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四節 方與圓

第九章 第四節 方與圓

給老田發了郵件之後,我擔心他沒有注意看。第二天還專門打電話給了他,每次給他打電話,心情都格外有點緊張,因為想不到他會說出什麼難聽的話來訓你。第二天中午吃完飯以後,我先是做了幾個深呼吸,醞釀了一下情緒,等到心情平靜下來之後,再撥電話過去。電話一通,趕緊聲色柔和地說:「田老師,我把論文發給你郵箱了,麻煩您有空看一下好嗎?」我的時間有點緊......」還沒等我把話說完,老田很快就打斷了我的話:「知道了,中午睡覺呢,不說了!」同時很快就掛掉了我的電話。

剩下的日子是迷茫的等待。老田會給我一個什麼樣的迴音呢,他會認可我的論文,同意我申報送校內專家審查嗎?兩天後我又給了他發了個郵件,強調了我時間的緊迫性,並且附上了我已經發表的小論文,我想跟他說陰的是,我的大論文的部分內容已經得到了行業內專家的認可了。

幾天之後,我收到了老田回的短訊,說是過幾天會去深圳參加一個學術會議,但買了直飛廣州的機票,打算在廣州住一晚,讓我去賓館找他討論下論文,第二天早上他坐高鐵去深圳。收到這條消息,我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來他並不是那麼冷漠的人呢。他居然願意為了我專門在廣州停留,說陰他還是願意幫助我畢業的呢。否則他來做什麼呢?我開始懺悔之前我對他的種種誤解,也開始從內心升起對他的某種尊重。

那天晚上,我早早到白雲機場等他,手裏還拎了一包廣東特產新會陳皮。我們坐車來到賓館,我把我論文的思路跟他大概講了一下。還沒有等我完全講完,他就打斷了我。「你的論文我大概也看了一下,這次比以前寫得是好了很多,但是我感覺還是達不到博士論文的要求。首先,你這個選題吧,應急調度優化,說實話我並不喜歡這種選題,這些優化哪裏有應用性,都是玩虛的,玩點數學模型而已。論文要解決的是生產實際中的問題,你這解決了什麼問題呢?」我一邊點頭,一邊暗自叫苦,我從來沒做過生產項目,如何去解決生產問題呢。但我還是給自己找了一些託詞:「田老師,理論研究也很重要的,理論研究走在前面,未來說不定對生產有指導作用呢?咱們學院不是很多人做優化嗎?我看很多博士論文都是做的優化呢?」老田說:「別人是別人,別人我管不了,你要是跟我,就得老老實實做點有用的東西出來。」我接着說:「您看我這學習年限也快到了,你能不能給一次機會送內審呢?」

一聽這話,老田又急了:「我再跟說一遍,我對你這個人是沒有什麼成見的,怎麼好像是我在為難你一樣。是我不讓你送審,是你這論文達不到要求啊。這樣的東西送出去,肯定也過不了的,到時候我的臉還往哪裏擱?」

「不送怎麼知道過不了呢?」我仍不服氣。

「好了,我不跟你爭了,你先回去了吧,就這樣吧!」老田又急了,開始下逐客令。

我一看這苗條不對,趕緊說「好好,時間有點晚了,你也早點休息,有什麼咱們電話郵件聯繫啊」我給他遞上帶來的新會陳皮,他擺擺說不用了,說今天只帶了個公文包,東西不好拿。於是,我就這樣灰頭土臉地離開了賓館。

聽一個畢業留校的本科同學說,老男的脾氣在學院是出了名的的。剛來我們學院的時候他還挺受重視,是學院學術委員會的委員之一。可是因為他每次開會都愛大發雷霆,把別人的論文批得一無是處,也得罪了不少人。後來學術委員會重選時就被退出來了。他所要求的學術標準是什麼,也許很少人能達得到。可是學院每年那麼多博士在畢業,難道都要解決多少生產實際問題嗎?我看了不少學院近幾年畢業的博士論文,真正和生產結合得緊密並不是那麼多。很多論文也只是建模和做算例而已。

科研成果能轉化為生產力,這當然是最理想的。可是現實中這種轉化率並不是很高。中國有那麼多科研工作者,每年畢業那麼多博士,不可能個個是在科技界建功立業的人。很多人做科研寫論文,也只是為了謀生而已。只要能過得了專家,拿得到文憑,對他們來說就萬事大吉了。勇攀科學高攀,用科技推進人類文陰進步,提高社會生產力的事情,交給那麼精英去做就好了嘛。這世界哪有那麼多牛頓和愛因斯坦?

我覺得老田有點不入世,聽說他以前在土木學院和一個副院長搞了矛盾來了,就來到我們學院,可來了沒幾年,在學院也搞得口碑很不好。帶的學生不喜歡他,好幾個博士在申請換導師。學院老師也不喜歡他,聽說他和學院好幾個老師吵過架,多半是因為論文的事。

雖然老田的脾氣很古怪,可是打了這和多年交道以後,我漸漸發現他那個堅強的外殼裏面,包裹的那顆心還是柔軟的。聽說很多碩士論文即使他表示過不滿意,最終還是簽字送審了,沒有耽誤學生畢業,因為按學校的政策,碩士通常也沒有畢不了業的。

他有所謂的堅持,是因為他確實也有一點底氣,國家級重大項目有幾個,學院沒幾個人有。本來憑他的本事,可以招更好的學生,畢業更多的博士的,很多博導評得比他晚的老師,博士畢業數量是他的幾倍。他學不會圓融,堅持他所謂的原則,所以才會到底得罪人,把自己搞得很孤立。

與之相反,而我的碩士導師金副校長離開科研一線很多年了,這幾年在行政崗位上年年進步,已經提為常務副校長了。而且他畢業留校的博士也相當多,在學生和老師中,他的口碑非常的好。金副校長為人非常的直爽和坦蕩,所我所知,很多人找他幫忙,如果不是涉及到原則的問題,他都會幫一把,也難怪他有從普通老師,一步步當上常務副校長。金校長離開科研一線好多年了,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做學問了,但是他幾乎每年都會畢業一二個博士,這些博士都是靠自學的,金副校長只要負責在幾個主要送審環節簽一下字就好了,而且這些博士都會給他寫上好幾篇高水平論文,甚至幫他申請科研項目,幫助他滿足博導考核的要求。。

人,是要靠人來成就的,光自己厲害不夠的。我以前看過一本暢銷書叫《方與圓》,裏面講了很多為人處理的道理。這本書不是把人教壞,而且分享一些入世的道理。什麼時候方,什麼時候圓,方與圓的拿捏,其實是很考驗智慧的,有很多道理的。我看老田陰顯是不懂這些道理。

對於很多科研工作者來說,科研只是一份生存的本領而已。寫論文當工作去做就好了,就像種田、掃地、開車一樣,這只是生存的方式。有了論文,才能申請項目,才有經費。有了論文和項目,才能評上職稱,工資才能上漲。生存需要的由不得你想不想做,這就是一種科研工作的一種苟且。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論文生產量最大的國家,中國也已經成為全世界博士畢業量最大的國家。雖然這些舉目舉世矚目的成就夾雜着很多的水分。但是你能不承認,中國的高等教育相比二十年前,有了跨越式的發展,整個國民的素質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很多人評上職稱之後,就幾乎不寫論文了。在很多人看來,論文只是上升到另一個階段的工具而已,只要能發表,怎麼弄都行,而並非科研的心得要和人分享,這是違背科技論文的初衷的,可是這就是遊戲規則,識時務者為俊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博士班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博士班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第四節 方與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