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除奸計

第二十一章 除奸計

「這是小事,說到仿字跡,這宮裡頭還沒有幾個人比慧川厲害,你說說看?」

「奴婢想著,這封信還未送出,此時華安公公也還在清寧宮,不妨拖住華安,然後將信調包,內容稍加修改,看看那王振公公是否會聽信字條上的話,若聽信了,那他們二人的往來,便也坐實了。」唐疏桐道。

太皇太后聽了,點了點頭問道:「那你預備在字條上寫什麼?」

唐疏桐想了想,回道:「咱們也不知曉,他們二人平時來往的定規,所以也不便改動太多,不妨就寫:太皇太后似有疑心,今後欲差張振海來內閣監聽掌印大人,還需預先打點,近日掌印大人行事需加謹慎,切勿輕舉妄動。若信一捎過去,王振對張振海有所行動,那便是與華安公公的往來便可坐實了。」

「那暫且就按你說的辦,華安在清寧宮還有差事,一時之間也不會回去,哀家自會派人暗中看著他,將其留在清寧宮,方便你行事。」太皇太后說道。

唐疏桐隨後找來了慧川與張振海,交代了計劃,由慧川臨摹好字跡,裝訂封好,除了信箋內容有變,其餘外觀都與最開始時,沒有兩樣。

信已封好,便由張振海偷偷放回華安公公屋內書里夾好,一切並無異樣。

果不其然,第二日,張振海便找到唐疏桐,低聲道:「疏桐姑娘,果不其然,王振公公今日一早便差了手下來打點,看樣子,信昨日已經捎過去了,贓款我收了下來,為的是留作證據。」

唐疏桐接過張振海遞過來的金條,贊道:「不錯,這件差事你做得很好,待除了王振和華安,你就是一大功臣,太皇太后少不了你的賞賜。」

唐疏桐自認為擺了王振一局,就能憑一己之力協助太皇太后除了奸臣王振,改變了歷史走向,也可以避免日後有害社稷的土木堡之變,這樣的大事,她可能會名流千古,心裡十分得意。

可她殊不知,王振是怎樣厲害的人物,連太皇太后打壓他,都已經傷透腦筋,她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孩兒,怎能扳倒這樣一個老奸巨猾、炙手可熱的人物。

唐疏桐一想到自己會參與這場宮廷大變故,就有些急不可耐,平淡的日子過久了,是需要些波瀾才好。

於是,唐疏桐匆匆把張振海的話轉達給了太皇太后。

「好啊,這個王振,干預朝政、結黨營私,還把手伸到了清寧宮來,罪無可恕,此次必須嚴懲王振!」太皇太后憤怒難抑,手中杯子被摔到地上,碎了一地。

「你們把華安綁來,暫且關押在倉房裡,待處理了王振,再來解決他。」太皇太后吩咐道,令下,唐疏桐便叫張振海派了人去捉拿華安。

「疏桐,你派人出宮去,召英國公張輔和內閣的幾位大臣及尚書胡濙入內覲見。然後再把王振叫過來。」太皇太后又吩咐道:「最後把皇帝也請過來。」

隨後,唐疏桐便去差遣眾人,去召太皇太後點到的各人入清寧宮。

「慧川,你去命幾位女官,戎裝佩刀,肅立於殿側,聽哀家指令。」

不一會兒,所召之人都陸陸續續趕來了,集結於便殿之外,誠惶誠恐,不知太皇太后急忙宣自己入宮,所謂何事。

一切準備就緒,太皇太后更衣完畢,便召了幾位大臣入便殿覲見,又傳了皇上進殿,只有王振還侯在門外。

唐疏桐和上官慧川,侍立於太皇太后左右,幾位女官也戎裝佩刀,肅穆凜然。

幾位大臣按次第站於殿內西側,而皇上則按規矩東向立,各位也都是一臉茫然,偷偷察看太皇太后神色,不知所措。

太皇太后望了望幾位大臣,又看了看皇上,指著幾位大臣對皇上訓誡道:「這幾人,都是先朝元老,又受先帝之命,輔佐皇帝治國安邦,皇帝若要有何舉措,都必須與他們幾人商議,若他們不贊成,則不能施行!」

皇上聽了,連忙作揖點頭。幾位大臣也連忙跪謝太皇太后信任。

眾人隨後起身。

「傳王振!」太皇太后一聲令下,王振便被宣入殿內,躡手躡腳,手足無措。

慧川受太皇太后示意,喝令王振跪下,王振便立馬俯伏在地,滿臉驚懼,汗如雨下。

太皇太後面容忽變,聲色俱厲地訓斥王振道:「太祖皇帝立下規矩,宦官不得干政,違者定斬不饒。如今,你侍奉皇帝不守規矩,擅權攬政,按照我大明法律,應當賜你一死。」

語罷,幾位女官便按照太皇太後事先的吩咐,應聲而上,將刀架於王振項上。

王振頓時面如土色,渾身顫抖。

皇上見狀,立馬下跪,替王振說情:「太皇太后,先生自幼服侍我,從來忠心耿耿,行事周到,並沒有過越矩之事,還請太皇太后寬恕先生,免其死罪。」

「這王振連手都伸到清寧宮來了,還說無越矩之舉?」太皇太后駁斥道,隨後又道:「疏桐,你來說。」

唐疏桐得令走向前去,拿出張振海所收的贓物以及之前搜到的字條道:「太皇太后察覺王振公公與清寧宮華安公公有串通之嫌,派人暗中調查華安公公,果真在其寢屋內搜出字條一張。」語罷,便將字條遞給諸位在場之人傳閱,又道:「太皇太后遂命人將字條掉了包,篡改其中內容,可果不其然,第二日之後,便有王振公公的手下,聽信字條內容,暗中賄賂清寧宮宮人,可見,王振公公與華安公公有串通之事不假。」

「太皇太后明鑒,奴才根本不知曉這事,定是奴才未約束好手下之人,才讓其與華安公公私下串通賄賂,奴才有罪。」王振連忙撇清。

「那小嘍啰本是王振公公手下,若無王振公公授意,他哪能有這個膽子還有財務去行賄賂之事?」唐疏桐拿出手裡的金條問道。

「不知姑娘可有親眼見我將金條給華安公公?」王振望了唐疏桐一眼問道。

唐疏桐搖了搖頭。

「既然沒有,姑娘怎就能斷定一定是我指使手下去賄賂清寧宮宮人?賄賂太皇太後手下宮人罪無可恕,我何苦冒這個險?」王振連忙為自己辯駁,隨後又像太皇太后哀求:「太皇太后明鑒,單憑一封華安的信,一個金條,還有幾個奴才的隻言片語,怎能說明奴才有串通清寧宮宮人之心,不排除有別有用心之人,為了陷害奴才,串通他們,來設了此局啊。」

果真是個老狐狸,從始至終,他確實並未有親手沾染此事,所以他這一番辯護,倒讓眾人啞口無言了。

「行了行了,說得哀家頭疼,清寧宮倒是小事,暫且不追究,可你培植黨羽,暗中擅政之事,樁樁件件,可有冤了你的?」太皇太后見這件事若爭執下去,一時半會兒也不會有結果,她還有更重要之事要處理。

「太皇太后,王振公公侍奉皇親國戚小心謹慎,伺候皇上也是安守本分,功過相抵,還請太皇太后免了王振公公死罪。」尚書胡濙下跪替王振求情道。

說著,另有幾位大臣也跪下替王振求情,只有楊士奇未做表態。

王振為人狡黠,善於伺察人意,對幾個位高權重的大臣也是百般殷勤,畢恭畢敬,掩藏自己的野心。

於是深得人心。

太皇太后見眾人都替王振求情,怒氣稍息,無奈只得命女官撤刀退下,只當給王振一個教訓,也給皇上一個警醒,便訓道:「皇帝年輕,豈知此等宦官自古禍國殃民,哀家看在你們諸位的面上,饒了王振一命,但是此後不許他干預國政,如有違犯,定斬不饒!」

王振聽了自己逃過一劫,連忙磕頭謝恩,點頭稱「是」。

不過太皇太后,還是賞了王振二十板子,以儆效尤。

唐疏桐暗自嘆息,太皇太后就這樣饒恕了王振,也錯過了一個改變大明運數的機會,看來歷史真的不能改變。

那條軌跡,無論你怎麼攔截,繞來繞去,最後依然會朝那個既定的方向運轉。

可是,唐疏桐此舉已然得罪了王振,現如今有太皇太后在,她還能得以保全,可她也知道,太皇太后定會在王振之前去世的,待王振擅權之後,她的日子可就舉步維艱了。

待眾人退去之後,太皇太后便命人將華安帶上來了。

「你跟了哀家多年了,不曾想,竟然還是為了不義之財背主,與王振串通,實在令哀家寒心。」太皇太后指著華安,嘆了口氣道。

被背叛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奴才自知罪該萬死,不想替自己辯駁,也不敢求太皇太后寬恕。」華安跪在地上,啜泣道。

「哀家也不想過問你究竟有何苦衷,總之結果都是一樣,那就是你賣主求榮。你知道的,哀家素日最恨叛徒,哀家能走至今日,憑的也是該心狠手辣的時候絕不會心慈手軟,你不像王振,他有勢力,有人為他求情,你沒有。」隨後太皇太后又嘆口氣道:「念在你伺候哀家一場的份上,留你個全屍,慧川,你帶他下去處理了。」

唐疏桐看著眼前這個面目慈祥的老太太,心裡多了分畏懼,她能一步步排除萬難走到今日,手段絕對不會簡單,風輕雲淡的面容下,不知見過了多少腥風血雨,她殺伐決斷,能進能退。

不過這樣的人,才適合生存在宮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恨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長恨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除奸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