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wukan

第四百六十九章.wukan

第四百六十九章.wukan

自《大雲經》頒行天下,全國上下皆以武則天和彌勒佛轉世為話題,充溢着神秘的頌揚聲。武氏外戚們更加緊活動,網羅賞羽擁戴武則天做女皇。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丙子,有侍御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彙集神都洛陽,叩闕向武太後上表,請武則天當皇帝,改國號為周,賜皇帝武姓。

估計是人數太少的原因,還不像個請願的樣子,幾百人請願,哪能推舉一國之君呢。所以,請願的結果是「太后不許」。但傅遊藝馬上被提拔為給事中,由從六品升到正五品,升了一級半。這已表示出,太后「不許」是假,而暗示要搞出個規模來。很快,大型請願活動果然出現了。朝中百官、在野官宦、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僧人、尼姑、道士如潮水般湧進洛陽、涌往宮門,一下子彙集了六萬餘人,都一起請求太后登基做皇帝。皇帝李旦一看這個形勢,也上表請太后賜姓武,不僅自己的皇位不要了,連李姓也不要了

第二天,群臣上朝,都齊說新皇帝登基的瑞兆。許多人說,有大鳳凰從明堂飛到上陽宮,立在宮旁的梧桐樹上,很久才向東南方飛去。有更多的大臣隨聲附和,有幾萬隻赤雀聚集在朝堂上。表明真命天子應天命,請太后登基,接受天帝之命。武則天明知朝臣在說謊,她也在心中替這些人可憐,讀聖賢之書,光天化日之下,造出這等謊言,也不知害羞。然而,曾幾何時,他們還攻擊女主臨朝,為禍國家,如今齊聲捧她,要求她登基坐朝,又爭着喊這是天意既然大家一致請求,那就不客氣了。本來么,她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九月庚辰,武則天表示接受群臣的請求,群臣歡聲雷動,似乎他們久盼的皇帝終於要臨朝了。九月壬午,秋高氣爽的神都洛陽,迎來了新皇武則天的登基日。

清晨,晴空萬里。在萬眾的歡呼聲中,武則天登上了則天門樓,她戴上皇帝的冠冕,穿上龍袍,迎著初開的朝陽,向萬民頒詔,自己正式登基,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尊號為「聖神皇帝」[頒文見《全唐文》,卷第2673—2674頁。]。同時宣佈:以李旦為皇嗣,賜姓武氏,皇太子遞轉為皇孫。

宣佈完畢,歡呼的聲浪再起。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儀式,隆重而輝煌,永載史冊。至此,武則天終於一步步登上了皇權的頂端,成為中國的第一女皇。武則天仍高高地站在則天門上,向激動的萬民揮着手,金風撫着她,不斷吹動着她的寬大龍袍,朝陽映着她激動的面龐,仍然是美麗而生動。有誰能相信,他們歡呼的女皇帝,已是六十七歲高齡了,望着她仍然挺拔的身材,沒有人相信。

九月丙午,武則天在神都立武氏七廟,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作為自己最早的祖先,她姒氏為文定皇后;以周室四十代祖周平王的少子武為睿祖康皇帝;妣姜氏為康惠皇后。原來,古史記載:周王朝乃姬姓建立,至周平王時,其最小的兒子出生時,手掌心的紋路極像個武字,故平王賜幼子武姓。所以,武則天以平王幼子為自己的始祖,自然文王又是更早的始祖。始祖武姓繼承的周朝,故應改唐為周,史稱武周王朝。接下去追封自己的五代先人皆為皇帝和皇后。

追封祖先之後,又立侄兒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立從侄攸歸、重規、載德、攸暨、懿宗、嗣宗、攸宜、攸望、攸緒、攸止千人皆為郡王。另立兄長的六個孫子為郡王,諸如姊皆為長公主[《資治通鑒》,卷204,天授元年九月。]。

新王朝的中央中樞機構領導人以宗室和親信控制各首要位置,並按為登基立功大小安排座次,以保證新王朝的穩定。以武承嗣為文昌左相,岑長倩為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以司賓卿史務滋為納言,鳳閣侍郎秦客為檢校內史,給事中傅遊藝、岑長倩、右玉鈐衛大將軍張虔勖、左金吾大將軍丘神績、侍御史來子等皆賜姓武。其中,為武則天登基立功最大的傅遊藝,在一年中連升四輪六級,由九品的青衣或為七品的綠衣,再升為五品的緋衣,終升為三品的紫衣(以服飾色彩論品級),時人謂之「四時仁宦」。宗泰客也因勸武則天「武周**」,故首為內史。

在非常時期,為加強各地方的穩定,了解地方官員、民眾對「武周**」的態度和反映,武則天迅速派出史務滋等十餘人為巡撫道,前往各地,這是中國官制地方鑒察制度的開始。

為新政權的需要,武則天宣佈科舉制度增加名額、破格提拔,並增加殿試製度,由她親自選拔,使科舉制度逐步走上成熟階段。

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初一,武則天坐萬象神宮,正式接受聖神皇帝尊號,命國家旗幟易為赤色,正是奠都神都洛陽。把國家的象徵、帝王所祭的土地神和穀神的社稷由長安移至神都洛陽。又把武氏神主移於神都的太廟,在長安李唐太廟改為享德廟,四時祭祀高祖、太宗、高宗神位,其他各室閉不再祭。宣佈完畢,聖神皇帝武則天率百官大享明堂,祭祀昊天上帝,百神從祀,武氏祖宗配享,李唐三帝同配。如此便解決了武家和李家祖宗的祭祀問題,表示武周**成功,改朝換代,但不忘李唐先祖,給人和平過渡感覺。這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替時的唯一現象,是武則天的創造。

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就這樣出現在中國的歷史上被永載於史冊了。中國的歷史,由男權主宰的歷史,像一列隆隆開動的機車,至此開出了它原來的軌道,真誠入了武則天鋪設的軌道,女人主宰的歷史軌道。這一段不同於常規的歷史篇章,由中國的非凡女政治家揮筆書寫,展現出特殊的歷史輝煌。

三十三女皇的選才盛舉

「武周**」成功,武則天的女皇時代開始了。新時代要有新人才為新政權服務,老一代的治世大臣或死或刑,餘下的雖然口頭上承認武周政權,但心裏頭並不自願,消報怠工。在特殊時期,政權中的不少新人因幫助女皇登基有功被特殊任用,但並無真才實學和治國本領。所以,要讓武周政權健康發展,必須採取各種方法和手段,破格選才、破格用人。

武則天沒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想法,只要官員們忠心耿耿、作風正派,即使能力有限也盡量任用。但是,對那些既無能力,又作風敗壞的小人,她是不用或不姑息的。以前李義府辦事很有能力,犯了許多錯誤她都盡量包容,但在實在無法諒解時則捨棄不用。如今,新政權里不得不任用宗秦客、傅遊藝等人,她心中有數,他們既無能力,品質也很差,如果他們不出大毛病,慢慢再調整下去,讓他們干力所能及之職,盡量不要傷害他們,別寒了下屬的心。但是,這些人本性決定,上台不久便惡性昭彰,貪臟枉法,影響了新政權的聲譽,她趁機儘快清除了他們。

宗秦客是她的親戚,又是最先幫她「**」的人。所以,臨時執政班子裏,他的職位極高,武則天本想設法調整。但她即位未過一個月,被人告犯貪臟罪。武則天毫不客氣,把他下貶為尊化縣尉,他的弟弟同時因犯奸贓罪,被流放嶺外。而內史邢文偉誤解了武則天的意思,以為她被迫治宗秦客之罪,便想通過宗秦客掩臟,讓武則天召回宗秦客,順便又獲得女主好感。武則天馬上認為此人心術不正,不僅未接受他的好意,還下旨把他貶為珍州刺史。當他剛到珍州時,聽說奉敕使者下到州里來,以為武則天要殺他,他心中有鬼,便嚇得自殺身亡。

那個一年官位翻了四番的鸞台侍郎傅遊藝,自知無此能力,偏又驕傲自得,仍夢想陞官。有一次他做了個夢,夢見自己登上了湛露殿,以為是陞官的吉兆,便講給親信聽。親信立即上告武則天,武則天聽了很討厭,便把他投入監獄,他嚇得在獄中自殺。新任納言史務滋也因審案過程得罪了酷吏來俊臣,恐懼自殺。

中樞機構的新任官員或死或流,武則天便起用朝中和地方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入閣。天授二年六月,起用左肅政大夫格輔元為地官尚書、起用樂思晦、任知古為鸞台侍郎。九月,起用被貶為洛州司馬的狄仁傑為地官侍郎、起用裴行本為冬官侍郎。這些人的政聲都好,也非武則天的親信。武則天安慰狄仁傑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知譖卿者名字?」狄仁傑說:「陛下以君為過,臣請改之;知臣無過,臣之幸也,不願知譖者名。」武則天知狄仁傑被濫殺豫州無辜的行軍大元帥張光輔所誣陷,想告訴狄仁傑,而狄仁傑卻不願知道。武則天見狄仁傑的磊落人品,乃「深嘆美之。」[《資治通鑒》,卷204,天授二年九月。]由此可見,武則天對官員的人品能力心中有數,她是一心想用這些人,讓他們為新政服務,任用親信,是她不得已而為之的。

武則天任用李昭德等人,也同樣說明她的用人風格。李昭德是京兆長安人,父親李乾祐在貞觀、永朝為官,做到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書),相貌魁偉、剛直有才,曾為褚遂良不容。李昭德很有父風,少年舉明經,累遷至至冬官侍郎。天授二年九月,朝中發生關於立皇嗣的爭議,鬧得很兇,實際是是武承嗣想接武則天的班,指使人上表立他為皇嗣的。武則天對立皇嗣拿不定主意,被弄得心煩意亂。一次,她找來積極主張立武承嗣的洛陽人王慶之,問他說:「皇嗣我子,奈何廢之?」意思是皇嗣李旦是我的兒子,為什麼要廢掉他而立武承嗣呢?王慶之也未能理解武則天的真正意圖,只想討好女皇,便慷慨激昂地說:「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今誰有天下,而以李氏為嗣乎?」意思是說,神不享外人的祭祀,人也只祀自己的祖先。現在誰有天下呢?怎麼能用李姓人為皇位繼承人呢?武則天沒有聽他的,只命他直去。王慶之認為武則天不好明著廢李旦,便伏在地上用死來勸諫,就是不走。武則天便扔給他蓋有玉璽印的一張紙說:「欲見我,以此示門者。」王慶之如獲至寶,便拿上這張紙經常來求見。武則天被他纏的冒火,命冬官侍郎李昭德施行賜杖,即獎勵王慶之一頓棍打。李昭德早已把這種人恨透了,得到命令,故意把他拉到光政門外人多的地方,向大家高聲說:「此賊欲廢我皇嗣,立武承嗣」命令衛士拖倒他狠揍,大家也都齊聲說:「狠打打死他」於是,衛士們一擁而上,打打他耳眼出血,一直把他打死為止。

李昭德杖殺王慶之,向女皇復命,藉機向她說:「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當傳之孫為萬代業,豈得以侄為嗣乎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顧托,若以天下與承嗣,則天皇不血食矣」[《資治通鑒》,卷204,天授二年九月。]女皇點頭稱是。過些日子他又密奏武則天說:「魏王武承嗣權太重。」女皇回答:「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昭德對曰:「侄之於姑,其親何如子之於父?子猶有篡弒共父者,況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為親王,為宰相,極侔人主,人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女皇聽了大吃一驚說:「朕未之思。」不久,武則天便罷免了武承嗣的左相官,武攸寧的納言官,連很有才學能力的楊柔也被罷了夏官尚書同平章事官,因楊柔是母親楊氏的親戚,另給他們安排,都離了中央樞要[《資治通鑒》,卷205,長青元年五月。]。

諸武離開樞要,武則天又提升一批有能力的官員取代他們,李昭德也由夏官侍郎提為鳳閣司郎,新提的這批人皆由較低官位進入了中樞宰相的行列。武承嗣罷相,到女皇那裏惡意攻擊李昭德,武則天說:「吾用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勞,汝勿言也」

但是,李昭德脾氣太壞,得罪了不少人,有時也的確專斷跋扈。因此,很多人說他的壞話,到女皇那裏告他,說他的膽子比他的身份都大,讓女皇警惕他。後來果然因其跋扈遭貶,但風頭一過,武則天馬上又召回,任監察御史,也正合他們的性格[《新唐書》,卷117,《李昭德傳》。]。

女皇帝任用婁師德的事,滿感人的。他同裴行儉一樣,是文武全才的傳奇性人物,也是武則天特別倚重的愛臣、愛將。他是鄭州人,弱冠(即十歲)舉進士,授江都縣尉,上元(674年)補監察御史,已是年輕的高級文官了。當吐蕃犯邊、唐師大敗后,他棄文從軍,奔赴前線,收攏散卒,重整旗鼓,立下戰功。武則天即位后提拔他左金吾大將軍兼豐州都督,成為大元帥級的武將軍。武則天曾親筆寫信慰問,稱讚他總司軍、政,還督軍屯田不要國家供給一粒糧食,真是了不起啊,讓她既感動又佩服。長壽元年(692年),武則天召他回京,任為侍郎、尚書高官,接着提拔他為鳳閣鸞台平章事,以宰相職務兼官河源、積石、懷遠等軍及蘭州、河州、鄯州、廓州檢校營田大使。武則天再三親切的告慰他:「這事還得讓你去做,請你莫辭辛苦啊」這麼一個文武兼備的大將軍、中樞宰相,性格即極為溫和,器量寬存,從不知爭較,史書說他「寬厚清慎,犯而不校」。狄仁傑屢屢遭貶,但婁師德屢屢向女皇極國保薦,狄仁傑竟不知道。直到女皇點明是婁師德一再推薦時,狄仁傑才萬分感慨地表示羞愧。婁師德和李昭德二人同為宰相,而性格卻截然相反。婁師德性格溫和,行動不慌不忙,身體又肥碩。他同李昭德一起上朝,李昭德性子急,很快走得很遠,發現婁師德還是不緊不慢,便罵他:「你這個鄉巴佬,不能走快點」婁師德笑着回答:「師德不為田捨去,誰當為之」[《資治通鑒》,卷205,長壽二年一月;《新唐書》,卷108《婁師德傳》。]

這些能臣被武則天用為樑柱,但仍以為不足,當時如狄仁傑、婁師德這樣的大臣的確也太少了。而且朝中、軍中又都依靠他們,更顯不足了。所以,她要破除舊套,不拘一格選用人才,使武則天時代成了有唐選人用人制度的大改革時代。

唐初選官,首在貴族特權蔭封制。即勛臣、外戚、宗室、高官的後代一出生便是官,而且就是高官。科舉所選,中了進士才能得到九品官。所以,唐初的官僚制度仍然是士族地主把持官職,寒門庶族備受排擠。

唐太宗使前朝科舉製成為經常的選人制度,使庶族地主有了進身機會。但是,由於錄取名額太少,應詔參加考試者二千人,進士只能錄取幾個人,最多也二三十人,此所謂「栓樹只生三十枝」。

武則天輔政時已對科舉制的考試內容、人數待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如設置明書、明算、明法等專科,錄取實用的專科人才。建議考試內容增詩賦各一篇(永隆二年增)[《通典?選舉》,卷15,典84上。],自此以後科舉考試有了詩文的內容,被後世各代採用,對唐代詩文出現高峰以推動作用。永隆二年(681年)前,考試內容是時務策和《左傳》《禮祀》等經書。高宗去世后,用「四匭」讓國人來都城自薦(見前文),包括平民百姓在內,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破格提拔。

武則天做女皇后,於天授元年(690年)她親自在都城南門內洛城殿,面試貢人。這就是後世延續千餘年的殿試製度,殿試增加了考生的榮譽感,使科舉考試受到社會的重視。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又創武舉科,以選拔軍事人才,適應了當時邊疆戰爭對武人的需求,武科考試,一時延續到十九世紀末年。她還開創「南選」,即從邊遠地區選拔人才。她增加科舉名額,在她輔政與執政的五十多年裏,進士及第人數共一千多名,每年平均錄取的人數是貞觀年間的兩倍多。

武則以為科錄取的人數太少,不是官用,尤其不足以打破士族把持官位的現狀,她便於科舉制度之外,採取各種方法搜羅人才,讓廣大寒族知識分子得進官職的機會。她採取自薦、自舉、「延思」等方法,不拘一格、不論出身地位,都可以自薦,特別是有文才者更受她的歡迎。

她曾派遣中央官員到地方監察民員的行為作風,又令派到地方的「十道」官負責在地方選人,使天下的各種有用之才都有任官、任職機會。那些因正科名額限制落榜的、鄉村教師、各種自學人士皆被搜揚。這些人不再正式考試,就可直接被授官職。為此,武則天還增加實用的官位,如評事、拾遺、被闕等,由這些未經考試者充任。這樣一來,吏部銓選的官員人數大大增加,武則天即位之前,全年選官千人以上,而垂拱以後,每年被選用的在小官員增加到五萬人。

為防選人太濫,無真才實學者混入被選隊中,武則天於長壽元年(692年)創「試官」制度,即把選上來的知識分子暫時授給官職,進行試用,不合格者淘汰不用,合格者繼任,好的人才根據個人素質特長和成績升任。這年一月,武則天親自召見全國「十道」存撫使選拔的人,「無論賢愚,悉加擢用,高者試鳳稅舍人、給事中,次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自此始。」於是引起現任官員和貴族的不滿,有人以打油詩譏諷曰:「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碗脫校書郎。」有人又加了一句:「糊心存撫使,眯目聖神皇。」尤其後一句,是諷刺推薦撫使是被漿糊糊住了心竅,而武則天女皇被灰土迷住了眼睛。他們用的老子「播糠眯目」的典故,說的是政治不英明凈做昏亂的事。因此管理肅風的御史使便去調查,抓住了寫后兩句的儒生沈全,說他誹謗朝政,要在朝堂上施以杖刑,再交給刑部處罰。武則天笑着說:「但使卿輩不濫,何恤人言,宜釋其罪。」[《資治通鑒》,卷205,長壽元年一月。]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讀唐書,看到這個記述后,拍案叫絕,批十個字:「勝高宗十倍,中宗萬倍矣

武則天還增加許多「制科」。制科又名制舉、特科。由皇帝臨時定立科目,下令考選,因皇帝的命令稱「制」而得名。根據王應麟(宋代人)所著《玉海》開車,制科出現於漢朝,但其科目有限,唐朝武則天時有過五十九科之多,並且認為統計不全,不止此數。較為重要有的「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文辭清麗科」,「博學通藝科」、「武足安邊科」,還有「詞標文苑科」、「文擅詞場科」、「殉節寧邦科」、「長才度科廣」、「超群拔類科」、「不求聞達科」等等,難據其數。總之,儘是讓選人程序簡單、多樣,讓那些出身寒微而有才識者進入仕途,使朝廷不斷增加新鮮血液。據史書記載,武則天坐殿以「制科」選賢,一天就選出一百三十多人充實朝廷和地方。

她還多次下詔求賢。詔書要求地方官把那些「其才廣度,沈跡下僚,據德以仁韜聲幽閉,懷輔佐之器」的人才全推舉上來。還下《搜訪賢人詔》,極其殷切地讓大臣和地方官把城內的奇人異士搜訪出世,千萬別讓姜太公那樣的人遺漏在草澤中。那些「英謀冠代,雄略過人」、「冒白刃其如歸,恉蒼璧而不顧」、「捷若迅雷,走若追風,彎弓則七札洞開,奔陣則重困自潰」的大智、大勇、誓死如歸等人才也全都請出來。

她還生怕官員們不肯盡心,應付差事,因此告誡他們說:「十室之邑,忠信尚存;三人同行,必有吾師。卿等訪求,務應用心,萬不可隨意言無」。正是她殷切的期望,才出現了武則天年代科舉制、薦舉制、自薦制等人才渠道的產生,出現了選拔人才不拘一格的盛舉。

由於選出的人數多,武則天又創造了則天女皇年代特有的考核黜遷制度。通過特有的黜遷制度,儘快地把不合格者淘汰,而把能力強的儘快升遷。以往的考核定死在三年一考,武則是隨地考核,而且採取逐級考核、推薦。就是讓高級官考核中級官、中級官考核下級官,這樣很快就產生了結果。如婁師德經考核認為狄仁傑是可用之材,便推薦他、為他打保票,而又經狄仁傑考核、推薦了姚元之,姚元之又推薦了王柬之。最後她自己再經考核,如果才堪大用,她一下子就會把他選入國家中樞或疆臣大員行列中,不會讓優秀人才慢慢熬,半生升不到位子上的。

她的氣魄很大,創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奇怪的官名,這是由四品官員直升宰相的制度。由於四品官員人數多,四旋餘地大,因為眾多老臣反對她,她也不斷地把這些思想保守的頑固派拉下座位,她就通過這「同平章事」的頭銜,不斷起用低級官員,一旦發現他們合格,立即把「同」字去掉,變成正式之職,否則便立即改任他職。在她做皇帝的20我年裏,有許多宰相是由該職提為正式宰相的。

她駕馭百官的能力也不是一般皇帝能達到的。她不僅有一套措施來考核、升賞、黜貶各級官員,還有一套教育官員的理論體系。她主持編寫的《臣軌》和《百僚新誡》便體現了她的理論體系。《百僚新誡》不知何年已失佚了,《臣軌》還能讓人見到。這本書共有十章,包括君臣同體、至忠、守道、公正、匡諫、誠信、慎密、廉潔、良將、利人。涉及了規範、教育官員的方方面面,是教育國家官員的好教材,至今仍有較高的借鑒意義。例如說何為公正之官?她指出,只是阿諛君主,讓君主心裏高興,這是很壞的官,只能讓君主昏暗,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君主有了錯誤,臣下必須「諫諍」,敢於諫諍、為國家社稷而諫諍的官,才是公正之官。她用最根本的一條要求官員,就是要官員的實績,而不是口頭。例如州縣官是面對農業和農田的,你所管轄的地區「田疇墾闢,家有餘糧」,你就是好官;「為政苟濫,戶口流移」你就是壞官。說別的,一概是廢話。

任用酷吏是武則天的一大弊政。由於武則天作為女人臨朝,又是把李唐王朝一腳踢開,傳統思想的官員們一哄反對她,不把頑固勢力清除,她根本無法立足。矛盾的尖銳性,客觀上讓她任用酷吏,清除頑固派,清除李唐宗室。但是,使不少清正之官也遭到殺害,便造成女皇登基前後較長時間的血腥政局。這是女皇統治的黑暗一面,不可原諒。

武則天任用酷吏開始於鎮壓徐敬業叛亂和裴謀反事件后。當時高宗去世后,武則天直接面對大規模的反對行為和滿朝的對對者,政局動蕩、矛看尖銳而複雜。當時沒有任何力量能調解這種矛看,不是武則天清除反對者,就是反對者齊來踏死武則天。而當時的最市政和權操於武則天之手,她便以政權中最嚴酷的部分,用殺戮解決反對者。她用軍人去鎮壓突然發動的叛亂,而用酷吏去對付一個個的反對者。於是,酷吏應運而生。

中國古代政治是很奇妙的,似乎什麼樣的政治氣候就會自然產生什麼樣的人才來。武則天面臨的政治很兇險;反對派也面臨兇險的政治。這時就產生出一批極其兇殘,會以各種手段和刑罰殺人的酷吏,這些人不用組只和訓練,就自會害人和殺人。

垂拱二年(686年),一個酷吏誕生了。他叫索元禮,是個「胡人」(即少數民族),他向武則天密告下面的反對者,武則天讓他去抓、去辦理。結果就抓個正著,而且一抓就是一批。因為當時的反對者本來人數就多,大家都拿斜眼瞪着武則天。所以索元禮抓多少武則天都相信。武則天便認為索元禮是個抓壞人的能手、辦理案件的天才,就賞他個游擊將軍的軍銜。

索元禮告密和殺人,很快得了個將軍官職,由於賴平民變成了將軍。於是,一個個這樣的人循跡而來。尚書都事長安籍的周興、萬年籍的來俊臣,就模仿著索元禮辦法干。周興就長官遷為秋官侍郎(刑部司郎),來俊臣弄了個御史中丞的高級官。

於是,這幾個著名的酷吏應運而生。酷吏們抓人用的是誣告的辦法,而且一告就准,原因是他們收買一批無賴,一起投狀上告,不由人不相信。而審訊用的酷刑,挖空心思想出來的殘酷,不怕疑犯不招供。人抓到了,口供也有了,武則天不能不信他們。他們用的酷刑明目繁多,數不過來,有什麼定百脈、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鳳凰曬翅、駐駒拔撅、仙人獻果、yu女登梯等等。名字名雅或俗,效果都是一樣,不報供就一直整下去,除非被整死,不然無人能過得去他們發明的凶刑。他們自己為組織隊伍,由周興、來俊臣、萬國俊共同編寫了《羅織經》,是專門研究怎樣誣告、連瑣誣告方法步驟的。至於如何讓人招供,只要有一顆豺狼兇殘之心,現場學慣用酷刑逼供就可以畢業通過,成為合格的酷吏[《資治通鑒》,卷203,垂拱二年三月。]。

抓住疑犯后,把無數的刑具擺出來,或拉出個犯人現場一表演,疑犯便戰抖流汗,自願招供,免受皮肉之苦。可是,武則天經常發佈赦令,敕免天下一般罪犯。這幫酷吏們一見敕令,就立即讓獄卒殺死重囚,然後再宣佈敕令,人已弄死了,只能讓死屍聽敕了。

開始一段,酷吏們誣告、殺害的人多是無名之人,歷史上也沒有記下被害者的姓名。到武則天稱帝之後,因改朝換代,必然要清除一些死硬的反對派,這主要是李氏宗室王和朝中及地方官員。酷吏們看準時機,便把迫害的矛頭對準了朝野的反對派大臣。

永昌元年(689年)七月,徐敬業的弟弟徐敬真從流放地綉州逃了出來,想投奔突厥,后輾轉逃到洛陽,洛州司馬弓嗣業、洛陽令張嗣明給他錢助他出逃。但逃到定州時被抓住,當真相大白后,弓嗣業先被絞死。張嗣明、徐敬真想用陷害別人立功得到免死,使誣認了許多人,說他們都是與徐敬業一同謀反者。先是誣招了討伐諸王叛亂的元帥、出任內史的張光輔,他便和張嗣明、徐敬真一同被處死。而洛陽令魏元忠、秋官尚書張楚金、陝州刺史郭正一、鳳閣侍郎元萬頃等高官也一同被誣招。

武則天得到這個奏報,心中甚為疑惑:魏元跽是剿平徐敬業叛亂的功臣、郭正一和元萬頃是她一手提拔的親信。但她對謀反是敏感,已批准處他們死刑了。到臨行前才突然決定保住他們,趕緊派鳳洛舍人王隱客往法場傳旨救人。王隱客害怕耽擱,他飛馬揚鞭,一路高喊:「皇帝有旨刀下留人」聲音直到刑場,張楚金等死裏逃生,高興得站起來連連高呼。唯獨魏元忠跪着不起,口說:「虛實未知。」王隱客飛馬趕到,讓他起來,他又說:「俟宣旨已。」敕旨宣畢,徐徐站起謝恩,但臉上卻無表情。這幾個人皆被免死流放嶺南。

彭州(四川彭縣)長史劉易從也被同時誣招,在彭州被殺。因其官聲甚佳,行刑時吏民們前來告別,脫衣投地曰:「為長史救冥福」投在地上的衣服可值十萬錢[詳見《資治通鑒》,卷204,永昌元年閏九月戊申條。]。

同年九月,周興誣告宰相魏玄同謀反。原來,在高宗時周興做河陽縣令,高宗想提拔他,有人反對,周興尚不知情,到朝堂上等消息。魏玄同當時是地官尚書、檢校納言、同平章事,見到周興便說:「周明府可以去矣。(唐人呼縣令為明府),周興便以為魏玄同阻撓他,便記恨在心。此時,周興便想搞誇魏玄同。因魏玄同與裴炎關係好,周興便誣奏:「魏玄同與裴炎為耐久朋。」(即始終不渝的好朋友),又說:魏玄同曾說:「太后老矣,不若奉嗣君為耐久。」意思是做武則天的官做不了幾天,不如做李旦的官長久。當時武則天年近古稀,此話正中其心病,立時震怒,下令賜死於家。監刑御史房濟知魏玄同被冤,便讓他反告周興以自直。魏玄同說:「人殺鬼殺,亦復何殊,豈能做告密人邪」於是從容而死。魏玄同出身寒門,極力支持武則天的改革,反對門閥制度,由於酷吏周興的誣告的確有一套辦法,被無辜冤死。

與此同時,夏官侍郎崔詧被誣告而死;不久右武衛大將軍、出身百濟的名將黑齒常之又被周興誣告謀反,也被屈殺[《資治通鑒》,卷204,永昌元年八月到九月。]。

[www.bxwx.net]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虛道德天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清虛道德天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九章.wuk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