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園風景(1)(圖)

樂園風景(1)(圖)

退休以後,我最終的願望是過一個真正的平民生活。——鄧小平像大多數普普通通的中國家庭一樣,逢年過節,鄧小平都喜歡和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有說有笑。每當這個時候,一向不愛照相的鄧小平,也會像一位普普通通的老頭,心甘情願地聽任兒孫們的擺佈,其樂融融。這是孩子們的傑作,兩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好像都回到了年輕的時光。鄧小平有過三次婚姻。他的第一位妻子,是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學張錫瑗。1930年1月,鄧小平回上海彙報工作,妻子正在醫院準備生小孩。重逢的喜悅換來的卻是永久的悲傷:張錫瑗因產褥熱去世了,孩子出生不久也死了。他的第二個妻子是金維映。1933年,鄧小平受到「左」傾路線的排擠打擊,在他被關進「審訊室」前,金維映被迫把離婚書拿到他面前。金維映後來死在莫斯科。隨後是劇烈的戰爭和不停的遷徙,在6年的時間裏,鄧小平無暇再組織家庭。1939年8月,鄧小平從前線來到延安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老戰友鄧發住在一個房子裏。鄧發是個活潑而熱情的人,對鄧小平又很了解,他決定幫鄧小平找一位意中人。不久,還真的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對象。她就是卓琳,原名浦瓊英,從北京大學到延安參加革命的女學生。當時23歲。幾十年後,他們的女兒這樣介紹當時的母親:「浦瓊英長得可能多幾分像她的爸爸,健康的膚色中,臉蛋紅紅的,好像陽光下的蘋果。兩條又黑又濃的長眉,像兩道拱門彎在額下。一雙眼睛大大的,眼皮雙雙的,睫毛長長的,笑起來,又開心,又無拘無束。很是討人喜歡。自打生下來的那一天起,她便吃得飽,穿得暖,萬事不用操心。因為,上有父親的庇蔭和母親的偏愛,下有兄長們的呵護和姐姐們的陪伴。這種優裕的生活,使她從小養成了一種開朗、活潑、凡事不計較、又不善盤算的性格。惟一美中不足的是,受寵的人嘛,總不免有點嬌蠻。」卓琳自己回憶當時的情形說:「我在公安部工作,他們經常到公安部來,因為公安部女同志多,他大概在那個時候就對我有意了,我不知道。他就找我的女朋友,跟我一塊兒到延安來的女朋友,讓那個女朋友來跟我談,說他想跟我結婚,問我同不同意。那個女朋友跟我談了兩次。我不願意。我說我年紀還輕,我不想那麼早結婚,我拒絕了。」卓琳不願意嫁給鄧小平,還有這樣的背景:當時延安有個笑話,有個工農幹部和一個知識分子結婚了,兩人到延河邊散步,女知識分子說:哎呀,你看這個月亮多漂亮!工農幹部回答,有什麼漂亮的,像個大餅。所以卓琳就想找個知識分子做對象,不想找工農幹部。但鄧小平是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追求的,他讓卓琳的女朋友傳話,要親自和她談談。卓琳答應了,兩人談了兩次,卓琳覺得還行,這個小個子軍人有點知識,是個知識分子。1939年,鄧小平和卓琳的婚禮是在**當時住的窯洞院子裏舉行的。那是一個簡樸、熱鬧卻規格很高的婚禮。和他們一起結婚的還有另一對夫婦孔原和許明。當時在延安的領導人有**、張聞天、李富春,能來的都來了。這些在戰場上威風八面的將軍們,這些生死相依的戰友,一起來祝賀兩對新人。他們還開起了玩笑,拚命給兩位新郎倌灌酒,結果孔原喝醉了,新婚當天就挨了妻子的數落。鄧小平也是來者不拒,一杯接一杯,卻沒有喝醉。不是他酒量多大,是好心的李富春和鄧發暗中照顧,弄了一瓶水充酒。結婚後第四天,鄧小平帶着新婚的妻子從延安回到了太行前線。從那以後,夫妻二人相依相伴,患難與共,攜手走過了58個春秋。戰爭年代,鄧小平率領部隊打到哪裏,他們的家就安在哪裏。1952年鄧小平從西南局調到中央工作后,他們的家搬到了北京,住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右側的3號院。正房有一塊非常雅緻的匾額,叫「含秀軒」。那是鄧小平最忙碌的一段時期。雖然忙碌,日子卻很安定,全家人感覺非常幸福。1969年,鄧小平全家搬離這個院子,他們在這裏住了17年。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使一家人從此天各一方。江西新建縣的這座將軍樓成為了鄧小平和卓琳新的家。孩子們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也趕來探望父母。身處逆境,家庭的溫暖和家人的理解,給了鄧小平以很大的慰藉和支持。1973年春天,他們的家從江西搬回了北京,不久便住進了北京寬街的一所院子裏。從1977年開始,鄧小平一家又搬進了北京景山後街米糧庫衚衕3號。鄧小平生命最後20年的時光,是在這所院子裏度過的。繞過院子的這棵老松樹,走過挑檐下的平台,進門向左一拐,第二間就是鄧小平的辦公室。在他的辦公桌上,至今還擺着孫子們送給他的瓷玩具。四個小動物,四個不同的屬相,分別代表四個孫子孫女。還有一個小籃子,裏面坐着七隻白白胖胖的豬。五個小的代表鄧小平的五個兒女,兩隻大的帶着眼鏡的,代表鄧小平和卓琳,組成了一個溫馨、可愛的大家庭。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小平:再現一代偉人領袖風采(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世紀小平:再現一代偉人領袖風采(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樂園風景(1)(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