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陷越深》第五章(2)

《越陷越深》第五章(2)

張達把自己頭上帶著的寬檐遮陽帽扔給他。黨開渠戴上后,笑嘻嘻地說:「大哥對我真是太好了。」一位觥觥大漢正在唱著一首極柔靡的鄂西情歌。利用低壓氯蒸氣放電的熒光燈散發著冷白的光。這家歌廳充滿返璞歸真的自然風格,不加粉刷的磚牆面,將粗獷的木紋刻意外露,座椅與茶几均由樹皮精製而成,造型拙樸。張達注意到原始情調與自然風格未能掩飾這家歌廳的豪華富麗,舞池與音響堪稱一流。「今天是周末。周末我一般都喜歡到歌廳酒吧坐坐。」韋小姐說。韋小姐姿容昳麗,優柔沉靜,有一種逼人的氣質。一身合體的裙裝不僅顯示她的楚腰豐臀,也符合她作為秘書的職業特點。「老闆去香港了,這部片子由我跟你們談。當然,一切都是雛形階段,中午和那幾位編劇也只是談了大概,改日把你們聚齊了再細談。」服務小姐用托盤端來了飲料。「您的低脂奶。」小姐彬彬有禮地說。「謝謝。」「這是二位先生的啤酒和咖啡。」「謝謝。」「如果還需要什麼,請儘管吩咐。」韋小姐問張達和黨開渠還需要什麼,黨開渠連忙搖手不要了,韋小姐的風韻已讓他感到拘攣,他不斷地摸著後腦勺,生怕帽子沒有遮住腦勺的白茬。「這部戲暫定名為《山村的神秘女郎》,大概內容是這樣的。」韋小姐娓娓說道,「一位美麗的少婦,也是腰纏萬貫的闊太太,和丈夫離了婚之後,拋棄了所有財產,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繁華的都市,去南方某處偏僻的山區當了一名小學教師。當然,這麼說是過於簡單了。我們要在這部戲里不斷展示截然不同的兩種畫面和生活,窮鄉僻壤和大都市的鮮明對比,一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鄉村生活,一邊是花花世界里的醉生夢死和對金錢永無止境的貪婪角逐,這位受過很好教育的女性就在這兩種背景里交錯出現。戲的關鍵部分在於她為什麼要從大都市來到鄉村,可以說整個戲眼就在這裡。在當今這個社會,解釋這個『為什麼』很有點倒行逆施的味道,你們把它說清楚了,觀眾認為是合理自然的,就算成功了。」「請用,別客氣。」韋小姐禮貌地招呼道。她自己也輕抿了一口低脂奶。黨開渠喝著啤酒,喝得很斯文。他說:「這位女郎不成了現代的陶淵明啦?嗯,有些意思。」張達也說:「這戲確實很有新意,弄得好一定會引起一場全國性的關於價值觀的大辯論,但是,用傳統的超脫之後歸隱山林的模式來處理,似乎……」「我們擔心的就是這個。噢,對不起。」她向他歉意地笑了笑。一位神情羞怯的外國小女孩,手中拿著話筒,望著電視屏幕,用中文唱道:我是個秘魯人多麼自豪多麼榮耀我生在美麗的太陽之國是多麼幸福……小女孩唱完,引起一陣友好熱烈的掌聲。張達仔細看去,座位上坐了不少外國人,約有三分之一,他忽然意識到這家歌廳挨著使館區。「二位先生唱歌嗎?我為你們點兩支歌吧。」她正要招呼服務小姐,黨開渠攔住道:「不,不,還是繼續吧,今晚不是消遣的時候。談吧,任務要緊。」張達為黨開渠的一本正經而竊笑。「這裡的包廂都是按各地風情設置的,我們要個包廂吧。」韋小姐說著,起身招呼服務小姐。穿過「童話村」、「民族村」、「北方鄉村」、「南方鄉村」,服務小姐把他們導引進「漁村」。包廂里燈光很暗,牆上掛著魚叉、魚網和船槳,天花板也像一艘反扣過來的漁船。他們坐下後果然有一種置身漁村的感覺,耳邊似乎還響起陣陣海浪聲。「複製的村莊,真是別具一格。」張達嘆道。「現在什麼都可以複製,包括人。」黨開渠好像恢復了一點常態,「人們在填履歷表的時候已經發現有了一個新欄目,原件還是複製件,人類正在自己瓦解自己。在世界末日來臨之前,我們設想過各種各樣的人類消亡的方法,比如地球和外星球碰撞爆炸,奇怪的病菌,新的以核武器為主要攻擊手段的世界大戰,等等,似乎從未想過正是人自身使人失去原有的意義,人類的道路正在受到空前的摧殘和嘲弄。」韋小姐注意傾聽著黨開渠的高見,若有所思。黨開渠似乎受到了鼓勵,繼續神侃道:「最初的克隆技術來自中國的神話小說《西遊記》,孫悟空從身上拔一根汗毛輕輕一吹就能立即繁殖無數個孫悟空,這一神話即將變成現實,正像我國古代無數神話已經變成現實一樣。你現在在大街上和一個朋友、同學相遇,也許已不是兒時和你一起釣魚,一起打水戰、玩遊戲的那個人了,沒準是他的克隆體一號或一百號呢!一個既偉大又恐怖的時代就要來臨!」黨開渠的故弄玄虛讓張達悄悄為他捏一把汗,發覺韋小姐並沒有反感,他放心了,只是給他使了個眼色。「目前基因工程在西方的發展也正是如火如荼的時候,」韋小姐慢條斯理地說道,「尤其是無性繁殖技術,雖然對人類的道德提出了挑戰,但在牲畜育種、藥物製造、醫學上的器官移植等領域所產生的貢獻和經濟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是駭人的,人類社會由於這一技術的誕生而變得更為強大、所向無敵了。我覺得大可不必驚慌失措,至於克隆人的出現,也不完全是壞事,在這部電視劇里我就想出現克隆人。」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個關於克隆貞操的故事:《越陷越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個關於克隆貞操的故事:《越陷越深》
上一章下一章

《越陷越深》第五章(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