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543.攻心為上

第544章 543.攻心為上

劉鈺進入邯鄲,劉秀江山傾覆。

羽林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邯鄲百姓努力按下驚懼的心,在試探和懷疑中開始了新的生活。

皇帝頒佈詔書,勒令各地郡縣長官歸附朝廷。聖命一道一道地發出,使者從邯鄲出發,奔向各地,傳達朝廷意旨。

劉秀已然出走,各地官吏自然是隨風倒,爭相獻城,也有橫下心反抗的,自然有朝廷大軍前去平定,沒過多久,邯鄲周邊郡縣已基本恢復秩序。

如今最重要的事當然是剿滅叛軍,捉拿賊首劉秀。耿弇的戰報一封接着一封傳到邯鄲,他已追上劉秀的大軍,但是因他兵馬數量有限,沒有力量將敵軍吃掉,只能尾隨其後,不斷出擊騷擾。好在他的部隊以騎兵為主,機動性強,劉秀也很難將其反噬,只能且戰且走,雙方就這樣互相咬着,一道緩緩向北。

耿弇請皇帝加派人馬,能讓他與劉秀來一場大決戰,將其殲滅在河北。

皇帝將戰報向案上一扔,搖頭道:「劉秀將精兵都帶在身邊,十餘萬之眾,戰力強勁,要想全殲談何容易?」

兵部尚書羅由道:「陛下,偽帝已是強弩之末,我軍士氣正盛,正可集結兵馬,一鼓作氣將其殲滅。若是任其退走邊陲,恐為長久之患。」

「增兵是要增的,將劉秀留在河北當然是最好的。」劉鈺說道:「不過這事兒也不能硬來,還要想些別的法子。依朕看,還是攻心為上。」

「陛下想如何攻心?」

「你想啊,遼東地處偏遠,人煙稀少,劉秀手下多是河北人士,原本居於富饒之地,養尊處優,若不是被劉秀裹脅著,誰願意跑到那個蠻荒之地去受苦?他們能跟着劉秀走,還有另一個原因,大概是擔心不能見容於朝廷吧!若是朕赦免了他們,讓其可以安心返鄉,如何?」

羅由道:「陛下攻心之術,實為上之上者,若如此,則劉秀大軍定將作鳥獸散。只是那些附逆者皆為國家叛臣,若不做懲戒,恐不合國家法度。」

「他們附逆劉秀時,尚不知有朕,不知者不罪,薄做懲戒就是了。偽朝之官吏,皆允其納糧贖罪,以其贖罪之糧,緩解關東之糧荒,一舉兩得。其德才兼備者,朕還要徵召為官,允其為國家效力。」

羅由拜道:「陛下胸襟博大,寬厚仁慈,古來少有,有陛下為萬民之主,實乃百姓之福。」

「如今最緊要之事,除了根除劉秀勢力之外,應以安定天下人心為要。要讓他們知道,朕不只是關西的皇帝,也是關東的皇帝,朕乃全天下之主,天下之人皆是朕的子民,朕之恩澤,要遍佈大漢的每一個角落,朕要讓天下萬民雨露均沾。」

劉秀在河北經營數年,他的勢力盤根錯節,很難迅速拔除,一味來硬的成本太高。劉鈺要繼續加強對劉秀勢力的打擊力度,同時採取懷柔政策,吸收各方勢力以為已用,使關東迅速穩定,儘快恢復生產,緩解糧荒,使百姓休養生息,國家走上正軌。

從王莽亂政之後,天下亂了將近三十年,人口銳減,百業凋蔽,關西經過幾年穩定發展,已漸漸恢復繁華,而關東之地還是一片殘破,急需恢復生機。

數十年大亂亦有好處,人少地多,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大大緩解,給了劉鈺解散關東武裝、安置流民的機會。

這些事情在關西已有成熟的經驗,雖然關東情況有所不同,亦可有所借鑒,但具體的事宜還要大司農和戶部商討之後再逐步施行。

遠在渤海郡的耿弇還沒等到援軍,卻先等來了皇帝的書信。

「陛下要將偽漢朝臣全部赦免,還要徵召他們為官,陛下追着劉秀的大軍招攬人才,真是愛才如命。」耿弇是個軍事天才,政治能力卻很一般,乍看一下,只覺得皇帝愛才,沒往深處想。

「兄長,陛下這是在施離間計吧?」他的兄弟耿舒湊近前來,說道:「您看,陛下還答應,只要士兵們脫離劉秀的大隊返鄉,立即便給他們授田,讓他們安居樂業。這消息要是傳到劉秀大營里,他的士兵得跑一半。」

耿弇此時也反應過來了,一拍大腿,說道:「陛下的詔命頂得上十萬援軍!你看,這徵召名單上第一個便是鄧禹,那可是劉秀的第一心腹!除他之外,劉秀手下有名的大臣幾乎都在徵召之列。你說,在哪兒做官不是做官啊,留在中原富貴之地多好,何苦跟着劉秀去塞外吃沙子?」

耿舒笑道:「陛下還要封偽帝為豫章王,倒是能和劉玄做個伴。」

「我看他寧願做遼東王,」耿弇道:「他這種人物,哪怕是跑到天邊也是要自己創業的,怎麼肯屈居他人之下,做陛下的籠中鳥?」

「可惜了,都是不世出的英雄,為何要並立當世,非要拼個你死我活呢?若是只有一個,咱們兄弟早就過上了悠閑的日子了,何必如此奔忙,在刀頭上舔血求富貴?」

「正因為如此,才有武將的用武之地,你要富貴悠閑,我卻要縱橫沙場,沒有這等大亂之世,為兄定是要寂寞的。」

兄弟兩人相視而笑,不知道是該遺憾還是該慶幸。

縱使是敵對的雙方,還是有渠道可以互通消息的,何況耿弇本就是降將,與劉秀眾臣都曾經是同僚,劉鈺想要傳遞的消息,好像是順着風吹進了劉秀的軍營之中。

兩天後,劉秀營中發生了一件大事,校尉伏翕在巡營之時,率部叛逃了,隨他一道逃走的還有其弟伏咸。

此時他們的父親不其侯伏湛正伏地向劉秀請罪。

劉秀坐於案后,望着伏湛低垂的頭,不發一言。

伏湛可是一個大人物,在當時名滿天下,他的祖上是被稱為「尚書再造」的伏生,他的父親是曾經教授過漢成帝的大儒伏理,伏湛本人是詩經的權威,當代名儒。

伏湛的影響力不僅在朝堂,在全天下的儒生眼中,他也是一個宗師級的人物,他的兩個兒子同時叛逃,意義更為重大。

伏湛並沒有一言推諉,乾脆承認了罪過,請求皇帝按律處置,這幾乎就是求死。

現在看來他是必死無疑。

鄧晨作為劉秀最信任的人,一經叛逃,便被劉秀毫不留情地滅了門。要知道,鄧晨的兒子可是劉秀的親外甥,尚要受到株連,何況伏湛於劉秀並沒有那麼親近。

劉秀的反應卻有些奇怪,他並沒有表現出震怒,也沒有立即下令殺死伏湛,而是沉默半晌,方才問道:「伏湛,你為何不走,非要留下呢?」

這事兒是有些奇怪,劉秀原本未對伏氏有什麼疑心,沒有對他進行特殊的看管,伏湛完全有機會隨着兩個兒子一同出走,不知道為什麼竟然獨自留下來等死。

「臣受陛下的厚恩,無以為報,願以此身報陛下,盡臣子之忠。」

劉秀冷笑一聲,說道:「你若真是如此忠心,為何又授意兒子逃走,背棄於朕?」

「臣有三子,長子伏隆已為陛下盡忠,餘下二子,臣想他們為伏氏盡孝。」

「追隨朕便不能為伏氏盡孝了么?」

「去遼東雖然離了家鄉,亦可奉祖先之祀,但伏氏家學將在中原絕響。臣之先祖再造尚書,臣之父傳播詩經,伏氏數代家學,不因王朝更迭而所有更易,臣不忍使家學流於邊塞而絕於故土。若伏氏家學因臣而衰微,則臣至黃泉亦無顏面對諸位先祖。」

劉秀猛地站起身,手指著伏湛道:「你身為一代儒宗,不知羞恥,不明事理,竟覥顏在此談什麼忠孝!你以為求死便是忠孝雙全?笑話!你令兩子背棄主上,何談忠心?汝二子棄其父於必死之地,何談孝道?你伏氏父子不忠不孝,必以奸佞之名傳於後世,受世人唾棄!」

「陛下所談之忠孝,與臣所論頗有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請陛下殺臣以全臣節,以正陛下之軍法。」伏湛跪伏於地,不再說話。

劉秀揮了揮手,令人將他帶了下去,好好看管。

陰躬道:「陛下何不殺此老賊?」

劉秀疲憊地道:「爾等都退下吧!」

此後幾天繼續行軍,劉秀很少出現在將士面前,一停下來便悶在大營之中,就連那些重臣都見不到他。

在這幾天之中,營中人心浮動,有傳言說建世皇帝號召士兵還鄉,將授田讓其耕作,還有說皇帝要繼續重用劉秀的臣子,讓他們想辦法脫離大隊,回到邯鄲。這些傳言半真半假,大家將信將疑,卻無處求證。

不管怎麼說,叛逃的人越來越多了。士兵的逃走尤其嚴重,不時便有人趁亂脫隊,失去蹤影。甚至有幾個隨軍大臣也不知道去了哪裏,大家都猜測是逃到對面耿弇的軍中。

鄧禹為此十分憂心,再如此下去,恐怕這十餘萬大軍不用耿弇攻擊,就會土崩瓦解。他三次求見劉秀都被擋了回來,到了第四次,鄧禹下決心一定要見到皇帝,如果再被拒絕,他就一直等在帳外。

這一次他得到了接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牛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牛吏
上一章下一章

第544章 543.攻心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