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勿看

第四百六十八章.勿看

第四百六十八章.勿看

越王李貞聞兒子李沖已起兵,也急忙在豫州起兵響應,攻陷了上蔡縣城。九月,武則天命左豹韜大將軍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領兵十萬討伐叛亂。李貞雖陷上蔡,聞李沖兵敗,大兵將至,就想自縛投降。突然見到部將率二千人前來,就有點信心,便欺騙大家說:「琅琊王已被魏、相數州,有兵二十萬,朝夕至矣」乃發屬縣兵五千餘人,分五營令汝南縣丞裴守德率領,一下子加封五百餘人九品以上的官銜,以此籠絡人心。李貞又讓和尚道士為部隊念經祈勝,又給將兵們帶上護身符以避刀槍。朝廷大軍至豫州城東四十里時,李貞派小兒子李規及裴守德拒戰,一觸即潰大敗而回。李貞大懼,閉門自守。當兵臨城下后,李貞束手無策,遂同小兒子及妻子一起自殺了。裴守德已被李貞封為大將軍,至此也無可奈何,也自殺了事。李貞的叛亂前後也只有十七天。

其他宗室諸王還未來得及響應,聽李貞父子失敗都不敢起兵發難了。先頭的勇氣一點也沒有了,都等著束手就擒。倒是壽州刺史趙瑰的妻子樂長公主,她是高祖的女兒,見諸王如此便說:「昔隋文帝將篡周室,尉遲迥,周之甥也,能舉兵匡救社稷,功雖不成,威震海內,是為忠烈。況汝諸王,先帝之子,定得不以社稷為心今李氏危若朝露,汝諸王不捨生取義,尚猶豫不發,欲何須邪禍且至矣,大丈夫當為忠義鬼,無為徒死也」[事見《資治通鑒》,卷204,垂拱四年七月到九月。]但是,諸王的勇氣消逝,無論常樂公主怎麼說也鼓不起勁來了,唐室的男人啊連個老公主也遠遠趕不上,哪還是武則天的對手呢

這次宗室王的叛亂根本未與武則天派去的軍交鋒就失敗了,開始時氣勢迫人,那麼多王子起兵討伐武則天一個女人,似乎大象踏螞蟻。結果連自己的封區也沒打出來,便被自己管轄的縣級官兵打敗了,比徐敬業差得無法說。

諸王叛亂讓武則天既失望又惱火。所以失望,在於她對宗室王估計過高,徐敬業就夠差了,還和她派去的部隊打上幾仗,前後打了四個月。而諸王叛亂尚未同她的大部照面,就或失敗、或自殺、或投降,這些男人也太讓她失望了。所以惱火,在於時至諸王叛亂之日,她都是以尊敬、優撫對待他們,一點一滴未虧待。相比之下,她對自己的親戚卻很苛刻。真是敬出了一群豺,養出一群狼來。既然他們不知好歹自己跳了出來,正好誅殺,省得再為禍害。於是,她派監察御史蘇去處理。蘇提問了叛亂人之後,報告給太后說查不到他們叛亂的證據。有人說,是他與叛亂的人通謀。太后就詔見蘇問他是否和叛亂人有關係,不願查或隱瞞了實況不願說呢?蘇竟一個字也不回答。太後知道這是個儒者,不是問案的材料,就派他去做了河西監軍,另讓周興問案。

其實叛亂罪按唐律都要處極刑、滅族的,沒啥問頭,蘇幾不忍心這麼做。周興是有名的酷吏,案子到他手裏就好辦了。他把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公李譔、常樂公主等人抓到洛陽,勒令他們全部自殺就結案。武則天聽說叛亂主犯全自殺了,也不問具體的問案情況,下令把諸王的姓改為「虺」,「虺」是毒蛇的意思,駱賓王曾在討伐她《檄文》裏用毒蛇比喻她,現在就讓叛亂者姓虺好了。同時下令把叛亂人的所有親族黨羽都殺光,這就是封建社會的滅族大罪。

豫州是叛亂髮動的特別區,越王李貞在這裏組織軍隊,攻陷縣城、私授官銜,涉及的人太多,情況複雜。武則天就派軍審理罪案聞名當時的文昌左丞狄仁傑任豫州刺史,去辦理豫州的平亂善後事宜。

狄仁傑到了豫州,地方已據律治越王李貞的黨羽達六七百家,抓到監獄的五千多人,司刑者正在準備一一殺戮。狄仁傑是通曉唐法的,這樣辦理也沒有錯,但他也知道,真正的叛亂死黨只是少數,這麼多人都是被牽連進去的,都不擁護叛亂,而罪魁禍首越王李貞父子都已死了,殺這麼多人只能造成仇恨。所以,他接理案子后便給武則天寫了個密奏,讓部下送給了太后。武則天打開密奏,上面是這麼樣寫的:「彼皆詿誤,臣欲顯奏,似為道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乘陛下仁血之旨。」就是說,這些被判有極刑、滅族罪者都是無辜受牽連者,如果臣把他們如何受牽連、造成詿誤奏明了,就等於替他們鳴冤。可是如果臣明知他們和案情無關,又不說話,全把他們都殺了,這實在又違反了陛下仁恤愛民的旨意。」武則天是何等英明,她哪裏是聽了一兩句好話就沾沾自喜,放棄原則和初衷的人呢?所以,《資治通鑒》用狄仁傑密奏給武則天戴上個「仁恤」花帽,就讓她一高興,全部敕免了罪犯,那個就太瞧不起武則天了

實際上,武則天的想法和狄仁傑是一致的,李貞父子叛亂不得人心,既然已自尋了死路,也不想牽連太多。所以,她立即同意了狄仁傑的密奏意見,把犯人都流放到豐州(今內蒙河套地)戍邊。如果這些人在必殺之列,狄仁伙那句話是改變不了武則天的主意的。

據《資治通鑒》記載,這些被敕免死刑,流放河套,途經寧州,狄仁伙曾做過寧州刺史,那裏有當地人為他樹的德政碑。寧州百姓見到這麼多被流放的人,便說:「是我們的狄使君讓你們活下來的吧?」就引他們到碑前設齋三天。狄仁傑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也是封建社會頌揚的好官、清官,和後來的包文正一樣,被傳奇化了。既然被故事化,是否有這些故事就難說了。當然,清官總比貪官好;但清官也是官。封建社會的輿論,往往製造一些清官讓人民擁護,也是一種統治策略呢。比如,當時的六七百戶,五千多人,是傾家被押去河套的。他們一路遙遠被趕過去,到邊關後去服苦役,其後果又能比一刀斬死好多少呢?這樣的痛苦折磨、折磨而死等着他們,還有什麼值得到狄仁傑的「德政碑」前「設齋三日而後行」的呢哎可憐的封建社會的百姓啊,當官的留點臨時的「甜頭」,就叩頭「設齋三日」,可憐啊

當然,像狄仁傑這樣的官畢竟在眾官里鳳毛麟角。當時,節制討伐叛亂諸軍的元帥張光輔還在豫州駐紮。將士們不斷向地方勒索,提出各種無理要求,狄仁傑不理睬他們。張光輔見狀大怒,向狄仁傑說:「你一個州將怎麼敢輕視我這個元帥」狄仁傑回答:「亂河南者,只是一個越王李貞。今天一個李貞死了,卻有一個萬個李貞出現」張光輔問他,說這話是什麼意思,狄仁傑說:「您率領三十萬大軍,要殺的只有一個越王李貞,而城中聞官軍至,出城投降的把城的四面都踩出路來,而您卻縱將士暴掠,殺已投降的人邀功,血流遍野,這不是一萬個李貞又能是什麼?我恨無尚方寶劍斬殺你,如果有,殺了你之後我因此而死地視死如歸」張光輔見他大義凜然,只好無言而歸。不久,張光輔上奏狄仁傑對他不遜,狄仁傑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一帶)刺史。

這次唐宗室諸王叛亂,凡參加密謀者都難逃劫數。

當武則天召宗室赴洛陽參加洛水受「寶圖」大典時,甲州刺史東莞公李融派人問東都受典的情況,傳來的消息說:「來就得死」李融乃稱病未赴。越王李貞起兵后,派人來約他一起叛亂。倉促間不僅未能響應李貞,還被逼無奈把李貞派去的使者交給了衙門。因此,被加了一個右贊善大夫的官銜。沒過幾天,他和李貞等王互約叛亂的事被人揭發出來,他在同年十月的一天被處死,家產被抄,全家人都被收為官奴。

濟州刺史薛顗、其弟薛緒、薛弟駙馬都尉薛紹,都曾與琅琊王李沖通謀。他們聞說李衝起兵,也都招募兵馬、打造兵器,準備參加叛亂。等到李沖失敗,他們又殺死濟州錄事參軍高纂滅口。同年十一月,他們的事情敗露,薛顗和薛緒被處死,薛紹因為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才被免除死刑,打了一百杖投入監獄,餓死於獄中。薛紹是武則天的唯一女婿,如此結局,也是見參與叛亂刑法之重,武則天對親屬也概不留情。

霍王李元軌是高祖之子,封官司徒、青州刺史。因為他們地位特殊,儘管也是叛亂的重要參與者,還是免予處死,被廢黜王爵流放黔州。他一個老頭子被押在囚車裏向黔州進發,囚車行至陳倉時就顛沛而亡了。江都王李緒、殿中監裴承先參與謀叛,都被處死。裴承先是唐朝開國功臣裴寂的孫子,為宗室諸王所惑,也賠上了性命。

李唐宗室叛亂的迅速失敗,再次說明當時在數代王朝統治下,社會趨於穩固,天下民眾反對戰爭,渴望和平安寧。對宗室發動的武裝叛亂,從官府到民眾都不予支持。李貞和李衝起兵,連自己轄區的縣級武裝也難能攻下,正說明社會基層的穩定性,大家都極力反對戰爭叛亂,極力維護現有的穩固社會結構。同時說明,李唐宗室已成為反動的豪強地主集團,這一集團的反動腐朽,已與下層庶族地主產生了尖銳矛盾。而武則天始終代表了庶族地主,所以,當宗室王起兵討伐武則天時,不待武則天所派大軍到達,地方階層就自覺地打擊宗室反動武裝,自覺保衛武則天政權。如果是武則天不得民心,人民群眾將借宗室起兵,一呼萬應,揭桿而起,武則天真就會完蛋。所以,反對武則天者,的確是上層頑固官僚,從宗室起事的人民向背,可足以證明

但是,雖然宗室叛亂沒能造成大規模戰爭,對社會生產與生活影響不大,而武則天派去的軍隊,卻兇殘地屠殺、搶掠地方。豫州六七百家、五千人一次被流放,也是個社會悲劇。武則天只是痛恨李氏宗室,卻不料被迫害者多數仍是受牽連者和地方百姓。

按宮廷舊規,皇后不得與大臣直接面對。武則天聽政十年、執政十年,她接待臣下和接受朝臣、萬邦使者的朝覲、與大臣處理政務或離開宮殿出外活動,與臣民總有帷幕遮擋,即使到泰山封禪、由宦官執著,在帷幕內行禮。這是她尚無做皇帝的想法,仍以皇后和太皇的身份出現,不得不向傳統低頭。

這期間她對男尊女卑的舊習十分厭惡,已決心打破。她在榮歸故里時,代高宗接見鄉親,下詔授并州高齡婦女以郡君的榮稱。打破女子不能封禪獻禮的舊規,親率內外命婦登山獻禮。她向高宗上「請父在為母終三年服表」,強調母親在家庭子女中的地位說:「竊謂子之於母,慈愛特深。非母不生,非母不育。推燥居濕,咽苦吐甘。生養極矣所以禽獸之情,猶知其母。三年在懷,理宜崇報」。為男女不平極報不平。

而當洛河「寶圖」出世,她決定要做一國之君,也就決定走出帷幕,不再躲躲閃閃,要直接面對臣民,像男性皇帝一樣,展現皇帝的風采和威儀,讓萬民敬仰。她要同「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舊傳統徹底決裂,從帷幕中走出一代女皇,向天下萬邦展示女人做皇帝的非凡風采。

垂拱四年十二月乙酉,雪後天霧。武則天率睿宗皇帝、皇太子拜洛水,受寶圖,朝廷內外文武百官、少數民族各部落酋長、鄰國使者皆扈駕隨行,沿途鸞衛儀仗,逐隊行進,雅樂齊奏。武則天走出帷幕端坐輦車之上,在眾侍臣的簇擁下,不斷向道兩旁的百姓揮手致意,神采飛揚,百姓人等,歡聲雷動。

及至洛水,拜典隊伍各按方位次序排列,魚魚雅雅,莊嚴肅穆。這時,絲竹聲動,太常高聲歌唱《唐大享拜洛樂章》。在歌樂聲中,武則天緩步走上拜洛祭壇,只見她頭戴冕旒,身穿兗袍,神采奕奕,儀態萬方。她隨着樂章拜洛水、受寶圖,眺望洛河如帶,嵩山銀裝裹,壇上祥雲繚繞,壇下旌旗如畫。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開始了。

授圖大典所奏《唐大享拜洛樂章》十四章,乃武則天所親撰,為十四首古體詩,不為古詩詞撰體所載,今全文錄之如下,以存其全貌。

唐大享拜洛樂章十四首

之一:菲躬承睿顧,薄德忝坤儀。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規。撫俗勤雖切,還淳化尚虧。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之二:夕惕同龍契,晨兢當鳳扆。崇儒習舊規,偃伯循先旨。絕懹飛冠蓋,遐區麗山水。幸承三聖餘,忻屬千年始。

之三:調雲闋兮神座興,驂雲駕兮儼將升。騰絳霄兮垂景祜,翹丹懇兮荷休徵。

之四:宮旋雲洞兮躡煙塗,永寧中宇兮安下都。包涵動植兮順榮枯,長貽寶貺兮贊璇圖。

之五:蘭俎既升,蘋羞可薦。金石載設,咸英已變。林澤斯總,山川是遍。敢用敷誠,實惟忘倦。

之六:祇荷坤德,欽若乾靈。慚惕罔置,興居匪寧。恭崇禮則,肅奉儀形。惟憑展敬,敢薦非馨。

之七:沉潛演貺分三極,廣大凝禎總萬方。既薦羽旌文化啟,還呈干戚武威揚。

之八:皇皇靈眷,穆穆神心。暫動凝質,還歸積陰。功玄樞紐,理寂高深。銜思佩德,聳志翹襟。

之九:坎澤祠榮備舉,坤壇祭典爰申。婁春遙行秘躅,嘉貺薦委殊珍。肅禮恭禋載展,翹襟邈志逾殷,方期交際懸應,(下句佚)。

之十:顧德有慚虛菲,明祇屢降禎符。汜水初呈秘象,溫洛薦表昌圖。玄澤流恩載洽,丹襟荷渥增愉。

之十一:百禮崇容,千官肅事。靈降舞兆,神凝有粹。莫享咸周,威儀畢備。奏夏登列,歌雍撤肆。

之十二:九玄眷命,三聖基隆。奉成先旨,明台畢功。宗祀展敬,冀表深衷。永昌帝業,式播淳風。

之十三:舒雲致養,合大資生。德已恆固,功由永貞。升歌薦序,垂幣翹誠。虹開玉照,風引金聲。

之十四:神功不測兮運陰陽,包藏萬字兮孕八荒。天符既出兮帝業昌,願臨明祀兮降禎祥。

這是宮廷神祈祥祭祀詩,其固有的格式和內容限制了作者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不管讓誰來寫、寫多少篇也是這樣的內容和藝術。在武則天的這十四首詩里,明顯地表示出她要接繼高祖、太宗、高宗的「三聖」基業,當唐朝的第四代皇帝了。因此,她虔誠感謝落shen為她授寶圖,表示天授君權給她的欣喜、肅敬之意。表示一定要不辜負上天對她信任,補襯過去的「虛菲」和「弘道」不至,奮發有為,勵精圖治,「永昌帝業」。

如果在十四首詩中選出一首最凝鍊,最有代表性者,當是第十二首:「九玄眷命,三聖基隆。奉成先旨,明台畢功。宗祀展敬,冀表深衷。永昌帝業,式播淳風。」十四首詩要表達的意思和心情,這首詩都包括了,只是程度還不到,所以一直寫了十四首,反覆表達。這首詩里僅有一句話其意不明,就是「明台畢功」那句。這是武則天祭祀落shen時告訴上天:「明堂已經建好了。」這裏的「明台」是指「明堂」,因台和堂大體通,如前堂可稱前台或前廳。

原來,武則天這次的大型活動是三個,一是拜洛受圖;一是御明堂,朝群臣;一是「有事南郊,告謝昊天」。這顯然是她做皇帝之前的有計劃的三項重大活動,,為登極稱帝鋪陳做準備。所謂「明堂」,是古代皇帝的宗教性建築,它是皇帝的一個宮殿,但又不是一般的宮殿,是古代帝王與上帝神溝通、對話的最神聖的宮殿。在古代典籍里有不少記載,如《周書?文王居明堂》篇,述說周代以前有過明堂建築。漢代的儒家們曾議論明堂應該是什麼樣的建設?在明堂里做什麼?即所謂「明堂制度」,迄無定論。南北朝民歌《木蘭詩》中也有「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句,那是皇帝在明堂接見花木蘭這位女英雄。但綜綱唐以前的明堂建築,似有其建築,但已沒有實物了。而該宮殿的制度如何,應該是皇帝在此祭祖、宣佈重大政令、舉行特別的朝會、祭祀神靈、選拔官員、太上皇養老等,能體現皇權天授,並接受天帝的監督檢查、顯示受命於天的君權威儀的宮殿,不是一般處理政務的宮殿。

自隋朝建立已見不到明堂的實物建築,而隋朝也未建明堂。太宗時曾議論建明堂,但因諸儒和朝臣拿不出明堂建築的制度來,不知怎麼個建法。也未能興建。應該說,建明堂是宮殿禮儀制度和建築工程藝術,二者合一的設計。諸儒和朝臣中缺少這種人才,他們不懂建築設計,又無膽量去想像,所以沒有明堂的建築。

武則天既已打算當皇帝,她的氣魄宏偉,想像力充沛,就決定在自己坐殿稱皇前,就建起明堂來。使拋開諸儒,讓她的「北門學士」議論建築設計和明堂制度,而「北門學士」也缺少這種想像力。所議的地點,她就不同意。按諸儒說,明堂應建在國都的南面,三里之外、七里之內的丙已之地。武則天認為距離朝堂太遠,朝會、祭祀都不方便。她想了想,便下令拆毀乾元殿,就在該殿基礎了建明堂。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個建法,她又找和尚薛懷義設計、施工、監工,讓他一個人全包。

垂拱四年二月下令拆毀乾元殿,到年底即宣告完工。

薛懷義向她奏報明堂竣工。武則天率領群臣參觀新建的明皇,大家一見,無不為之驚嘆再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寬三百尺,三層建築,寓意天、地、人;下層法四時,各隨四時之色;中層法時辰,為十二室十二時辰;頂層圓蓋,象徵上天,築九條龍捧之;明堂頂點站立着一丈多高的鐵鳳,用黃金塗飾,金碧輝煌,凌空欲飛;明堂正中是十人圍抱的巨大木柱,上下貫通;最下層基礎部分修築鐵渠,以通雨雪之水。整座建築巍峨高聳,富麗堂皇,極為壯觀。後來,李白見之感嘆不已,曾寫下名篇《明堂賦》。

武則天看后,心中異常興奮,她為薛懷義的想像力,設計和辦事能力所震驚,尤其那隻凌空向天的金鳳,更覺設計人投合女皇帝心理的深意,她當即賜名為「萬象神宮」,並立即宣表大宴群臣[表見《唐大詔令集》,卷第410頁。],赦天下,讓老百姓到明堂參觀。特封建築人薛懷義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

因明堂落成已是年末,籌備大典來不及。武則天至明年新春,在明堂舉行盛大典禮,正月乙卯朔日(即大年初一),是新一年的開端,武則天在明堂舉行祭天大典,大宴群臣。即時,她穿上皇帝的兗冕服,腰帶上佩著三尺長的大圭,手執二寸長的鎮圭(這都是先帝王的象徵),向上帝祭祀。她持圭行初獻禮,讓李旦行亞獻禮,太子行終獻禮(顯然她已在群臣面前表示自己是皇帝)。先祭昊天上帝,次祭高祖、太宗、高宗,再祭魏王武氏彟,再祭五方大帝。祭畢,武則天登上則天門,向百官和百姓宣佈改元「永昌」,大赦天下,次日,武則天仍著帝王服接受百官朝賀。大年初三日,她在明堂布政維新,頒佈永昌新政。隨後再接連大宴群臣[詳見《資治通鑒》,卷204,永昌元年二月。]。

本來還有到南郊祭祀天帝的活勸,既立明堂,把祭天、朝群臣的活動放到一起在明堂舉行。所以,三次活動集為兩次活動。這兩次大型祭祀活動,全照皇帝規格主持進行,絲毫不因自己是女人羞羞答答,她就是利用如此盛大典禮宣告自己已是一國之君。

為祭昊天上帝,她又親筆撰寫《享昊天樂》十二首,全文如下:

之一:太陰凝至化,真耀蘊軒儀。德邁娥台敝,仁高似幄披。捫天遂啟極,夢日乃升曦。

之二:瞻紫極,望玄穹。翹至懇,罄深衷。聽雖遠,誠必通。垂厚澤,降雲宮。

之三:乾儀混成,沖邃天道。下濟高明,闓陽晨報。紫闕太一,曉降黃庭。圓壇敢由,昭極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懇玄鑒,庶察微誠。

之四,巍巍睿業廣,赫赫聖基隆。菲德承先顧,禎符萃眇躬。銘開武儼側,圖薦洛水中。微誠詎幽感,景命思昭融。有懷慚紫極,無以謝玄穹。

之五,朝壇霧卷,曙嶺煙沉。爰設筐幣,式表誠心。筵輝麗璧,樂唱和音。仰惟靈鑒,俯察翹襟。

之六,昭昭上帝,穆穆下臨。禮崇備物,樂奏鏘金。蘭羞委薦,桂醑盈斟。敢希靈德,聿罄庄心。

之七,尊浮九醖,禮備三周。陳誠菲奠,契福神猷。

之八,奠璧郊壇昭大禮,鏘舍拊召表虔誠。始奏承雲娛帝賞,復歌調露暢韶英。

之九,荷思誠顧托,執契恭臨撫。廟略靜邊荒,天兵曜神武。有截資先化,無為遵舊矩。禎符降昊穹,大業光寰宇。

之十,肅肅祭典,邕邕禮秩。三猷已周,九成斯畢。爰撤其俎,載遷其實。或升或降,惟誠惟質。

之十一,禮終肆類,樂闋九成。仰惟明德,敢薦非馨。顧慚菲奠,久駐雲鮄。瞻荷靈澤,悚戀兼盈。

之十二,式乾路,辟天扉。迴日馭,動雲衣。登金闕,入紫微。望仙駕,仰恩徽。

御明堂,朝群臣,是這次祭天改元維新的和中心活動。武則天為御明堂親撰《明堂樂章》十一首和《武氏享先廟樂章》一首,錄之如下:

之一,禮崇宗祀,志表嚴禋。笙鏞合奏,文物惟新。敬遵茂典,敢擇良辰。絜誠斯著,奠謁方申。

之二,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靈。萬方資廣運,庶品荷財成。神功諒匪測,盛德實難名。藻奠申誠彟,恭祀表惟馨。

之三,仰膺曆數,俯順謳歌。遠安邇肅,俗阜時和。化光玉鏡,訟息金科。方興典禮,永戢干戈。

之四,至人光浴,大孝通神。謙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規載啟,茂典方陳。譽隆三善,祥開萬春。

之五,出震位,開平秩。扇條風,乘甲乙,龍德盛,烏星出。薦篚,陳誠實。

之六,笙鏞間玉宇,文物昭清輝。晬影臨芳奠,休光下太微。孝思期有感,明絜庶無為。

之七,律中夷則,序應收成。功宣建武,義表惟明。爰申禮奠,庶展翹誠。九秋是式,百穀斯盈。

之八,總章陳昔典,衢室禮惟神。宏規則天地,神用葉陶鈞。負扆三春旦,充庭萬宇賓。顧已誠虛薄,空慚馭兆人。

之九,千官肅事,萬國朝宗。載延百辟,爰集三宮。君臣德合,魚水斯同。睿圖方永,周曆長隆。

之十,葭律肇啟隆冬,蘋藻攸陳饗祭。黃鐘既陳玉燭,紅粒方殷稔歲。

之十一,赫赫離精衘炎陸,滔滔熾景開降暑。冀延神鑒俯蘭尊,式表虔襟陳桂俎。

武氏享先廟樂章

先德謙冠昔,嚴規節素超今。奉國忠誠每竭,承家至孝純深。追崇懼乘尊意,顯號玷徽音。既迫王公履請,方乃俯遂群心。有限無由展敬,奠醑每闕親斟。大禮虔中典冊,蘋藻敬薦翹襟。[謝無量:《中國婦女文學史》,第二編,第二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上述詩篇仍反覆感謝上天對她的寵遇,虔誠祭祀,以表對天帝的忠心。同時祈求她的軍隊神武,武功達四境,狼煙不起,人民得到和平,「遠安邇肅」。還求上帝保祐年年五穀豐登,「紅粒方殷歲稔」,百姓幸福。還向上帝表達她的改元維新主張,以為因循守舊沒有出路,她的新政令可以「宏規則天地」。祈望改元維新后,能「君臣德合」、「千官肅事」,就可以達到「萬國朝宗」,「永昌帝業」了。

三十一女人皇帝的根據何在

武則天洛水受典和明堂朝賀等大張旗鼓地宣傳,完全以當今天子的身份出現,文武百官也把她當成皇帝去朝賀。然而,她到底還不是皇帝。宣傳到該有結論時,她仍歸結到繼承高祖、太宗、高宗的遺志治理天下,「永昌帝業」是昌盛的李唐皇帝的「帝業」。就是說,她如真當皇帝,是武姓新皇帝,而不是李氏的第四代皇帝。但如果是武姓開國皇帝,那又何解決她和唐朝三代皇帝的關係呢?是篡奪帝位嗎?這個問題,她到死也未能說清楚、未能解決。第二個問題,是繞了一大圈又繞了回來的問題,即女人到底能不能當皇帝?她自認為能當,而且更相信自己有能力。但是,如果真宣佈自己是個女皇帝了,天下到底會怎麼對待她?這,她心中真就沒有數。

總之,還得找些更好的理由,明正言順地做個女皇帝。光靠瑞石不行,人家大多知道那是一塊人造石;光靠建明堂也不行,明堂只不過是個偉大的建築物。而且,當明堂建好后,百官參觀完畢后,並不是都讚揚。侍御史王求禮就公開上書說:「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砍。今者飾以珠玉,塗以丹青,鐵(zhu,音濁,鳳凰)入雲,金龍隱霧,昔殷辛瓊台,夏癸瑤室,無以加也。」[《資治通鑒》,卷204,垂拱四年十二月。]這話意思嫌武則天把明堂修得太富麗,違反的古制。而且公然又把武則天比作商紂和夏桀。當時,由於武則天正風風火火準備明堂朝會大典,沒有答理他。再說,她的確也不知道古時的明堂到底是啥樣,明堂修好了是個大喜事,也怕答理他弄出亂子攪了局。

過去總拿她當呂后、褒姒等女禍來咒罵,如今又拿她當滅國的男皇帝比喻。武則天知道敢如此不要命的胡說,公然給她上書,說明大臣們跟着吃喝,心裏仍不買她的賬。所以,還得努力找理由,總不能把剛蓋好的明堂拆了吧?反正,皇帝她是決心做,費些功夫找根據,堵住這些頑固派的嘴巴。

此時,武姓的外戚們也開始活動,為武則天當皇帝繼續找根據。

先是有人建議改改皇曆,讓全國老百姓都知道改朝換代的事。於是,武則天於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廢去正用着的夏曆,改用周曆,把夏曆的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正月為一月。

她從姐的兒子宗秦客,是鳳閣侍郎,更有點小聰明。他建議姨媽給自己起個做皇帝用的好名字,不能光是叫「武氏」(當時無論太后、皇后都是稱某氏)。再把詔書、祭祀中常用的字改一改,給朝臣改朝換代的新感覺。於是,武則給自己起名「武照」。宗秦客認為照字莫如它的同音字「曌」好,是「日月當空」之意,武則天拍案叫絕:那些看不起女人的官員儒士們,總把女人放在陰位,陰位和陽位相反,如太陽表示男人,太陰(月亮)表示女人。陰位的女人是不能當皇帝的,那好比把月亮作了太陽,是陰陽易位,極不吉利。如今她起了個「曌」字為名,這個字裏既有月(為陰),又有日(為陽),合在一起便是陰陽交和、日月合璧,再吉利不過。太陽白天升空、月亮夜晚相照,正是天下的主宰。那些經常用的字,如:天、地、日、月星、君、臣、人、年、正、載、初、聖、證等,也都改個新字,大家見了也都有個新朝代產生的感覺[《資治通鑒》,卷204,永昌元年十一月。]。

武則天這麼做只能向大家表明,她要改朝換代自己做皇帝,和明堂朝會、洛水受圖一個意思,一個效果。對真正解決朝野自覺擁護她做皇帝差得很遠,連自欺欺從的效果也達不到,如果一個心眼反對她,她這麼做騙不了人,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感和仇恨。對那些可以追隨她、接受她的人來說,她這麼做這些人也知道她是在弄玄虛、玩邪的,知道她的真正目的,她不這樣這些人也能追隨她。總之,作用不大。從最終效果看,她做的玄虛宣傳沒解決根本問題,到她死前和死後余年也都沒解決問題。直到今天,傳統的史學家和傳統思想的大眾仍未接受她,仍頑固地認為她是篡奪了李唐天下,頑固地認為她是女人不該做皇帝,是個怪物,把她做皇帝哪段歷史看作是一段邪僻的歷史,是作為反面教訓解釋的。

最終,也有人認為是佛幫她解決了女人做皇帝的問題。實際上也沒有,只是表像,是自欺欺人,也未能達到欺人效果,誰都明白是怎麼回事。近年來有的學者專門研究武則天和佛的關係,如果作為學術去研究,探討佛教和佛文化在武則天那一段的消長、與武則天的關係等,都是滿有價值的。但是,如果用玄機、玄虛去說武則天由於佛緣才當上了女皇帝,似乎是佛讓她當了皇帝,或說代表佛當了皇帝等,那也真的太玄了。

[www.bxwxbook.com]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虛道德天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清虛道德天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八章.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