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教化莽漢(3)

第73章 教化莽漢(3)

那麼,我剛才說的佛家文化又是怎麼樣的呢?中國的佛教就是佛教的中國化。講到這裡,應是我們相鄰縣的新興人的驕傲。因為正是惠能,使得發源於印度的佛教真正開始走上了中國化的道路,並且使禪宗成為影響最深遠、流傳時間最長的中國佛教。

禪宗六祖惠能,這位在中國文化史上堪稱與孔子、老子比肩的東方三大聖人,以他非凡的思想智慧洗滌眾生塵垢,凈化社會人心。使人們在辛苦勞碌的人世上,在興衰成敗的迷夢中,享受到中華禪悅的魅力、菩提智慧的清涼。他不但受到世人的敬仰,而且成為中國禪宗史上最有成就的人物,為中華文化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一著名偈語是惠能的成名之作,體現了他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的主張,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禪宗思想體系,確立了禪宗在佛教界的主流地位,並對中國唐宋以後的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佛教的代名詞。

惠能革新后的禪宗浸潤著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其「明心見性」、「道由心悟」的觀點,肯定了人生實踐主體;把神聖的佛性拉回到人們的現實心靈,依靠自信和自在覺悟來實現自我解脫;將看似深奧的禪理蘊含於日常生活,使原本主張消極「出世」的佛教開始面向人生,帶有「入世」的色彩;追求自然,不拘形式的超然與豁達: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就是最好的寫照。

從文化的角度審視,禪宗既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智慧;既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它宛如一股源頭活水,通過歷代文人的參與和弘揚,一度為中國文化帶來活力和生機,對中國的哲學、倫理、詩詞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浸透著一股濃郁的性靈禪意。禪宗真於性情又脫俗超逸的禪學意境賦予傳統詩詞更具韻味和人生體悟的審美特徵;更為重要的是,禪宗基本上融合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體系,並融入中國文化深層,把中國文化帶入了一個注重自然、和諧、靈性和氣韻生動的嶄新意境。唐代之有禪宗,惠能的確功不可沒。

沙膽居和喪標雖然讀書不多,但很有天賦,經石飛漢這麼一說一點撥,腦門頓開,好似悟出了「道由心悟」的至理名言,連說「好、好!,講得好!」

石飛漢見他們聽得入腦真懂,於是,更深入一步引導教化:

六祖惠能,作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人,其禪學思想博大精深,《六祖壇經》是他禪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六祖惠能倡導勸人為善的思想,給我們的社會和人們有很多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教人揚善棄惡。《六祖壇經》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人作為自己的心性,本來就是「無相」的般若智慧,這種心性如同太陽和月亮,永遠是清靜明亮的,而愚昧和邪惡就好比浮雲覆蓋了太陽和月亮。當雲霧消散(即消除了自己身上的愚昧和邪見),般若的智慧心性就顯露出來。我們今天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是法治社會。法治社會難有完善,而裂痕就在於有些人可能出於私心雜念,而出現見利忘義所為,就好比浮雲覆蓋了太陽和月亮。當這些人感到「見利忘義」是可惡的,就會棄惡揚善(即消除了身上的愚昧和邪見),般若的智慧心性就顯露出來了。由此可見,六祖惠能的「般若的智慧」與「以遵紀守法為榮,以見利忘義為可恥」甚為吻合,意義不言而喻。

啟示二:指明做人的價值取向。《六祖壇經》突出一種人間佛法思想,開啟世人處事做人不能逃避現實,脫離社會,要以忘我精神,作世上有益人群的善事,實行佛道最高境界「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今天,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針對的不僅僅是在經濟建設中出現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而導致的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不和諧等,更重要的,也最難做到的,就是要有一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公民的價值取向如果一味追求吃、喝、玩、樂,拜金主義,以權謀私等,那麼,還談什麼和諧社會?人不能整天光看幾塊錢,重要的是心靈清靜。心靈清靜則國土清靜,就能達到人和,國家才能達到長久和諧。

啟示三:奉行傳統美德。《六祖壇經》中有一段醒世之言特別教化世人「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忴,讓則尊卑和陸,惡則眾惡無喧,苦口是良藥,逆耳必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有錯即改,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1300多年後的今天,重溫六祖大師這段醒世之言,依然感到十分親切,言猶如昨。

「石總兄弟,聽了您講的佛法,特別是那段教人揚善棄惡的啟示,句句說到我的心坎上。」沙膽居說到這裡,用手摸了一下自己的頭,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您剛才講的「人作為自己的心性,如同太陽和月亮,永遠是清靜明亮的,而愚昧和邪惡就好比浮雲覆蓋了太陽和月亮」這段話,講得實在太精彩、太有針對性了!我也有切身的體會。我過去當過兵,也曾是一名有抱負的熱血軍人,在部隊立過三等功,退伍后,在一家保安公司工作。開始的頭2年,發揚在部隊里的光榮傳統,工作盡職盡責,確保一方平安,受到公司和當地市民的稱讚。但後來,我被公司派去的單位,有的老闆見我當過兵,身強力壯,就高薪請我為他們去收數、去追債。這種變化就好比自己的心性被愚昧和邪惡的浮雲覆蓋了太陽和月亮。剛才聽了石總兄弟的說法,就好比雲霧消散了我自己身上的愚昧和邪見,般若的智慧心性就顯露出來,我好像又找回到了以前那個有抱負的自己。

梁耀福:「是呀,使我們早點迷途知返,走上正路。」

喪標:「是呀,我也深有同感,以前糊裡糊塗做人,往日心頭如浮雲覆蓋了太陽和月亮,黑暗暗的無主見,受人指使;今日如撥迷霧,驅散了覆蓋在心頭的浮雲,豁然開朗,如見太陽和月亮,清靜明亮。今後,我一定要迷途知返,走上正路。

石飛漢提高了聲調:「你看,這禪意猶如一層薄薄的窗紙,一旦被點破,對誤入迷途中的人來說就是另一番新天地了。人生中,善與惡、好與壞、高與低,也就是一念之差。修禪之道不也就像眼前一樣嗎?!」

石飛漢的話雖然簡短,但卻如黃鐘大呂、天鼓雷音般震聾發聵,令沙膽居和喪標的心弦引起了強烈的共鳴。他們驚呆得嘴巴張得大大的,好久也合不攏起來。一道靈光在他們腦海里閃掠,頓覺眼前一亮,驀然間覺得整個心坎變得明亮起來了。

石飛漢繼續說:「修行,難得悟其真諦,如果把禪修跟當下結合,這才能激活生命的智慧。心迷時自己被佛經帶著轉,心悟后自己便可轉佛經呀!」

沙膽居沉吟自語「心迷時自己被佛經帶著轉,心悟后自己便可轉佛經。」

石飛漢朗聲地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一念修行,法身等佛。一念若悟,眾生是佛。」

沙膽居聽到石飛漢這直指人心的開示,感激地說:「阿彌陀佛,今天得逢高人,令沙某似乎見慧日靈光,照亮了迷途;讓我拂開眼前的雲翳霧障,迷悟大開。」

石飛漢謙遜道:「沙兄,你別把我托得那麼高,須知從高處摔下來可是不好受的呀!」

石飛漢進一步解說:六祖惠能的禪學思想精華是啟迪智慧,凈化人心。禪學的豁達是通向內心和人際和諧的的坦途。

敬告

PS:國慶長期,足不出戶,終於完成對本書的大修。修改後的本書更貼近時代、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第三屆網路原創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徵文大賽」要求;書中一組組翔實數據、一個個真實故事都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縮放,是聚合改革開放40周年的最好詮釋,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現實題材力作。

十月從今天起更新,希望大大們更喜歡大修后的本書,更喜歡創世中文網,誠望喜歡本書的書友諸君、編輯大大們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本書,你們的支持就是十月碼字的動力!求點擊、求書評,更希望有推薦票的大大們投向本書。

洪十月致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石頭村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石頭村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73章 教化莽漢(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