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中國內戰的開始

第四十八節中國內戰的開始

宋教仁一死中國又回到了原來的那個歷史軌跡中去了。為了警告袁世凱,陸振華首先派人將楊士琦給軟禁起來,然後在讓人用紅色染料將袁世凱的大公子袁克定給淋成一個紅人。同時將大量的軍情局特工撤回,然後將袁世凱安插在西北四省的特工全部抓起來。一時間北京城內是雞飛狗跳,黑龍會在北京的據點內一夜讓人給殺了個乾淨。袁世凱對這一切心知肚明,但是他現在沒有辦法,他只盼著陸振華趕快發泄完后就萬事大吉。

4月26日《山西日報》和《西北時報》等八家報紙發表了西北聯合政府的申明:拒不承認善後大借款,也不會出一分錢償還借款。這是一個重磅炸彈,陸振華作為北洋軍隊內部的實力派之一反對大借款,不得不引起人們的疑慮。陸振華面對各方面的電報,只好在報紙上回應:這筆貸款,使中國鹽政權落入外國人之手,至於借款數額雖然是2500萬英鎊,聽起來數字很大,可是債券九折出售,八四實收,實際借到不過2100萬英鎊。再扣除四國、六國、比國以前的各項墊款,以及五國銀行團、各銀行所借的款,共600萬鎊,各省向五國銀行團所借的280萬鎊,及革命期間各國損失賠款200萬鎊,真正拿到手的借款,不過債面40%,而借款47年的利息合共是4285萬鎊,本利合共是6785萬餘鎊。中國財政需要借款,但是不能以出賣國家利益為前提,我們歡迎公平的商業性借款,而非政治的大借款。

陸振華的回應一下打在了袁世凱的軟肋上了,沒辦法袁世凱只好派出徐世昌前來說和。徐世昌與陸振華還是有一定的淵源的,陸振華當年結婚時的男方主婚人就是他。陸振華不能不給面子,所以山西省省長楊士琦也被陸振華放出來作陪,陸振華在家中準備酒宴宴請徐世昌。陸振華先給徐世昌敬酒,然後就不停的閑聊。但是馬上就要和六國財團簽約的袁世凱,不得不快速擺平陸振華。

「興中賢侄,老夫就不繞圈子了,你要如何才不反對中央借款呀?」徐世昌問道。

「老大人呀,你說我能相信他袁世凱嗎?」陸振華笑而不答的反問道。

「我覺得還是可信的。」徐世昌笑著說。

「老大人呀!如果是你我就信了,可是他袁世凱我卻不敢信呀。你問一下杏村兄,在1907年回國的時候,清廷想用我來牽制他袁世凱。我與他約定:無朝廷命令我不插手他的北洋六鎮,他也不得阻撓我的新軍編練。哪知道第二年他就夥同慶王爺將我從唐山逼到綏遠。辛亥年,我有與其相約,我不反對他做大總統,他不得插手西北四省。結果了,去年閻錫山叛亂有他的影子,今年更過分竟讓想派人來謀財害命。他袁世凱一定不會說,他安排人想強行逼我出讓手中的股份,還要殺人滅口吧。」陸振華說道。

徐世昌看著楊士琦,見陸振華說的一切他都沒有反駁,也就心裡明白此事十有**是真的,看來這次調解不好弄呀。徐世昌笑著說:「賢侄還是要一切向前看嗎?我們不要記仇了,抓住眼前的才是最重要的。」

「看在老大人的面子上,我有兩點要求:第一我要熱河和黑龍江兩地。第二我要華北地區的鐵路修築權和礦產開採權。」陸振華說道。

「第一點我可以答應你,你也知道俄國人在呼拉爾地區搞獨立運動,東部蒙古也不穩定,最後肯定是要你的西北邊防軍出面去處理的。第二點採礦權好說,你只要能同意讓北京城的那些個大員們入股,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是鐵路修築權,大多數已經出讓給國外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外交衝突。」徐世昌說道。

「我修鐵路就是要同外國人競爭。菊老,我在西北的三個鋼鐵廠修建完成後就可以年產鋼鐵達到近百萬噸,如果不修鐵路鋼鐵就會賣不出去,最終會導致鋼鐵廠的倒閉。」陸振華說道。

「好吧,我就豁出我這張老臉去幫你爭取,最少鐵路是中國自己修建的。」徐世昌說道。

陸振華處理完與袁世凱的的糾葛這后,馬上就轉入即將到來的平叛準備中去。國民黨的二次革命與陸振華無關,他也沒有能力去管。而現在最為急切的問題是在處理蒙古問題是盡量要避免同老毛子衝突,因為陸振華這次兵行險招,從袁世凱手中強行要來了兩個省得地盤,這就註定了陸振華將成為袁世凱的眼中釘肉中刺。同俄國人進行大規模的戰爭是不可能的,雙方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大戰一場。俄國人被歐洲的緊張局勢給牽扯了太多力量,他們不願意在這種情況下同中國人大戰一場;同樣陸振華也不願現在去跟老毛子拚命,陸振華想等到俄國革命時再動手收復失地。

陸振華在軍事上的部署上顯示出一副要打大仗的樣子,政治外交上卻並沒有放棄同俄國人的談判。俄國人現在有幾萬俘虜在陸振華的鐵路修築工地上幹活,陸振華通過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將當時的外交官施肇基和顧維鈞調到西北同俄國人談判。

「植之兄,少川兄,這次找二位前來就是負責同俄國人談判。我一向認為專業性的事情由專業人士去完成,我只知道外交實力是由國家的實力決定。所以我對具體的談判就不參與也不干涉,我只是提幾個原則性的要求。第一,不要同他們答成任何長期的和平條約。第二,不要在主權和領土上讓步。第三,儘可能讓俄國人不要直接出兵。」陸振華說道。

「大人後面兩條都好理解,可是為什麼不和俄國人答成長期和平協議呢?這對我國北部安全是一件好事呀!」顧維鈞問道。

「少川呀!你不要只是從國內來考慮問題,你將眼界放開一些,從世界這個大棋局上來考慮就不會有疑問了。不信你問問植之兄,現在歐洲的局勢如何?」陸振華說道。

「大人的確是如此呀,歐洲大戰在即,誰也不知道最後的戰局如何發展。現在不簽署長期的合約就是為了必要時可以毫無顧忌的參與行動,免得受到合約的約束。」施肇基說道。

「大人,少川受教了。只是這樣一來不就是趁火打劫嗎?」顧維鈞說道。

「這就是現代外交的本質。國與國之間沒有人情可將,有的只是利益。」陸振華說道。

「這就是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的觀點: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就是英國外交的準則。」施肇基說道。

「沒錯,我們就是要維護自己祖國的利益。現在局勢對我既有有利的一方面,又有不利的一方面。我們就是要趨利避害,為我們謀取最大的利益。你們在哈爾濱同俄國人談不著急,我會出動五萬左右的軍隊對獨立勢力進行毀滅性的打擊,這支軍隊就是來給你們撐腰的。」陸振華說道。

「大人放心,我們知道怎麼做了。」施肇基和顧維鈞說道。

袁世凱現在已經做好了武力解決國民黨的準備工作,1913年春,中國部隊大批集中的地區還有四個:外蒙古及黑龍江的中俄邊境地區,華北的北京周圍,華中的湖北武漢周圍,長江下游的江蘇南京周圍。由於中俄局勢緊張所以外蒙地區的部隊最先被排除了。北京有鐵路同武漢和南京相連,長江又把武漢和南京連接在一起。部隊有可能在這個三角的每一個邊上來回作迅速的、大規模的運動。鑒於滲透入北京部隊的核心沒有實現的希望,國民黨領導人就努力在湖北和江蘇爭取同盟者。他們力圖既從上面又從下面來進行:既謀求省都督參加,又直接號召其下屬軍官響應反袁文告。

在湖北省當權的是前清官員、民國副總統黎元洪。儘管他早就同老資格的革命領導人疏遠了,但卻有人提議由他去替換袁當總統,作為乘機利用國民黨選舉勝利的宋教仁計劃的一部分。宋去世后。人們請求他參加反袁起義。與此同時,看來好像還做了些工作以召募黎手下的激進軍官參加反袁密謀。黎拒絕了所有這些建議。他把他軍隊中持不同意見者的組織視為對他本人的威脅。他畢竟是從民國一開始就同袁結盟共事的。4月初,他秘密邀請北京派少量部隊進駐湖北。5月取消了保密,駐紮在湖北長江沿岸的北京軍隊的人數也增至10000以上。早在第一槍打響之前,中國三個重要軍事中心袁就佔有兩個。

在江蘇,黃興同那裡強大的勢力有密切的聯繫。都督不是一位像黎元洪在他自己省內那樣占支配地位的人物。二次革命真正爆發以前,在袁和袁的敵人之間作出抉擇還不是迫切的問題。但是,早先在湖北的失敗,以及士紳和商人中的名流不願打內戰的普遍情緒,使起義的前景變得暗淡起來。許多革命黨人,特別是黃興,一段時間內又回復到新近被暗殺的宋教仁的方式,採用合法策略來反抗。但是,在反袁運動中還存在兩個力量源泉。它們是:地方主義者對袁世凱要求中央集權不滿。

5月15日取消黃興上將頭銜,6月9日免江西都督李烈鈞職,6月14日免廣東都督胡漢民職,6月18日令粵漢川漢鐵路由交通部直轄,准督辦岑春煊辭職,6月30日免安徽都督柏文蔚職。江西、廣東、安徽省形式上是國民黨的勢力範圍,而李烈鈞、胡漢民、柏文蔚又都是國民黨黨員。

袁的這些行動,顯示他已和國民黨正式破裂,大局至此,遂不可收拾。北洋軍按照原定計劃分兩路南下:第一軍軍長段芝貴統率第二師師長王占元、第六師師長李純兩部擔任湖北、江西之線;第二軍包括馮國璋、張勳、雷震春等部由馮國璋統率,沿津浦路南下進攻南京。這都是北洋軍的嫡系。段芝貴和馮國璋都是袁的心腹大將,袁心目中的兩個重要棋子,袁心中內定段芝貴是湖北都督,馮國璋是江蘇都督。

5月6日,袁世凱召開軍事秘密會議,制定對湘、贛、皖、蘇四省用兵的軍事部署:江西和南京是北洋軍進兵的兩個主要目標,湖南和上海也是袁用兵的兩個目標,由於北洋軍沒有足夠的兵力配備到各個目標上,因此袁派特務放火焚毀長沙的軍械庫以削弱湖南可能產生的抗袁力量。

國民黨在強兵壓境的情況下,只好起而倉卒應戰。7月12日,李烈鈞接受孫中山的指令,從上海回到江西湖口,召集舊部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獨立,發表討袁檄文。檄文曆數袁世凱「乘機竊柄,帝制自為,暗殺元勛,弁髦約法,擅值巨款」等罪行,宣布這次起兵的目的是「保衛共和,驅除民賊」。7月15日,黃興在南京組織江蘇討袁軍,宣布江蘇獨立。黃興正式宣告:「法律解決,既經無效,仍不得不訴之武力,作最後之解決」,表示要「努力馳驅,不除袁賊,誓不生還」。以後,安徽、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省先後宣布獨立。但是,由於袁軍實力超過國民黨,獨立各省之間在軍事上又缺乏統一指揮,不及兩月,各地討袁軍相繼失敗,長江各省被袁控制。江西方面,在北洋軍水陸夾攻下,7月25日湖口失陷。8月18日南昌陷落,江西討袁軍瓦解,李烈鈞敗走雲南。江蘇方面,黃興因軍事失利於7月28日出走。9月1日,張勳辮子軍攻佔南京,江蘇討袁軍失敗。其他各省更是孤軍難支,相繼取消獨立。至此,「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黃興、李烈鈞等先後逃亡日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北洋新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北洋新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八節中國內戰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