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無題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無題

為何此刻說無私?

按照陳碩真的說法,蕭姽嫿若集中兵力死守蜀州,高玉瑤即便兵力雄厚,想要徹底拿下蜀州也咬被啃下一大塊肉來。然而蕭姽嫿並沒有這麼做,原因?

在蕭姽嫿的心中,大梁乃正統,乃蕭氏一手創立的皇朝,興盛之時,遠超歷朝歷代。而且,即便今日便滅國,其享國之年月,也同樣為最。

既是正統,當正大光明,堂堂正正。而為君者,當勤政愛民,一心為國。

假若死守蜀州,固然可以拖累高玉瑤,但反過來,蜀州勢必遭遇慘烈的兵災。

百姓何其辜也。不適戰爭牽連百姓,這便是蕭姽嫿的主張!

而且發起決戰,也絕非腦袋一熱。

蕭姽嫿一支都缺少兵力,但那是在不少兵力無法調動的情況下,而現在一旦打破這個限制,不顧後果集中,仍舊能組織出一支十五萬以上的大軍。

或許高玉瑤親征,兵力會再一次超過三十萬,但這個人數優勢並不會明顯。畢竟又不是廣袤的平原上正面衝鋒作戰。

蜀州多山,險峻易守,軍隊駐紮,肯定不會是擠在一塊,而是會各處修建營寨,這同樣是一門學問,不同的位置放置不同的兵力,所能起到的效果也會不一樣。

如此一來,兵力自然分散,這也就是蕭姽嫿的機會。誠然壓力依然大,但未必不能打。

若贏,大梁必定自亂,那麼蕭姽嫿的各方危機自然也就解除。沒人會那時候傻乎乎的還去投奔大梁,而周少瑜一方,也自會將精力放在內亂的大梁身上,如此,也便有了緩衝之機。

若輸,這沒什麼好提的,即便不決戰,輸也是遲早的事,至少,要將骨氣打出來。

同時,還有一種可能。

那便是雖兵敗,但高玉瑤直接戰死。如此,至少也算是死也拖人下水。

不管怎樣,歸根結底,都不過是蕭姽嫿的無奈之選罷了。

「殿下,雲州急報,雲州府城知府蔣壬招募鄉勇青壯死守不敵,雲州府城已破,蔣壬……從城牆上一躍而下……」

屋外傳來女官的傳話,正在書寫着什麼的蕭姽嫿不由頓了頓身形,片刻后才道:「嗯,知道了,無需理會。蔣壬可還有親眷……」

「回殿下,據聞,皆已在此戰中投井而死……」

「……」

為集結兵力,雲州基本空虛,雲州府城,想必最終也只剩下數百不願離開的兵丁罷了,然而這種情況下,身為知府的蔣壬仍舊選擇死戰。

然而蕭姽嫿也知曉,說是說招募鄉勇青壯,可實際上,怕是沒多少人響應的吧。實在是,湘州這些年鋪墊的名聲太大了,幾乎成了百姓人人嚮往之所。若是大梁兵馬來襲,或許百姓還會踴躍一些,但湘州兵馬殺至,幾人肯戰?

印象中,蔣壬一直都是個寡言少語卻勤政肯干之人,蕭姽嫿用的也就是他的實幹,對於忠心,反倒沒那麼肯定。不想今次,卻是用此等激烈的方式,宣告了他對蕭姽嫿以及其理念的忠心和認可。

可惜,眼下的狀況,即便蕭姽嫿封賞也無太大意義,畢竟她自己都可能不保。

「傳我令,立魂碑……」蕭姽嫿將手中空白的書信密封,照舊扔進了盒子裏,邁步出屋,語氣平淡之下,卻有幾分微顫。

就如字面意思,當真就是個『魂』碑。一塊大石板上,刻着偌大的魂字,底下已經刻上了好些名字,比如剛才所言的蔣壬,再比如先後戰死的於家兄弟。

與此同時,在梁字大旗和蕭字大旗之後,也多了一面『魂』旗……那些戰死的文臣武將,其姓氏之旗,皆隨於后。

高玉瑤尚未抵達,蕭姽嫿的兵馬也仍舊在集結,相對應的,糧草也在不斷徵調。這都是需要時間準備的,也正好蕭姽嫿傷勢未愈,順帶歇養。不過為確保兵馬集結順利,該操心的事情仍舊不少。

「宗仁啊……」一次召集將領議事的討論中,蕭姽嫿一時忘卻了於宗仁已經戰死,習慣性的叫了一聲。

這一聲,場面頓時為之一靜。

忽然,叫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之間眾將領對視一眼,竟然齊齊起身,抱拳回應:「末將在……」

「你們……」蕭姽嫿笑了,眾將如此齊心,如何不能轟轟烈烈的去打一場呢?

「殿下,末將願繼承家父之志,為殿下效死。」於宗仁之子於成英站出身來。這位而立之年的男子與其父相貌極為接近,只不過因小時候體弱多病,走了文路,直到成年後有所好轉才開始習武,也轉回了武職。

可惜終究過了最佳年歲,武藝只能算是尋常。至於是否有統兵之能,因從未獨自領兵,只隨同其父參與過戰事,到是無法確定。

於家子弟,蕭姽嫿自然信任,可以說,若於家之人都不可靠,那麼蕭姽嫿當真就沒有可信之人了。也正因為可信,絲毫不懷疑對方真的會效死,甚至整個於家都可能盡忠。越是如此,蕭姽嫿越要對得起這份忠心。

「我自是信你。」蕭姽嫿上前拍了拍於成英的肩頭,道:「若沒記錯,汝之幼子如今已經三歲了吧。對了,似乎同時出生的,還有一個女兒。許久不曾與孩童一同耍鬧了,可否帶來陪同一番?」

不久之後,一對年僅三歲的龍鳳胎被送到了湘州,並沒有蕭姽嫿的書信,只有一句『於氏後人』的帶話,不過短短四字也能知道對方的意思了,這是要保於家有后。此乃后話,暫且不提。

周少瑜趕回湘州的時候,高玉瑤也已經領軍抵達了荊州。

高玉瑤的速度不可謂不快,蓋因此次高玉瑤動用了水師,由水路運送無阻之下,卻是要比陸路快上許多。可不像後世,坐船反而成為極慢的交通方式,以至於絕大多數客船都已經停運。

於襄陽稍作停留,高玉瑤便馬不停蹄繼續領兵西進。

事實上,這對於高玉瑤而言同樣是一個冒險之舉。

蜀州種種跡象,都表明了蕭姽嫿的意圖,但高玉瑤沒有半分逃避之意,甚至更加期盼如此,因為沒有比這更速勝的法子了。

單單荊州,便夾在豫州和湘州的中間,此番高玉瑤繼續向西深入進入蜀州,一旦豫州和湘州同時發難截斷荊州後路,那麼高玉瑤也將變成孤軍。

(未改)

紮營當日,周少瑜便領軍進行了試探性攻城,以此來探查城中金人兵力幾何。然而得出的結論卻驚人。

「竟有五萬餘!?」周少瑜差點沒嚇尿。

好傢夥,他自己在新羅佈置的兵力再加金善德的三萬,統共也不過四萬。大老遠奔襲而來,打的就是金人措手不及後防空虛,結果你告訴我還有五萬?可試探攻城的結果,真真就是如此,人家參與守城的人數還真就是這麼多,差也不會差到哪去。

「絕不可能!」周少瑜毫不遲疑否定。「且不說金人不可能有這麼多人,單以金人之戰力和作戰方式,若仍留有五萬兵馬,面對四萬敵軍來襲時,又怎麼會選擇死守不出?出城迎擊痛痛快快直接打一場才符合常理。」

真真說的一點沒錯,金人本身就可全民為兵,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誰都可能直接參與進戰場。此外金人近些年所劫掠,大梁人尚且還好,但新羅人卻是很多。以後者的地位,在金國估摸著也就是個奴隸啊什麼的,其中一部分選出作為新羅偽軍,剩下的則留下做苦力建設耕種。必要時,也可拉出來直接打仗。反正都是當做炮灰使。

這樣臨時強行弄來的新羅奴隸軍戰力肯定低,但也要看什麼時候和環境。

若在野外遭遇戰,周少瑜敢說閉着眼睛都能打贏。但此刻金人一方卻是據城而守,本就佔據地利。且待在城內,直面金人的威脅,這些新羅奴隸也不敢不儘力,若再加以足夠的封賞與優待,肯出力氣的自然也就更多了。

如果不是奔襲,面對此等情況也好解決。這樣的守軍,你肯定不能指望對方會有什麼箭術,守城的方法更多的無非就是扔重物,就連兵刃都不一定會有,如此只需調遣一支弓箭手,輕輕鬆鬆就能壓的他們不敢冒頭。

可奔襲之下,又能有多少箭矢能供給消耗?根據進一步試探觀察,對方估摸著尚餘八千純金人兵馬留守京師,這些人也都是有一手好箭術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終還是對於所謂新羅精銳的不滿意。

對新羅而言,這三萬兵馬已經是最能拿得出手的隊伍。甲刃是最好的,訓練強度是最高的,紀律性也是最棒的,出於對金善德的死忠,哪怕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跑到這打金人,但有着金善德的指令,也仍舊很好的執行周少瑜的軍令。

但凡是怕對比,在新羅最好,不代表和其他地方的兵馬比也是最好,甚至還遠遠不如。周少瑜想要指揮如臂,那想都不用想。若是自家兵馬,怕是真一股腦強攻也能拿下來,但新羅這支兵馬顯然達不到要求。

巧婦也怕無米,預想中的策略是不錯,但執行到現在,種種問題也暴露出來,讓周少瑜好生為難。

並非沒想過用計策反城中的新羅人引發內亂,然而可行性真的很低。周少瑜所領兵馬主要是新羅人,可不代表這就能讓城內的新羅人產生親近感。

顯然的例子,宋朝時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總是單純的認為那裏的漢人百姓會提供各種支援引為內應,可實際上呢?再比如投了滿清的綠營,沒投降前被打成狗,一換陣營,對自己人下手比誰都狠。指望這個,還不如想別的法子。

苦思一日未果,攻城器械也還在進一步打造。束手無策之下,周少瑜也有了緊迫之感。

與此同時,另一支兵馬也在關東地界隱蔽的行動着。

對孫採薇而言,這絕對是她獨自領兵最重要的一次。首先一萬五千的精銳騎軍,絕對是許多將領一輩子都不曾有機會統領的。其次此番更是身負重任,多的暫且不提,至少自身隱蔽性也絕對保持,不然連自己都保不住,何談其他?

萬一被發現圍攻,把這支騎軍給打沒了,嘖……她孫採薇可不是楊妙真,往那一站就自帶BUFF,不但能提升己方士氣和站立,還能削弱敵軍。實在打不過,一個衝鋒突圍而出跑掉就是。她可沒這麼兇猛,真學楊妙真那般衝鋒在前?怕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按照李秀寧的指令,孫採薇領軍隱蔽趕到了一處名為祀山的位置。從名字就不難看出,此山的名字由來,大抵和祭祀有關。

既是祭祀,定然會有祭壇,而祭壇往往位於最高處,而祀山就好似那座高聳的祭壇,整體而言很是險要。若是駐軍於此防守,怕是有一夫當關之妙。

當然了,此番出軍,是為了進攻,沒可能大老遠選這麼個地防守,人家傻了才過來打你。

「待抵達祀山,則打開這道錦囊……」出關時,李秀寧如是說。

這話語,頗有些話本故事戲劇的味道,錦囊妙計么,往往都很能彰顯智慧。代表事未發生,且距離極遠,但早就已經料到將要發生之事並有應對的法子。

騎軍駐紮歇息,孫採薇確認左右無人,這才打開錦囊細看了起來。

『周郎之策雖妙,卻難以為繼。大軍長襲,孤軍深入,弊端眾多,故妾所料,周郎一時間當難以攻下盛京……此事你我知曉便可,莫要告知周郎,以免難堪……』

好么,開頭這話,也是讓孫採薇好笑的不行,這不就是顧及周少瑜的面子問題嘛。

『觀新羅之局,你我以及周郎,皆無過多時日拖延,故此以求速勝。以妾觀之,此戰之要,非在盛京,而在祀山,你既已抵達,可依下面所寫之策行事……此戰若成,則金國大勢已去,可定乾坤。事關重大,望慎之。』

謹記其中之策,孫採薇毀掉錦囊,心中稱讚不斷。

她已隨楊妙真親上戰場,感官很是直接,後者無愧於女戰神之名。而李秀寧……

好吧,這個更模仿不來,只能景仰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抽個美女打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抽個美女打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無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