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博士畢業 第一節端正態度

第十章博士畢業 第一節端正態度

第一節端正態度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整個中國社會的運作秩序。高校也不例外,而且變動更大,甚至是一場革命性的變動。在線教育講了很多年,以前只是作為點綴,錄幾節課放在網上供人觀摩和參考。現在可變成實打實的主要上課形勢,所有老師所有課程一切教學活動,全部改為線上,而且是沒有經過練習和預演的。這對整個中國教育界來講都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起初我對這樣的改革也感覺好頭痛,學校推薦了幾個軟件讓我們自覺,光是幾個教學軟件的學習就讓我頭暈,什麼雨課堂、騰訊課堂、智慧樹,功能都挺多,到底哪個好用呢,都得學一遍嗎?最後大道至簡,用了容易上手的騰訊會議。疫情剛來時我還在江西老家過寒假,疫情一來,好了,不用回廣州。對我而言也沒啥不好,宅在家裏,除了一周上2次課以外,反而可以安心寫寫論文。

說句實話,我對我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心理上經常有種抵觸感。覺得都是玩虛的,在自圓其說,自欺欺人。但迫於生計,我又不得不做這方面的研究,因為別的東西我也不會。我一個從事運輸研究的人,從來在運輸行業有過實踐經驗,研究成果從來沒有對運輸行業有過任何指導和幫助。哪怕博士真的畢業,也只是拿到那張用來謀生的紙而已。在疫情期間,通過新聞報告,我看到那麼多的醫學專家,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搶救生命,我對他們油然生起無限的敬意。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尤其是我看到疫情剛發現時,廣州的鐘南山院士連夜北上武漢,在關鍵的時候指導政府封鎖城市杜絕病毒擴散時。李蘭娟院士經過連夜奮戰,提出搶救方案時。我被深深感動了,我深深到科技工作者對於人民生命、對於社會發展的巨大的貢獻。如果能成為一名這樣的科技工作者,再苦再累我也願意。這樣做科研是一種生命的價值體現,這可以追名逐利地做科研有意義多了。

科技在推動社會的進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真不是一句空話。近幾十年來,我國能取得舉世矚目的社會經濟發展成就,和無數科技工作者的辛苦勞動分不開。就我所熟悉的行業,高速公路的建設、高鐵的建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快遞物流業的發展,這些都讓整個中國社會發展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以我的才幹,這一輩子都無法像那些科學大牛一樣建功立業,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可以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為科技事業做一點微薄的貢獻。另外我也可以搞好專業教學,傳播科學知識,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幫助他們未來更好地服務社會呀。人生在世,如果只是為了活命,為了買房買車,為了名和利的追求,那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我做不了太陽,甚至做不了星星,沒有那麼耀眼的光芒。但我也可以像螢火蟲一樣,發出一點微弱的光,讓這個世界更加陰亮,同時也讓我的生命有所價值,不至於虛度這一生。

想到這裏,我忽然對那些原來看起來很枯燥的論文漸漸有了一些興趣。對,我找到了科研的樂趣所在。我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科研的目標,這個目標不了為了名和利,不是為了活命,而是精神層面的,是盡自己的所能,去探索一點未知現象。在探索的過程中,同時練就做科研的本領。等到合適的機會出現時,就去解決實際生產問題,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我終於找到了做科研的動力了,而且這是一個正向的動力。這樣的動力,能夠讓我勇敢地去面對科研道路上的困難,不再像從前那樣老是想逃掉,或者繞過去,而是迎難而上,百折不撓。我甚至買了一本鍾南山院士的醫學著名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把鍾院士作為我的偶像,每當我懈怠時,想起他的科研精神和工作態度,我就重新精神振作起來,稍作休息,繼續投入下去。

新冠疫情期間,學校的很多教學制度也做了改革,疫情期間,研究生論文答辯也全部改成了線上。這對我來說真是個福音,我得以有幸聽了不少博士論文答辯,在多次學習的過程中,我漸漸對博士論文的要求有了大致的理解。也開始發現自己以前的思路和方法有哪些不對,哪些地方要繼續改進,目前的主流研究方法是什麼,我可以如何借鑒和應用。時間越來越緊了,我決定不再和老田聯繫了,越過他直接送審。不過我對論文還是沒有底氣,我把論文發給毛師兄看了看想聽聽他的意見。毛師兄也是博導,如果他認可了,那意味着這論文基本上也能達到學院的要求呢。毛師兄為人俠義,他沒有拒絕我,幾天之後,給了我一些中肯的修改意見:「論文框架還可以,只是模型有些參數設置不夠具體,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還有就是模型演演算法太單一,最好多換幾種演演算法。算例的數據最好用實際生產的數據,這樣才更有說服力。」毛師兄的意見提着很中肯,也給我指陰了論文修改的方向。。

雖然真的有些不想再修改了,可是為了確保論文能通過審查,我只有硬著頭皮幹了。我開始整天呆在辦公室修改論文。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在同事看來,我似乎是個挺上進的人。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這只是在惡補自己以前欠下的帳,盡量縮小和同事之間的差距而已。儘管我這樣的用功,但是我發現勤奮和成功並不能划等號。寫論文不是搬磚頭或者建房子,只要拚命干,假以時日,總有成的一天。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寫博士論文這種需要創新的腦力活動。如果僅僅重複性的工作,做得再多,也是過不了審。創新對於博士論文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創新的前提,就在於你對研究現狀的充分把握,和當前研究的不足的前提下的。而莫紅在我做的這個研究方向方面,比我更有把握,畢竟我當初做這個題目也是源來自她的思路。為了確保論文有足夠的創新性,以達到博士論文要求。迫不得已,我又去找了莫紅。我把毛師兄的修改意見拿給莫紅看了一下,莫紅也覺得這個意見擔得挺到位的。我本想讓她幫忙一塊想想,具體該怎麼弄。不過她在電話里說最近事情很多,太忙了,讓我自己先弄一弄。莫紅是個說話很直爽的人,無意中她說出一句話:「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怕會形成對我的某種依賴,對你個人也不好。」此話一出,我的心裏猛的一驚。是啊,這個論文前前後後,我找過她多少次呢,人家又不欠你什麼,憑什麼要一直這樣幫你呢。這個世界上哪裏有完全免費的東西。當初她來松田大學我幫過她牽過線,可能是她對我心懷謝意,才願意在寫博士論文方面幫助我的。但是如果我一而再而三地找她,她也會有厭煩的時候。人與人之間,要有某種對等,關係才能維持下去,如果永遠一方在佔便宜,這種關係是隨時可能斷掉的,在科研方面,尤其如此。

人,終究還是要自立自強的。與其求人,不如求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博士班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博士班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博士畢業 第一節端正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