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加餐·直播】吳曉波:我是怎麼從閱讀中成長起來的

親愛的同學,你好!

上周四是4·23世界讀書日,吳老師特地做了一場直播,主題是:我的讀書和我的時代。

在直播中,吳老師分享了對他影響最大的幾本書,以及他的多年寫書心得。

今天我們把這期直播的精華版內容分享給大家,作為加餐,希望你們喜歡~

大家好,我是吳曉波,今天在我的書房裡和大家做一場4·23的讀書日直播分享。

平時我們做直播常常談的是中國宏觀經濟怎麼樣,貨幣政策怎麼樣,你所在的城市房價會不會漲,該買哪些股票,企業該怎麼轉型,疫情下怎麼應對……但今天我們可能會更輕鬆一點,是一次嘮嗑。嘮什麼呢?嘮書的事,因為今天是4·23世界讀書日。

今天一早來到這個辦公室,一進門我就特別高興,因為書桌上面出現了三本書,挺有意思的:

一本是日文版的《騰訊傳》,剛剛翻譯出版,能放到我桌上來,我特別高興。

第二本是歐洲一個國家翻譯出版的《激蕩三十年》,各位同學認得這是哪個國家的文字嗎?我是不認得。我估計看直播的99.9%的同學都不認得,它是捷克文。

第三本書就是5月份馬上要面世的,現在正在印刷廠里印製的我今年出版的新書,叫《影響商業的50本書》。

我覺得今天這個日子跟讀書有很大的關係,也是我們在一個非常喧囂的都市生活中,偶爾有一天靜下來,想一想自己跟一本書、跟自己的知識有關的一天,我覺得這一天是一個特別美好的日子。

所以我今天通過這場直播,跟大家分享過去那麼多年的讀書生涯、創作生涯和我所處在的這個時代——也就是很有幸跟大家在一起所處在的這個中國變革時代。

這些書、這些字和這個時代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每一個人是怎麼在閱讀和學習中慢慢地成長起來的?

所以今天和大家來進行這樣的一個分享,關於我的讀寫生涯和我的時代。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回想一下,在20多歲的時候,哪幾本書影響了你的人生?你還想得起這些書名嗎?

我拿這個問題問過我自己。

一、《朦朧詩選》

我是1986年讀大學的,所以我趕上了1980年代末的那一輪中國思想解放的浪潮。我當年進復旦大學的時候,無論到一個文科生的寢室,還是到一個理科生的寢室,大部分的寢室裡面都有兩本書,其中一本叫《朦朧詩選》。

《朦朧詩選》選了當時1980年代的一批朦朧詩人的一些詩歌,我記得第一個詩人叫北島。

北島《朦朧詩選》的第一首詩叫作《我不相信》,我們打開來看《朦朧詩選》,第一句就是「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覺得那首詩對我們真的有很大的震撼,因為在進大學之前,我們所說的所有的教育都是我們要相信。我們要相信這個,我們要相信那個,我們要相信我們的所有的長輩,我們要相信所有書上教的知識,我們要相信所有老師給我們講的每一句話,我們要相信報紙上的每一段文字,相信牆上的每一句口號、每一個標語……

但是北島說我不相信,我甚至不相信天是藍的。懷疑主義,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個人主義的覺醒。

我覺得《朦朧詩選》突然給我們打開了跟個人生命相關的一扇非常小的窗口,我們眼睛一下子睜不開,但是發覺一個新的世界開始了。所以,如果你問我說,在所有中國作家中,哪個人是你的偶像的話,那個人叫北島。

我記得七、八年前,北島有一次來杭州做一個活動,一個朋友跟我說:「你的偶像北島來了。」

然後我那天剛剛躺在家裡,我腳上動了一個小手術,然後醫生跟我講說:「你必須要躺一個月,不能下床。」

然後我聽到北島老師來了,我第一件事就是下床,然後叫了輛計程車,去見北島老師,跟他聊了一個多小時。

北島大概也不知道我是誰,但是我那天特別高興,因為我見到了我年輕時的偶像,他的那一句話、一首詩,可能就對當年的一個少年人生改變非常大。

所以《朦朧詩選》啟發了我們那一代人的人文修養和個人意識覺醒,可以說是一本經典性的著作。

二、《第三次浪潮》

第二本書就是當年文科生、理科生基本都有的書,叫《第三次浪潮》。這本書是一個美國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寫的。

在《第三次浪潮》中,我第一次看到一個詞叫bigdata(大數據),我第一次知道未來會有一場革命叫信息化革命,然後未來有個跨國公司,而消費者和員工之間會產生一種新的互動,未來有可能每個人在家裡辦公。

如果說《朦朧詩選》在我們那一代人心中種下了個人主義、人文主義的種子的話,那麼《第三次浪潮》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發覺,我們原來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在疆域之外的其他一些國家,有另外一些膚色,講另外一些語言的人們,他們是這樣思考這個問題和思考地球的未來的,給我們打開了另外一扇窗口。

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第三本影響我的書是周國平寫的《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尼採在他的著作中講過一句跟北島類似的話,北島說,我不相信,尼采說,上帝死了。就是沒有一個絕對的偶像,一個絕對的領袖,一個絕對的真理,未來能夠統治我們的思想,統治我們的行為和肉體,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

我想,所有的人生都不是從相信開始的,都是從懷疑開始的,從拒絕開始的。我覺得尼采那本書幫助20多歲的我,從哲學的層面重建了世界觀和價值體系。

所以當時我熱愛上哲學,我開始看一些哲學家的書,開始看康德的書,開始看黑格爾的書,開始看基爾凱郭爾的書……我在尼採的影響下開始慢慢重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哲學體系。

四、《李普曼傳》

第四本影響我的書是一本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很小眾的書。

我當時讀的是復旦大學新聞系,是個新聞系專業畢業的學生。我到今天其實還是一個記者,無非我已經沒有那張記者證了,但我現在的寫作還是一個記者的方式。

記者是什麼方式呢?我們要用腳去丈量這個國家,要用手去撫摸那條生產線,要讓自己走進所有正在變化的企業中。

我這些年每年去看企業、走企業——有同學如果看過我的年終秀的話就會發覺,到了年底,我跟大家報告的這些公司案例、商業模式創新,90%不是網上扒來的,不是來自報紙的,是我用腳為大家丈量出來的,用眼睛為大家看出來,然後用筆把它寫下來,用嘴巴告訴大家。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記者。

但是到了新聞系以後,你還會發現一個問題:你這個行業中最大的偶像,你希望成為的那個人是誰?

當時我到圖書館去找,後來我找到一個人,那個人叫李普曼。他是二戰以後,整個美國最偉大的新聞記者,是當時歐洲和美國最重要的兩個公共知識分子之一。

所以當時我看了《李普曼傳》以後,我就在想,我為什麼會跑到新聞系?新聞記者的人生應該怎麼度過?

我覺得就應該像李普曼這樣,用60年的時間為這個國家寫作,告訴你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這個國家發生了什麼,我是怎麼看的。

五、這些書如何影響了「我」

在20多歲的時候,你看的哪些書影響了你的人生?

《朦朧詩選》《第三次浪潮》《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和《李普曼傳》這四本書深刻地影響了20多歲時候的我。

現在我來想一下,它們在哪些方面影響了我?

第一,它們影響了我的審美和價值觀。像《朦朧詩選》,它體現的是那一代詩人對世界的認知和看法,建立了我的現代審美和現代的價值觀。

《第三次浪潮》讓我產生了當代感——你活在哪樣的一個國家,你生活在怎樣的一個時代,在你所生活的這個時間點,這個地球的那些角落在發生一些什麼事情……

我們的肉體沒有辦法行走在地球的每個角落,但是書本可以把我們帶到世界的任何地方,跟任何種族的人進行對話,了解他們是怎麼想的,他們是怎麼看這個世界的。

第四,我覺得像《李普曼傳》這樣的作品培養了我的職業觀。

每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會有一些大師,任何一個職業都有一個偶像存在,我們希望成為像他那樣的人,所以培養了我們的職業觀。

每一本書之所以到今天還留給我很深的印象,我還能記得起細節,就是因為在很年輕的時候,它們像種子一樣地進入到了我們的心田,然後它慢慢地發芽,跟我們的人生一起成長,在我們的身體中不斷地發酵,最終成為了我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覺得這就是一本書和一個年輕人之間的一種非常微妙的共存和對抗的關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影響商業的50本書文字版吳曉波的私人商業書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影響商業的50本書文字版吳曉波的私人商業書單
上一章下一章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