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論戰 第0007章 英國人喝茶

第二集論戰 第0007章 英國人喝茶

1839年的到來,中英貿易不但未如艾略特領事心愿,反而出現了一系列強烈的不祥徵兆——中國要變卦,要加碼!

怎麼回事?原來就在他積極撰寫年終總結、對帕外相大話未來信心滿滿之時,咱們的欽差大臣林則徐大人到了北京。

時間是,1838年12月底,已經在謀划禁煙狂飆了。

1939年1月6日,林大人正式離京趕赴廣州。

其實,廣州也已外松內緊、內外有別了好一陣,只是這艾領事窩在澳門未發現而已!

英雄出場,戰爭已到門檻上,但老實說,此時的艾略特只是想做生意,林則徐也只是想禁煙而已,二人都沒想到要打仗!

趁此難得的機會、最後的和平時光,說兩件可以讓中英相互映襯的事,十分有趣、上勁、過癮,我相信是與其後的戰爭有關係,真打起來再說就來不及了——

第一件是,英國人喝茶。

鑒於咱們是茶的故鄉先啰嗦幾句,中國源產地,茶產業龐大,茶文化深厚,茶道高深,茶博士遍地,根本用不著去苦練勞什子的童子功,寒窗苦讀二十載才拿到個博士小本本。

簡單說來,茶分兩種:小葉大葉,五色:綠紅烏黑花,九品:上三中三下三,形制則不知幾何,名稱更是層出不窮,蔚為壯觀,恕這小說就不深入了!

看過陸羽《茶經》便知,不僅茶講究,用來沖泡的水也講究,分上中下三品,上泉中江下井,如何煮水也是學問,壺爐柴質亦分高下,還有用來飲茶的碗盞杯碟也有講究。

人多如何,人少如何,富人貴人、窮人賤人如何,均要得法,不可亂來。

咱們茶道高深,茶文化淵博,茶故事更多得要命,一輩子都說不完就不獻醜了!

單說咱茶葉出口到了英國怎麼樣,也許故事沒有咱們的傳奇,但人家也是喝過來的,聽聽無妨。

現在我們的各類書籍都說:遠在葡萄牙壟斷亞洲貿易的1600年代,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轉口貿易就把茶葉倒騰到了英國,成了皇家貴族上等人餐桌上的新講究。

其實沒那麼早——

1637年,威忒爾船長首航中國,皮特蒙大師說中國人給他們喝一種煮了某種藥草的水,必須趁熱喝才有益健康,這就是英國人第一次對茶的描述。

可見,在1640年以前,英國人還不知道茶是什麼東西,哪怕是在上流社會。

威忒爾船長狼狽離開中國之後一個時期內,由於澳門葡萄牙人的戒備,沒有什麼英國商船前來澳門,直到明朝覆亡的1644年,才有一艘「野鹿」號商船到澳門,而且什麼也不許進口,除了瓷器。

169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繞開澳門,直接從廣州進口380桶茶,算是中英茶葉貿易有記錄的第一單,這一桶究竟有多少?

咱中國人應該不難估算吧。

1709年,東印度公司整合成股份制「英國貿易商聯合東印度公司」,茶葉貿易才開始走向繁榮。

1717年,公司派出的2艘商船,接到倫敦指令,對茶葉是能裝多少就裝多少。

由此可見,茶葉此時才成為英國貴族、皇家、上等人桌上的新講究,開始染上茶癮!

但是,直到1720年才達到每年萬擔水平,1725年進口總額靠譜估計只25萬英鎊,即百萬英鎊的1/4。

由此判斷,這個時期,英國人的茶癮在急劇發展但還是不大,依然被目為某種神秘藥草,到底有什麼功效或藥用價值?老實說,英國人並不清楚!

但是,因為英國上等人的帶頭講究,喝茶逐漸流行全國,不消20年時間即1745年以後竟普及到了社會最最最底層,喝茶已不僅僅是英國上流社會的講究,而是風靡全英國社會各階層民眾日常生活的最大風俗。

至此,喝茶已不再為咱們中國所專有專美,大英淑女紳士們已大踏步趕上來了!

要是都像咱中國人,光喝個茶或品個孰優孰劣也就罷了,糟糕的是這些紳士淑女都上了癮,而且茶癮奇大無比——

喝出了大英帝國才有的茶文化特色,以及大英國民才具備的氣質風範——

沒有麵包黃油可以,沒有紅茶牛奶絕對不行,等於是咱罵人低俗、無品位、沒素質、無教養!

您道這大英帝國人人喝茶,喝到了啥程度?

說出來怕您都不禁忍俊,由於氣候飲食原因,這英國人喝茶與咱們有區別,還需加鮮奶卻又不是咱們的奶茶。

這問題就出來了:到底是先放茶,還是先放奶呢?

英國人是個個爭論不休,竟然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大派——

茶先派MIA,主張后加奶milkinafter,獨領風騷10年後突然冒出個該死的茶後派MIF,主張先加奶milkinfirst,還把個堂堂的大英皇家科學院給卷了進來,一通窮論,然後指出——

先加高溫茶水,會破壞后加牛奶的先天營養,還易引發吹哈嗦等系列不雅動作,尤其是不宜細皮嫩肉、紅口白牙的淑女們喝,所以要先加奶,再讓高溫茶水慢慢注入溫熟牛奶。

如此,茶紅奶白,天然凝成,於是又獨佔鰲頭10年。

而且兩派針鋒相對,論戰一直不斷,還都輪流交替,引領大英飲茶潮流,前後長達100多年!

要叫我說,先加茶的叫喝奶茶,先加奶的叫喝茶奶,沒啥好爭的。

可是,英國茶文化不同,不管是喝茶的、喝奶的都離不開茶,等到新品出來后又為先加茶還是先加奶爭個不休,一會兒這派引領潮流,一會兒那派創新了勢頭。

說實話,這兩派都比咱兒喝茶講究,至今就是現在,還未分出高下呢!

英國人口味如此這般,也殊不容易,從1637年威忒爾船長來華算起,到1720年英國商人在廣州穩定進口中國茶葉、大黃過萬擔,花了整整83年時間,差不多一個世紀。

這八代人的不懈努力,只是為了讓大英帝國的每個人都能喝得上中國茶而已。

喝茶,一個也許不經意間的動作,古往今來,不光是喝垮了咱們中國曆朝歷代的不少富戶、官宦、茶痴人家,也喝垮了人家英國本來就十分脆弱的傳統農業、畜牧業,還有無數新興城市的中產家庭!

不要說,英國紳士、風流淑女,就是失業者、流浪漢、寂寞深巷裡的煙花水手,要說不會飲茶那也是絕對不能啟齒的。

要是就這麼一直喝下去,這大英帝國遲早會被喝垮!

1750年前後,英國社會終於出現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飲茶運動,要結束這一切本末倒置、喧賓奪主的飲茶習氣——

著名慈善家、良心作家、禁茶派領袖:喬納斯翰威先生一馬當先,攻擊喝茶損害個人健康、國家經濟、社會風尚,譴責那些讓「吃不上麵包的人竟喝得起茶」的人,是別有用心在誤導!

歷史關頭,生死存亡,往往是這些憂國憂民、有良知的著名人物奮起反抗,為民請命,不分中外。

喬納斯翰威,一邊摸著自己的良心,一邊用飽蘸濃墨、飽含豪情的鵝毛筆,萬分沉痛地寫下——

我每次喝綠茶就像喝毒藥,肚裡翻江倒海、痛苦萬分,揉都沒用。

更糟的是,我發現:小姐們喝茶以後都老得太快,家庭主婦們也忙著沏茶,連孩子都沒法照料!

最可憐的是,我大不列顛男兒,喝飽了茶后連舉劍的氣力都沒有了!

至於喝茶危害經濟,就更不言而喻,花那麼多白銀從那麼個荒唐、墮落的東方國家進口奢侈的茶葉,有百害而無一利!

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去修路、建農場、果園,把咱們農民的茅屋變成宮殿呢?

喝茶乃一種惡習,不僅危害個人身體,社會經濟,還有亡國的危險,想想當年的羅馬帝國,商人們用銀幣去換中國的絲綢,女人都穿起了華貴的絲袍,男人們一天洗泥馬五六次澡,國庫都洗空了!

道德敗壞,軍事無能,最終導致野蠻人入侵,偌大的羅馬帝國瞬間分崩離析!

…………

在下每每看到這些雄文、這種語氣,無異於90年以後咱們中國的豪傑先賢們,對吸食鴉片的憤怒聲討,感覺這英國是不是要馬上立法禁茶了!

還是要跟咱們來一場你死我活的茶葉戰爭呢?

我看不光是要,而且還完全應該!

可是,英國並沒有如此,而是圍繞著:到底該怎樣喝茶?繼續更深更烈的爭論,一如加茶加奶一樣,不分出個高下就不罷休。

果然,這喝茶派是主流,兵強馬壯,著名社會學家D戴維斯先生、大學者J伯奈特教授一齊上陣——

前者反駁說:「喝茶不是貧窮的根源,而是貧窮的結果,失業者喝的那是茶么?不過一杯白開水上漂著片枯樹葉!可是就這可憐的愛好,我們都有人想剝奪,叫您喝不成!」

後者更是反駁道:「烤麵包配茶水,方便快捷,這在工業化時代優勢顯著!有些人看不到歷史發展的規律,摁不到時代跳動的脈搏,就在那瞎嚷嚷不準喝茶,說喝綠茶就像喝毒藥,那我問你:喝紅茶呢!是不是也像喝毒藥?對這問題,咱大不列顛每個男人女人都有權回答——像喝春藥!」

一來二去,這場聲勢浩大的反飲茶運動,竟被扭曲成了紅茶綠茶孰優孰劣的變態社會調查,反飲茶成了只反綠茶不反紅茶而被挫敗了。

結果,紅茶派一統大英帝國,綠茶只被當成神秘的中藥材進口,規模嚴重萎縮,而紅茶進口量更加嚇人!

至於窮人什麼都沒有,就更不能沒紅茶喝,這就是英國18世紀中葉禁茶運動的結論。

與此同時,自1720年大英茶葉年進口量突破萬擔起,廣州十三行頒布了十三條章程,實現了對茶葉出口的統一管理即壟斷貿易,一律以白銀支付。

到1757年,也就是英國反飲茶運動徹底失敗后的第三年,天朝又一次全面禁止了除廣州十三行之外的所有地方與外商做紅茶生意。

英國急了!已經為自己的國民喝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所有的白銀流失。

英國不產白銀,基本來自英歐貿易,而歐洲列國也是工業化國家,要掙他們的白銀殊不容易,有時只能物物交換,任人點穴。

從事茶葉進口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為此成立國際董事會,進一步增強自身實力,開始在印度引植茶樹,以種代進,並不擇手段的與廣州省府博弈白銀交易。

到1793年,馬卡特尼團長出使中國,使團成員的所有書里,包括那些後來找人捉刀的自傳中,無不提到享受中國茶飲的盛況,就是馬團長本人也在日記里說——

給他們拉縴的縴夫們,都向他討要喝剩的茶末灌進腰間的葫蘆里,到加水站再兌上水,絲毫不浪費;

還強烈抨擊:岸上居民飛撲入海,搶奪他們扔掉的死豬,用鹽淹上風乾再吃;

還有,即便接待的官員身上,也可見到虱子爬行……

委實說,單比喝茶的講究,英國的淑女紳士們已遠遠蓋過了茶的故鄉中國,已上升成為主食伴侶。

而喝茶的代價,也同樣遠遠超過了中國,初看已呈一部血淚史——

1800年以後,英國進口茶葉穩居年2萬擔以上,1805年總額升至年2400萬英鎊以上,即百萬英鎊的24倍強,照樣白銀支付。

至1833年底,茶葉進口已飆至年3.5萬擔水平,英國白銀已不堪支付,於是立法廢除了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壟斷權,改由大英帝國政府直管,主要是進口紅茶。

第二年即1834年,納皮爾勛爵在此背景下身負重任——出任駐廣州商務領事。

沒想到,由於處置失當反而激起外貿事件,導致十三行對其貿易停牌,全英國民賴以生存的紅茶、大黃差點中斷!

馬博士、納勛爵等人亦為之殞命廣州、澳門,駐廣州領事館也一直蝸居澳門,有時還得搬上旗艦,徘徊於公海之間,時間長達七年。

駐華商務領事,名為政府官員,實則待遇不如公司高管,就一雞肋職位。

要不是大英政府實在沒有白銀,以及忙於全面征服印度南亞,否則英中紅茶戰爭早在1835年就開始了!

說到這,我倒佩服帕麥斯騰外相的忍耐,竟置好友世交的身家性命於不顧,也要讓大英國民繼續喝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誰動了他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誰動了他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集論戰 第0007章 英國人喝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