

其一,好古城以儒家大同說為宗旨,為之立城規,設癢序,明教化,修孔廟,建岳廟,正人倫。

其二,好古城尊孟子民權說,重行「三堂會審」古法,民有訟事,許擊鼓嗚寃,必開堂公審。

其三,好古城維護全城多數人公利,反對少數人以一己之私,破壞公共秩序及衛生環境,因此頒禁犬令。但軍旅不禁,盲人養犬導路不禁,但規定攜犬外行必須系以繩索,以免傷人,便溺必加清除,以免行人誤踏跌倒,有違令者必究。

其四,好古城以善良風俗化民,反對以鄭風淫混社會風尚。為此設雅樂館授民以樂;設四藝館授民以琴、棋、書、畫諸藝。禁女子「選美」惡俗;號召居戶以參軍助戰為榮;以勤耕耘多交軍糧為榮;以脫衣選美助淫為丑;以養狗擾民為丑。違令者嚴懲不貸。

其五,好古城踐行儒家大同學說,為此設養老館,使矜(同「鰥」,老而無妻者)、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高士生城長宣讀好古城城規完畢,張萬祺解釋道:為何要強調五倫邦所在城鎮均需遵循好古城規呢?這是為了加強全邦的政統一性。當年秦始皇一天下,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管理國事;在地方上廢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即以秦文字為的,統一全國文字;車同軌制,定車寬以六尺為制,馳道和直道,標準皆一,一車可通行全國。又統一貨幣、度量衡,以便於全國經濟發。又行「行同倫」制,即端正社會風俗,建立統一的倫理道德規範。男女之間相處,以禮為界,女治內,男治外,各盡其責,此見於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會稽刻石,其鞭笞當地盛行的淫風,以殺姦夫無罪的條文,來矯正當時吳越地區男女之防不嚴的弊端。

秦始皇上舉,實奠定其後中華兩千餘年政體格局,而非僅僅修長城、北擊匈奴一條,因此被明學人李贄譽為「千古一帝」;唐柳宗元在《封建論》一文中稱之為「公天下自秦始」。這些評價都從正面肯定了秦帝國對後來中國統一,所做的歷史貢獻。今人在建邦立制時講到秦始皇,不是要學他搞帝王專橫、殘酷統治民眾的那一套,對此,邦主已強調我邦主與屬下關係,是師友關係,是為共治天下、利百姓蒼生而建。但今人要學習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的一些好措施,即強調全邦的政治統一性,主動與中華傳統政體靠攏,這樣我邦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張萬祺講完話后,接下來是戶部尚書程好義登台發言。程好義說道:本人忝為戶部尚書,主要職責是掌全邦農業與手工業、商業經濟發展,說得再通俗一些,是負責給百官發放俸祿。這樣,便涉及到對全邦年財政收入的說明。

關於我邦年財政收人,在元帥征本帕山之前,我曾給元帥算了一筆帳,即僅以江心坡七城計,每城均有住戶十萬戶,合七十萬戶,年可供庫銀七十萬兩。而江心坡一兩黃金約可兌換十兩白銀,兌一百錢白銀,兌一千文銅錢。一兩銀子約可購大米二石,一石米約二百斤,一兩銀子約可買四百斤大米。以一兩白銀作為一位士兵的全年口糧費計,外加軍服,器械,馬匹等費用,一位士兵的全年軍費約折白銀十兩,也就是說:元帥養軍一萬人,需月耗白銀一萬兩,一年當耗白銀十二萬兩。而以我邦當時租賦收入折銀計,不計各與國封邑所貢銀糧,僅以江心坡七城年貢銀七十萬兩計,即可養軍5.8萬人。

現逆倫邦已滅,以我全邦含各王妃或王后封地計,我全邦五十城年財政總收入可達白銀五百萬兩,這五百萬兩白銀用以養軍(中央軍與地方軍),發百官薪俸,投資市政民生建設,給與國聯姻換糧白銀等等,已經足夠。我邦庫原積銀一百萬兩,在剿滅逆倫邦后,又從敵邦邦庫中獲銀兩百萬兩,合三百萬兩。所以目前我邦可以說是府庫豐盈。初步設想是以這筆庫銀贏餘,建公共糧倉,撫恤在歷次戰役中死傷官兵,以及貼補各城鎮市政建設之用,讓有功將士退役之後有房可住。

關於我邦的俸祿制,根據邦主要求,仿中原王朝舊制,行九品十八級。各部尚書、各軍主將、各城城主均拿二級,吏部尚書張萬祺欲讓邦主拿一級,邦主不同意,也跟著屬員一起拿二級。各軍副將與各城城尉均拿三級。城以下行政設區一律稱鎮,再下稱鄉。而新任鎮長拿四級,鎮尉拿五級。鄉長拿六級,鄉尉拿七級。而新任鎮長、鄉長與鎮尉、鄉尉均以科舉考試中舉的文武進士充任。至於七級以下至八、九級俸祿,皆由科舉未中而充任各城、鎮、鄉之各級文武辦事機構中的屬員拿。但根據邦主的意見:九品十八級的薪俸待遇,級差不能太大,最末之從九品級薪酬,要保證吃喝有餘,成得了家,結得了婚,生得了子。此外履職情況三年一考,合格者予以升級。即便是一輩子只當低層機構的辦事屬員,只要工作無失職現象,薪俸照加不誤。而薪俸待遇,從從九級至一級間的差距,不得超過三倍。所以俸薪之間的級差,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政治榮譽。我邦薪俸實施原則是:誰都發不了財,但誰都不會餓死。要切實做到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房同住,齊心為民。

關於我邦的俸祿具體標準,比照現大清王朝官員年俸標準,其共由三部分組成:一品官員的俸祿正俸180兩,恩俸180兩,俸米360斛。一斛(Hú)米約折0.65兩銀子,也就是說一品官員的年為594兩銀子。二品官員正俸為155兩,恩俸為155兩,俸米為310斛,年俸合計為511兩銀子。三品官員正祿為130兩,恩祿為130兩,俸米為130斛,年俸合計344兩。四品官員正祿為105兩,恩祿為105兩,俸米為105斛,年俸合計為278兩。五品官員正祿為80兩,恩祿為80兩,俸米為80斛,年俸合計212兩。六品官員正祿為60兩,恩祿為60兩,俸米為60斛,年俸合計159兩。七品官員正祿為45兩,恩祿為45兩,祿米為45斛,年俸合計119兩。八品官員正祿為40兩,恩祿為40兩,俸米為40斛,年俸合計106兩。正九品正祿為33兩,恩祿為33兩,俸米為33斛,年俸合計87兩。從九品和未入流正祿31兩,恩祿31兩,俸米31斛,年俸合計83兩。

簡而言之,大清王朝官俸標準特點有二:一是分三部分組成,支取甚煩;二是上下級差甚大,即從正一品至從九品之間,差距約為七倍之多,頂層富得流油,底層有可能食不裹腹,這樣不好。我邦據邦主意見,薪俸統一折銀計,領俸人所缺柴米油鹽可自去市場購買。二是正一品定銀與從九品之間的差距,不得超過三倍。亦即我邦正一品薪酬標準為594兩銀子,從九品薪俸為198兩銀子,較清廷正五品俸祿212兩白銀稍低六兩。此後三年考級一次,合格者加薪一級,九品十八級的平均級差為33兩白銀。鑒於我邦主堅持不肯拿一級俸祿,要與諸軍主將、各城城長以及各館館長,同拿二級俸祿,即拿511兩白銀,所以如有人薪俸是從從九品起拿,最終升至頂級,最多也只能是正二級。也就是說一個從從九品干起的普通衙門文吏,只要辛勤工作不出差錯,一次考評都不缺,只要他干滿五十一年工作后,也能拿到二級俸祿。

當然實行本純計銀俸祿制,有一點是需要說明的,即我邦的俸銀原則上是以上舉我邦的平均米價作為基礎。但米價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豐年時米價低,你們的俸銀更為值錢。但有一句話叫作穀賤傷農。所以諸位為官者屆時應更為關心務農人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而在災年,因糧食欠收,米價會飛漲,你們的俸祿便會相對貶值。而見之於史書記載:在荒年時因糧食欠收,甚至有用一斗黃金方能換一斗米的事,所以說在豐年時,當多收購民間余米,建立我邦的公倉儲食,到荒年時,再把米平價賣給民眾,此時你們手的薪俸能也不會貶值。所以為了保證諸官員手中的薪俸銀永不貶值,平日一定得關心我邦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經濟的發展。

至於如何發展我邦經濟呢?中華自古有兩種經濟形式,一種為小農經濟,政府按每戶人家佔地多少及人戶多少,征以一定數量的賦稅或勞役。這種經濟形式,政府可依據國家所掌控的土田與人戶資源,大致評估出國家當年的經濟收益,有一定的計劃性,因此亦可稱之為計劃經濟。這種經濟形式源自中國上古曾存在的井田制度。此見於《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孟子滕文公上》又載:「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周禮地官小司徒》又載:「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稅斂之事。」就中國上古文獻所記載的這種井田制度,就其性質而言,當時的賦役制度為勞役地租,這種勞役地租的收取形式有貢、助、徹三種,共點皆為服勞役於公田,約收取年總收入的十分之一為公糧,其餘則歸農家自有。此如同孟子所述:「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

就這一制度的瓦解原因而言,是因為時至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器與牛耕的廣泛使用,社會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提高,小農已有能力實行一家一戶的獨立耕種,不再需要這九種家共耕的集體耕作形式,於是便有了戰國時期秦孝公支持下的商鞅變法(前356年,前350年),以及各國的變法,這種勞役地租性質的井田制被廢除了,政府開始對獨立的農家,徵收一定的稅賦(金錢)與勞役地租。而這種經濟形式從古代一直延伸至今,典型案例有明太祖朱元璋的農田法。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發令:「凡農民家有四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如果有田十畝以上,則種植面積加倍。各級官吏要親自督查,如果不中桑樹,就罰他交絹一匹,不種麻和木棉的,罰他麻布、棉布各一匹。」洪武二十六年(1394年),朱元璋又下令:天下百姓,按帝國計劃種植桑、棗。每一百戶農民要共種二畝秧,並共出人力,挑運柴草焼地,耕鍋再燒,耕燒三遍下種。待秧苗長到二尺高,然後分栽,每五尺寬為一壠。每一百戶第一年二百株,第二年四百株,第三年六百株。造冊回報,違者全家發邊充軍。等等。

而上舉小農經濟,以前又被稱之為自然經濟,因為其是建立在小農個體家庭自耕經濟基礎之上的,其與上古井田制經濟一樣,由於政府大致可以依據其所掌握的土地與戶籍人數,推算出政府的年度總收入,因此就本質而言,這種經濟形式實則為一種計劃經濟。

而與這種經濟形式相區別的是:中國自古以來還存在另一種經濟形式,即工商業經濟。其是非計劃性的。如民眾日常生活所需之鍋、碗、瓢、盆、筷子、菜刀等等,這些東西原本非各級政府官吏所能預知社會之實際需求量,其皆出自於手工業工匠之手製造,再通過行商坐賈等種商貿形式,送至需家手中。說得再遠一點,現在緬邦、南掌、金邊、安南等友邦,按照聯姻盟約,我邦每年要給其五萬至十萬白銀,購買其大米,而這些友邦在收到我邦白銀后,不一定存入府庫,而是要用以購買我邦所生產的手工業製品,對於這些友邦的實際所需量,我邦政府亦無法做出預測。

因此,對於民眾或需方需要通過這種買賣交易形式獲取的手工業製品,因其要通過市場、或經商家轉手獲取,政府無法事先知曉其社合生產總量,就這種經濟形式的性質而言,其相對於小農經濟的預知計劃性特點,便可稱之為「市場經濟」。對於這種經濟形式,中國古代的傳統稱謂是工商經濟。而如何對待這種經濟形式,中國自古以來有兩種政策,一是「重農抑商」。實行這種政策的依據是:商人通過經商過度謀利,會打擊農民務農的積極性,而農業為立國之本。另一種政策是政府不干預社會經濟生活,其依據是西漢初年所實行的「黃老無為而治」政策,即任由市場的實際所需,來決定商品的價格波動,任其自生自滅,政府僅居中收取一定的交易稅費。而自宋以降,因政府從工商業貿易活動中獲利日多,有人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張。但從社會實踐角度看,對大商人的襲斷投機活動不加打擊,任其自由泛濫,會嚴重損害普通民眾的利益,造成全社會的貧困。

因此,針對上兩種經濟形式的特點,要想使我邦經濟獲得長足發展,永立不敗之地,我邦的立邦之基,在於尋找到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點。既要積極扶持保證基本民生的農業,又要合理扶持具有市場經濟特點的工商業,不使商人出自逐利動機隨意漲價,牟取暴利而捐害全社會的公利,這樣我邦便有了強大的經濟基礎,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至於如何才能尋找這兩種經濟形式的位合點,則是我邦今後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重點。

戶部尚書程好義登台發言之後,輪到禮部尚書孫員外登台講話了。孫員外說道:禮部官署,北魏始置,隋朝以後成為中央行政機構六部之一,掌管五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而我邦設禮部,主要是為了端正社會風尚,凝聚人心,共建大同社會。而講到禮,就要講到樂,因為儒家從來都是禮樂對講,如同先哲所說:「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合同,禮別異。禮樂之統,管乎人心矣。」而在和平年代要治理好國家,需要禮,也需要樂。因此禮部的平素職是兩大塊。

一是講禮。講禮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政治秩序,區別上下級關係,由要行科舉制,定九品十八級的官員從屬關係,讓政府官員各盡其職。否則全邦使無從管禮,各行其是。而搞科舉考試製,行九品十八級官制,是讓政府屬員從心理上認可這一制度的合理性,並在行為上遵循政府官員的禮儀規範。而搞科舉考試製度,是針對我邦官吏實際需求情況,每年或三年一舉,量出為入,以補全邦官吏缺員。而上至邦府機構,下及地方各城、鎮、鄉,可將每年所需官吏缺員,及時上報禮部,以便確定我邦每屆科舉入選的人數。

而除設禮別異,以補我邦每年官史實缺人員外,禮部還有另一重要職責是求同,也就是要做到上下同樂,使我邦所有民眾都誠心擁戴我邦的政治體制。這如同先哲所說:「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謹為之文。樂中平則人和而不流,樂肅庄則人齊而不亂。民和齊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嬰也。如是,則百姓莫不安其處,樂其鄉,以至足其上矣。」

而要實現樂的這一合理目的,禮部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即抵制不良之樂對我邦的不良影響。這如同先哲所說:「故人不能不樂,樂則不能無形,形而不為道,則不能無亂。先王惡其亂也,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故禮樂廢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而我們如此做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先哲所述的極終目標,即:「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也正是為此,孔夫子當手指責「鄭風淫」,指出:「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囗之覆邦家者。」

而為了宣傳儒家樂論,以使普通民眾與全邦做到上下同心,鞏固社會,我邦自立邦之初迄今,設立了一些重要機構,包括:

樂苑館,由宋好樂館長與映氏三姐妹映芳童、映芳蕾、映芳思三位副館長具體負責。其任務是創作、推廣雅樂以化民。

歌舞館,由宋倩雯館長、龍宗道副館長具體負責。其職責是作出優秀的歌舞劇目以娛樂民眾。

醫館,由張子賢館長負責。其職責是救死扶傷,使我邦民眾身心健康。

武術學校,簡稱武館。由齊安娜館長與袁岡野副館長具體負責,其職責是練武強身,保家衛邦。

四藝館,其職責是傳授詩、書、琴、畫,娛樂我邦百姓身心。館長待選。

奇技館,由方知命館長具體負責。其職責是研究、傳習中華傳統科,也研究、傳習西方火器技術,以使我邦永遠強盛。過去有一種說法是將一切奇門遁甲之術斥之為「奇技淫巧」,此說不對。當年諸葛武侯創連銖弩、木牛梳馬曾大敗魏兵,此說有歷史可證。此外西洋火器要強於中華傳統之土槍土炮,其中必有鬼神莫測之機,值得探研。邦主反對仕子只讀《四書》、《五經》。大清康熙帝曾說:「國家承平日久,務須安不忘危」,「海外如西洋等國,百年後,中國恐受其累。」邦主認同此說,認為日久西洋火器恐非中華武功能敵,因此要求在科舉考試中增加西學內容,至於具體增添哪些內容,尚需與方館長協商后才能決定。

講完這些話后,孫尚書又強調:希望眾位能理解,上舉這些文化機構,與前面張萬祺尚書所述諸項政治制制度一樣,對於我邦的長治久安同樣重要。而且隨著逆倫邦的滅亡,和平時代的到來,其對於我邦和平生活的建設發展,將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關於在我邦文化機構中服務的官員,其薪俸標準經六部尚書與邦主協商,凡館長一律二級,副館長一律三級,與軍中主副將,城長與城尉待遇一律平級。

禮部尚書孫員外發言至此,便詢問在會議出席者有何不同意見或補充意見?下面爆出一陣掌聲,表示無不同意見。正在此時,門衛突然傳言,講安南使者到,特進貢歌女一名,以賀五倫邦戰後第一屆議政大會的順利召開。黃義明叫道:快快請進。但見會場走進兩名安南使者與一名千姿百態的美貌女子。女子先向黃義明行跪拜之禮,兩位使者向黃義明行了使臣之禮后便道:我王聽說邦主已滅逆倫邦,並順利召開五倫邦戰後第一屆議政大會,特進貢歌女一名以賀。此女名阮氏芳,年方二十,處女,知律善琴,唱歌跳舞無一不能。請邦主檢閱。

黃義明聽罷安南使者使者所言便道:深謝貴國老王黎嘉宗祝賀美意,貴使臣言此女子擅歌,能否讓其當眾歌一曲?安南使臣講了一聲好。該女子便唱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該女子所唱歌曲,為孔子編《詩經》中的第一篇,被評價為「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詩雖短,但在中國文學史卻有著特殊地位。該女子的歌喉清亮,婉轉,音色一點都不弱於宋倩雯。一曲歌罷,竟然博得了滿堂掌聲。

聽罷一曲,黃義明又問安南使者道:貴使臣雲此女子善舞,能否讓其當眾舞一回?安南使者道了一好。該女子便手持一丈余彩帶邊歌邊舞。其歌為: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安南女子所唱,為西漢音樂名家李延年所作的《佳人曲》,此曲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知名樂家所留下的作品。當然講此話,並非是說在李延年之前中國無古曲留下,而是指不知確切作者是誰。李延年,漢武帝寵妃李夫人兄,原本因犯法受到宮刑,負責飼養宮中的狗,后因擅長音律,頗得漢武帝喜愛。一日為漢武帝獻上此歌,極贊其妹貌美,其妹由此得以入宮,人稱李夫人,為漢武帝生下了昌邑王劉髆,李延年也因此被封「協律都尉」,負責管理皇宮樂器。李夫人去世后,李延年失寵。太初年間,因其弟李季奸亂後宮,受連坐,李延年也被滅族。而李延年留下的這首《佳人曲》,對中國後世五言詩的興起,也起著開拓作用。

而安南女子能唱《佳人曲》,說明她對中國古典樂曲的了解。至於她所跳的綵綢舞,與樂苑館映芳童、映芳蕾、映芳思三姐妹所跳的綵綢舞相比較,一點都不示弱,因此其一曲舞罷,自然也是博得了邦主議政大廳中一片雷霆般的掌聲。

安南女子一曲舞罷,黃文明便問安南女子道:使臣言你識律,可有此事?女子點頭稱是。黃義明又道:我聽說自宋亡后,中原宮廷雅樂流入安南順化宮中,而在中國失傳,可有此事?安南女子說是。黃義明道:以小姐之才藝,如果僅在五倫邦當一名歌女,實埋沒了才能。吾建議小姐可否回國,向安南老王黎嘉宗請求,將中國自宋亡以後流入安南順化宮中的中原宮廷雅樂回傳至我邦,同時派譴一支樂隊由小姐具體負責,屆時我將聘小姐為我邦歌舞館的助理,給予從四品薪酬待遇,具體接受歌舞館宋倩雯館長與龍宗道副館長的管轄,為表吾邦誠意,我特請隨使送上白銀一萬兩,作為給貴王的回禮,不知小姐以為如何?

安南女子無法回答這一問題,以目視兩位使者。兩位使者回答道:此事我們無法作主,須回國請示安南黎朝老王黎嘉宗。黃義明道了一聲好,便讓軍機處文員參軍寫了一封致謝函交安南使者說明其意,又命歌舞館宋倩雯、龍宗道正副館長作為五倫邦的全權使臣,到戶部領取禮銀一萬兩,次日陪同安南使臣與歌女同返安南國接洽將中原宮廷雅樂回傳事。隨後請禮部文員安排安南使臣與歌女到客驛休息。

此事處理完畢,已是下午時分,黃義明宣布大會散會,明晨繼續舉行。當眾人離去、黃亦明隨後走出邦主議政大廳赴膳食堂時,趙鳳英跟在黃義明身後問道:師傅何不將此歌女留在身邊使喚,而偏要打發她回國?要知道師傅已高年,我們師姐妹均已成家,不能留在師傅身邊侍候,師傅兒媳雖在,亦有軍職在身,不能隨同侍候。

黃義明笑道: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能為。我作為一個練武之人,豈需人在身邊伺候?且我真需人伺候時,身邊尚有衛兵可供招喚。安南王想送西施給我,但可惜我不是吳王。趙鳳英問道:既然師傅不想收該女子,為何不直接打發她回國呢?黃義明道:如果直接讓該女子回國,她便沒有完成出使任務,你說她回國後會有好遇嗎?此外,黎嘉宗送上美女祝賀我邦滅逆倫邦后首屆參政大政召開,不能說是惡意,我若斷然回絕,於安南王的面子何下?還不如送上回禮,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來解決此事。

趙鳳英道:謝師傅教誨,作為一邦副主,我已知曉如何處理國家相互間關係了。而此後安南王果然接收了黃亦明所送的一萬兩白銀回禮,讓安南歌女阮氏芳帶回一支樂隊,在歌舞館傳授中國自宋亡以後流入安南順化宮中的中原宮廷雅樂,此是后話。

2022年5月6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義明定南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黃義明定南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立邦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