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天補均平 中

【第88章】 天補均平 中

?吳公石、普善、清虛三人分別代表了儒、釋、道三派,如今相互印證之後,居然得出了這等偈語,直叫在場的眾人都是大為驚奇。【風雲閱讀網.】

這其中,旁人倒還好說,唐人雖然篤信各種宗教,但心中大多抱定了敬天地而遠鬼神的心思,只有曾經見過真神的黃巢心中想法與旁人不同。

且說此刻,三人得出的偈語聽起來異常直白,偈語所指之人除了在淮南道搞得風生水起的龐勛外,豈能還有別人。而原本心中藏着一團炙熱心火的黃巢,也好似被人當頭澆下了一盆涼水,心思瞬時冷靜了下來。

此時,黃巢心中道不由自問:「盛兒昔日所言雖然不錯,可若是天命在哪龐勛身上,我這番起事豈不是為他白白做嫁?」

黃巢的心思倒也是人之常情,前朝不說,光是本朝,為李家白白做嫁者前有大業七年在太白山(長白山)首義的王薄,後有竇建德、杜伏威和瓦崗義軍,最後不還是白白便宜了隋朝遺臣,封疆割據的太原李家。

這大唐時代可不是後世,唐人當然不懂什麼民主、自由和普世價值,起義的核心目的就是推翻現有的政權,自己上台當皇帝,而且但凡有此心者都抱定了「捨得一身剮,要把皇帝拉下馬」的決心,對於成功之後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大多都是絲毫沒有想過的。反正按照幾百上千年來的慣例,一旦奪得政權,各種人才自然如過江之鯽紛紛來投,天下之大,治國理政的人才何其多也。

且不說此時黃巢心亂如麻,吳公石與普善、清虛二人互相印證了對天象和天機的判斷之後,都自開懷大笑。而這個印證的過程,也等於是證實了大家都是有道行的人。只不過他們的道行很是淺薄,就連身為太白三友徒孫輩的劉夢田都比不了,充其量不過是比凡人稍微高上一點點的修士罷了。

只說三人故弄玄虛般的大笑之後,卻是齊齊來看黃巢,吳公石道:「老夫素聞參軍大人仗義疏財,急公好義,結交我輩綠林遊俠,暗中行那扶危濟貧的善事。」

黃巢早有腹稿,侃侃而談道:「扶危濟貧本是朝廷職責所在,可惜如今朝中奸黨橫行,佞臣亂政,天皇昏庸無能,不察奸佞反是任用小人齷齪為國朝宰輔,行那賣官鬻爵的勾當,而各地州府官吏不思休養民生,只顧搜刮民脂民膏,使得民不聊生,積怨成恨。」

眾人聽了都是點頭,這唐朝末年皇帝多為宦官擁立不說,且一個比一個昏庸無能,或沉迷酒色娛樂,不理朝政,或好大喜功,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宮殿、寢陵,致使宦官專權,朝中政治也是日漸**,藩鎮興起的同時地方官吏**成風對百姓徵收的苛捐雜稅日趨嚴重,而朝庭內部的長期爭權鬥爭,又使得民間的社會風氣受到同化和敗壞,整個社會千瘡百孔,民不聊生。

而後世在總結農民起義的經驗和教訓時,由於統治的需要和維穩的需求,多數時候都是含糊其詞,用籠統語言描述的同時,更以假、大、空的套話來混淆是非黑白。

究其原因,不過就是通過暴力手段上台的當權者者們,害怕一旦自己的貪腐程度堪比前朝後被人民再次推翻打倒罷了。

就聽吳公石道:「先秦暴戾,逐失其鹿。煬帝窮兵黷武,坐失江山。如今唐廷比之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正是我輩奮起,建功立業之時。」

「只不過……」吳公石故意停頓數秒,續而道:「參軍大人此番意欲效仿國朝李氏,卻是以何為號?」

吳公石這話問的問題就是黃巢用什麼作為起義的口號,這歷來但凡農民起義,口號都是尤為重要。這起個義、造個反,若是連個像樣的口號都沒有,層次可就比落草的賊寇還要低了。比如說,夏朝時夏桀極其殘暴,於是夏人的起義口號就是「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這話意思是說,你讓我們日子不好過,我們就和你同歸與盡吧!

到了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口號就是膾炙人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口號也是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秦朝屬於中央集權式的封建王朝,政出豪門,權力世襲。陳勝吳廣不信這個邪,所以他們在大澤鄉起義后,打出反對豪門望族權力世襲的旗號,可及最終為劉邦這個卑鄙小人做了嫁衣。

到了漢朝,著名的綠林赤眉起義所採用的口號就比較有指向性,當時這事是由王莽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引起。王莽推行的新政策觸犯的權貴、豪強的利益。而且同樣也得不到農民們的歡迎。當時的起義者們,沒有拿得出手的起義口號,只有一個叫李通的人,想出了一個口號:劉氏復興,李氏輔之。

這個口號的含義有些與清君側類似,就是要王莽下台,劉氏指的自然是皇族,而李氏則是朝中的皇親豪族,結果誰也沒想到這次起義居然成功了。

再往後,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黃巾起義,以及婦孺皆知的強力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再來就是隋末,雖然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聲勢浩大,可並沒有傳世的口號留下,唯有瓦崗將領李密的一句檄文,為這個時代留下了一抹亮色: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這是李密討伐隋煬帝的檄文,因為李密也是社會上層,不可能象農民一樣提出深層次的建議,而是從統治階級的道德標準上攻擊。不過文筆是好,留下了一個成語:罄竹難書。

科普一下,這個成語當真是李密創造,《新唐書﹒李密傳》中稱:「隋時李密移檄郡縣,數煬帝十罪曰:『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現在,吳公石向黃巢提問,想知道黃巢準備起事的口號是什麼,言下之意也就是想要從口號中推斷黃巢的政治訴求。

不曾想,黃巢卻是伸手作揖道:「黃某心無奢求,惟願為民請命,號令之事從未思量,還請良師教我!」

吳公石、普善、清虛三人分別代表了儒、釋、道三派,如今相互印證之後,居然得出了這等偈語,直叫在場的眾人都是大為驚奇。【風雲閱讀網.】

這其中,旁人倒還好說,唐人雖然篤信各種宗教,但心中大多抱定了敬天地而遠鬼神的心思,只有曾經見過真神的黃巢心中想法與旁人不同。

且說此刻,三人得出的偈語聽起來異常直白,偈語所指之人除了在淮南道搞得風生水起的龐勛外,豈能還有別人。而原本心中藏着一團炙熱心火的黃巢,也好似被人當頭澆下了一盆涼水,心思瞬時冷靜了下來。

此時,黃巢心中道不由自問:「盛兒昔日所言雖然不錯,可若是天命在哪龐勛身上,我這番起事豈不是為他白白做嫁?」

黃巢的心思倒也是人之常情,前朝不說,光是本朝,為李家白白做嫁者前有大業七年在太白山(長白山)首義的王薄,後有竇建德、杜伏威和瓦崗義軍,最後不還是白白便宜了隋朝遺臣,封疆割據的太原李家。

這大唐時代可不是後世,唐人當然不懂什麼民主、自由和普世價值,起義的核心目的就是推翻現有的政權,自己上台當皇帝,而且但凡有此心者都抱定了「捨得一身剮,要把皇帝拉下馬」的決心,對於成功之後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大多都是絲毫沒有想過的。反正按照幾百上千年來的慣例,一旦奪得政權,各種人才自然如過江之鯽紛紛來投,天下之大,治國理政的人才何其多也。

且不說此時黃巢心亂如麻,吳公石與普善、清虛二人互相印證了對天象和天機的判斷之後,都自開懷大笑。而這個印證的過程,也等於是證實了大家都是有道行的人。只不過他們的道行很是淺薄,就連身為太白三友徒孫輩的劉夢田都比不了,充其量不過是比凡人稍微高上一點點的修士罷了。

只說三人故弄玄虛般的大笑之後,卻是齊齊來看黃巢,吳公石道:「老夫素聞參軍大人仗義疏財,急公好義,結交我輩綠林遊俠,暗中行那扶危濟貧的善事。」

黃巢早有腹稿,侃侃而談道:「扶危濟貧本是朝廷職責所在,可惜如今朝中奸黨橫行,佞臣亂政,天皇昏庸無能,不察奸佞反是任用小人齷齪為國朝宰輔,行那賣官鬻爵的勾當,而各地州府官吏不思休養民生,只顧搜刮民脂民膏,使得民不聊生,積怨成恨。」

眾人聽了都是點頭,這唐朝末年皇帝多為宦官擁立不說,且一個比一個昏庸無能,或沉迷酒色娛樂,不理朝政,或好大喜功,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宮殿、寢陵,致使宦官專權,朝中政治也是日漸**,藩鎮興起的同時地方官吏**成風對百姓徵收的苛捐雜稅日趨嚴重,而朝庭內部的長期爭權鬥爭,又使得民間的社會風氣受到同化和敗壞,整個社會千瘡百孔,民不聊生。

而後世在總結農民起義的經驗和教訓時,由於統治的需要和維穩的需求,多數時候都是含糊其詞,用籠統語言描述的同時,更以假、大、空的套話來混淆是非黑白。

究其原因,不過就是通過暴力手段上台的當權者者們,害怕一旦自己的貪腐程度堪比前朝後被人民再次推翻打倒罷了。

就聽吳公石道:「先秦暴戾,逐失其鹿。煬帝窮兵黷武,坐失江山。如今唐廷比之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正是我輩奮起,建功立業之時。」

「只不過……」吳公石故意停頓數秒,續而道:「參軍大人此番意欲效仿國朝李氏,卻是以何為號?」

吳公石這話問的問題就是黃巢用什麼作為起義的口號,這歷來但凡農民起義,口號都是尤為重要。這起個義、造個反,若是連個像樣的口號都沒有,層次可就比落草的賊寇還要低了。比如說,夏朝時夏桀極其殘暴,於是夏人的起義口號就是「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這話意思是說,你讓我們日子不好過,我們就和你同歸與盡吧!

到了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口號就是膾炙人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口號也是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秦朝屬於中央集權式的封建王朝,政出豪門,權力世襲。陳勝吳廣不信這個邪,所以他們在大澤鄉起義后,打出反對豪門望族權力世襲的旗號,可及最終為劉邦這個卑鄙小人做了嫁衣。

到了漢朝,著名的綠林赤眉起義所採用的口號就比較有指向性,當時這事是由王莽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引起。王莽推行的新政策觸犯的權貴、豪強的利益。而且同樣也得不到農民們的歡迎。當時的起義者們,沒有拿得出手的起義口號,只有一個叫李通的人,想出了一個口號:劉氏復興,李氏輔之。

這個口號的含義有些與清君側類似,就是要王莽下台,劉氏指的自然是皇族,而李氏則是朝中的皇親豪族,結果誰也沒想到這次起義居然成功了。

再往後,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黃巾起義,以及婦孺皆知的強力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再來就是隋末,雖然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聲勢浩大,可並沒有傳世的口號留下,唯有瓦崗將領李密的一句檄文,為這個時代留下了一抹亮色: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這是李密討伐隋煬帝的檄文,因為李密也是社會上層,不可能象農民一樣提出深層次的建議,而是從統治階級的道德標準上攻擊。不過文筆是好,留下了一個成語:罄竹難書。

科普一下,這個成語當真是李密創造,《新唐書﹒李密傳》中稱:「隋時李密移檄郡縣,數煬帝十罪曰:『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現在,吳公石向黃巢提問,想知道黃巢準備起事的口號是什麼,言下之意也就是想要從口號中推斷黃巢的政治訴求。

不曾想,黃巢卻是伸手作揖道:「黃某心無奢求,惟願為民請命,號令之事從未思量,還請良師教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怒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怒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88章】 天補均平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