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念(8)

執念(8)

伊渡:我總覺得曾俚這個人物也是你自我形象的一個投射。朱懷鏡、李明溪、曾俚三人,構成了一個有趣而完整的三角人物關係,每一個人彷彿都折射出你的一個側面。李明溪是徹底的厭世與棄世,他與俗世的格格不入最終導致了他的瘋狂與失蹤;曾俚是一個現代的堂·吉訶德,不屈不撓,手握長槍與風車搏鬥,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曾俚是入世的,大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勇氣和決心,作為一名記者,他秉著知識分子的社會良知,用一支筆揭露社會的虛偽冷酷,呼喚著公正與正義。

王躍文:可曾俚畢竟只是一個人,有血有肉,而非一個冷血動物。曾俚兩次答應朱懷鏡的請求,放棄發表已經寫好的報道,違背自己做過一個新聞記者的原則,都是屈服於情感,第一次為朱懷鏡的同學之情,第二次為自己老母和弟弟,再堅強的人,只要心裏有愛、有牽掛,就有弱點,就不可能練成金剛不壞之身。

伊渡:你小說里的那種對人生意義發出的質疑,那種悲劇感、幻滅感是不是很像《紅樓夢》?或者你是無意間營造了那種氛圍、那種意境?

王躍文:我坦率地承認自己骨子裏是一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而且我相信每一個沒有堅定宗教信仰的人,只要頭腦清醒,都會是悲觀主義者。客觀地看,人類的存在本身只是自然界各種因緣聚合的偶然性結果。人類的存在並無目的性。人類的存在是偶然的,所以人類自命的種種意義都是荒謬的。即使有宗教,比如信仰上帝,按《聖經》的說法,人不過是上帝一時高興,照着自己的樣子造出的一種能管理鳥、魚、牲畜、野獸等其他動物的動物,只不過比其他動物稍稍高級一點兒。可無論怎樣高級,人只是上帝的一個仿製物,甚至是一個劣質的複製品,有什麼崇高的意義可言呢?就是這樣一個劣質的複製品,還要在自己的頭腦里灌進去那麼多自尊自大的愚蠢狂妄的念頭。個體的生命又價值幾何呢?回顧人類文明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殺戮史。哪一次朝代更替,哪一次所謂的文明進步不伴隨着殺戮?人類的個體生命何等脆弱渺小。笛卡爾說,人因為思想才高貴偉大。這句話倒是不錯,但其前提是承認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說穿了就是人自封的。人的精神再高貴,也不過是被囚禁在**生命中的囚徒。

伊渡:可是人的存在是沒有選擇的呀。你在懵然無知中被生下來,你的性別、外貌、稟氣,你所生活的地域、環境、家庭,都無法自我選擇。而且,連同這一起到來的,永遠伴隨着你的,還有做人的責任、道義、情感、良心,等等等等,諸如此類。我覺得人生諸苦之中,情感最苦,愛欲最苦。英國當代詩人艾略特的一首詩《小吉丁》裏有一段,我最喜歡。這段詩是這樣的:

那麼誰設計了這折磨?

是愛。

愛是這不為人熟悉的名字

在編織這件難以忍受的火焰衣衫的

那雙手後面,這衣裳

是人類力量不能夠除去的。

我們只活着,只呼吸

為這種烈火或那種烈火燒盡。

王躍文:我讀現代詩不多。但你引的艾略特的這一段詩,我卻並不認為是對人類命運的悲觀描述。相反,人的情感,愛欲在艾略特筆下是詩意的、美的,雖然它以毀滅為終點。我的看法更悲觀一些。生活是這樣的:往往在你了解是怎樣一回事之前,一切都已註定了。也許你會被迫做其他的事情,但現實生活離你想要的總是越來越遠。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永遠失去了自我,你過的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伊渡:你的意思是,人始終活在一種你無法掌控的逼迫力量之下?

王躍文: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吧。我不知道有的中國作家們怎麼那樣喜歡稱頌和美化人在命運前的那種馴服、那種樂天安命,那與古希臘悲劇里的人對命運的反抗和挑戰、與《荷馬史詩》裏人對生活的主動精神太格格不入了。我不喜歡把人當作牛羊來寫的文學。那種生活更讓人絕望。

伊渡:看來你雖然聲稱自己是個悲觀主義者,但你認可的生活態度還是很積極的。

王躍文:我的生活原則是:絕望中的永不放棄。

伊渡:也就是儒家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王躍文:正是。我以為,如果人放棄了對意義的追問與尋求,人生就真的沒有意義了。一句被說得爛熟了的話:人的意義就在尋求意義的過程中。這話聽起來庸常得很,可實在是說出了生命的真相。我想,無論是哲學、宗教、藝術,無論你是用色彩、用音符、用語言,亦無論你是古典派、現代派、後現代派、后後現代派,都是在用各種方式表達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和尋求。也許答案不同,但過程一樣。

伊渡:你作品裏的人物,我感覺無論哪一種類型,哪怕是以常人的最粗淺的評判標準來看不是好人的形象,你都對他們懷有一種悲憫。你在刻畫他們內心的齷齪卑劣時毫不心軟、毫不留情,窮形畢態,洞察深微,可你實際上好像對他們又總有一絲理解和寬容,讓人在覺得他們可恨、可惡、可恥的同時,又覺得他們的可悲、可憐,真令人百感交集,唏噓不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王躍文首次坦露人生經歷:我不懂味(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王躍文首次坦露人生經歷:我不懂味(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執念(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