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法會送子

第二節 法會送子

月華煮酒,蓮子荷塘。

浮波碎金,碧影流光。

林間霧起,風歌簫簧。

晨晞細雨,天地蒼茫。

閑雲蔽日,不見山岡。

拂塵歸去,野草荒涼。

征棹遠影,漁舟曉唱。

沙洲鵲起,落雁驚雷。

霂里絲竹,知音難會。

空付韻曲,往往還酹。

陽春和寡,白雪識微。

高山流水,子期何貴。

鬱郁孤賞,在晉嵇康。

廣陵絕響,千載猶狂!

銅雀新賦,鄴水臨江。

落英詩酒,睢園蓬蒿。

高閣猶在,帝子何往?

抱月歸去,天清氣朗。

——孫儒臣作於江珪二十一年。

·

江珪四年春,豐國都城豐脈南陽門前。

「夫人,恐遲矣!」一執扇男子高聲喊著。

官道上一女子應道:「你莫急嘛,這才辰時,還早,還早。」

「不是這說」男子回身迎上女子和她並肩而行,邊走邊說:「豐脈城廣人多,坊市甚繁,我上次到此已是七八年前,如今恐它有改道更新,提早些去,穩妥。」

女子將手挽住男子:「你總是如此着急,可哪次有誤了?」

「唉,寧人等事,勿事等人啊。」

女子忽將手指前方:「你看,那邊出什麼事了?」

男子順着女子手指方向看去,見一群人圍着城門議論紛紛,周圍禁軍數名仗劍而立,讓人平添一分恐慌。

「我去看看。」男子說着將手抽出,走到人群外圍遠遠看去,只見城牆上貼著一則佈告,以上等絲絹為料,上有瑞鶴祥雲,文末蓋有龍璽並禮部官印,知是皇帝手諭,忙定睛細看:

「奉

天承運

大豐皇帝

制曰:

古云:年有豐欠,歲有吉凶。

朕自登九五以來,深荷後土之蔭、祖宗之福,得以獲江珪、除山盜、平南寇,爾來六年矣。方今天下和順,國泰民安,實乃天運所在、神祗佑護,當行祭祀,以告社稷。

自江珪六年四月初八至四月十五,計七晝夜,豐脈接陽門大興水陸法會,凡我國民,往來不禁,以宏三寶,特此公示,天下咸知。

欽此」

男子看畢,回到女子身旁道:「當今聖上手諭,敕令豐脈接陽門大興功德,往來不禁。」

女子聞言,不覺愁上眉頭:「這般,如何趕得上雕香堂新市?」

男子笑道:「夫人,國都阡陌交錯,雖則舉袂成雲,也定當有通達之處,你我小心打聽便是了。行巧不如碰巧,三寶法事乃大功德,香料市畢,當流連幾日,聽經聞佛,也是好的。」

女子道:「相公,此乃善事,當行不怠。但飛水郡家中尚有七歲小女,我二人流連多日,恐怕她受了委屈。」

「不會,家裏僕從多是良善之人,鄰近李氏齡兄與我孫家乃是通家之好,雖則李兄出門在外,李氏嫂必有照應。況且,雅文生性率直有主見,想也無人敢欺辱於她。」

女子點點頭:「也是。」

二人說話間,迎面一人葛巾布袍,身後跟一隨從,高聲叫道:「解元,你怎麼在這裏!」

男子抬頭,認出正是李齡,忙拱手道:「不意此地與兄相逢!」

李齡施禮畢,問道:「怎麼只有你夫妻二人,不見傭人隨從同行?」

男子笑道:「內人慾購胭脂熏香,小弟近日無事,便隨同她一路行來,倒也不遠,權作春遊罷了。出門前聽說李兄往太海郡去做商,為何來到豐脈城?」

李齡從隨從手裏接過一卷竹簡,指著竹簡說:「我從太海淘得一卷古書,無奈自己粗人一個,不識得字,隨從看過說是天梵文字,我想這天梵書應當是三寶經文,正巧聽得聖上大行法事,特來將這經書送於佛家,也算行善積德。祥寅老弟你平常在家書畫,今天出門正巧遇到了我,不如與我同去法會,也當長個見聞,如何?」

孫祥寅大笑:「擇日不如撞日,行巧不如碰巧,小弟方才正與內人商議,不料兄長也是此意。」

李齡也笑道:「如此最好。賢弟,弟妹,請。」

孫祥寅讓道:「李兄請。」

三人一路打聽,聞說這次法會共設七個法壇:一內壇,六外壇。內壇不接來客,外壇分:大壇,法華壇,凈士壇,諸經壇,楞嚴壇,華嚴壇。各有數百僧人在壇內諷誦、默誦經文,孫李二人打聽了一下各個法壇所行之事,決定去諸經壇施獻經書,順便祈福除災。

且說李齡帶隨從前去將經書施獻,孫祥寅帶着夫人聽經時,走來一個雲遊僧人,遠遠地望着夫人相了一會,低聲道:「怪哉,怪哉。」言罷,搖了搖頭轉身走出壇場。

祥寅正聽經時,聞聽此言,猛地想起往年齋僧時遇一老僧,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忙跟出去叫住僧人:「師父留步。」

僧人回身,雙手合十道聲叨擾,正欲繼續走時被祥寅兩步追上,問道:「師父方才相我夫人,卻道『怪哉』,不知何故?」

僧人道:「施主,貧僧眼濁智昏,胡亂妄言,萬勿見怪。」

祥寅道:「師父有甚話說,但講無妨,我夫妻非那器量狹隘之人。」

僧人搖了搖頭:「命有緣法,不可妄道。貧僧方才失口胡說,施主切莫介懷。」

說罷,僧人回身便要走,祥寅一把抓住他的衣袖,夫人忙走過來,雙手合十求道:「師父,我夫妻早年齋僧,也曾遇一老師父,說我夫妻命格有怪,方才又聽師父如此說,萬望解之一二,以安我夫妻疑心。」

僧人沉吟半晌,禁不住夫妻二人再三懇求,只得開口:「罷了,既是貧僧失聲言破,想也是緣法至此。貧僧需細看面相,尊夫人勿怪。」

說罷,僧人轉向夫人,仔細端詳其面容,良久方對祥寅道:「施主家中殷實,有一女在閨,年八歲,生性活潑剛強,可有?」

「有。」

「施主書畫二十載,年三十。幼時不事經典,專愛水墨,以致鄉近鄰里以為浪子,親媒不成。至二十四遇尊夫人成親,后發憤苦讀,江珪二年獲解元,可是?」

「是。」

「施主命中當有一子。」

祥寅一愣,繼而喜道:「師父所言是真?」

「出家人不打誑語,此子乃好事積得。然施主且莫歡喜,貧僧有幾句話,不知施主可願聽?」

「師父請講。」

「此子幼時杵逆,或將早夭。」

「……」

「此中一二,全在施主與尊夫人。」

祥寅聞言忙問:「請師父指教。」

僧人從百衲布包中取書二本遞去,祥寅忙接過。

「貧僧還有打油一首,偈語兩句。」

「師父請講。」

「廉貞囚命在豐朝,天相龍鬚爭命宮。

相思鈴響王臣至,化碧三年為情窮。」

「學生切記。」

「智慧法緣,須向心求。

有為非法,劫數在天。」

「命有緣法,人可自修。望施主牢記」

「謹記。」

祥寅再欲問時,僧人擺手回身,自投西去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臣將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臣將盜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節 法會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