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圖繪定(4)

總圖繪定(4)

在梁思成、陳占祥、黃世華等的努力與周恩來的支持下,採用碑型得以通過,並明確了下述原則:一、鑒於政協會議通過建碑,通過了「碑文」,碑的設計應以「碑文」為中心主題,所以應採用碑的形式。「碑文」中所述的三個大階段的英雄史跡,可用浮雕表達。二、考慮到古今中外都有「碑」,有些方案採用埃及「方尖碑」或羅馬「紀念柱」的形式,都難以突出作為主題的「碑文」。以鐫刻文字為主題的碑,在我國有悠久傳統。所以採用我國傳統的碑的形式較為恰當。三、中國古碑都矮小郁沉,缺乏英雄氣概,必須以革新。四、考慮到「碑文」只刻在碑的一面,其另一面擬請**主席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後來彭真又說周恩來總理寫得一手極好的顏字,建議「碑文」請周恩來總理手書。此後,即由都市計劃委員會參照已經收到的各種方案草擬「碑型」的設計方案,但雕刻家仍保留意見,認為還是應該用雕像為主題。在探索各種方案的過程中,彭真說中央首長看到頤和園「萬壽山昆明湖」碑,說紀念碑就可以採取這樣一種形式;還說北海白塔山腳下不是也有這樣一座「瓊島春蔭」碑嗎?根據這一指示,都市計劃委員會開始進行設計。1951年夏,都市計劃委員會設計組提出一個方案,其特點是將碑體置於一個下開3個門洞的大平台上。設計人員還提出碑的上端的幾種不同的處理手法,並畫出3種草圖。據高漢回憶,這個方案主要設計者是陳干,當時得到北京市領導的欣賞,展覽時,還專門做了一個大模型。可這時,梁思成的一封信使這一切發生變化。8月29日,梁思成致信彭真,認為這個方案是「萬萬做不得的」,因為「有極大重量的大碑,底下不是腳踏實地的基座,而是空虛的三個大洞,大大違反了結構常理。雖然在技術上並不是不能做,但視覺上太缺乏安定感,缺乏『永垂不朽』的品質,太不妥當了」。梁思成具體指出,「現在的碑台像是**的小模型,**是在雄厚的橫亘的台上橫列著的,本身是玲瓏的木構殿樓。所以英雄碑是石造的就必須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形體:矗立峋峙,雄朴堅實,根基穩固地立在地上。若把它浮放在有門洞的基台上,實在顯得不穩定,不自然。也可說是很古怪的築法」。「它的高台僅是**台座的具體而微,很不莊嚴。同時兩個相似的高台,相對地削減了**台座的莊嚴印象。」他還認為,這項設計在**廣場內「塞入長寬約四十餘米,高約六、七米的大檯子,就等於塞入了一座約略可容一千人的禮堂的體積,將使廣場窒息,使人覺到這大檯子是被硬塞進這個空間的,有硬使廣場透不出氣的感覺。由**向南看去或由前門向北望來都會失掉現在遼闊雄宏之感」,「碑台四面空無阻礙,不惟可以繞行,而且我們所要的是人民大眾在四周瞻仰。無端開三個洞窟,在實用上既無必需;在結構上又不合理;比例上台小洞大,『額頭』極單薄,在視覺上使碑身漂浮不穩定,實在沒有存在的理由」。這封信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最後,三個門洞式的方案被否定,梁思成在信中隨手畫出的方案得以實施。陳乾的設計在即將大功告成之際就被梁思成否定了。知情人向筆者介紹,當時陳乾的心情十分痛苦。1954年,陳干在與高漢合寫第一篇批判梁思成的文章時,曾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並表示,相信像梁公這樣的大學者,一定會有容忍發表不同意見的雅量。在《文藝報》登出這篇文章並引起軒然大波之後,梁思成就一病不起,這時,他還委託病弱的林徽因到西單橫二條宿舍看望陳干,並送去一袋牛奶。那時,病入膏肓的林徽因,在家裡走動都得扶著桌沿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復活北京城半個世紀的滄桑回憶:城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復活北京城半個世紀的滄桑回憶:城記
上一章下一章

總圖繪定(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