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11)

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11)

?即使沒有政權變更,問題國家也容易受到武裝勢力的攻擊。2007年4月,分離主義的奧加登民族解放陣線(OgadenNationalLiberationFront)進攻衣索比亞的一處中國石油公司,殺死9名中國石油工人和65名衣索比亞石油工人及安保人員。

奧加登民族解放陣線聲稱石油公司被攻擊的理由是索馬利亞族人因為工廠的建造而遭到驅趕。

早在2007年1月,武裝分子攻擊了奈及利亞的中國石油公司,挾持了9名中國石油工人。

在此次事件中,武裝分子也挾持了其他外國石油工人,並進行敲詐勒索。

毫無疑問,中國石油公司有較高的抗風險能力,但這仍然不能降低來自問題國家石油供應的風險。

因此,中國也將目光轉向了中亞。在理論上這是個好想法,通過陸路進行石油運輸完全避開了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

中國的鄰居哈薩克宣稱有世界石油儲量的3%,它最大的油田離最近的中國邊界不遠。

游牧民族在此定居已有很長的歷史,甚至早期絲綢之路的商人在繼續前往波斯高原之前,為避免貧瘠的沙漠,首選在其南部邊界進行交易。

毫無意外,由於兩國地理相鄰的緣故,中國把目光投向哈薩克,尋找石油供給的替代國。

從哈薩克產油區通往中國煉油廠的管道對北京執政者而言將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

這種關係在歷史上也有令人注目的註腳。早期中華帝國的首都位於內陸,離海有數千里遠,統治者更傾向于越過內陸,把目光投向西方,而不是越過海洋,投向東方,這是因為在西方更有可能出現來自沙漠的商隊和入侵的軍隊。

元朝(公元1278年—1368年)時與中亞的貿易關係達到了頂峰。

元朝是由忽必烈領導的蒙古人創立的,蒙古人平定了中亞,由於強盜威脅減弱,沿著絲綢之路進行貿易的沙漠商隊的數量增多,隨著和平穩定的降臨,貿易繁榮了幾個世紀。

然而,歷史並不總是如此慈悲。元朝滅亡后,中國和中亞的關係日益惡化。

17世紀,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在西北各省發動一系列戰爭攻擊中國穆斯林,歷史學家莫里斯·羅薩比(MorrisRossabi)寫道,陝甘總督率領一支規模巨大的軍隊,

「他用最殘忍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到1650年,他擊潰了穆斯林,雙方傷亡慘重,數萬人死亡。由這些戰爭造成的苦難沒有消失。」清朝發動的戰爭讓中國和中亞穆斯林關係緊張。

今天,許多中亞石油生產大國對中國仍抱有懷疑態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絲綢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新絲綢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