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借書巧遇

第83章 借書巧遇

趙卜道正欲回尊經閣,朱敦儒來了。見到趙卜道和李清怡安然無恙,他微微有一些吃驚。「我已經通知各位老師,」朱山長說,「你們兩個可以不去上課,主要由我來輔導。」

趙卜道說他正要到尊經閣借書。「你要寫的那篇文稿,除了參閱《論語》,還可以看看《禮記》和韓愈的《昌黎先生集》,不過明天就要歸還哦!」朱敦儒古怪地笑了笑就走了。

趙卜道和朋友商議怎麼樣在明天之前把這三本書抄完。「他明明是在刁難我們!」李清怡氣呼呼地說。「但我們還不能把他給得罪了!」趙卜道也很不開心,「如意可以抄寫,我不擔心這個。主要問題是沒有紙張!」

「上一次在沈園,陸大哥不是說沈家出產紙嗎?」瑚璉說。趙卜道、李清怡和如意這才想起確有此事。幾個人商量到沈家借抄書用的紙。「等兩位回來以後,我和瑚璉陪同前往!」如意說。

回到尊經閣,王老頭見到他們象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趙哥哥!」隨著一個熟悉的聲音,小陸遊出現在他們面前。趙卜道和李清怡非常高興能見到這個小孩,他的身邊還有一個小孩,模樣十分面熟。這麼小的小孩都有伴讀?趙卜道心中暗自好笑。

陸遊借了《大學》和《春秋》,四個人走出了尊經閣。「趙哥哥要紙的話,我那兒有!」陸遊大方地說,「以前我從沈園的那面白牆是拿過好些呢……」

突然從不遠處傳來一陣哭泣的聲音。趙卜道等人快步上前去看個究竟,發現是一個窮苦書生。於是忙問是怎麼回事。「先生要我要定期送東西給他,否則就要尊經閣不借書給我!」那書生說道,「他說孔子的學生都要送他干肉的!」趙卜道見他可憐,再加上前有葛天民遭惡少欺負,於是提出願意幫他借書。

書生萬分感激,說他姓連,在這裡讀書很多年了,至今還睡通鋪。等連書生走了以後,小陸遊才說:「我爹要朱山長安排一個獨間,又送了些東西,他才同意的!」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趙卜道心想,連學院清靜地也不能例外。「小陸公子借書有時間限制嗎?」李清怡問道。「沒有!」陸遊身邊的「伴讀」回答道。是陸遊的表妹唐婉!趙卜道和李清怡相視一笑。

趙卜道讀書,如意抄書,第二天就把書還了。能在書院里遇到好朋友,趙卜道心情非常好。在幾天以後,他的腹稿已經打好。趙卜道口述,如意記錄。「我明天就給世伯送過去!」趙卜道自信地說。李清怡也讀了一遍,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

韓愈在《師說》中開宗明義地寫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身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應當是學問和道德的完美結合。

而現實情況卻是,有嫌貧愛富的,有敲詐學生的,還有嫉妒學生的……自私,市儈,冷漠,敢行不義之事,如何教書育人?師德不再,老師的道德淪喪,正人不能正己,我們的下一代又將會是什麼樣?

為了我們這個儒學大國的江山社稷,有必要補一補老師的自我修養學習。

這並不太難。孔子、韓愈等先哲早已在一、兩千年前就寫好了老師自我修養的規範。

作為老師(先生),正面的形象維護是伴隨其職業生涯的長期工程。孔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萬世師表的孔子,把「道德」放在第一位,為不樹德、不勤學而憂慮。這句話其實表達了他求上進的內心需求,唯恐自己沒有樹立美好的形象。

孔子這樣為老師做形象包裝:在道德良好的基礎上,應「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其素質要求是全方位的。道、德、仁,包括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所有美德;全面掌握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只排在了師德要求的最後一位。

孔子的良苦用心顯而易見:要想自己為人師表的人設不崩塌,就要學會做人;而且還要做一個好人,而不能是在課堂上滿口的仁義道德,實際上恃強凌弱、弄虛作假、生活墮落的偽君子。

有孔子在,那些負面影響都不是事。所以不用舉別的例子,孔夫子本人就是一個「德學雙馨」的楷模。他培養學生,以仁、德為綱領,以六藝為基本,使學生們能夠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

閱讀《論語》,我能感覺到孔子是一個智慧、寬容、仁慈的老者,他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教導學生,而沒有其它的什麼想法。以他的品行,絕不會因為幾條脩(干肉)而逼死學生;也不會搞什麼婚外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術造假更與孔聖人無緣。

在教學的態度上,他寬以待人,主張「有教無類」,即倡導無論貧富貴賤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追隨這樣的老師,才會有安全感和希望。

他能用公正的眼光看人,體現在對待名聲不好的互鄉童子求學這件事上:「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孔子沒有拒絕互鄉童子求學的請求,因為他能肯定別人的進步,「與其進也」,而不是抓住別人的過去不放。

孔子從不放鬆學習,他好學而又有自信:「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在教學方法上,孔子創立了啟髮式教育的全新模式:舉一反三和循循善誘。

《論語·述而》中有這樣的記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是孔子論述啟髮式教學的重要名言,對後人的影響十分深遠。

顏淵對自己的老師很崇敬,他在回憶中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啟髮式的教育既體現了老師的引導作用,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點石成金之功效,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當然對於宰我的懶惰,子路的魯莽,言無不盡的孔子會直接指出來。

孔子年高德劭,他平易近人、道德高、學問好、知無不言的作風,在弟子和後人的描述中,為自己獲得了「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評價。也就是:溫和而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莊重而安詳。這才是一個老師應該有的形象設計。

韓愈除了《師說》,還寫有《進學解》這樣一篇記錄師、生之間問答的文章。文中的「國子先生」,是韓愈塑造的一位誨人不倦的好老師。他教導學生們「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當聽到學生為自己的處境鳴不平時,國子先生反而勸他們要象自己一樣知足。有學問、無私心,他同樣是老師們學習的榜樣。

老師的形象設計在孔子之後不斷地得到完善:

《禮記·學記》提出「教學相長」:「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老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充實自己,使自己的學問能「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禮記·學記》還提出了「師嚴道尊」的觀點:「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只有治學嚴謹、自身形象良好、自愛和愛人的老師,他的學術才能得到尊重,他的形象才能有引導人們學習的號召力。

有一個問題需要明確:無論學生成才、成器與否,自我修養都是每個老師的必修課。孔子的學生也不是每一個都賢能。比如宰我是「糞土之牆不可圬」,子夏疑似教出了不孝、殺妻的吳起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有老師的樣子,否則肯定會教出壞學生。

老師提高自我修養,大宋江山才有未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尋找瓊花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尋找瓊花觀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章 借書巧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