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神」為何錯失美國互聯網經濟

用50本書構築你的商業知識圖譜。大家好,我是吳曉波,今天我們開講《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一、「護城河理論」

巴菲特曾經有一年在《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就是我們推薦的這本書中,提過一個概念,叫「護城河理論」。

一個企業進入到一個特別好的行業,每年高速成長,第一件會碰到的事情就是進來一堆野蠻人,一堆新進入者來跟你打價格戰,打規模戰,來跟你搶人才等。

所以一個企業就好像建城一樣的,當城市建完以後,你要捍衛自己的資產,對不對?那怎麼辦?你要干兩件事:第一,你要高高築起城牆;第二,你要把護城河挖得非常非常長。

那麼這個城牆是什麼?就是核心技術。可口可樂重新定義了什麼叫碳酸飲料,吉列刀片也好,口香糖也好,它們在這個細分領域中掌握了核心技術。

第二件事情是護城河,護城河是什麼?就是你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

當經濟波動的時候,當別人要攻擊你的時候,你有沒有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一個不可動搖的、不可競爭的品牌,然後你和經銷商之間有沒有形成一個長期的利益關係。

技術和消費者關係構成了一個企業的城牆和護城河。

所以我要投哪些公司呢?我要投那些具有很高的城牆和很深的護城河的這些企業,然後我要長期地去擁有它們。

巴菲特曾經說:「我們寧願擁有希望之星鑽石的部分權益,也不願意擁有人造鑽石的全部所有權。」就是,我們要去找那些在資本市場上有長期投資價值的那些希望之星的鑽石,我哪怕佔有它一部分的股份也很好,但我不需要那些看上去很耀眼的,但實際上沒有長期價值的人造鑽石。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判斷什麼是希望之星,什麼是人造鑽石,因為價值投資理論是對長期穩健性的一種判斷和持有。

二、從「卵巢股票」反觀我們的人生

我們看這本《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一方面可以學到很多經營理財的知識,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是反助於我們自己的人生。

無論你是做任何行業的人,巴菲特對事物、對企業、對時間的很多判斷,他的很多哲學性思考對我們都有很多啟發。

在這本書中,我有一次讀的時候有一段內容挺讓我感慨的:巴菲特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卵巢股票」。

如果從概率上算的話,他說,我能夠投胎到我媽媽子宮裡,然後我媽媽把我生下來,變成一個美國人,這件事情的概率是多少呢?是2%。

他說,很重要的是你進了哪個子宮,那個子宮剛剛在哪個國家,這隻卵巢股票決定了你未來人生的成長,包括你跟財富之間的關係。

他在2016年的《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算了一個賬,他說:「在過去的20多年裡,美國人口的年均增長率是0.8%,GDP的增長率平均值是2%。這聽上去並不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就一代人的時間而言,比如25年,這個增長速度會帶來人均實際GDP34.4%的增長,為下一代人帶來驚人的1.9萬美元的實際人均GDP增幅。如果是平均分配,那麼一個四口之家每年可獲得7.6萬美金。」

這是2016年巴菲特對過去20多年一個美國家庭和美國經濟成長的判斷。

那麼我在讀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就想到我的這個「卵巢股票」。很偶然的機會,我以一顆受精卵的方式進入我媽媽的子宮,然後我媽媽把我生在了中國這個國家。

從1978年到2019年,41年裡,中國的人口年均增長率大概在0.3%左右。然後中國的GDP平均增長是在6.8%~7%左右,是美國的3到4倍。

所以如果你用巴菲特的卵巢股票的方式來評價一個生在1960年代或70年代,或80年代的中國人,他的這個卵巢股票的價值就有可能比美國的卵巢股票價值還要大。

比如說在1978年的時候有兩個女生,一個在中國最好的一家飯店,比如說北京飯店當營業員,另外一個在美國一個最普通的麥當勞當營業員。

1978年她們工作一年的收入相差多少呢?要相差53倍。但是,到了2019年的時候,在過去的41年中,那個在肯德基工作的女生,40多年裡她的年收入增長了3倍。而如果是一個在中國的服務員,她的收入增長了150倍。所以到了2019年的時候,她們的差距就沒有那麼大了,只差距5~6倍了。

再比如說,在1998年,有一個人他有2000萬人民幣,1000萬投在了上海,1000萬投在了美國的紐約。10年後,它們的投資收益率是怎麼樣的呢?紐約那個1000萬人民幣的房子漲了2.4倍,上海那個房子漲了14.2倍。

所以巴菲特那句名言——「在貪婪時恐懼,在恐懼時貪婪」這句話並不適合所有的國家。

比如說今天你到了歐洲的一些國家,那些國家整個經濟都已經停滯了,你進入這些國家進行投資、創業,你有未來嗎?沒有任何未來。

有未來的是什麼?是在那些成長型的國家中投資,你投資在美國,投資在中國,包括投資在印度,投資在越南,投資在這些成長型的國家中。那麼在這些國家中,「貪婪時恐懼,恐懼時貪婪」這個定律是合適的。

巴菲特在《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說——他寫這段話是在2016年,巴菲特說:「240年來押注美國會衰退的人一直在犯可怕的錯誤,現在依然如此,美國的孩子們的生活將遠比他們的父輩要好。」

所以今天也非常希望能夠把這段話送給我們中國的孩子們,或者說我們中國的每一個人:在過去的40多年中,我們也擁有一顆很好的卵巢股票,我們也擁有一個長期的經濟成長的通道,中國也是一個可以「在貪婪時恐懼,在恐懼時貪婪」的國家。

所以我們讀巴菲特的很多觀點和很多文章,你會發覺很多都似曾相識。因為他所出生的1930年是一戰和二戰之間,美國由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然後在1970年代到80年代遭受了日本公司的巨大狙擊,1990年以後出現了信息化革命浪潮重新崛起的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過程。

巴菲特的所有的投資,他的時間的玫瑰,他的投資價值的理念都是美國現代經濟史的一個縮影。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財富、我們的創業、我們的投資在這個意義上跟他有很大的相似性。

三、巴菲特是不是「投資之神」

那麼巴菲特是不是就是一個神,是不是他的價值投資理論就代表著投資界的真理?其實也是未必的。

巴菲特投資了很多的企業,有很多經典的投資案例,但是巴菲特錯過了整整一個美國互聯網經濟。

各位知道,在過去的20多年裡,美國的經濟增長不是靠可口可樂,不是靠吉列刀片,也不是靠保險公司或者箭牌口香糖,靠的是什麼呢?靠的是谷歌,靠的是微軟,靠的是Netflix,靠的是蘋果,靠的是Facebook,靠的是這些在矽谷和西雅圖地區成長起來的這些信息化公司。

但是很可惜,巴菲特在很長時間裡面跟這些互聯網公司絕緣,為什麼?因為這些互聯網公司的非線性的高速成長和波動,違背了巴菲特價值投資的第一信條——長期穩定性。這些公司看上去既不長期也不穩定,今天很輝煌,明天又不見了,後天它又起來了。巴菲特說,我怎麼搞得清楚?

巴菲特跟比爾·蓋茨是很好的朋友,他們兩人長期盤踞在美國富豪榜的第1名、第2名,每年有的時候比爾·蓋茨還會飛到奧馬哈陪巴菲特打幾個橋牌。

比爾·蓋茨在管理公司以外,他有一個很大的基金,叫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是全世界最大的個人慈善基金。他在非洲、亞洲地區做很多跟人類疾病相關的投資。

巴菲特捐了1000萬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給了比爾·蓋茨的基金會,但是一直到我們做節目的今天,他都沒有買過一股微軟的股票。為什麼?他說,比爾·蓋茨是一個特別偉大的企業家,微軟是一個特別偉大的企業,但是我看不懂,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經營的。

在2018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摸摸鼻子說:「我是個愚蠢的人,我從亞馬遜剛創業的時候就在觀察這家企業,我認為傑夫·貝佐斯做的事情近乎於奇迹。」但是他接著說,「問題在於,當我認為什麼事情是奇迹的時候,我就不會在它上面下注。」

2019年的時候,在股東大會上又有人開始問他說:「你怎麼看特斯拉的馬斯克?」

又是同樣的一個問題,巴菲特的答案也幾乎是一樣的,他說:「我覺得特斯拉是一家偉大的企業,馬斯克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但他並不是理想的投資標的。」

巴菲特投資新科技公司要到2016年,他去投了蘋果公司,成為蘋果公司的一個大股東。這個時候那個充滿著叛逆的喬布斯已經去世,這個時候的蘋果已經不是那個衝撞的、具有非線性野蠻成長的企業,已經成長成一家非常符合巴菲特所謂的擁有高高的城牆和長長的護城河的穩健型公司了。

所以他這個時候投資蘋果,是因為蘋果已經成長成了另外一個可口可樂或者另外一個箭牌口香糖。

所以你看,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它的死角,都有它的局限。所以各位,在全世界無論是投資界、管理界、人文思想界,都不存在一個沒有局限的理論,那個叫絕對真理,那是絕對不會存在的。任何理論都有它的死角,都有它值得商榷的一個部分,所以理論一定會有它的背面,有它的反面,有它的投影面,而那個就是另外一個理論成長的可能性。

每一本書都會從它的專業角度給我們提供那個寫作者、實踐者通過專業領域給予我們的很多啟發,所以我們讀巴菲特的書,在某種意義上是在讀一個人和金錢的戰鬥史和掙扎史。

關於《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的解讀就講到這裡了。我是吳曉波,我們下一本書再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影響商業的50本書文字版吳曉波的私人商業書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影響商業的50本書文字版吳曉波的私人商業書單
上一章下一章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