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生平

黑格爾生平

從十八世紀後期開始,過去在思想文化領域顯得十分冷落的德國大踏步跨向歐洲的前列,以至到了這樣的地步:只要是敘述此後的歐洲思想文化史,注意力總不能離開德國太久。我們在論述了萊辛、歌德、席勒、史雷格爾之後,剛剛提及雨果,又不得不立即回到這塊土地上來——而且已經有點晚了,現在要談到的這位德國理論家已在《歐那尼》事件的第二年去世。這是一位絕對不能輕慢了的理論家,他就是被後人稱之為在亞里斯多德之後第一個以獨創精神研究了悲劇的黑格爾。

當法國的革命風濤和政治雲煙起伏變幻的時候,當德國的浪漫主義運動興起、分化、行時的時候,黑格爾觀察著、思考著、品評著,他也有激動,有厭棄,但卻把這一切都熔鑄在自己的勃勃雄心之中——建立一個包羅萬象、囊括一切的體系。德國思想家有一個習慣,只要有所創見,總喜歡設法把它擴充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這方面,黑格爾表現得特別突出,而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於是,人們從他恢宏的哲學體系中看到了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而在美學體系中,又看到了他的戲劇理論。

黑格爾的戲劇理論,也是對戲劇美學的一次關鍵性的開拓。廣義而論,有史以來的戲劇理論有許多可以納入戲劇美學的範疇;然而嚴格意義上的戲劇美學,則是近代當美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后隨之而產生的一個分枝,它與美學整體一樣受著哲學體系的嚴密制約,比一般的戲劇理論有著更高的理論等級,更著重於戲劇本質規律的探索。按照一般說法,十八世紀中期鮑姆加登動用「美學」這一概念是這門科學獨立行世的標記;但在這以前,狄德羅、萊辛、席勒等人也都是美學的創立者,他們的戲劇理論,已可歸入嚴格意義上的戲劇美學範疇;而到了黑格爾,當他健步登上資產階級美學高峰的時候,又把戲劇美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黑格爾(一七七〇~一八三一年)出身於符騰堡公國斯圖加特城一個仕紳的家庭,早年在文科學校求學,一七八八年十月進入這個公國辦的兩所高等學校之一——圖賓根神學院讀書,兩年後謝林入學與黑格爾住同一間宿舍。謝林後來也成了一位有名的哲學家,比黑格爾當然差得很遠,但在許多問題上卻是黑格爾的啟發者。謝林比黑格爾小五歲,但成名很早,在學校里以及離開學校后的一段時間裡,黑格爾甚至還常常覺得自己在學術方面根本不能與謝林相比肩。一七八九年法國革命的爆發曾使黑格爾非常激動,曾參加慶祝活動,接受革命口號,發表政治演說;後來雅各賓派實行恐怖手段時黑格爾也像許多知識分子一樣採取了反對的態度,但歷史發展的明晰觀念使他始終未曾抹煞過這場革命對歐洲和人類的意義。一七九三年黑格爾從神學院畢業,先做家庭教師,一八〇一年到耶拿大學任教。

我們記得,耶拿是席勒擔任過歷史教授的地方,是史雷格爾兄弟從事浪漫主義活動的地方,離歌德所在的魏瑪不遠。耶拿的學術氣氛吸引著黑格爾,更何況老朋友謝林也在那裡。但是,對於黑格爾能不能擔任耶拿大學哲學講師一事,卻頗費了一點周折,調查他的財產情況,送交論文,舉行答辯,如此等等,好不容易才做了個編外講師。這真是一個奇特的教師,講解簡單的事物費勁鈍澀,一進入複雜的內層本質卻變得從容酣暢起來。當時和他一起開哲學課的教師中有一半是教授,結果來聽他課的人自然不多,開始只有十餘名,後來至多也就是三十人上下,但只要堅持聽下去的學生,卻都對這位老師欽佩得五體投地,連他一般的生活用語都要進行細細的考索,看看是否別具深意。他們好像跟著這位老師在另一個天地中生活,這是一個高貴、深奧而又神秘的天地。平庸無識的學校當局不僅不理解黑格爾,而且一再給他以阻難,同時又百般推崇各方面都比他差的一個對頭,甚至積極為他的這個對頭申請教授職稱。黑格爾一氣之下給當時在魏瑪宮廷任高官的歌德寫信陳述,因為魏瑪宮廷也為耶拿大學出資,是管得著的。在歌德的干預下,黑格爾方始擔任了教授。後來,歌德又為黑格爾搞到了一份為數極為有限的薪俸。

由於他的學識和朋友們的努力,到一八一四年,幾所大學同時聘他擔任正教授,黑格爾決定到海德堡大學任職,后又轉赴柏林大學,這是當時德國的最高學府。在這期間,他出版了《邏輯學》、《哲學全書》等巨著,講授過的課程更多,《美學》也已開講。到了柏林大學之後,他邁向一生榮譽的頂峰,過去講課時枯燥費解的缺點,這時也成了思想深刻而獨特的標誌。一八二九年十月被選為柏林大學校長,一八三一年獲國家勳章。獲獎的原因,據說是因為在他擔任校長期間校內沒有發生過反**的案件,而此時法國正在哄鬧著《歐那尼》事件、醞釀著七月革命。他的思想中恭順、保守的一面正在發揮作用,也正在被統治當局發現和讚賞,他的哲學被奉為「國家哲學」。當年十一月十三日,黑格爾因病去世。

除了上面提到過的幾本著作外,黑格爾在生前出版的名著中還有《精神現象學》、《法哲學原理》;他死後由學生整理出版的重要著作有《歷史哲學》、《宗教哲學》、《哲學史講演錄》等;《美學》一書,是根據他在海德堡大學和柏林大學的六次演講整理成的。

這位唯心主義哲學家在這些博大精深的著作中用高度發達的思辯能力為人們描述了一個廣闊的精神領域,描述了一個前後銜接的歷史過程。在那裡,一個被稱做「理念」的上帝在創造著一切,所有的現實事物都是這種至高無上、包攝一切的普遍思想的外部表現,因此只有它才是絕對、真實的;理念不斷地要發展自己,而且是通過乖離自己、分割自己、追求自己、認識自己、回復自己的途徑來創造和發展自己的。在這整個複雜的過程之中,有那麼一個階段,理念認識自己和顯現自己的辦法不是通過概念而是通過感性形象,那就牽涉到美了。「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是雕鏤在黑格爾美學大門上的一句箴言。

一種思想竟然變成了現實世界的創造主,這是使人難以置信的,但好在黑格爾的哲學和美學並非僅止於搭建這種唯心主義的大框架。一進入具體論述,他對於概念間相互關係的多層次邏輯分析往往顯得相當精妙、深刻,對於各種歷史發展進程的辯證考察更是顯現出極大的功力。總之,房梁倒豎,但珍寶無數。

就美而論,既然說了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那就既要仔細地研究理念,又要研究它如何顯現為感性形象,還要研究兩方面的統一。不僅如此,還要從「理念」和「感性顯現」這兩者的關係中,引伸、衍發出理性與感性、內容和形式、主觀與客觀這三對有牽連的關係,並論述每一對關係的統一性,這一來,這一理論枝幹就變得枝葉繁茂、碩果累累了。但事情還遠沒有完。上述這每一對關係的統一是需要通過一個歷史過程才能達到的:開始時要顯現理念而找不到很恰當的感性形象,只好用符號來象徵,後來兩者契合得比較好了,但再後來,理念世界又要無限仲展,感性形象、藝術形式又框范不住它了——根據這個過程,於是人類歷史上有了象徵藝術、古典藝術和浪漫藝術。請看,黑格爾又描繪出一部完整的藝術發展史來了。再從另一個角度看,既然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那麼,也可能顯現在自然中,也可能顯現在藝術中,分別變為自然美和藝術美;而黑格爾所重視的藝術美要實現,又得憑藉層層條件,從比較外圍的大環境一直到最裡層的激發力,這樣分析起來,就更加色彩斑爛,幾若遨遊於藝術世界了。這只是一個例證,說明一個得之於唯心主義哲學原則的一般命題,如何在這位辯證法家手上幻化出無窮的精彩內容的,說明黑格爾在基本哲學問題上處於首尾倒置的情況下如何創造出令人流連不已的合理內核來的。

在論述理念顯現為感性形象的一個環節——藝術美的實現過程和實現方式時,黑格爾一再論述到自己心目中的藝術皇冠——戲劇;尤其在他的《美學》的最後一部分,談到理念以不同的感性材料顯現出來而形成不同的藝術種類時,對戲劇進行了集中剖析。因此,黑格爾的戲劇理論是相當豐富和完整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舞台哲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舞台哲理
上一章下一章

黑格爾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