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九章 酸棗縣令

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九章 酸棗縣令

看著那個縣卒跑了進去,姜泫回頭,叫過荊緯,問道:「阿緯,可曾取字?」

「額……」荊緯撓了撓頭,不知姜泫為何突然問這麼一句,但還是回答道:「當然不曾,家裡窮困,阿翁念書又少,所以也就將就過來了。」荊緯比史阿小了兩歲,必姜泫大一歲,才十七,還沒到取字的年紀,但二十取字的事,荊緯確是不知道的,他還以為那是有錢人生下來的時候家裡人就給取了的。

「嗯,」姜泫點了點頭,道:「阿緯誅殺王喬有功,稍後與縣君相見,若無表字,恐被輕看。」

「這個……」荊緯還是不知道姜泫到底想說什麼,「我等小民,便是輕看,也是無妨。」荊緯雖然恃勇任俠、聞名鄉里,但在韋駒這種秩千石的地方長吏面前還是自覺矮了人家好幾等。

史阿左手拍了一下荊緯的肩膀,笑道:「阿緯,姜君這是要賜你字了,還不謝過?」

「啊?真的?」荊緯喜出望外,雖說時人都可以取字,沒什麼限制,但窮苦百姓都是沒字的,有字,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身份。

姜泫微笑道:「哈哈,卻如子泰所言,我正有此意。去年我方十五,便得家父賜字,你如今雖也是未及弱冠,但也十六了,不算晚。」說著,沉吟了片刻,似乎是有了靈感,這才道:「讀《易》,韋編三絕,緯韋相通,正和你名。阿緯,從今日起,你便字易之了。」

「易之,荊易之……嘿嘿,謝過姜君。」說著,荊緯便要下拜,姜泫連忙攙住荊緯胳膊。可是荊緯是個實惠心腸的人,這一跪拜也沒存別的心思,是腿先跪了下去,被姜泫這一攙扶,一個趔趄,險些摔倒。看到了荊緯的憨態,史阿在一旁哈哈大笑。姜泫也取笑道:「易之何須如此?」

這邊剛說完話,那個投遞名刺的縣卒便小跑著出來了:「縣君有令,召姜伯霈入寺。」

寺,治也,廷也,有法度者也,凡府廷所在皆可謂之寺。後漢習俗,郡以上通稱為府,縣裡面的,依然都稱為寺。兩漢之時,佛教還不盛行,不怕混淆,有些時候即使是州郡,有時也稱州寺、郡寺。

姜泫讓荊緯將馬上的木匣捧過來,三人跟著縣卒後面,進了縣寺,車馬自有其他縣卒牽去安頓。

過了縣寺大門,有兩間房,與圍牆相連,都有內外兩門,稱之為塾,供官吏等候縣令召見的時候休息之處。姜泫是被韋駒請進來的,自然不需要在此等候。

穿過兩間塾中間的過道,當面一道土築的蕭牆,黃土塗抹平整,沒有雕刻,也沒有描畫,甚是古拙。

繞過蕭牆,轉入庭中,庭院既廣且深,正中一個大堂,屋檐飛角,雄偉高壯,這裡就是大縣的縣令或者小縣的縣長升堂辦事之所,俗名為「聽事堂」。堂下有台階,延向院中。

得縣卒指引,姜泫示意史阿和荊緯留在堂外,自己脫了鞋,整了整衣衫,正了正竹冠,進了聽事堂。堂中站著兩排持戟縣卒,中間一個人趴在地上,髮髻散亂,身上傷痕纍纍,鮮血浸透了衣衫。

姜泫知道韋駒是在審理案件,縣令親自審案,看來是個不小的案子,只是韋駒這時候還召見自己,卻不知是何用意。但人已經進了聽事堂,既然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姜泫就不再去想,向前走了幾步,跪拜說道:「晚生薑泫,見過韋君。」

見到姜泫,韋駒原本陰沉的面色微微好轉過來,他站起身繞過几案,上前扶起姜泫,「快快起來,昔日令尊姜公於我多有提攜,你我輩而敘齒可也,何必如此大禮?」說著,還眼神流轉,不停地打量著姜泫,見姜泫容貌舒朗俊美,又不失英武豪氣,心中暗嘆一聲:「好一個姜伯霈!」

韋駒在打量姜泫,姜泫也趁著起身的機會打量了一下他。這韋駒年齡也就剛過而立之年,面容白皙清癯,鬚眉如畫,眼中精光閃爍,身材消瘦卻十分挺拔,猶如一柄出鞘的劍,凌厲昂然。

為了避免失禮,姜泫也沒一直盯著韋駒看,便說道:「韋君正處理公事,泫一介白身,又是在這聽事堂之上,當以大禮相見。」正如姜泫所說,雖然韋駒比姜泫大十幾歲,但韋駒也曾是姜泫父親姜桐的門生故吏,按照輩分,二人也是同輩。但姜泫還未入仕,韋駒身著官服又於公堂召見,姜泫這個大禮,是以民拜官,卻不是以弟見兄了。

韋駒倒也不再提審理案子的事,只是拉著姜泫的手問道:「不知姜公現今如何?」作為姜桐的門生故吏,見其子,必先問候姜桐。

姜泫答道:「去年正月,家父在豫州刺史任上因故被免,又拜議郎,以病不就之後便返還家中。兩月前家中來信,家父仍在家中修養,身體無礙。」

「唉!只恨閹宦當權,能者不能展其志啊!」

從光和三年到半年前,韋駒一直在交州,但去年也就是光和五年發生的那件事,韋駒也是知曉的。去年正月,天子下詔,命朝中公卿以民謠、流言檢舉各地為害百姓的刺史、郡守、縣令長。太尉許彧、司空張濟勾結投靠十常侍,受取賄賂,對那些擔任刺史、郡守、縣令長的宦官子弟或賓客,儘管他們貪贓枉法、聲名狼藉,卻全不敢過問,而是毫無根據地檢舉了敵對宦官或背景淺薄的卻清廉而頗有政績的官員二十六人,二十六人悉數被問罪或罷免。姜桐時任豫州刺史,其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得豫州上下交口稱讚。潁川張讓家就在其管轄下,其間頗有衝突,故而姜桐也在這二十六人當中,甚至被檻送進京。

在司徒陳耽的有意安排和組織下,這些官員的部屬及治下的百姓,到洛陽皇宮門前為他們詣闕申訴。陳耽趁機上書:「公卿所舉,率黨其私,所謂放鴟梟而囚鸞鳳。」天子納諫,為此責備了許彧、張濟,並將那些被徵召問罪的官員,全都任命為議郎。

議郎,清貴之職,這二十六人中很多人是寒門出身,沒什麼背景,很可能一輩子就在各地任縣令長了。可以如今被拜議郎,再出任地方,即使無人提攜,也很容易起步就是州郡長吏。再者,在雒陽做議郎,也是很容易被朝中顯貴看中並收入門下的。

但對於姜桐而言,本身他家世顯赫,雖不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這種一等一的世家大族,但朝中地方的門生故吏也不少,何況他之前便是豫州刺史。與姜桐來說,在朝中任清貴之職,還不如任地方長吏做些實事的好。

其實姜桐只要稍微活動,就可以再次出任地方,可是姜泫對朝局未來的發展頗不樂觀,被拜議郎后,他直接稱病還鄉。此後發生的事情正如姜桐所料,二月冀州突起瘟疫,死者無數,三月天子就因為十常侍讒言,以此為借口罷免陳耽,不舊陳耽就在獄中被害死。相比於之前許彧、張濟大肆受賄,卻因勾結十常侍而僅僅挨了天子幾句責罰,陳耽卻無妄受此滅頂之災,那二十多名議郎,也先後受到牽連。

而姜桐回家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讓頗有文才的姜泫和姜朋前去中原遊學,並囑咐朝局若不安定,就不能進雒陽。

離家之後姜泫帶著姜服先到了西都長安,在長安,姜泫和姜朋得到了經學大家京兆長陵人趙岐(字邠卿)的推薦,前往青州北海高密,入得鄭玄門下。這個趙岐是馬融的侄婿,而馬融則是鄭玄得授業恩師,因為這層關係,姜泫和姜朋才得以沖齡入門。學滿一年後,姜泫依照師命前往雒陽瞻仰太學石經,姜服年幼,則依然留在鄭玄身邊。

姜桐託病辭官的個中緣由,韋駒基本也是知曉的,所以聽姜泫說起姜桐稱病辭官之後不是問姜桐的身體,而只是感嘆朝中閹宦當權。

問候過了姜桐,韋駒指著跪在堂中的人,道:「此人是縣尉庄興的門客王六,他已招供,王喬一案,庄興也有參與,是奉潁川張家之命,欲劫奪從幽州運至雒陽,並途經我縣的一批軍馬。伯霈在匡城鄉所為我已耳聞,現在正要去捉拿庄興,伯霈手刃王喬,相比定有興趣一同前去。」

「潁川張家?可是張讓家?」

「然也,正是中常侍張讓家,伯霈可有興趣?」

姜泫不清楚韋駒的心思,但不論是只針對王喬和庄興,還是要針對張家,姜泫都感興趣,畢竟從誅殺王喬那一刻開始,姜泫就已經摻和進來了。只不過自己身份在這,畢竟是個外人,便假意推辭道:「泫不才,又是初來貴縣,恐有不便。」

「確有不便,不過王喬一案你也是證人,再者此案後續或許還有要你作證、出力的地方。」說到這,韋駒原本面帶笑容的臉變得嚴肅悲愴起來,「閹宦之禍,我等士人無不痛心疾首,姜公亦深受其害,伯霈可不能袖手旁觀啊!」其實韋駒打的主意是想利用一下姜泫,把整個姜家,或者至少這個曾八歲說退鮮卑大軍、揚名天下、可媲美當年孔文舉的神童姜泫拉到自己船上。

雖然姜泫只是白身,但名聲卻勝過韋駒。韋駒心裡懷了別樣心思,見姜泫推辭,便將其謙辭誤會成了姜泫想要置身事外、袖手旁觀。

姜泫原本對韋駒的印象不錯,但此時也看出來的韋駒的想法,雖說他也有意主動打擊宦官的勢力,但韋駒的手段無論如何都不怎麼光明正大,他心裡對韋駒的評價,便打了折扣,但也沒有表現出來,還是欣然應諾:「泫謹遵君命!」

「好!好啊!果然是漢陽姜氏子弟,不愧家風!」

姜泫猜測到了韋駒是想拉攏利用自己,卻沒猜測到韋駒的通盤打算。畢竟年少,於朝中的局勢和官場內情的看法不如韋駒、也更不如自己父親那麼透徹,他猜測的是朝中士人在陳耽遇害之後,已經開始了對宦官的反擊,而韋駒就是這個馬前卒。

但實際情況是,因為姜桐暫且退隱了,韋家的人如今也沒有在朝中做高官的,所以韋駒幾乎是沒有任何靠山,就算是姜桐還沒退隱,那也只是個六百石的刺史,要不然韋駒也不會在交州那種蠻荒之地蹉跎數年之久。韋駒入仕至今已經十年,初始在姜桐手下為吏,後來得姜桐向朝廷舉薦,本來也能輕鬆得一個中原美縣做長吏,但因為沒有出錢購官,還是看在家族和姜桐的面子上沒有罷官,就直接就被打發到了交州,十年間幾經輾轉,也一直都在交州打轉。

交州那地方瘴氣叢生、地廣人稀,還遠離中原,即使做出了什麼成績,也難以彰顯名聲。可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等到了酸棗縣令的空缺,而且這個空缺還正好落到了他頭上。酸棗在兗州西邊,臨近司隸,在這裡做出一些成績、甚至干出一些大事的話,很容易就會揚名天下。

年輕人難免急功近利,韋駒也是一樣,最寶貴的青春浪費在了交州那種地方,所有不甘、委屈、消沉、憤懣等負面情緒在胸中醞釀了好多年,所以一回到中原,認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難免激進衝動。所以此事完全就是他自作主張,其所針對的目標就是張讓,只不過不求成功,只求成名。

在來酸棗的路上韋駒便已經想好了,因為有宦官壓制和黨錮之禍的牽連,家族中沒有一個兩千石以上的高官,他要想往上爬,只靠政績是行不通的,而且只有兩條路能夠選擇:第一個選擇是投靠宦官,以他的能力,很快就可以平步青雲,但一旦如此,京兆韋氏恐怕就會被天下士人戳破脊梁骨,更為黨人所不容;第二個選擇,就是兵行險著,完全投靠黨人,全力打擊跟士大夫天然對立的宦官勢力,而且手段必須還得激烈。此後如果能得朝中大員的看中,就能防止宦官們的打擊報復,而且回日後的仕途必然坦蕩。如果不能得貴人扶照,那就亡命江湖,這就算是向黨人提交了一份投名狀,日後若黨人再次掌權,肯定會重新啟用自己,到時候內則朝中清貴要職,外則州郡長吏。

所以,在韋駒看來,將矛頭對準十常侍的核心之一的張讓,無論成敗,都是低成本、高回報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江山基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江山基業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九章 酸棗縣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