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10)

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10)

?但是,事實更為複雜。正在建造的中國石油煉油廠主要是精鍊低硫原油,而不是高硫原油,這造成非洲產油區優於阿拉伯油田。

非洲地區主要產低硫原油,阿拉伯油田出產低硫和高硫原油的混合物,但是,新油田主要生產高硫原油。

因此,當中國石油需求突然激增時,中國石油公司自然就會轉向低硫原油供給更充足的非洲,但是,這種平衡將被改變。

中國已經建造新的能處理高硫原油的精鍊工廠,沙烏地阿拉伯提供了融資,特別是它參與了泉州精鍊廠的籌建。

當然,中國仍將購買非洲石油資產的股份,這有助於保護中國石油公司避免更高的石油價格戰。

中石油在蘇丹的行動富有典型的意義,它在蘇丹全國的油田都有股份,據估計,蘇丹全國有一萬中國工人,他們大多數被雇來建造煉油廠或鋪設通往紅海的管道,儘管2007年4月有一個報告暗示許多退役軍人也被雇來保衛南部油田。

中國政府還提供貸款來建造基礎設施,包括水電站和交通線,結果,2008年蘇丹成為中國第六大石油供應國,佔總石油進口量的6%。

然而,中國選擇蘇丹部分原因是誤打誤撞,而不是有意為之。美國能源部估計,在2006年中國獲得了相當於日產40萬桶的石油儲備。

三大美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康菲已獲得的石油儲備相當於每天390萬桶,幾乎是中國同年的10倍。

孤立地看,中國在非洲石油資產的競標中稍顯異常。然而,它瞄準非洲是因為這裡有極少未被西方石油大鱷佔有的石油資產。

這也是沿著西方公司已經開闢的道路前進。正如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所寫的,

「中國進入全球能源市場的方式並不令人驚訝,它的策略與別國高度相似,非常積極。」對中國而言,問題國家並不是最可信賴的商業夥伴。

它們易受政權更迭的損害,新成立的政府沒有理由尊重過往的合約,特別是假如它們必須報答它們的軍事支持者時。

在這點上,伊拉克是個例子。20世紀90年代,中國、法國、俄國公司都與薩達姆政權簽署了許多協議,但新的伊拉克政府在美國的支持下成立后,拒絕履行這些協議。

儘管新的伊拉克政府表示樂於考慮別國的報價,但是在伊拉克的安全局勢仍然緊張的時候,普遍認為一旦新的合約被簽訂,美國及其盟國將清除該地區的對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絲綢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新絲綢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