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枯九章柔光霜攝古印璽 風雲化龍成勸進

第枯九章柔光霜攝古印璽 風雲化龍成勸進

夏國使節帶來的要求遭到朝中群臣的一致反對,得益於北伐軍的大獲全勝,就連朝臣們也能直起腰桿說話了,不過觀北宋一朝,似乎對夏國,宋朝君臣上下向來也都是強硬的。

夏國使節很快被打發走了,得到的答覆就是宋國拒絕歸還橫山,夏國在與金國之戰中獲利太少?對不起,那是你沒本事,能夠怪誰?這一趟風波,給宋夏兩國脆弱的和平盟約蒙上了一層陰影,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金國倒下了,宋夏兩國的矛盾成了明面上的事,兩國必有一戰,只不過這時候三娘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北伐大捷消息傳來后,朝野自然是一派歌功頌德之聲,而後朝野間又掀起了一場勸進運動,大小奏表、萬民請願書,如雨而至,三娘這個擎國柱石、力挽危局的天命之人,被人們寄予厚望,改朝換代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但本着三讓三辭的謙虛精神,三娘還是推辭了這一次勸進風潮。這倒不是三娘虛偽,而這是一個套路,歷史上所有成功君王都玩過的套路,當然除了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之外。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了皇帝,固然在軍前演了一場大戲,但他始終是背負了柴榮對他的恩義,也欺負了柴家那可憐的孤兒寡母,而且趙匡胤做賊心虛,最後為了防備其他武將效仿他,於是開始了重文抑武,之後的軍人在宋明清三朝被人嚴重的瞧不起,好男不當兵也是自宋以後開始流傳,這在漢唐尚武之風盛行時是難以想像的,所以三娘很看不起北宋這開國皇帝的。

雖然三娘也不希望軍人統治國家,但一個國家的軍人若是被貶低若斯,何談開疆拓土?也正是宋朝之後,人人都厭惡武職出身,轉而投向文官集團,導致中華之後的數百年間,丟掉了劍,而只有詩,丟掉了漢唐時期的漢人男子該有的優良傳統,那就是馬上賦詩,詩劍傳家。

於是,三娘再次謙讓了,走了套路,全了名聲,至少沒讓有心人有什麼借題發揮的借口。

隨後北伐軍班師回朝,三娘留下岳飛領軍鎮守北地,在北地新佔領的金國土地上,設立了三路,便是遼西路、會寧路、遼東路,岳飛出任三路軍州制置使,領八萬軍馬戍邊兼屯墾,同時繼續挑撥和鎮壓蒙古、契丹等各部。

而種師中、李綱、宗澤三個則率領大軍凱旋還朝。便在路上,三個老傢伙便聚在一起商議了起來,議題無非就是勸進兩字。

其實三個都心知肚明,此趟凱旋迴朝,若是他們三個能藉著大軍凱旋,同時上表勸進,再加上凱旋大軍若是能全軍將士都聯名上書勸進,這已經是第三次勸進,那麼三娘極有可能便答允進位了。

一路上三個老傢伙都在商議此事,但還因為摸不準三娘的意思,是有都有些遲疑,最後大軍凱旋到了陳橋驛,當晚歇宿,三個不得不最後聚在一起商議,只因都到了陳橋驛,明早開拔,便是皇帝、三娘率領百官出城來接,可以說過了今晚就再沒機會達成一致了。

燭燈下,種師中道:「其實你兩個猶豫,是擔心自己後來名聲不好看,生怕史官筆下將你兩個寫為貳臣,不是么?」李綱與宗澤都是垂下頭來,的確文人始終都有一層顧慮,那便是他倆現在要做的事,其實是違背了儒家忠義的觀點的。

李綱嘆口氣道:「雖知大勢難逆,但事到臨頭,卻始終下不了這個決心。」種師中氣呼呼的哼了一聲道:「難怪說文人造反,終不能成,事情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那點身後罵名又算得了什麼?」

種師中煩躁的踱了幾步,最後站定道:「這裏是陳橋驛,當年太祖也是在這裏黃袍加身,跟隨他那些大將可曾有過罵名?不還是身後也風風光光的么?」宗澤搖搖頭道:「本來是不該計此虛名,但魯王始終是個女子,若她是男子,我兩個也不會這許久還下不了決心。」種師中嗤之以鼻道:「你兩個今天才知魯王是女子?魯王領軍陣前廝殺時,你兩個怎又不當她女子看待?」

正說話間,帳外親兵稟報道:「有山東路護國真人公孫先生到訪。」三個都是一驚,跟着大喜過望,急忙請進。少時只見公孫勝與馬靈兩個都是一身道袍,仙蹤渺渺的來到帳內。

種師中三個急忙見禮,公孫勝兩個也還了禮,種師中問道:「吾師何來?」公孫勝捻著鬍鬚笑道:「專為三位勸進之事而來。只因魯王殿下那裏已經兩辭兩讓勸進,若是此趟凱旋大軍上下能在三位帶領下,再次勸進,則開新朝之事可成矣。但似乎三位下不了這個決心,是以貧道特來解惑。」

種師中大喜道:「還請道長賜教。」當下公孫勝命馬靈從背上包袱中取出一物來,此物黃綢包裹,形四方,公孫勝取了放在桌案上,恭恭敬敬一禮后,方才打開。打開之後,只見面前晶瑩玉潤一片,柔光霜攝,乃是一方古玉印璽。

種師中不知此乃何物,李綱、宗澤兩個卻是雙目放光,李綱道:「道長,此物莫非是……」公孫勝頷首笑道:「不錯,此物正是自秦漢以來的傳國玉璽,當年唐末時,不知所蹤,后相傳為遼人所得,如今重見天日,難道不是預示著天下易主,新朝當立么?」

北宋一朝始終沒有找到唐末遺失的這傳國玉璽,不得已自製了宋璽傳國,宋人上下始終以為一大憾事,如今正逢改朝換代的當口,此玉璽忽然出現,豈能不讓人欣喜?

李綱當下喜道:「好了,有了此璽,更加名正言順,可見老天都眷顧魯王殿下,我等不可再逆天而行,當上表勸進!」宗澤也頷首道:「果然是上天庇佑,此物居然都重現天日,也罷,我等虛名難道還能大過天意去?」種師中聞言大喜,當下命人取來文房四寶,三個便就燈下寫了勸進表,三個都署名了。

而後種師中命各級將校也都聯名,隨之擴散到整個北伐軍團,這一夜整個北伐軍團都沒有睡覺,上下士卒,甚至伙夫馬夫都在長長的數百份勸進表上簽名。開玩笑,這種勸進撈政治資本的時候,誰甘落後?尋常小卒則更是想道,能在勸進表上留下自己的姓名,那可是能流芳百世的事,自己祖墳上冒青煙了。

於是,全軍上下沒漏掉一個人,總計二十三萬士卒軍馬,人人都簽名勸進,總計得了九百餘份勸進表,每份勸進表上都有兩百餘人簽名,收集起來后,足足裝了一牛車,蔚為壯觀。

公孫勝看着全軍忙碌,自與馬靈帳內歇息,笑而不語。種師中等人都不知道,其實這玉璽早已經在山東路多時,當年三娘親自到遼國尋回這玉璽,為了這玉璽,還喪了紅顏知己陳麗卿,引為三娘畢生憾事。而此後玉璽便一直藏在山東路,知道的人也僅山東路幾個首腦。此趟公孫勝與馬靈引李助殺了康王之後,便轉回山東路濟州府,與朱武商議后,便取了玉璽,專等凱旋大軍回來時,便進獻玉璽,輔佐三娘進位。

果然,凱旋大軍三位主將拿不定主意,最後公孫勝便拿了玉璽出來,教三個老傢伙定了決心,如今便只等明日,三娘領百官出迎時,便可勸進了。

而另一頭,今夜不眠之人也有女帝嬛嬛,只因明天她和三娘要帶領百官出迎凱旋大軍,是以三娘並未在宮中留宿,而是早早回府準備,明天天不亮便要領百官出城了。沒了「愛郎」,嬛嬛有些睡不着。

嬛嬛沒睡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黃裳深夜來訪。嬛嬛召見了黃裳,黃裳見禮后也不廢話,直奔主題道:「陛下,今夜進宮,實乃為了勸進之事。」

嬛嬛聽了大喜過望,急忙道:「是不是群臣又要勸進?算來這已經是第三次了,這一次魯王她不會再推辭了吧。好了,好了,這下我可以不用住在這宮裏了。」

黃裳心頭一陣苦笑,自古禪位者,除了上古的堯舜禹湯之外,其他莫不是被逼無奈而禪位的,極少見得嬛嬛這般禪位還從內心裏高興的皇帝。

黃裳當下道:「老臣看來,此趟大軍凱旋,那三位主將定然會再次勸進,因此今夜特來請陛下早作準備。」嬛嬛奇道:「我還要做什麼?」

黃裳道:「此趟禪位,定會成事,但陛下為當今天子,也該當表明意願,是以當親下禪位詔書,否則勸進表來時,詔書都尚未準備,那就有些手忙腳亂了。」

嬛嬛鼓掌笑道:「還是老師想得周全,便請老師代擬詔書,明日勸進表一上,便將朕的詔書拿出來,宣佈朕禪位便是了。」黃裳道:「此等詔書當兩位重臣在場同擬,宿太尉已經在殿外等候。」

嬛嬛大喜過望,當即命黃裳與宿元景一同擬下了禪位詔書。看着兩個老臣擬旨,嬛嬛在一旁心花怒放,只想着等明天便可卸下這千斤重擔,將皇位傳給「愛郎」,今後自己便可與她長長久久了。

今夜註定是個不眠之夜,朝臣們也都沒睡,誰都知道明天是最後一次勸進的好機會,是以百官不論大小都在準備勸進表,若是三位主將勸進,自己隨後跟上便是,即便沒有勸進,那就藏在身上不拿出來也便是了。於是人人都在等天明,等那個時刻的到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逆襲水滸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逆襲水滸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枯九章柔光霜攝古印璽 風雲化龍成勸進

%