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園風景(2)(圖)

樂園風景(2)(圖)

在妻子的眼裏,鄧小平不是一個浪漫的丈夫,但卻是一個深情實在的丈夫。在工作人員的眼中,他們夫妻之間很少有卿卿我我的舉動。在孩子們的印象中,幾十年從來沒見父母親紅過臉,或者爭論什麼問題。平時相處,卓琳愛說愛笑,鄧小平往往只是聽着,很少說話。在太行山的時候,鄧小平在前線,卓琳在後方,只有鄧小平到後方開會的時候,兩人才能見上一面。於是卓琳提出了一個要求,能不能每月給我寫一封信。鄧小平說,好,我寫一封,讓秘書印幾十份,每月給你寄一封。卓琳只好說:算了。50年代,鄧小平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后,就向妻子提出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風頭。妻子理解丈夫,支持丈夫的工作,盡職盡責地擔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擔子,做自己份內該做的工作,從不干預政治上的事情。「文化大革命」中,鄧小平受到衝擊。卓琳說,我是了解他的。一句話,道出了夫妻間無限的信任和理解。在謫居江西的日子裏,夫妻倆一起到工廠勞動,一起在自家住的院子裏挖地、種菜。妻子身體不好,65歲的鄧小平成了家裏的壯勞力,承擔起了清掃、拖地、劈柴、砸煤之類的重活、累活。每天上二樓的時候,經常是妻子一手扶著欄桿,一手由丈夫拉着上樓。妻子時常犯病,卧床不起。每當此時,鄧小平總是為她端飯送水,細心照看。1976年的**事件后,鄧小平和卓琳被暫時分開了。兩個人只有通過互遞紙條來傳遞各自的信息。有一次,鄧小平給卓琳一張紙條,什麼都沒寫,卓琳也立即回一張白紙條。彼此心照不宣,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互報平安。無論是戰爭年代的關山阻隔,還是和平時期的柳暗花明,夫妻間的那份理解、那份真誠、那份關愛從沒有改變過。鄧小平愛家,孩子們戀家。在孩子眼裏,鄧小平是一位好父親,好爺爺。鄧小平曾經說,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大發明。在家裏,他也是如此。他在家裏說話不多,不當裁判,不斷是非。孩子們吵架,他說:「到外邊吵去。」他認為,「早晚都會過去。」他關心子女,但從不說教。孩子們上學時,他每學期的期末都要看他們的記分冊,每個孩子優點、缺點、性格特長,他都了解。但是具體的事情,他放手讓妻子去管。「文化大革命」剛剛開始時,女兒鄧林曾經問他:「我們該怎麼辦?」他回答說:「你們自己考慮。」孩子們說,父親從不給他們講自己的經歷,也不講大道理,從來都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他們。孩子們說九句話,他可能才說一句話。而這一句,往往凝聚了他一生的閱歷和智慧,足以讓孩子們思考很久。鄧小平很少用語言表達感情。但家人的事情他都裝在心裏。在江西時,他們夫婦二人和繼母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作為孩子們的探親路費和生活費。那期間,他寫的信比前幾十年寫的加起來還要多。女兒回憶說,從小到大幾乎沒見到父親寫過信。可在那個特殊的歲月,為了大女兒的婚姻問題,為了大兒子的治病問題,為了小女兒和小兒子上學的問題,他多次寫信。字裏行間,總是透出一個父親的深情。大兒子鄧朴方到江西后,年近七旬的鄧小平擔負起了照顧兒子的責任,他每天都給兒子洗澡,翻身,換衣服,每件事都做得認真、細緻。在南昌的時候,工資停發了,改發生活費,當然比工資少了一大截。於是,鄧小平夫婦和他們的繼母三位老人就盡量節省開銷。肉,孩子們在的時候吃,孩子們走後就盡量不吃;自己養雞,好能有雞蛋吃而不必花錢買;茶葉太貴,鄧小平就不喝茶了;茅台酒,這個多年的習慣,改了,只喝江西本地產的非常便宜的三花酒,而且只在勞動回來的午飯時喝一小杯;煙,是鄧小平的老朋友,一下子戒不了,就減量降檔次,抽平裝不帶過濾嘴的,從過去的每天幾十支減少到每天三四支。院子裏有片空地,也不能浪費了,種上各種時鮮蔬菜,又可以省下一筆錢。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多節省點錢,遠在四面八方的孩子們生活困難,甚至連回南昌探親的路費都不易籌措。省下來,給孩子們補貼一下。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着的情感更為神聖呢?「父母的心,是愛的太陽。」如果把馬克思的這段話用在鄧小平身上,是不過分的。飯桌是他們全家聚會的地方和信息交流中心,一家大小十幾口人,分兩桌吃飯。在飯桌上,大家七嘴八舌,從國家大事到馬路新聞,海闊天空,熱鬧非凡。鄧小平喜歡飯桌上這種輕鬆、活潑、融洽的氣氛,他總是邊聽邊吃,很少插話,也絕不會表態。每頓的剩飯剩菜他都不讓倒,下頓做成燴菜、燴飯,接着吃。他還常跟孩子們說:「不會吃剩飯的是傻瓜,我們全家都不當傻瓜。」8月22日,是鄧小平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家裏的親戚都來聚會,不請外人。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孫子們和爺爺、奶奶一起吹蠟燭,爺爺、奶奶切蛋糕,爺爺給大家發壽桃;兒女們、孫子們去給爺爺敬酒。孫子們獻給爺爺的禮物都是自己動手做的,當然爺爺掏紅包的事情也是少不了的。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小平:再現一代偉人領袖風采(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世紀小平:再現一代偉人領袖風采(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樂園風景(2)(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