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上)

神龍政變(上)

上元節的大火整整燒了一夜,直到第二日清晨的一場大雨才徹底澆滅了神都的熊熊大火,神都城內許多地方變成了焦土,這座千年古都又經歷了一場浩大的劫難,不過相較東漢末年,董卓那一次焚燒洛陽,已算是萬幸。

李三郎、陳玄禮、張九齡等人率領數萬軍士整整奮戰了一夜,天亮時分,大部分大漠行軍蟻已悉數葬身於火海之中,少數殘餘也被軍士用火逼到了洛水河中,這場與庫勒多提那的戰爭算是勝利告捷,可李三郎幾人望着屍橫遍野的白骨和在大火中無辜葬身的百姓,心中卻實在高興不起來。後來據統計,在本次浩劫中,被庫勒多提那所殺、被大火所焚、人潮竄動踩死者達數萬人之眾,清理屍體時,白骨和屍堆積得如同一座小山一般,其他負傷者更是不計其數;最終,朝廷將罪魁禍皆歸於了張氏兄弟,其他人的過失卻隻字未提;不過,經過此刻劫難,李三郎、陳玄禮、張九齡卻名聲大噪,宛如救世主一般,相反,李客、裴旻卻似乎被人們給遺忘了。

第二日一早,李客便到龍安司準備辭去神龍都尉一職,李三郎望了望李客,二話不說便准了,李客帶着妻兒又到東宮拜別了太子,便匆匆離開了神都,出了城門馬不停蹄地朝巴蜀趕去。

裴旻本就無官無爵,李客走後,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小茅屋,所幸昨夜的大火併未波及他的茅屋,裴旻再次隱於其中,過上了曾經閑雲野鶴般的生活。

張易之兄弟被陛下帶回皇宮后,不知出於何原因,一直未被審詢,只是關押在了離集仙殿不遠的一處偏室內,眾人皆知此二人罪惡滔天,可女皇帝不先話,誰也不敢妄加進言。

正月二十二,上元節后第七日,卯時初刻。

女皇帝病情加重,近幾日並未臨朝,太子李顯則忙於神都的善後事宜,連日以來,太子已是精疲力竭,好在有李三郎等人相助,神都之內也算是大致安定了下來。

此時,太子正用朝食,計劃着今日再到神都各處巡視一番,突然宦官氣色慌張、焦急地跑了進來,顫聲道:「稟。。。稟報太子,東宮外來了大批軍士,欲見太子。。。殿下!」

「什麼?」太子當即一驚,面色大變,手中的湯勺直接掉落在了桌上,他顫聲問到:「大批。。。軍士!何人領軍?欲行。。。何事?」

宦官顫聲答到:「領軍的是李多祚、李湛和王同皎,只說了欲見太子殿下,可未言明所謂何事。」

太子一聽來人的姓名,更是震驚,不禁陷入了沉思,這幾人皆是張柬之的朋黨,往來甚密,那王同皎雖是自己的駙馬都尉,可交往不多,此刻忽然帶大批軍士到此,又欲何為?上元當夜,從事情突變開始就不見了張柬之的身影,近幾日又託病不出,今日又突然命幾人帶軍士到此,難不成。。。

想到此處,太子連忙向宦官

(本章未完,請翻頁)

說到:「汝快去告訴他們,本宮今日身體不適,擇日再見,讓他們儘快帶着軍士退了!」

「喏!」宦官剛欲轉身出去,卻又被太子給叫住了,太子繼續說到:「快派人從後門出去,把此處之事告訴李三郎,讓他設法處之!」宦官聽罷,點了點頭,連忙跑了出去。

可過了沒一會兒,宦官又折了回來,神色慌張地說到:「回稟太子殿下,他們說是今日不見到太子殿下就不肯走!」

太子聽罷,更是大驚,心中暗想到,此伙人到底意欲何為?太子不免有些顫聲地問到:「那找李三郎的人派出去了嗎?」

宦官連忙點了點頭,答到:「已經派出去了!」

此刻從遠處又傳來了巨大的敲門聲,宦官嚇得連忙把頭磕到了地上,緊張地說到:「依小人。。。之見,太子殿下還是出去與他們周旋一番吧,即便李司丞趕至此處也要時間啊,避而不見,萬一。。。」

太子顫抖着手指向宦官,說到:「汝。。。無用之輩!」說罷,便一聲嘆息,無奈地走了出去。

東宮大門仍然被拍得巨響,太子戰戰兢兢地走到了門后,太子環視了一番,東宮內的宦官、婢女早已被嚇得躲到了牆角,瑟瑟抖,太子也指不上這些人,於是鼓足了勇氣,終於下定了決心,朝門外喊到:「吾是太子李顯,何人在外喧嘩?」

門外之人聽清了太子的聲音,當即停下了拍門,大聲答到:「回稟太子殿下,吾乃駙馬都尉王同皎,特來覲見太子殿下。」

太子答到:「來者何事?」

王同皎大聲說到:「回稟太子殿下,先帝把皇位傳於太子殿下,可殿下卻無故慘遭廢黜,幽禁於這東宮之中已二十餘載,吾等替太子蒙冤叫屈;張易之兄弟犯下滔天大罪,可至今未受懲處,吾等深感不公,吾等今日已聯合羽林軍和眾朝臣,誓要為太子殿下討回一個公道,誅殺險惡小人!恢復李氏江山社稷,眾人相推,特派吾來迎接陛下。」

太子聽罷,不禁面色大變,這是要動兵變、造反啊!可門外之人他又如何敢輕易相信,一時間太子只能愣住原地,不知所言;王同皎見太子不答話,於是又大聲拍門,問到:「太子殿下,在聽嗎?」

太子慌忙答到:「在。。。在聽!」

王同皎再次大聲道:「那就請太子殿下開門,隨吾等到玄武門帶大家起事,以慰眾望!」

太子又猶豫了半晌,緩緩說到:「張易之等奸險小人確實得而誅之,可眼下陛下病重,吾等冒然進犯,必定令天子受驚,汝等又於心何安?依本宮之見,此事還是等日後再圖不遲!」

太子此言明顯激怒了門外眾人,李諶接過話大聲說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異!眾位朝臣、將軍、將士為了國家社稷,不顧個人安危,捨棄自家性命,動此事,太子殿下如何能夠因為怕驚擾了陛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下而放棄此事呢?若今日事不成,所有身陷此事之人必將遭受最嚴厲的酷刑,太子殿下於心何安?哪怕真要讓眾人放棄,也請太子殿下親自前往制止,吾輩無能,實不能代為辦理此事!」

李諶的話已再明白不過,眾人此時起事已是把自己的性命都豁出去了,如箭在弦上,不得不,若是自己執意不從,料想禍事反倒是會來到了自己的頭上,太子連忙向一旁的宦官低聲問道:「李三郎可曾到?」

宦官搖了搖頭,此時大門又響起了巨大的拍打聲,太子異常心焦,終於他長嘆一聲,心中暗自想到李三郎怕是等不了了,再僵持下去,興許外面的軍士怕是準備破門而入了,到時恐又成了另一番結果。於是,太子大聲說到:「諸位將士忠義,本宮這就開門!」說罷,朝一旁的宦官使了一個眼色,宦官遂跑了過去,緩緩地打開了大門。

見大門打開,李多祚、李湛和王同皎當即帶兵湧入,太子望着湧進來的兵士,心中頓生緊張,此刻他仍不確定眼前眾人到底作何所圖。所幸,三人沒有妄動,只是徑直來到了太子身前,當即跪地,大聲說到:「張柬之大人、崔玄暐將軍、桓彥范將軍等已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到了紫微城玄武門外,末將等人特來迎接太子殿下!」

太子心中暗暗嘆到,此事果然是出自張柬之之手,難怪幾日閉門不出,原來全是在為謀划今日之事,太子又朝門外望了望,仍不見李三郎等人的身影,只能長嘆了一聲,說到:「有勞眾位將士!」

太子話音剛落,王同皎便起身上前一步直接抱起了太子,太子大感震驚,可此刻也只能任其擺佈,王同皎抱着太子緩緩走出了東宮,直接將太子抱上了一匹高大的駿馬,太子左右望了望,此時東宮外至少聚集了幾百名軍士,李多祚一聲令下,眾將士開始起程。

不一會兒,太子便隨着眾人來到玄武門,玄武門前早已聚集了大批軍士,領頭的正是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范等人,眾人見太子已至,連忙下馬行禮,太子望了望眾人,冷冷一笑,大聲說到:「張閣老,汝與諸位辛苦了!」

張柬之聽罷,不為所動,轉身大聲朝眾軍士說到:「太子殿下有令,起進攻!」說罷,便衝出數人,斬斷了玄武門的門栓,推開了大門,眾軍士遂跟着進入了宮中。

幾百名軍士訓練有素,目標清晰,一進了玄武門,便不再他顧,徑自迅地朝集仙殿趕了去,太子李顯心中暗暗嘆到,張柬之此番行事定是經過了多日的謀划,方能有此結果,看來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武三思、太平、張易之等人蓄謀已久而不能成之事,今日老謀深算的張柬之恐怕是要成了。

太子騎在馬上沒有多言,只是隨着軍士朝集仙殿而去,此刻他也無需多言,凡事早已在張柬之的計劃之內。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洛陽七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洛陽七日
上一章下一章

神龍政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