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下)

神龍政變(下)

不一會兒,所有的兵士都趕到了集仙殿外,一路之上並未受到任何阻攔,太子李顯看在眼裏,心中頓明,看來這皇宮中的禁軍皆早已歸入了張柬之門下。

太子到達集仙殿時,殿外早已聚集了幾百名的軍士,從兵士鎧甲來看,分屬禁軍!領軍的不是別人,正是相王李旦,太子見其早已在此,心中頓感大驚,原來他也事先加入了此次政變的陣營之中,太子的目光穿過了相王,在他身後的正是太子方才等了許久,卻未見其人的李三郎、陳玄禮和張九齡。

直到此刻,太子李顯才如夢方醒,原來此次政變,只有他自己一人被蒙在了鼓裏,眾人皆早已做好了準備,太子雖然心中窩火,可如此看來,也算是大勢所趨吧,事已至此,太子不禁長嘆一聲,心中終於多了一份釋然。

禁軍前已被五花大綁,跪地了十餘人,太子見狀騎馬上前查看,原來被綁之人皆是張易之在朝廷之內的黨羽,此時相王也騎馬迎了上來,一拱手說到:「見過太子殿下!」

太子沒有答話,只是朝相王點了點頭,相王繼續說到:「今日寅時三刻,吾已率禁軍趁夜突襲了張易之的黨羽府邸,現在張易之的黨羽皆在此處,無一逃脫,請太子殿下過目!」

太子瞥了一眼跪地的眾人,緩緩答到:「王弟所行之事,本宮料想必不會有所差池,主犯張易之、張昌宗現在何處?」

聽罷太子問話,相王當即一揮手,禁軍中走出了一人,太子仔細一看,竟是高力士,高力士一拱手答到:「見過太子殿下,小的知道他二人囚於何處,吾這就去把他二人帶至此處。」說罷,轉身帶了幾名軍士便離開了。

太子意味深長地望了一樣相王,小聲說到:「王弟,吾等如此行事,合適嗎?陛下她。。。」

相王答到:「兄長,陛下早已不是吾兄弟的母親了,難不成兄長忘了上元時她是如何對待吾的嗎?」

太子嘆了一聲,繼續說到:「可她畢竟是吾二人的至親,此是如何也改變不了的。」

相王繼續答到:「兄長請放心,今日吾等只是誅殺罪人張易之一黨,並讓陛下歸還李唐江山社稷,絕不會對陛下不利的。」

太子聽罷,只能點了點頭,喃喃道:「希望如此吧!」

不一會兒,高力士便連同十幾名軍士把張易之、張昌宗二人給帶了過來,太子見狀大驚,二人既沒有更換囚服,更沒有刑具加身,仍然一副錦衣玉食的模樣,此時張柬之也騎馬來到了太子身前,見了張易之二人怒斥道:「無恥之徒,犯下如此滔天罪惡,事到如今,居然還能如此度日,實在令眾人心寒!」

張易之四下望了望,頓時也明白生了何事,於是冷冷地說到:「那又如何?汝等帶兵到此生事,忤逆犯上,就不怕被誅滅九族嗎?」

二人談話之餘,相王突然有些神

(本章未完,請翻頁)

色一變,俯身向高力士小聲問到:「此二人武功高強,如此不加帶刑具,豈不是危險?」

高力士拱手答到:「還請相王放心,幾日以來,吾已悄悄讓人在其飯食中加入了軟骨散,此時他二人絕無任何還手之力。」

相王聽罷,終於點了點頭,臉上的不安之色頓時消去。

張柬之繼續大聲道:「如此奸險之人,老臣不屑與汝等做口舌之爭,來人,將二人斬立決!」

張易之聽罷,當即大驚失色,大聲說到:「汝敢!」

張柬之冷冷一笑,答到:「汝看吾敢不敢?動手!」

張易之四下掃了一眼,只見太子、相王皆不動聲色,看來張柬之是動了真格,於是想出手反擊,可剛一運動,突然手腳一軟,竟癱倒在了地上,此刻他二人方才明白,原來自己早已被人暗中下了毒。

幾名軍士強行架起了癱軟的張易之、張昌宗,縱是二人如何大聲呼救,眾人也是置若罔聞,二人被強行帶到了集仙殿的廊下,兵士手起刀落,沒有絲毫猶豫,兩顆人頭同時落地。

太子望着被處決的張易之和張昌宗,心中不免想起了往事,要說對此二人的痛恨,也許任何人都比不上太子李顯,只是礙於形勢,他只能隱忍不罷了。張易之兄弟專政,太子李顯的兒子邵王與女兒永泰郡主、妹婿魏王曾暗地裏討論過,不想此事被張易之的耳目獲悉,張易之於是便扭曲事實地大肆向女皇帝進讒言,女皇帝聽信讒言,不僅責罵太子,還嚴令太子從重嚴懲,萬般無奈的太子只得逼令兒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兒自縊而亡。張易之兄弟仍不肯罷休,又將魏王下獄,直至逼死。因為此事,太子失去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個女婿和一個未來的外孫;太子對他二人的恨可想而知,故此刻親眼望着他二人被斬,心中也算是多了一份快意和慰藉。

張柬之看二人已伏誅,於是說到:「請太子和相王進殿吧!」兄弟二人互視了一眼,於是帶着眾人開始朝集仙殿內緩緩走去。

女皇帝今日精氣神尚好,一直安坐於大殿之上,剛才殿外的動靜驚動了女皇帝,正欲派人察看,卻見眾人闖入了大殿之內,當即大為吃驚,但她畢竟貴為天子,穩了穩神,於是向眾人大聲問到:「朕適才聽見殿外有異動,到底是何人作亂?」

見女皇帝問話,張柬之當即上前一步,拱手答道:「張易之、張昌宗陰謀造反,臣等已奉太子之命將其二人斬於此,此二人詭計多端,耳目眾多,老臣恐走漏了消息,故事前未向陛下稟報。在皇城重地舉兵誅賊,驚動了陛下,老臣等最該萬死!」

女皇帝聽聞他二人已被斬,頓時面露驚色,悲從中來,她萬沒想到,眼前諸人竟敢如此大膽,但以女皇帝的睿智,她頓時明白,誅殺此二人僅是借口而已,真正欲行之事乃是逼宮!

女皇帝極力

(本章未完,請翻頁)

平復著自己的情緒,朝人群中望去,終於目光落到了太子李顯身上,她緩緩開口道:「此事是汝讓他們乾的嗎?」不待太子回話,她繼續說到:「既然他二人已被誅殺,那汝可以回東宮去了!」

太子面對自己的母親正不知如何應對,桓彥范上前接過了話,大聲答到:「回稟陛下,太子斷不能再回東宮,太子年事已高,卻一直屈尊為太子,實為不妥!現天意民心,無不感念李唐之恩德,故還請陛下將帝位傳於太子,上順天意,下順民心,免得日後多生事端!」

女皇帝聽罷,頓時大為憤怒,喃喃道:「李唐!傳位!多生事端!汝等這是在威脅朕嗎?」

眾人聽罷皆不語,女皇帝望向了崔玄暐,大聲怒斥道:「其他人朕也不說了,汝是朕親手提拔,汝居然這般報答朕的大恩大德?」

崔玄暐不語,女皇帝繼續望向了李湛,同樣厲聲道:「朕對汝父子不薄,汝居然如此忘恩負義!」李湛聽罷,當即滿面通紅,但也未答一言。

女皇帝就這樣逐一把大殿之內的人都沒痛斥了一遍,大殿之內除了女皇帝外,再無一人應聲,許久,女皇帝興許是罵累了、興許知此已無用、興許明白此刻大勢已去,故一下癱坐在了龍椅之上,不再作聲,向眾人擺了擺手,兩行渾濁的老淚不自禁地從眼角處緩緩流了下來。女皇帝傳奇的一生,此刻歷歷在她眼前浮現,可不論曾幾如何,此刻她已是有心無力!

當日,張易之、張昌宗的同黨被全部斬,主要人犯被押到了神都天津橋上梟示眾。同日,相王李旦率禁軍查抄了所有黨羽的私產,張氏朋黨無一倖免。

正月二十三,女皇帝頒下制書,命太子李顯為監國。

正月二十四,禪讓大典。

正月二十五,太子李顯正式複位,恢復李唐王朝,稱唐中宗。

政變的成功,李顯自是大加封賞,崔玄暐受封博陵郡王、張柬之受封漢陽郡王、敬暉受封平陽郡王、桓彥范受封扶陽郡王、袁恕己受封南陽郡王,神龍政變到此結束,因五王受封,故史上又稱五王政變。

但五王又怎會知道,此番政變卻是給自己埋下了禍根,李顯對五人甚為忌憚,分封郡王,無非是為了削奪他們的宰相權力,最後以便一網打盡;李顯為了制衡權力,留下了武三思等人,最終敬暉赴任崖州不久便被殺害、張柬之在新州憂憤病死、崔玄暐在嶺南病死,桓、袁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短短不到兩年,五王全部殞命。

話說回女皇帝,自禪位后便徙居上陽宮居住,李顯每日探訪,同年年底,女皇帝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一代女皇武則天就此與世長辭,遺詔中省去其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二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洛陽七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洛陽七日
上一章下一章

神龍政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