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三眼銃發威

第281章:三眼銃發威

鄭克義說明軍已經佔領了元大都,這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它標誌著元朝的滅亡。所以這個消息讓劉瓔驚嘆不已。

在歷史上收復元大都並沒有殘酷的攻城戰,而是和平收復。那是因為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順帝是個膽小鬼,他聽說明軍來了,還沒有接觸交戰他就跑了,跑到蒙古草原去了。

皇帝住的地方都叫都城,所以元順帝的落腳地就叫「上都」,那個地方的原地名叫開平。

開平是草原上的城鎮,可是蒙古草原地廣人稀,所謂的城鎮也就是一條街,沒有幾間固定磚瓦房屋,更多的是蒙古包。皇上來了給他找一處最好的宅院,也不過是個小四合院,放到繁華內地城市裡,連中低檔的民房都算不上。飲食就更不用說了,草原上多的是牛羊肉,其他山珍海味,甚至蔬菜都不用想了,絕對沒有。習慣於享樂的元順帝當然會後悔自己的草率,無時無刻不懷念大都里的皇宮,這就促使他驅動王保保要盡一切所能恢復大都。

鄭克義繼續說:「明軍佔領了大都之後沒多久,駐紮在山西的蒙古軍隊就向河北進攻,他們包圍了大都並攻城。可國都的城牆高大,城內有足夠的糧食,蒙古人善於野戰不善於攻城,面對著城牆一籌莫展。」

這些歷史的梗概劉瓔還是知道一些。明軍佔領元大都名義上就算滅了元朝,可實際上元朝的主力部隊還在,就在山西,元軍的統帥是著名的王保保。他的主力部隊就有十幾萬,佔據著山西、陝西、甘肅一帶,也是很遼闊的一片地域。現在圍攻大都的就是王保保的主力部隊。

劉瓔聽的很有興趣,鼓勵鄭克義繼續說。

鄭克義說:「在蒙古人攻大都城的時候,明軍統帥徐達率領大軍從河北進入山西,去圍攻太原府。」

劉瓔問:「徐達進山西啦?他走的那條路?」

鄭克義:「回大少爺問,這個小的不知道,反正徐大帥進了山西,圍了太原府。」

在中國的各省中,山西的地理環境最特殊,它的邊界是天然形成的,所以無論古今,山西的地界是固定不變的。山西的西面和南面是黃河,奔騰的黃河是天然的邊界,北面和東面是太行山,所以山西就是一個封閉的地域。

看來鄭克義不懂,可是劉瓔是知道的,徐達從河北進入山西必定要走娘子關,其他的路地形更險峻,道路艱難,並且繞遠。娘子關有大道,但是地形險要,道路狹窄,如果蒙古人有防守也是很難進入的。但是也有個優點,蒙古人多騎兵,不適合山地作戰,中原的軍隊多步兵,善於攻堅。

如果是山西的軍隊進河北平原,出了娘子關就是中原腹地。所以在娘子關的面前有一座石頭城,是中原抵禦娘子關的軍事要地。這個石頭城名叫石門,就是現代的石家莊。

娘子關的裡面正對著太原,是山西的首府,也是最富饒的平原,當然也是王保保的大本營。

徐達進山西就應該走這一條路,可以直取太原。

劉瓔說:「好,你繼續說。」

鄭克義:「徐大帥的兵馬圍了太原府,太原危機,圍困大都的蒙古人不能不顧自己的老巢,於是撤了大都的圍回援山西。這一回他們走的路小的我知道,他們走的是口外大同。大同城已經被明軍佔領,可是蒙古騎兵也可以繞城而過,不必攻城。」

大同是山西省北面的通道,所以大同的城牆特別的高大堅固,那是北面的門戶。可是這一條路與娘子關大不相同,它是兩條山脈中間的山谷,山谷很開闊,有幾十里寬。大同城不可能把這麼寬闊的谷地全部封閉,如果軍隊的野戰能力很強,可以監視著大同城,大軍在城池旁邊通過。鄭克義說的繞城而過就是這個意思。

旁邊的劉亞東又忍不住了,他說:「鄭克義,你別扯遠了,大少爺想聽的是三眼銃,沒用的少說點。」

還沒等劉瓔制止,鄭克義這一回直接回答了劉亞東。

「劉大總管別著急,三眼銃在大同可是打出了威風,小的馬上就說到了。」

劉瓔:「別打岔,讓他繼續說。」

鄭克義:「是!大少爺。說是徐大帥守住大同城,同時也派兵截斷了城外的道路。徐大帥有勇有謀,還敢於在城外擺戰場,這是要跟蒙古騎兵拚命了。蒙古人不知道底細,大隊的騎兵就衝過來了,結果被使用三眼銃的神機營打得落花流水。這一個神機營是拿著三眼銃的騎兵,蒙古人敗退下去,他們還騎馬,揮舞著三眼銃打衝鋒,繳獲了不少的馬匹牛羊。對了,打衝鋒的時候三眼銃要裝上刀,據說明軍里都很喜歡那把刀,這個刀有很多用途,是他們手裡得力的工具。」

他說的繳獲牛羊馬匹是怎麼回事呢?

蒙古人是放牧民族,吃的也是肉食為主,所以蒙古人的軍隊就帶著羊群、牛群、馬群,這就是他們的糧食,也就是他們的輜重,所以蒙古軍隊運動速度快,牛群羊群怎麼也比運糧的輜重大車方便。當然牛羊也要吃牧草,可是草原上不缺牧草啊。

劉瓔問:「他們除了三眼銃就沒別的火器啦?有大炮沒有?」

「回大少爺問,這個,小的不知道,沒聽他們說。不過我聽說神機營原本就是用火銃的,所以火銃還應該有,也應該有大炮。」

劉瓔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他知道老式大炮很笨重,運動極不方便,而明軍又很少使用虎蹲炮之類的小炮,他們看不上虎蹲炮,認為那不過是土匪山大王的武器。所以明軍的大炮多用於相對固定的場所,比如攻城戰,或者城牆的防守,野戰中很少使用,鄭克義的描述中也沒提大炮。

想到此劉瓔對劉亞東說:「劉亞東,你找工匠給咱們庫里的那些老式大炮換上新的車輪,做個車架子,以方便馬匹拖動。車輪要大,要適應野地和草原上行走。」

「是!小的我記住了。」

劉家有新式大炮,不需要那些老式的大炮,那些都是準備賣給明軍的。換上新式車輪,可以方便運動,讓明軍在草原上行軍作戰更快捷。

。。。。。。

鄭克義繼續講故事,他說:「大同城外的山谷很寬,說是有二三十里,中間有一條河。蒙古人看大道上過不去,又派出騎兵企圖從河的另一邊通過。徐大帥早有準備,提前在河裡修了漫水橋。見敵人的新動向他派出乘車的神機營,涉水過河,迅速在河那邊排成陣勢,再一次打退了蒙古騎兵。」

如果鄭克義所說屬實,那麼明軍現在至少有了兩個裝備了三眼銃的神機營,一個營是騎兵,另一個營是乘車的。劉家已經賣給明軍六百多支三眼銃,如果三百支可以裝備一個營的話,組建兩個營是足夠的。

上面鄭克義說的漫水橋是什麼橋?

北方的河流水量都不大,特別是到了冬季,小河溝就乾枯了,或者有很少量的水。如果把河灘和河道的地面鋪上石頭,形成石頭的路面,河水可以在石頭路面上面流過去,車輛在石頭路面上走。這就叫漫水橋,它的前提是水量很小。當然洪水來的時候就不能用了。在北方山區里,這種漫水橋很普遍的,行人和馬車通過很便利。

明軍緊急時修的就是這種漫水橋,但是也有其他結構的漫水橋,比如有低矮而堅固石頭橋,當有洪水的時候,允許洪水淹沒橋樑,暫時中斷交通,這種橋也叫漫水橋。

鄭克義繼續說:「就這樣徐大帥阻擋了蒙古騎兵的回援,太原府就成了孤城,沒多久城裡的蒙古人就投降了,明軍佔領了山西。」

如果鄭克義所說屬實,則到現在為止,明軍收復了河北平原,也收復了山西,華北一帶就全部光復。

。。。。。。

鄭克義講的故事說明了三眼銃在明軍中已經發揮了作用。從增強明軍戰鬥力來說,劉家的貢獻還不止三眼銃。就拿乘車的神機營來說,他們所乘坐的馬車都是使用了劉家出產的車軸車輪套件。

因為馬車部件屬於民用產品,所以就沒那麼多的忌諱,在各地劉家的商鋪里都能買到。也不光是劉家商鋪出售,其他的商人也從劉家進貨經銷,所以,由於產量還有不足,但是也總能買得到。

車輪套件的車軸是鍛鐵的,軸承是經過機械加工的,並且密封,配上潤滑油則靈活輕便。車輪是木料的,但是輻條和輪轂的材料是鋼。

如果與現代的車輪比較,所差的就是兩項:就是滾珠軸承和橡膠輪胎。滾珠軸承受到了機械加工設備的水平限制,可是總能有做出來的一天,而橡膠是因為沒有橡膠樹,此時的橡膠樹還在南美洲的叢林里,是大航海時代才流傳到了世界各地,所以就難於解決了。

橡膠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機械裝備里的密封件,比如劉瓔正在研製的蒸汽機就需要密封件,在沒有橡膠的情況下就只能對付了,當然效能就會降低,機器的壽命也低。

劉家的車輪組件在市場銷售,使用者按自己的習慣製作馬車,這樣的馬車輕便快捷,節省馬力。明軍中的馬車大多都使用劉家出產的車輪組件。

相對於市場需求,車輪組件供不應求,是緊俏貨。但是官家總有優先權,比百姓們更容易買到。

劉家造的獨輪車在明軍中也大量地使用,還有鐵鏟。現在鐵鏟有了更新換代的產品,是鋼板衝壓成型的,已經是現代鐵鍬的模樣了。劉家沒有生產專用的「工兵鍬」,但是鐵鏟一樣可以用。這些都是民用產品,可軍隊里同樣需要。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1章:三眼銃發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